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本教育有兒童情緒管理類的課程嗎
只是單純地想讓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嗎?還是說各方面都希望得到一個提高呢?
Ⅱ 哪裡有兒童情緒的管理課程可以學習
孩子的情緒抄管理是一門學問,良好的情緒示範、家庭和睦、家庭關系親密,都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情緒示範。要讓孩子喜歡自己,家庭要給孩子認同感。通過親子之間的對話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裡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
不過更有效的應該是游戲訓練了,在我們親子訓練中心,都是通過游戲訓練來幫助孩子調整情緒的。比如普蕾成長計劃,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Ⅲ 兒童情緒管理培訓課程有效果嗎
肯定有效果的,不然不會拿出來培訓的,畢竟是培訓機構,不是騙子機構。回但是作為家長答,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這樣才能選擇好的機構,不會被騙。
如果有咨詢兒童情緒管理培訓課程,你可以到中國注意力訓練網上看看,他們有這個課程。
Ⅳ 能聽段倩老師講的《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直播課程
如果想要聽咱們的老師講這個直播課程,建議你還是關注他的這個直播就可以了。
Ⅳ 如何做孩子的情緒管理教練
三個步驟破解孩子情緒培養情緒能力,愈早開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父母可採取以下三個步驟:步驟1: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情緒是自然產生的感覺,是一個人對周遭事物的主觀感受,因此沒有對錯之分。它是一種能量,一旦涌現了,絕不會憑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指出,國人因文化的關系,並不接納負向的情緒。在孩子出現負面的情緒時,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這樣」,或是輕忽壓抑,而不能提供孩子一個實際練習面對和處理負向情緒的機會,或是體會孩子在處理這種情緒時需要一段心理歷程。例如:當我覺得害怕、緊張、擔心、嫉妒時,我覺得如何?我可以怎麼辦?如此一來,孩子表面上可能沒事,但內心那股「氣」依然存在,「情緒垃圾」愈積愈多,最後一發不可收拾。不過,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工具,對父母予取予求。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范。步驟2:協助孩子覺察、表達情緒,並釐清原因接下來,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協助孩子覺察、認清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你哭得這么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回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覺。之後,繼續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釐清情緒背後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葯。步驟3:引導孩子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案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四個處方箋提升情緒力處方1:身心覺察,換個想法更好情緒管理的基礎是自我覺察。最早提出「E」概念的耶魯大學教授彼得.沙洛維建議父母,要多和孩子談感受,讓孩子和他的「感覺」在一起,問「你現在有什麼感覺?」「哪一種情緒的感受最深刻?」幫孩子把潛藏的感覺引發出來。情緒就像畫家手中的繽紛顏料,唯有的經驗各種情緒,才知道如何運用它、調整它。孩子的情緒反應,特別容易牽動生理的變化,例如:害羞時容易臉紅、緊張時心跳會加速、害怕時會發抖等等。平時多和孩子練習身體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鬆、等,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覺察力,穩定情緒波動。青少年心理諮商專家蔡秀玲在《情緒管理》提出「每日情緒紀錄表」的做法。父母可陪孩子記錄每日的情緒變化,找出他常有的情緒反應、伴隨的想法及行為,讓孩子了解情緒、想法及行為三者之間的關系,再嘗試換個想法。例如,孩子和好朋友吵架(事件),覺得既生氣又難過(情緒反應),因為他認為兩人一定不會和好,而他自己再也交不到好朋友(想法),於是跟爸媽說他明天不想去上學(行為)。其實,導致情緒的主因,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想法」。引導孩子換個角度思考,在想法中少用「一定」、「必須」等字眼,就能降低情緒的強度和影響。處方2:愛與肯定,累積快樂存摺「正向心理學」(大陸一般譯做「積極心理學」,博主加註)之父塞利格曼在《真實的快樂》指出,童年積存的正向情緒,是孩子未來遭遇挫折時可吃的老本。正向情緒可拓展孩子的認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反的,負面情緒會削弱孩子的受度。正向的情緒經驗存得愈多,孩子就愈有勇氣面對困境,消除負向情緒。塞利格曼強調,建構孩子的正向情緒並不是教孩子盲目的樂觀,或者否認、避免負面情緒。充足的安全感、肯定孩子的自我、溫暖熱情的家庭氣氛、無條件的愛但有條件的獎勵,以及許多好事件,都能為孩子架設一張「情緒安全網」。處方3:親子共讀,豐富情緒語匯研究發現,能夠表達自我感受的孩子,比較不會把情緒反應在行為上,也比較不容易把情緒轉成生理反應。新罕爾大學教授約翰.梅耶建議,藉由親子共讀,讓孩子累積豐富多元的「情緒語匯」。情緒語匯幫助孩子標示不同情緒狀態,學慣用適切的「字、語言」描述自己確切的感受。故事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孩子從故事中辨識不同情緒,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快樂及憂傷等不同情緒。藉由讀後討論和角色扮演,父母引導孩子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事情的始末,了解書中人物在哪些情境下、做哪些事,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應,學習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情緒語匯也分不同的強度和層次。例如:孩子說他很「害怕」時,你是否分辨得出他是不安(輕度)、掛心(中下程度)、焦慮(中度)、苦惱(中上程度),還是驚恐(強度)呢?先協助孩子分辨他的情緒落在「情緒坐標圖」的哪個點,才能根據程度不同,選擇適當的調節之道。處方4:身教重於一切良好的典範勝過千言萬語。在處理孩子情緒之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洪儷瑜感慨指出,很多父母在處理情緒時經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和孩子一樣,但對於孩子的問題卻一副道德勸說,而導致孩子對於父母的管教失去信心。孩子透過觀察、模仿,不斷吸收父母因應情緒的風格,在孩子面前適當表現你的情緒益顯重要。偶爾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從錯誤中學習的往事,也有助於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當你坦誠的說「媽媽明天要上台報告,覺得很緊張」時,孩子學會「有情緒是人之常情」;當你遇到挫折,對自己說「沒關系,只要我冷靜下來想清楚,一定有辦法克服」,孩子了解到「自我對話的重要性」;當孩子手中的氣球不慎飄走了,你高興大喊:「你看,氣球媽媽在呼喚它了,趕快和氣球說再見!」原本悲傷的孩子就會發現「轉換情緒帶來的驚奇」。最後,要提醒家長的是,「E教育不是特效葯,而是漢方葯(這里指日本漢方葯,即日本化的中國傳統醫葯,博主加註)」,孩子的改變需要時間。培養情緒力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一旦開始,就會漸入佳境。只要父母投入時間和耐心,運用技巧和練習,就能調好孩子的情緒體質,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選擇,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Ⅵ 南京幼兒情緒管理培訓班有嗎孩子總是亂發脾氣
自家孩子情緒控制能力欠缺,有時候會發大火,且不容易剋制,在網上查了下屬於情商能力范圍,所以報了大果情商的課程,第一單元學習的就是,情緒寶貝,短短幾次課下來,就有很好的改變了。
Ⅶ 如何教育培養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
很多家長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有很多的期待,都希望孩子是樂觀的、聽話的版、開朗的、各方面權積極向上的。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又會有很多的疑問。比如說孩子小的時候蠻聽話,但是慢慢長大之後,他為什麼變得難以交流?還有的孩子為什麼會經常情緒化,其實這些除了孩子本身的天性,和家長的引導教育是分不開的。
孩子還小的時候,對於語言的敏感程度天生不如成人,家長寄希望於和孩子講道理是行不通的。甚至說多後會引發孩子的叛逆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採取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來進行引導,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我們親子教育中心也會有很多這樣的孩子,我們通常的做法是用游戲來訓練引導孩子。孩子喜歡游戲,我們在游戲中通過元素情節的設定,慢慢地引導孩子的情緒效果往往非常不錯。
Ⅷ 上海有沒有教小孩子情緒管理的機構,培訓課程好的是哪一個孩子脾氣太大了。
我妹妹以前也這樣,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哼哼,摔玩具之類的,自從帶妹妹去大果學習情緒寶貝這個單元之後情況完全不一樣了,現在妹妹能主動地識別情緒,使用安全爆發工具,也能開心去獲取積極情緒。
Ⅸ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課程有效果嗎上海有機構培訓相關的是嗎
個人自家孩子在大果情商學習情緒管理的。為期3個月的情緒課結束了,俊俊的進步非常大。以前不願來上課哭鬧,現在主動高興來上課。以前隨時被點的鞭炮,現在能主動表達生氣並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排泄。你可以去浦東那邊中心試聽熟悉一下
Ⅹ 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情緒管理師
對於情緒管復理,首先我們來看一制個非常重要的理念的認知。就是,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當孩子有一個看似錯誤的行為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觀察孩子的情緒,而不只是去糾正行為。
讓孩子感覺到情緒是有合理性。如果我們理解孩子,往往會平復孩子的情緒,孩子也不會再被同一個問題困擾。我們需要認同的是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感受並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只是一個人的內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