導航:首頁 > 技能課程 > 蘑菇種植技術培訓哪裡學

蘑菇種植技術培訓哪裡學

發布時間:2020-12-26 10:37:30

㈠ 在什麼地方有培訓蘑菇種植技術的學校

你說的這兩個地方食用菌種植都比較少。所以從事培訓的機構應該很少。

㈡ 哪裡可以學習蘑菇種植技術

找本地的食用菌培訓基地。

㈢ 您好,我本人想學習蘑菇種植哪裡有培訓班

可以找當地的農業技術部門去咨詢,這些部門都會比較詳細的掌握蘑菇種植的培訓班情況的,他們就可以給你介紹去學習培訓。

㈣ 哪有蘑菇種植技術培訓基地我想去學習

河北石家莊有蘑菇種植技術培訓機構。如果方便的話。可以學習。

㈤ 我想學習蘑菇種植技術,去哪裡可以學習到真技術

國內很多地方都可以學習到真技術。不知你是什麼地方的。最好說明。以便給你推薦適合你的。

㈥ 四川蘑菇種植培訓地點

四川省遂寧市抄蓬溪縣,蓬溪縣是全國糧油大縣、生豬調出大縣、四川蘑菇種植大縣。
大邑,西南地區重要的食用菌出口大縣。然後給你一個網站,上面有很詳細的你要找的東西!電話,地點,學校等!http://www.xnckp.com/index1.asp 新農村科普網川農大等大學也有這個培訓!

㈦ 哪裡可以學到蘑菇種植技術

一、菇房要求地勢較高,四周開闊,環境清潔,房子朝南,頂上設風筒,牆壁上開設南北對稱呈長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風防雨,室內能保溫保濕,通風透光(散射光),地面便於沖洗,或便於每次栽培加墊新土夯實。四周牆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內每次可用葯劑熏蒸消毒,防止雜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製,木製或鐵制,床寬1.2米,橫檔以毛竹或雜木搭架,攤上蘆墊等。床與床間距0.4-0.6米,底層距地面0.3米;層與層間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參考以上條件,各地可根據情況,利用簡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蓋菇房。
二、培養料的堆制
培養料要經堆制發酵處理,分解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過去多採用一次發酵,發酵不甚完全,養分末得到充分分解,雜菌和蟲害還有存在。為解決這個問題,近年發展了二次發酵(後發酵)技術。
蘑菇培養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糞便和麥草、稻草等配製而成。約7月上、中旬開始堆制,糞草比例一般為7:3或6:4。稻草類要先曬干切斷,糞便要曬乾粉碎。其它配料為少量的石膏粉,過磷酸鈣等。培養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濕,一層草一層糞堆好,然後可覆蓋草簾保溫濕。建堆3-4天後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夠可加水增溫。7-8天以後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養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後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養料中加入150克過磷酸鈣。堆制後約13天,即完成前發酵。趁熱將料搬進菇房,在菇床架上攤開,密閉房內窗戶,迅速將室溫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時,而後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內加溫可用煤爐或蒸汽管道,並維持室內一定濕度,這就是後發酵。後發酵是蘑菇培養中一項新技術,有殺蟲滅雜菌的效果。並使培養料中產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於嗜熱性微生物的活動,大大地改善了培養料的質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增加了。
三、播種及覆土
料溫下降到28℃以下時,即可開始播種。將培養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採用穴播,株行距約9×9厘米,每瓶菌種(750毫升)約播1平方米,若要發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種後需注意保濕,菌絲開始萌發生長時,要逐步加強通風,促使菌絲向料內生長,並控制雜菌生長(發現時可挖去)。菇床上要覆蓋細泥團,蘑菇子實體正常形成,生長。可用曬乾的菜園土上豆類土等肥土塊過篩,大泥團約鴿蛋大小,小泥團約花生仁大小。當菌絲體發滿表面,並已深入培養料之大部份時即可進行,先蓋粗土,(約2.4厘米厚,含水量20%),後蓋細土(約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噴勤噴。培養料和覆土層基本是底濕上干,內濕外干。溫度保持在10-18℃,最適宜於實體形成生長。發現粗細土層上有小菌蕾時,要噴施出菇水,當子實體發育到有豆粒大小時,可多噴水,以利發菇。出菇期間,空氣濕度保持80-90%。秋菇採摘三批後,氣溫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銨,腐熟的人糞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後,加強管理,還可試驗用增加菇房室溫的辦法繼續產菇。春菇生產約在3月份開始,管理需保溫保濕,適時噴水,並在每批菇採摘後,下批菇蕾形成前噴施追肥。

㈧ 我想學蘑菇種植技術有教的嗎

一、菇房要求地勢較高,四周開闊,環境清潔,房子朝南,頂上設風筒,牆壁上開設南北對稱呈長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風防雨,室內能保溫保濕,通風透光(散射光),地面便於沖洗,或便於每次栽培加墊新土夯實。四周牆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內每次可用葯劑熏蒸消毒,防止雜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製,木製或鐵制,床寬1.2米,橫檔以毛竹或雜木搭架,攤上蘆墊等。床與床間距0.4-0.6米,底層距地面0.3米;層與層間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參考以上條件,各地可根據情況,利用簡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蓋菇房。
二、培養料的堆制
培養料要經堆制發酵處理,分解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過去多採用一次發酵,發酵不甚完全,養分末得到充分分解,雜菌和蟲害還有存在。為解決這個問題,近年發展了二次發酵(後發酵)技術。
蘑菇培養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糞便和麥草、稻草等配製而成。約7月上、中旬開始堆制,糞草比例一般為7:3或6:4。稻草類要先曬干切斷,糞便要曬乾粉碎。其它配料為少量的石膏粉,過磷酸鈣等。培養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濕,一層草一層糞堆好,然後可覆蓋草簾保溫濕。建堆3-4天後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夠可加水增溫。7-8天以後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養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後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養料中加入150克過磷酸鈣。堆制後約13天,即完成前發酵。趁熱將料搬進菇房,在菇床架上攤開,密閉房內窗戶,迅速將室溫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時,而後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內加溫可用煤爐或蒸汽管道,並維持室內一定濕度,這就是後發酵。後發酵是蘑菇培養中一項新技術,有殺蟲滅雜菌的效果。並使培養料中產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於嗜熱性微生物的活動,大大地改善了培養料的質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增加了。
三、播種及覆土
料溫下降到28℃以下時,即可開始播種。將培養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採用穴播,株行距約9×9厘米,每瓶菌種(750毫升)約播1平方米,若要發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種後需注意保濕,菌絲開始萌發生長時,要逐步加強通風,促使菌絲向料內生長,並控制雜菌生長(發現時可挖去)。菇床上要覆蓋細泥團,蘑菇子實體正常形成,生長。可用曬乾的菜園土上豆類土等肥土塊過篩,大泥團約鴿蛋大小,小泥團約花生仁大小。當菌絲體發滿表面,並已深入培養料之大部份時即可進行,先蓋粗土,(約2.4厘米厚,含水量20%),後蓋細土(約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噴勤噴。培養料和覆土層基本是底濕上干,內濕外干。溫度保持在10-18℃,最適宜於實體形成生長。發現粗細土層上有小菌蕾時,要噴施出菇水,當子實體發育到有豆粒大小時,可多噴水,以利發菇。出菇期間,空氣濕度保持80-90%。秋菇採摘三批後,氣溫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銨,腐熟的人糞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後,加強管理,還可試驗用增加菇房室溫的辦法繼續產菇。春菇生產約在3月份開始,管理需保溫保濕,適時噴水,並在每批菇採摘後,下批菇蕾形成前噴施追肥。

㈨ 哪裡有學蘑菇種植技術

蘑菇種植技復術資料包括平菇、香菇制、金針菇、雙孢菇、草菇、雞腿菇、黑木耳、靈芝、滑子菇、杏鮑菇、秀珍菇的生物學特性、主要栽培品種以及實用和新的栽培技術;闡述了食用菌的價值及發展概況、形態、分類及生活史、生理生態、消毒滅菌、主要生產設備、菌種生產及病蟲害識別及防治等方面的知識。

閱讀全文

與蘑菇種植技術培訓哪裡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