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防水防火隔離治安防範培訓記錄
防火防水防電 上一篇: 幼兒園防溺水安全知識 下一篇: 孩子沉迷電視該怎麼辦? 發布者: 徐英 跌落、窒息、溺水、燙傷、中毒……暑假,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每年的暑假,都有不少孩子因為意外事件而到醫院急救,有六成意外是因兒童被單獨留在家中導致的。 意外傷害包括家庭中毒、窒息、溺水、交通事故、燒傷和燙傷6大類。大多數意外傷害事件是由於家長不當心、麻痹大意引起的。 加上有些家長在遵守交通法規方面做了壞榜樣,比如亂穿馬路、爬隔離護欄、闖紅燈等,使兒童成為交通事故的易發人群。 意外傷害並非不可預防、無法控制,只要家長提高安全意識,加強安全管理和監護,清除危險源,做遵紀守法的好榜樣,許多兒童的意外傷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降低兒童的意外事故發生率,家人一定要提高防範意識,尤其在暑期加強對孩子的監護。 燒燙傷 危險源:爐火、火柴、電器、熱水、熱油、蒸汽、爆竹、強鹼、強酸等 醫院接診的受到意外傷害的孩子中,燙傷者較多。一些家長在孩子燙傷後,立刻給孩子塗上牙膏,有的還塗醬油,這些處理方法是不正確的。牙膏等物不但沒有任何治療作用,可能還會引起感染,其凝結粘連傷口還會增加醫生觀察和處理創面的難度。 急救術:發生燒燙傷後,應用自來水沖洗。沖洗越早越好,可持續10~20分鍾。當遇到各種化學燒傷,傷及眼睛、食道等處時,在現場要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絕不可等到了醫院再處理。 溺水 危險源:水缸、浴池、水渠、池塘、水庫、海邊 給孩子洗浴後,要立刻清空浴盆或浴缸里的水,避免孩子跌入;大些的孩子只去專門的游泳池和可以游泳的海邊,並與朋友結伴而行或在家長帶領下同行;在泳池中不嬉鬧,不吃東西,以防嗆噎;在農村,門前的水缸和池塘經常是幼兒溺水的地方,家長一定要將水缸蓋上蓋,並教育孩子不要在池塘邊玩耍。 急救術:將溺水者救至岸上後,應迅速檢查溺水者的身體情況,並立即清除口鼻內淤泥、雜草和嘔吐物,然後再進行控水處理。最簡便的方法是:救護者一腿跪地,將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護者另一腿的膝蓋上,使其頭下垂,然後再按壓其腹背部。 對呼吸停止的溺水者,應在控水後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者將手掌置於胸骨中段進行心臟按壓,下壓要慢,放鬆時要快。 窒息 危險源:異物種類繁多,包括花生米、瓜子、果凍、塑料插板、玩具零件、紐扣、筆帽甚至鐵釘、圖釘,也有因被子蓋住嬰兒面部造成窒息死亡的 檢查兒童床,拿掉枕頭、毛絨玩具和其他松軟物體,這些都是引發孩子睡覺時窒息的隱患;不要給3歲以下孩子吃圓形堅硬的小顆粒食物,如硬糖、堅果、葡萄等;孩子吃東西時要讓孩子保持安靜,不要邊跑邊喂、邊吃邊看電視或講笑話等。 急救術:當異物嗆入或卡住氣管時,要先將阻塞氣道的東西清除,如拍打背部,然後再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急救。要爭取時間盡快做人工呼吸,如呼吸停止4分鍾以上,腦部就會遭受難以康復的損傷。口對鼻吹氣是有效而易做的,如果鼻部受傷或阻塞,應採用口對口法。 墜落 危險源:缺乏保護裝置的陽台、門窗、樓梯 除了盡早完善安全裝置外,窗檯前不要放置易於孩子攀爬的工具,比如凳子、床。不要將幼兒單獨反鎖在家中,孩子可能因為恐慌從窗戶爬出,引起意外。 急救術:車禍、重物壓砸或高空墜落容易導致脊柱和脊髓的損傷,對於因這些原因而受傷的兒童應非常小心,否則,很可能因救護不當而造成損傷加重。在懷疑出現脊柱損傷時,救助人員切莫馬上抱起傷者,而應按照以下步驟救助:若有傷口,應緊急包紮,不能輕易翻動受傷者;如出現呼吸困難和昏迷,要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 救助人員在搶救傷者時,懷疑有脊柱骨折的,應按脊柱骨折傷處理,千萬不要對傷者任意翻身和扭曲身體。一人托抱式的搬運,或兩個人一人抬頭部、一人搬腿的搬運方式,都是嚴禁使用的。 中毒 危險源:葯物、農葯、汽油等化學物品,多由家長管理不善造成 不要在孩子面前服葯,因為孩子會模仿成人的行為;不要把葯當作「糖」逗孩子;建議選用兒童不易打開蓋子的器皿存放葯品;葯品和營養品要放在孩子不易取到的地方或上鎖的抽屜。化學物品更要安全放置。 急救術:盡快找出中毒原因,必要時保留中毒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葯物吃到胃裡,還未到達腸道的可以採取以下催吐方法: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後壁或舌根誘發嘔吐,以清除胃內毒物。如果是生物鹼或重金屬中毒,可飲茶。如果是腐蝕性毒物中毒,首先應保護胃黏膜,可喝牛奶、豆漿或雞蛋清。如果是鹼性葯物中毒,可及時用食醋加水沖淡服下,或用橘子汁等酸性物質進行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