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LP簡稱領導力素質訓練,這種培訓方式起源哪裡中國最有名的培訓在哪裡叫什麼
各位朋友們: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外的很多事物正在悄然流入我們的生活中,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中的每個環節。時下的各種培訓頗為盛行。在國外,培訓行業屬於比較高端的行業,培訓師也受到普遍的尊敬。但是,很多的培訓在中國似乎變了味道. 由於培訓市場巨大,而行業起點低、運營成本低、利潤,高誘使大規模的人員涌進這個行業來掘金.。由於實力和規模都無法與那些實力強大的專業培訓機構競爭,所以有一些培訓機構用一些旁門左道的功夫來獲取業務。最近我所接觸到的一個LP領袖素質管理培訓也是如此。之所以我要和朋友們討論起這件的事情,是因為這件事件突然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也促使以急切的心情去了解它,通過對這件事情的了解,使我對它產生了很多的疑惑,在這里我把我所了解的到一些情況分享給大家,也讓各位朋友在以後參加培訓時能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
我老婆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有著一家小的可伶的公司,但我們的家庭依然在屬於我們的軌道上平穩的運行。我老婆是搞技術的,時不時的去參加一些培訓(大多數是免費的或朋友們送免費卷)。無論怎麼說只要是培訓我都很支持她,可最近參加的這個培訓打破了這種格局,讓我重新去審視和了解社會上各種培訓的目的和實質,這一了解著實地讓我吃了一驚。
首先是在廣州盛行的靈修培訓,課程內容實在讓人不敢想像的,一位參加過的學員說:「讓參與的學員像動物一樣,在地面上爬行,像一頭母獅子一樣,搖擺著,扭動著往前爬行,想像動物發情的樣子,有其他動物過來一起蹭來蹭去的,還有的動物乾脆過來騎在我身上交配,接受,像動物交配時一樣叫著,我還是比較被動,感覺到自己有渴望的,但是不願意主動,似乎主動就需要自己去承擔羞恥感……挑戰一下,找到別的動物,也騎上去玩,對方配合地發出叫床聲,忽然也不是那麼羞恥了。」等等(參加過的學員心得)。看後,你說這是讓性愛回歸還是讓人性泯滅?。
針對身心靈成長培訓現狀,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錢銘怡稱:「現在這方面情況的確比較亂。」她表示,用於心理培訓領域的薩提亞模式治療、完型治療、催眠治療,都需要系統的專業培訓。「目前有的培訓,即使用的是某種正規心理治療的理論方法,但應用方式,培訓目標,可能也存在問題。
再有就是有網路爆料,有外企公司為員工安排了一個很特別的培訓,上廁所培訓。還有樂山一家醫葯公司就搞的鑽跨培訓,還有什麼乞討培訓、喝便池水培訓等,不一而足,看後讓人覺得憤怒、難過。這些培訓定然散發著濃烈的腐臭味,彰顯的是資本的狂妄自大和為所欲為,看似高明的培訓手段中,凸顯的是培訓行業的貧窮和落後。
她所參加的是LP領袖素質管理培訓,剛開始還以為又是簡單專業技術培訓,也是偶然的一次事情讓我注意到了它,通過深入的了解後改變了一些看法,讓我從支持她變成不支持,繼而變成了反對和排斥。這個LP領袖素質管理培訓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發現與覺醒,第二階段叫伸展與突破,第三階段為自我實踐,具體的內容不再敘述。在培訓期間所以學員都會承諾對課程內容保密,以至於她連我都不肯說,說什麼告訴我的話我要去參加培訓就會有影響(培訓的設計者故意把培訓搞的很神秘,在這里已經為以拉攏學員打下了伏筆,也掩蓋了課程庸俗的內容),後來在我的再三逼問下她說了一些課程的內容,再結合我在網上所了解到的內容(網上有很詳細的培訓教程),我的感觸頗深。培訓課程大致的內容就是在所謂教練的指引下如何突破自己心理。比如上台演講、男女學員相互擁抱(擁抱時有背景音樂,直到一首歌曲結束),去擁抱陌生等,這些內容確實能挑戰自己,突破自己。可有一些內容就無法讓人接受了,比如象動物一樣在地上爬來爬去,還要象動物一樣發出叫聲,男女學員全部在一個房間里,脫得只穿內衣說是暴露自身缺點、上街乞討等等。為了提高學員的興趣,故意把學員進行男女配對,並互相稱為死黨或家人,在平時要互相幫助,在簡訊交往中稱呼也比較曖昧(我也是無意中看到的,當時非常氣憤,直接摔了她的手機)。至此,我想不論你當時心靈多麼地真誠和純潔,思想多麼高尚,你想獲得的知識的渴望有多麼正確,這種形式無疑是很庸俗的。讓人不解的是,沒有學員認為這些是侵犯了個人尊嚴。這些也很容易給學員的家庭和夫妻關系帶來影響。可參加培訓的學員都像中了邪,應該說已經被當時的學習形式和氛圍所感染,不乏有被洗腦的成份。
其實洗腦從效果上來說,是讓你認定做著一件讓你很開心的事,你為什麼開心,因為這件事給你成就感,為什麼給你成就感,因為合乎你的價值觀,認為正確人很多。那麼,有沒有公共的價值觀,有,愛與關懷!所以很多培訓機構也以此為幌子,給培訓披上美麗的外衣,來掩蓋其以營利為目的實質。在最初的培訓中他們會告訴你,我們的培訓連美國總統都參加過,參加過我們的培訓的學員遍布全國各地,讓你有一種自豪感。讓你去社會上募捐,然後把募捐到的錢物送到養老院,或者搞一些其他形式的愛心活動,讓你有了成就感。殊不知他們是偷換了概念和利用了人們本來都有的愛心。在第三階段的培訓中,更凸顯了他們實質性的目的。培訓一開始就給所有的學員定下了任務,感召身邊的人來參加培訓,用所謂的「把愛傳播出去「來拉攏學員。即便是學員不願意去做,他們也會知道和督促他們。我在想一個真正有魅力的培訓,參加過的人會自發的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而不是去蠱惑利誘。
精神傳銷,就是傳銷的終級變異。而這個所謂的領袖素質培訓完全利用了心理學,打著提升心智的幌子,用高額的費用、苛刻的守則、故弄玄虛的游戲等手段,把課程打造得非常神秘。其實,該課程不過是運用了心理學的一些原理,利用了人性中的一些弱點,達到了對學員實施精神控制並最終高額盈利的目的。這個培訓最大的危害是,讓學員喪失了對自己和社會的客觀、公正、多元化的認識,行為力退化。而且,整個培訓是一種個性化的氛圍,不但讓人們喪失自我,還會讓人變得思想偏激、簡單。這個課程設計得十分嚴密和精妙,相信設計者應該有一定的心理學背景。課程運用很多心理學的原理,設計環環相扣,一步步控制學員的精神,讓學員的思想按照講師所指引的方向去走,最終達到一本萬利的目的――就是把學員變成該公司免費的"銷售人員"。LP領袖素質管理素質培訓最初的設計是很專業、很系統的培訓,對導師的專業知識和引導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通過培訓可以使學員在情商和逆境生存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目前國內培訓市場里具備此培訓條件的少之勝少。有一些培訓機構甚至收費非常的昂貴,無法是他們針對的人群不同。如果你想參加這一類的培訓,還是要慎重考慮,要選擇有資質的培訓機構。否則,這些摻雜著低級庸俗內容的培訓會降低你的人格標准,改變你世界觀,喪失對事物正確判斷的能力。
國內最大的領袖素質訓練機構「匯才培訓」,前幾年很有名的,不過已經被國家取締了,因為被認為是精神傳銷。你可以網路一下「匯才培訓」。
Ⅱ 技術培訓培訓講師來源的兩種途徑是什麼
一是外部聘請;二是企業內部講師
Ⅲ TRIZ培訓創新方法它是起源於哪裡怎麼發展起來的
一、TRIZ的起源及發展
TRIZ理論是由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創立的,在他的領導下,前蘇聯的研究機構、大學、企業組成了TRIZ的研究團體,分析了世界近250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總結出各種技術發展進化遵循的規律模式,以及解決各種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創新原理和法則,建立一個由解決技術,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演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並綜合多學科領域的原理和法則,建立起TRIZ理論體系。
TRIZ具有系統的創新方法和工具,其理論體系包括九個部分:八大進化法則;最終理想解;40個發明原理;39個工程參數和矛盾矩陣;物理矛盾的分離原理;物場模型分析;發明問題的標准解法;發明問題標准演算法(ARIZ);物理效應和現象知識庫等。
利用TRIZ實現創新的過程為:首先分析待解決的問題,使用39個通用工程參數中和該問題相適應的參數來表達待解決的問題,將一個具體的問題轉化為TRIZ問題;其次確定該TRIZ問題是技術矛盾還是物理矛盾,如果是技術矛盾,就利用矛盾矩陣從40個發明原理當中找到相適應的原理,如果是物理矛盾,就利用分離原理來確定相適應的發明原理;最後,通過發明原理來找到具體問題的解決發案,並對方案進行評估,如果方案滿意可行,就執行該方案,如果方案不可行,就重復所有步驟,直到找到滿意可行的方案為止。
二、TRIZ發展趨勢
我國學者對TRIZ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近年TRIZ逐步引起關注,對TRIZ原理、工具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TRIZ與多種設計理論的集成已成為該領域重要研究方向。
1、概念設計
概念設計定義為:「在確定任務之後,通過抽象化擬定功能結構,尋求適當的作用原理和其組合,確定基本求解途徑,並得出相關方案,這部分的設計工作稱之為概念設計。」
2、過程
①需求分析
顧客需求的滿足是概念設計的最終目標,分析顧客的聲音,為概念設計中產品的功能結構和技術特性的完善奠定基礎。
②功能設計
將產品概念從抽象到具體、深入有序地分析產品的功能結構,分析功能間的相互關系,結合相關原理,進行功能的構思和設計。
③方案評價與優選
概念設計階段方案的評價與優選對後續設計階段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依據相關評價屬性和准則,建立系統的評價優選體系。
3、特點
創新性、多樣性、層次性是概念設計的三大特點。
三、基於TRIZ的概念設計過程模型構建
通過對特定產品的顧客需求分析了解顧客的聲音,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對產品功能結構從抽象到具體地分析研究,將TRIZ通用解轉變為一般解,再將其具體化為特定問題的解;若未發現沖突,再重新對產品各方面進行界定分析。
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法寶。TRIZ作為一種創新問題的解決理論,為產品概念設計階段提供理論支持。將TRIZ與概念設計結合,對於滿足顧客需求、預測產品未來發展趨勢、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高產品創新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Ⅳ 來源學習串串香小吃培訓學校在哪裡
你可以去網路里搜索一下
或者在高德地圖里搜一下
都是可以搜到的
試試吧
Ⅳ 培訓的經費來源
組織培訓經費主要來源於兩種途徑:
一是組織內部來源,主要指組織與員工分攤培訓費用;
二是社會集資,首先由政府通過稅收方式徵收培訓費,然後由國家組織,社會統籌各企業出資贊助。
Ⅵ 員工招聘的來源有哪些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如何理解員工培訓的特徵,培訓的形式
對於你的問題可以分以下二步回答:
1、員工招聘的來源主要有報紙、網路、校園招聘、中介、獵頭、社交工具等等。
當然各自有各自的特點,首先網路經濟實惠,效果也比較好,現在大家都喜歡互聯網。其次中介費用始終,效果也好特別是一些像北上廣一樣的大城市;校園招聘直接面對面交流,適合基層及中層,獵頭適合中高層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的獲得。
(1)講授法:屬於傳統的培訓方式,優點是運用起來方便,便於培訓者控制整個過程。缺點是單向信息傳遞,反饋效果差。常被用於一些理念性知識的培訓。
(2)視聽技術法:通過現代視聽技術(如投影儀、DVD、錄像機等工具),對員工進行培訓。優點是運用視覺與聽覺的感知方式,直觀鮮明。但學員的反饋與實踐較差,且製作和購買的成本高,內容易過時。它多用於企業概況、傳授技能等培訓內容,也可用於概念性知識的培訓。
(3)討論法:按照費用與操作的復雜程序又可分成一般小組討論與研討會兩種方式。研討會多以專題演講為主,中途或會後允許學員與演講者進行交流溝通。優點是信息可以多向傳遞,與講授法相比反饋效果較好,但費用較高。而小組討論法的特點是信息交流時方式為多向傳遞,學員的參與性高,費用較低。多用於鞏固知識,訓練學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際交往的能力,但運用時對培訓教師的要求較高。
(4)案例研討法:通過向培訓對象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讓其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這一方式使用費用低,反饋效果好,可以有效訓練學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近年的培訓研究表明,案例、討論的方式也可用於知識類的培訓,且效果更佳。
(5)角色扮演法:授訓者在培訓教師設計的工作情況中扮演其中角色,其他學員與培訓教師在學員表演後作適當的點評。由於信息傳遞多向化,反饋效果好、實踐性強、費用低,因而多用於人際關系能力的訓練。
(6)自學法:這一方式較適合於一般理念性知識的學習,由於成人學習具有偏重經驗與理解的特性,讓具有一定學習能力與自覺的學員自學是既經濟又實用的方法,但此方法也存在監督性差的缺陷。
(7)互動小組法:也稱敏感訓練法。此法主要適用於管理人員的人際關系與溝通訓練。讓學員在培訓活動中的親身體驗來提高他們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其優點是可明顯提高人際關系與溝通的能力,但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培訓教師的水平。
(8)網路培訓法:是一種新型的計算機網路信息培訓方式,投入較大。但由於使用靈活,符合分散式學習的新趨勢,節省學員集中培訓的時間與費用。這種方式信息量大,新知識、新觀念傳遞優勢明顯,更適合成人學習。
Ⅶ 培訓班辦學日常經費來源說明
學生學費
Ⅷ 菜單式培訓的菜單來源應該是什麼
公務員「菜單式」培訓涉及了行政管理、素質能力、法律等8大類,培訓主題不內僅有容政治文明、國際形勢、經濟趨勢、城市發展等宏觀知識,還有公務禮儀、公文寫作、演講技巧、管理藝術等技能學習。
內容涉及科學發展觀、公務員「五五」普法教程、依法行政、公務員心理調適、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等。
Ⅸ 申請職業培訓學校資產來源及數額怎麼填
文化教育的本質也許可以概括為:用我們已經掌握了的關於我們的對象及對象關專系的知識,教給新的個體以屬應付對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種意識改變另一種意識,以意識之間的碰撞、磨合、滲透及變革為目的,是一種意識覆蓋以至消除另一種意識的、令個體可能產生痛苦的過程。
Ⅹ 培訓機構項目來源怎麼寫
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為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學校的科研競爭實力,本著加強管理、理順關系、有利發展的原則,根據國家有關科技政策、財務制度,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一、科研經費的來源與分類本辦法所涉及的科研經費是指因承擔和完成各類科研任務和技術服務性工作而獲得並用於開展科研和技術工作的經費。
其來源如下:(一)縱向科研經費指承擔國務院各部委及各級地方政府計劃安排的科研項目,由國家或地方有關部門撥給的科研經費。(二)橫向科研經費指承接廠礦等企事業單位的科技協作、轉讓科技成果、科技咨詢及其他涉及技術服務的項目,由企事業單位撥給的專項經費或合同經費等。
(三)校科教發展基金。二、科研經費的撥款(一)根據上級或項目合同單位核準的年度或總撥款計劃,視項目的進展情況,由科技處批准分期或一次撥到課題組。課題組需按規定的時間向項目主管部門報告項目進展情況,不按時報告(包括填報有關報表)的,暫不撥款。(二)科研工作進展提前或有緊急需要的,可提前申請科技借款;工作進展不正常或經審查經費使用不當的,應減少或暫停撥款;項目嚴重拖期或課題中止的,應停撥經費,直至退回已撥部分經費,並報項目主管部門處理,追究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