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申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想評某一級傳承人,所掌握的項目就必須是這一級的名錄項目了。比如蒙古族馬具製作技藝這一項目已經入選了國家級非遺名錄代表性項目,那麼傳承這一技藝的傳承人才有可能申報國家級傳承人。
其次,想申報某一級的傳承人,一般來說,必須是下一級名錄項目的傳承人。比如想申報國家級傳承人,那麼必須已經是省級傳承人才有申報資格。
申報傳承人必須具備日下條件:
(一)熟練掌握其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
(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的。
代表性傳承人都是成批的申報、評審、公布的。基本程序一般是當地文化主管部門下發申報的通知—下轄地區和單位組織申報—傳承人填寫申報書和申報片—文化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審—評審結果公示—正式公布。
(1)非遺傳承人培訓課程擴展閱讀:
認定
為保護和阻止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中斷,保持可持續發展,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進行調查時,要弄清楚其傳承譜系、傳承路線(傳承鏈)、所掌握和傳承的內容或技藝、傳承人對所傳承的項目的創新與發展。
對傳承人的調查,要事先選好對象人選,然後進行采訪,對本人、同行、親戚等進行多方面的調查,要記錄和提供他們的代表作,甚至還要做口述史,要把他所掌握和傳承的內容或技藝原原本本地用文字和繪圖記錄下來。
調查的內容,包括傳承人的最基本的資料,姓名、藝名、性別、地址、職業、信仰、受教育情況等等,以及他所傳承的項目、他的技藝和當地地方文化的關系,與民族記憶的關系。
以及他這個項目在村寨、在社區群體中、行業中的地位,他的授業師傅、他的親戚、他傳習的方式、他有沒有拜師、有沒有儀式、行內有什麼規則、有什麼樣的禁忌、有沒有祖師、有沒有行會。
㈡ 什麼叫非遺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是指經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認定的,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傳承保護責任,具有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與影響力的傳承人。
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申請或者被推薦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一)掌握並承續某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在一定區域或領域內被公認為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
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員不得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應承擔以下義務:
(一)在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文化行政部門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項目操作程序、技術規范、原材料要求、技藝要領等;
(二)制定項目傳承計劃和具體目標任務,報文化行政部門備案;
(三)採取收徒、辦學等方式,開展傳承工作,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培養後繼人才;
(四)積極參與展覽、演示、研討、交流等活動;
(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門提交項目傳承情況報告。
㈢ 怎麼成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徒弟
去拜師
㈣ 非遺傳人的稱號是怎麼獲取的,傳承幾代以上才可以被譽為非遺傳承人
非遺傳人的稱號是怎麼獲取的,傳承幾代以上才可以被譽為非遺傳承人?
㈤ 北京非遺什麼時候再收傳承人通過什麼途徑報名怎麼得到消息
申報非遺傳承人需要上報的材料包括:1、推薦表:包括申請人的基本情況,如姓名、年齡、內性別、文化容程度、職業、工作單位等;傳承譜系;學習與實踐經歷;技藝特點、成就;持有該項目的相關實物、資料的情況;推薦、審核意見等。2、輔助材料:包括有助於說明申請人所申報項目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圖片、錄音、錄像等資料。
㈥ 縣級非遺傳承人可以開培訓班嗎
這個完全可以的,傳承文明義不容辭啊
㈦ 什麼叫「非遺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是指經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認定的,承擔國家內級非物質文化容遺產名錄項目傳承保護責任,具有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與影響力的傳承人。
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申請或者被推薦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一)掌握並承續某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在一定區域或領域內被公認為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
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員不得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應承擔以下義務:
(一)在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文化行政部門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項目操作程序、技術規范、原材料要求、技藝要領等;
(二)制定項目傳承計劃和具體目標任務,報文化行政部門備案;
(三)採取收徒、辦學等方式,開展傳承工作,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培養後繼人才;
(四)積極參與展覽、演示、研討、交流等活動;
(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門提交項目傳承情況報告。
㈧ 怎樣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需要被提名的遺產必須具有『突出的、普世的價值』並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方可被收入。
1、代表了人類創造精神的傑作;
2、通過建築或技術、有紀念意義的藝術品、城市規劃或景觀設計,展現了在一段時期內或在一個文化區域中進行的有重要意義的人文價值的交流;
3、獨一無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別地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或是一種現存或已經滅絕的文明;
4、突出地代表了某一類建築或技術的,並且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的某一段或幾段非常重要的時期;
5、突出地代表了一種或幾種文化中人類傳統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或海洋的方式,或是代表了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關系,尤其是當這種關系在不可逆的變化下顯得非常脆弱的時候;
6、 直接或明確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價值的事件、現實的傳統、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藝作品相聯系。
(8)非遺傳承人培訓課程擴展閱讀
非物質文化傳承的特點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一樣,是一個民族或群體的文化及其傳統的兩個組成部分,對於人類社會或群體以至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認同,民族精神的承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當代世界中,以增強「文化多樣性」和「對人類創造力的尊重」為共同理念,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而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保護,就要探討和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特點和發展規律,只有懂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特點和發展規律,才能做到正確的、有效的保護。
㈨ 雕刻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人傳授技藝嗎
海南日報|2013年11月19日08:41
文昌市東郊鎮建華山村北港村小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回承人符史瓊(右答)正在給村裡的年輕學徒傳授椰雕技藝。
古諺有「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半東郊」,東郊鎮百姓不但靠椰子為生,而且也把椰雕藝術融入了他們的人生。符史瓊從父親手裡學到椰雕技藝並從事這一行數十年,是東郊當地有名的椰雕藝人。如今,他在文昌市文化部門的支持下,在村裡開辦椰雕技藝傳承培訓班,著力於為村裡年輕學徒授藝並創新椰雕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