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略定位課程培訓一般有多長時間呢
這個要來看是什麼類型的培訓,自有那種公開課,一節課兩三個小時,還要就是企業的內訓課程,也就是企業自己請專業的老師給企業內部人員做相應的內訓,這個時間的長短是由企業的具體需求來定的。就我們做過的內訓來說有的兩三天,有的一周左右,還要咨詢+培訓時間可能更長,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2. 哪個機構的戰略定位課程比較好,於雷定位培訓怎樣
如果要學企業戰略定位課程的話,於雷定位培訓是首選,在國內,於雷先生創辦的厚專德戰略定位學屬院是專業的戰略定位培訓機構,同時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戰略定位培訓機構,通過相關的培訓,能夠幫助企業減少無效投入,有效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益。
3. 有沒有知道戰略定位培訓目的核心是什麼
厚德戰略定位培訓的目的就是幫助企業家由產品思維轉向定位思維,從滿足消費者需求轉向在顧客的心智端找到一個有力的位置,並通過一些列的運營配稱來強化定位,有效防範競爭。
1、人力資源培訓課程:幫助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全面掌握大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功能,系統掌握現代企業人力 資源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全面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從業人員的理論水平、專業素質和能力技巧,能勝任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等職業崗位,工作效率有顯著提高。
能夠通過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知識技能考核並獲取相應資格證書。
2、戰略管理培訓課程:戰略管理是指對一個企業或組織在一定時期的全局的、長遠的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和政策,以及資源調配做出的決策和管理藝術。戰略管理首先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這也就要求高級管理層具備相關的能力及素養。
3、物流培訓課程:是針對物流從業人員進行的有關普及現代物流理論、增長物流操作技能、提升管理水平的在職教育工作。具體可分物流職業認證培訓、物流企業內訓、物流從業人員崗前培訓等基本學習常識。
4、銷售培訓課程:是指企業或相關機構組織的圍繞銷售人員、產品、客戶等展開的培訓活動。
銷售的工作就是去滿足客戶的需求,並藝術性地讓客戶認同和接受我們的工作。要成功地做到這一點,銷售人員必須充分了解自身的產品和服務,並具備優良的銷售技巧。
5、商務禮儀培訓課程:在商務活動中,為了體現相互尊重,需要通過一些行為准則去約束人們在商務活動中的方方面面,這其中包括儀表禮儀,言談舉止,書信來往,電話溝通等技巧,從商務活動的場合又可以分為辦公禮儀,宴會禮儀,迎賓禮儀等。
5. 什麼是戰略式培訓與開發
一、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以「人」為核心,視人為『資本』,強調一種動態的、心理的調節和開發,屬於「服務中心」;其管理出發點是「著眼於人」,達到人與事的系統優化、使企業取得最佳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之目的。而傳統的人事管理則是以「事」為中心,將人視為一種成本,把人當作一種「工具」。強調「事」的單一方面的靜態的控制和管理,屬於「權力中心」,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
二、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企業的核心部門,是企業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促進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來實現對經營戰略的貢獻;涵蓋組織建設、文化建設與系統建設各個方面,通過企業文化整合戰略、組織和系統,保證企業戰略的執行和實現、推動企業長期穩定地成長。而傳統的人事管理屬於企業的輔助部門,對企業經營業績沒有直接貢獻,主要的工作是負責員工的考勤、檔案及合同管理等事務性工作。
三、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可以靈活地按照國家及地方人事規定、制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訂符合企業需求的各種人力資源政策,從而建立起系統地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確保企業實現經營戰略目標。傳統的人事管理則主要是制度的執行,即按照國家勞動人事政策和上級主管部門發布的勞動人事管理規定、制度對員工進行管理,人事部門基本上沒有制度的制定和調整權;最多隻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難以根據實際情況對管理政策和制度進行及時調整。
四、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要求人力資源管理者以企業戰略的高度,主動分析和診斷人力資源現狀,為決策者准確、及時地提供各種有價值的人力資源相關數據,協助決策者制定具體的人力資源行動計劃,支持企業戰略目標執行和實現。傳統的人事管理則只能站在部門的角度,考慮人事事務等相關工作的規范性,充其量只能傳達決策者所制定的戰略目標等信息。
五、具體職能方面:
1、人力資源規劃: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是在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及經營計劃、評估組織的人力資源現狀、掌握和分析大量人力資源相關信息和資料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制定人力資源規劃。傳統人事管理則只能按照老闆的指令來進行相關的人事工作,根本談不上考慮人力資源規劃方面的工作。
2、招聘與選拔: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在面試評估時除關注應聘者與職位匹配外,更會特別關注應聘人的價值觀念是否符合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應聘人的發展期望公司是否可以提供等因素,確保招聘的人選能長期為企業服務。傳統的人事管理只是關心應聘者的條件是否與職位相匹配,或者只是能起到用人部門負責人與應聘者之間溝通、橋梁的作用而已。
3、培訓與開發: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會根據企業戰略發展需要,結合員工的個人發展計劃提供系統完善的人力資源培訓開發體系,確保為企業源源不斷輸送所需各種類型人才的同時,實現企業迅猛發展與員工職業生涯發展雙贏。傳統的人事管理只是負責新員工進入企業後的組織紀律、勞動安全、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很少會組織員工其他方面的培訓;限於部門局限性等原因,不可能建立起全面的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體系。
4、績效管理: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會根據企業戰略需要、結合員工能力制定全面的績效管理體系,關注企業全面的績效管理,包括績效計劃、績效考核、績效評估、績效反饋與績效激勵等全過程;更加關注績效反饋與激勵,確保員工績效不斷提高的同時,從而實現企業績效的螺旋式上升。傳統人事管理只關注績效考核與懲罰,大多扮演企業警察的角色,只負責挑毛病、找漏洞,不可能形成科學的績效管理體系。
5、薪酬管理: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會根據國家政策、經濟環境、人才市場狀況、行業及其他企業薪酬狀況等因素,再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薪酬管理戰略與體系,確保所制訂的薪酬政策既能吸引優秀人才加盟,又能留住核心人才;同時,更加註重人力資源投入成本與產出效益的核算與分析工作,從而不斷地完善企業的薪酬管理體系。而傳統的人事管理只是按照國家及地方政府的相關規定進行工資及社保管理,基本上沒有什麼制定和調整權;既使有也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工資計算,且絕大部分工作是由財務部門負責,試想如此狀況又怎麼會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制定科學的薪酬管理體系?
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體現企業全員參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特色。這是因為人力資源工作要想切實有效,沒有各職能部門的執行、配合是不可能實現的。對於決策層:所有的管理最終都會落實到人,只有管理好「人」的資源,才抓住了管理的精髓;對於HR工作者:只有企業全員參與人力資源工作,才能真正體現自己的價值、才能上升到戰略夥伴;對於直線經理:參與到企業人力資源工作,不僅能確保部門任務的順利完成,而且可以使部門員工及自己得到調動與晉升的機會與空間;對於普通員工:可以更好地領會企業的戰略,並根據部門目標,同時結合自己的發展計劃,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與學習,實現自己的理想職業生涯規劃。而傳統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單兵作戰,似乎與其他職能部門的關系不大,其中關系比較緊密的部門是財務部門,因為工資的計算與發放、社保的繳納大多是由財務部門負責的。
七、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價值的體現是通過提升員工能力和組織績效來實現的,而提升員工能力與組織績效要結合企業戰略與人力資源戰略;因此需要重點思考如何提煉和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制定個性化的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等,特別關注對企業人力資源的深入開發。而傳統的人事管理,其價值的體現主要在於規范性及嚴格性,即是否將各項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是否看得住和控制住企業員工等,所以說,傳統人事管理的絕大部分工作還只停留在事物的表層。
八、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強調其在企業整體經營中的重要地位,側重變革管理和人本管理,屬預警式管理模式,即採取前瞻態度,防患於未然。試想如果不藉助現代化的手段怎能及時地了解到分散在全國各地甚至海內外的各種人力資源相關數據等信息?又如何能做到人力資源工作具有前瞻性?更何談防患於未然?因此藉助先進、科學的現代化管理工具搭建系統全面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是執行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而必須的手段。而傳統的人事管理則側重於規范管理和事務管理,屬事後管理。幾乎所有工作都手工完成,即使是採用了現代化的管理工具,也只是採用了僅供人事部門單獨使用的簡單人事管理系統,沒有戰略的指引,沒有前瞻性的人力資源管理思維,則不可能搭建起系統的、全面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6. 培訓戰略的三個階段
阿施里德把培訓定出三個階段,導致了這三個階段要分別採取不同的培訓戰略:第一個階段重視員工,第二階段重視經理,第三個階段重視整個的組織,搭建學習型組織的平台。 以IBM為例,進而透過IBM來看外資公司的培訓戰略理念。IBM每年用於培訓的投資達20億美元,大約佔到每年營業額的1%到2%。每名員工每年至少會有15到20天的培訓時間。被認為是美國具有頂尖培訓職能的公司之一。公司所有的管理人員都必須參加每年為期40小時的培訓,以保證他們能始終如一地遵循IBM的管理方式。在IBM公司,公司對所有新進員工都要進行公司信念的培訓,也就是Becoming One Voice(BOV),使全球的新員工聽到來自IBM的同一種聲音。隨後公司針對普通員工、各級管理人員和外籍人員分別進行相應的培訓,對前線銷售服務等front office人員的PELT,即professional entry level training,和針對行政財務等backoffice人員的AELT,即admin entry level traing。
通過這些培訓,使新員工了解企業文化。隨著職務的晉升,IBM公司會對各級各類經理人員實施專門的培訓,第一線的基層經理在走上新崗位的第一年內要接受80小時的課堂培訓,內容包括公司的歷史、信念、政策、習慣做法以及對職工的激勵、贊揚、勸告等基本管理技巧;部門經理則在公司專設的中層管理學校中接受有效交往、人員管理以及經營思想和戰略計劃等方面的培訓;公司對有經驗的中、高層經理則安排學習社會和經濟方面課程。或學習哈佛大學高級經理課程或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斯坦福大學等院校的有關課程,時間從一周到一年不等。
在這里提到E—learning,也就是在線學習,是IBM公司里員工學習的一種重要趨勢,IBM在全球的區域網intranet上有所網路學校,稱為Global Campus,其中有2000多種課程,全球范圍內的員工都可利用這所網路學校來進行有計劃的學習。通過培訓和再學習,IBM期望得到有以下四方面特徵的人才:第一是pride(自豪感),第二是innovation(創新),第三是flexibility(靈活性),第四個就是High pedorrnance culture,高績效文化。
外資公司為中國市場帶來了資金、技術、就業機會、先進的管理方法,同時也帶來了「洋」品牌,擠佔了中國市場,挖走了優秀人才。加入WTO後的中國市場,更是外企紛至沓來的「嚮往之地」。總體來說,外資企業在中國咄咄逼人的表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本地化的戰略調整,不只是生產基地建在中國,研發、培訓也無一例外地搬來,便於就近獲取廉價原料和人力資源;二是外資企業經過長時期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已經不滿足於和中方建立共同控制的合資企業,開始紛紛增資控股,使企業變得越來越擺脫中方控制。外資企業能夠做到這兩點靠的就是強大的品牌和吸納中國本土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
的確,外資企業已經開始了波瀾壯闊的人才本土化計劃。許多國際跨國公司認識到培訓不是一項「費用」,而是高額報酬率的「投資」,是培養人才專用性資本與企業最佳契合的途徑,並前瞻性地實施,認識到人們能力的形成不是一種單純的、學究式的思辨過程,而是知識、技能、學習創新能力三者的結合。 根據美國《培訓》雜志統計,在過去1997—2001年中,哈佛大學商學院培訓的主管人員增加了80%。僅2001年,參加該院各種不同培訓的主管人員就有5000名。1999年美國企業在主管人員的教育方面所花費用是165億美元,比1998年增長17%。美國企業每年在培訓費用上的花費為300億美元,約占雇員工資收入的5%。我們可以從全美五所最大的成人教育學院的數據看出各公司對培訓日漸上升的需求和投入。見下表,為全美五所最大的成人教育學院的數據: 學校 年收益(百萬美元) 五年來的增長率(%) 為顧客專門開發的
項目所佔百分比(%) 項目數量 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分校 25.O 257 55 l00 TMD(瑞士洛桑) 23.5 42 39 l24 哈佛商學院 3O.1 20 5 28 創新領導中心 23.7 57 34 28 密歇根大學 21.5 53 10 63 再來看國內企業培訓的現狀與問題。
一是企業對員工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培訓的投資嚴重不足。根據中國企業管理協會組織的一次《企業經營者素質、能力調查》顯示,培訓經費/銷售額在2.0%以上的企業只佔9.9% ,半數以上的企業培訓經費/銷售額在0.8%以下。
二是企業的培訓力度不夠,管理技術人員的人力資本含量低。據對部分國有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中上層管理人員中,67%是本科及以上學歷,33%是大專及以下學歷,而這其中大部分的文憑是通過成人教育取得的;79%的人沒有受過正規的管理教育,對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不甚了解,大多數不懂外語、計算機。這些都很難適應中國企業進一步改革發展的要求。見下表,為外企與圈企學歷狀況抽樣對比: 學歷狀況 外資企業抽樣 國有企業抽樣 本科及以上學歷 9O% 67% 大專及以下學歷 1O% 33% 以成人教育方式獲得文憑 5% 65% 三是即使一些企業意識到了培訓的重要性,由於缺乏科學方法收效甚微。問題在於:
第一,培訓與需求脫節。企業在制定培訓計劃時,沒有深入進行培訓需求調研,簡單根據現有崗位進行培訓。
第二,對培訓效果沒有考核評估。員工感受不到外來壓力,對培訓常常敷衍了事。
第三,能力提升與獎懲沒有掛鉤。大多數企業缺乏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連基本的職務分析、崗位描述制度都沒有建立,晉級加薪與能力提升沒有直接聯系。 北京大學國際MBA項目外方負責人、哥倫比亞大學管理學博士楊壯認為,在中國有很多人才,但沒有得到培訓,他們只是得到企業的使用。因而就出現這樣的現象,好人才用到一定時候就精疲力竭了,最後就離開這個企業。總的來說,國企對培訓投入不夠的原因主要有幾點原因:
一是管理者沒有意識到培訓是一種高回報率的投資。
二是勞動力資源豐富,沒有緊迫感。
三是由於企業領導者的短期行為。一些企業領導者過於重視短期效益,目光短淺,而培訓的成果又很難在短期中表現出來。
7. 哪個培訓機構的戰略定位課程比較好
培訓戰略定位的話,最好選擇厚德定位,厚德定位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戰略內定位培訓機構,自2008年成容立以來,在於雷老師的帶領下,先後幫助了許多企業打造品牌,有效提高了企業的綜合實力。
8. 以戰略為導向的培訓要求分析包括哪些
以戰略為導向的培訓要求分析包括四部分:
即培訓需求分析、培訓計劃制定、培訓方案實施、培訓評估反饋。
9. 培訓戰略的內容
歸納起來,公司培訓戰略應有以下內容:
1、職工培訓的總體方向、指導思想。
2、對各種變動因素的評估。
3、培訓的基本方法。
4、臨時性靈活措施的安排。
5、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必要時對培訓戰略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