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班綜合主題活動案例 感恩的心怎麼寫
活動設計背景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期處於眾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傾向,使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的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古人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作為即將畢業的大班孩子,想通過此次綜合活動:《感恩的心》,藉助《口渴的螞蟻》這樣一個故事情節,體驗小螞蟻期盼、驚喜、感恩的心情。然後在表達交流中,將教學的重心回歸到幼兒的生活,並以製作感恩卡的形式,引導幼兒體會別人對自己的愛,同時,也要教育幼兒學會把自己的愛積極的反饋給別人。
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的城市有很多人為我們大家服務。
2.通過故事和談話,體會她人對你的幫助,並運用自己的方式回饋別人對你的愛。
3.初步培養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通過製作感恩卡等活動表達父母、老師給予他們的愛。
難點:讓幼兒學會感恩,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活動准備
1.音樂:感恩的心;多媒體課件。
2.彩色卡紙、黑筆、固體膏等。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
1. 教師出示小螞蟻圖片,引出故事《口渴的螞蟻》。
問題:①小螞蟻口渴了,誰幫助了它?
③小女孩遇到了什麼困難?
④小螞蟻又是怎麼幫助她的?
2. 師小結:小螞蟻心中有一顆感恩的心,盡自己的所能去幫助別人。我們也要像小螞蟻一樣,去幫助別人。
二、遷移經驗,說說自己生活中被關心、被幫助的情景。
1.說一說自己在家裡、幼兒園里都得到了誰的幫助?
2.教師出示清潔工圖片。
問題:①她們是誰?在干什麼?
②如果沒有她們,我們的城市會變成什麼樣子?
3.出示交通警察圖片。
問題:①他們是誰?在干什麼?
②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城市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4.師小結:清潔工阿姨,叔叔為了保持我們城市的清潔,非常辛苦。交通警察叔叔為了我們這個城市的安全暢通也非常辛苦,我們大家都要感謝他們,那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該送給他們什麼禮物來表示我們對他們的感謝呢?
三、示範、講解做賀卡的方法
1.師:有的小朋友說啊,可以做賀卡送給他們,那我們今天就來做賀卡,好不好啊? 大家一起來看一看,老師已經做好了幾張賀卡,你們看看,我是怎麼做的
2.教師操作,把幾張卡粘在一起,就可以把它做成一個更好看的像燈籠一樣的賀卡了!
3.師:恩,小朋友們都非常聰明,待會你們做的時候可以和老師做一樣的,也可以做不樣的,我要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比較能幹,可以做出不一樣的?
4.幼兒製作賀卡,教師巡視。
5.展示作品,你想送給誰?說一句感恩的話。
四、播放音樂《感恩的心》,一起做動作,結束本次活動。
Ⅱ 感恩教育的感恩事例
學會"感恩",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學會感恩,先要學會知恩,要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西方的感恩節就是要教化人們學會感恩。讓孩子學會感恩,關鍵是通過家庭、學校的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會少了許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做。如果我們只知道奉獻,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呈現給孩子從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無從感受到社會和人們對他的恩愛。近日有一則新聞說:來自張家口的67歲的趙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學東門口拉小提琴,為在內蒙古讀書的女兒籌集學費。老父親在街頭賣藝三年,他21歲的女兒競毫不知情。趙老先生這種"默默的愛"雖然珍貴,但不足取;愛要讓孩子知道,才能激發起他們的愛心,引起他們發自內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懷。
其次,感恩教育應以活動為載體,讓青少年從活動中體驗感恩,並回歸現實生活,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它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實現自我完善,最終回報生活。
感恩,在中國歷史上例子很多。民族英雄袁崇煥去世後,佘家義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孫孫,生生死死,守墓遺訓,口口相傳,17代人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國家、民族的大義之上。就是在今天,在我們身邊也不乏感恩的事例。在金訓華烈士墓地守了37年的陳健,理所當然地成了CCTV200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37年前,在一次與洪水搏鬥搶救國家財產時,金訓華救了陳健的命。在金訓華犧牲後,陳健決心義務為戰友守墓,並發誓要「一輩子陪著你。」為此,他再沒離開過遜克縣,一直為烈士掃墓守靈。
學會"感恩",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他們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個大人圍著他們轉,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了。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重視感恩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社會的關愛之恩,軍隊的保衛之恩,祖國的呵護之恩……從家庭學校開始,學會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經常懷著感恩之心,才會心地坦盪,胸懷寬闊,自覺自願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
Ⅲ 求感恩跟我工作所有人的案例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專厚道的農夫屬。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舜有個弟弟叫象,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Ⅳ SYB創業培訓課中的案例的詳細內容在哪裡可以找到
人生的舞台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而SYB培訓則初步為我搭建了創業的舞台,使我創業的夢想變得清晰,由意識轉變到了行動,萬州SYB培訓雖只有八天時間,但感觸至深:我的創業夢想其實很早就有了——創立一家文化傳播公司,但目標過大,至少從現在的狀況來說是這樣的,而通過培訓,使我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有效的板塊,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使夢想不再模糊,遙遠,變得清晰,可行,用滕老師的話來說:「就是從現有的夢想中沉下來,選擇一個切實可行,風險較小的核心業務來做。」SYB的學習模式做我們充實的學習、快樂的學習,一方面,老師系統地講了各板塊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各位老師也結合自身經歷講了很多實戰案例,並在課堂上組織小組討論,互動性高、氣氛活躍,在各位老師中,張華老師實戰與理論知識都極為豐富;譚芹老師的講課風格則有點像「傳銷」——其實聽起來很受用;陶老師給我們講的是銷售和成本計劃,制定現金流量計劃,學的很充實;楊老師則在最後作了總結,提出了創辦企業應注意的各種事項;鍾老師一方面組織安排課堂事項,如紀律、協調等,另一方面在課間休息時則招呼我們吃水果、喝豆漿、咖啡等,很負責,很細心的一位老師,課余與滕老師的交流較多,談策劃、談創業、談做人、做事,啟發很多,受益匪淺,熊老師,還有兩位大姐則攝像,安排午餐,後勤服務工作做得很細致。培訓的這段日子裡,天氣比較陰晦,但每日的心情卻是燦爛的,與一群共同抱有創業目標的學員互相交流、學習,獲得了一份份溫馨的友誼,唱著「感恩的心」,「從頭再來」則使創業的夢想,在心中激盪不已,老師們的講解與激勵則使我們看到了實現夢想的途徑——我的未來不是夢,從這一刻開始。最後衷心感謝就業局給我們提供的這次培訓機會,感謝各位老師這幾天的精心授課。
Ⅳ 十則關於感恩的小故事
如下:
1、作為阿里巴巴的主要創始人,馬雲最開始也是處處碰壁,Ken Morley先生給了馬雲的非常多的鼓勵還有支持,此前的200澳元以及幾十年的友誼,最終發酵,馬雲為紐卡斯爾大學做捐助2000萬美元的Ma-Morley獎學金。
2、在中國,烏鴉反哺的故事人人皆知,烏鴉在小時候是父母去找食物喂養它們,等父母老了飛不動了,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
3、21年前,浙江臨海女子戴杏芬在路上遇到了前來打工小伙何榮鋒,何榮鋒當時都沒錢吃飯了,戴杏芬給了他10元錢。21年後何榮鋒白手起來,成了億萬富翁,回來報答那位給他10元錢的恩人。
4、一個得白血病的小男孩盧比,在去世之前,為了讓媽媽不會孤單一人,臨終前去花店為媽媽的生日預定了60年的鮮花。
5、韓信小時候家裡特別窮,經常沒有吃的東西,一位在漂洗紗絮的老婦人見韓信可憐,每天把自己的飯菜給她分一半,後來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始終沒忘老婦人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6、劉邦的三兒子劉恆非常孝順,他的母親身體弱,劉恆便每天貼身照料母親,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7、姐姐家裡養了好幾只流浪貓,是冰天雪地里撿回來的,把它們一隻只的喂養長大,姐姐卧病在床,貓咪每天都叼一隻老鼠回家,怕姐姐餓著。雖然有點害怕,但是這份情意讓姐姐很感動。
8、王應照謂父母育子,為之揮蠅,為之驅蚊,癢則搔之,寒則裹之。恐驚之而不敢高聲,稍不安,則直欲分痛。愛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飽血觀也。惟孝子還以報親,且寓愛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9、宋朝有一個叫朱壽昌的人,他的母親因正房嫉妒,為掃地出門,那時他年齡小無法反抗家庭,長大後辭去官職去專門尋找母親。
10、四川地震中,消防武警在一座倒塌的廢墟中找到一對母女,母親中風了跑不出去,女兒便用自己的身體一直護住母親。
感恩名言:
1.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2.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3.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4.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5.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6.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7.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8.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9.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
Ⅵ 有關感恩的實例
投桃報李
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於愛與被愛。這之間連接的不過是一份心意罷了。或許,木桃對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報之以瓊瑤,也未必就是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聲由衷的「感謝」吧。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原文是「涓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書面記載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原為民間俗語,後清代朱用純編輯收錄,為教子醒世用。
●慈母之恩
唐代詩人孟郊曾寫下《遊子吟》一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出自明朝《增廣賢文》一書,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結草與銜環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說,出自《左傳》。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將其父的愛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愛妾已死去的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絆倒恩人的敵手;後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隻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四枚,聲言此環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身居高位。後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明朝時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寫道:大恩未報,刻刻於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
●漂母的一飯之恩
韓信少年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拚命習武,卻仍然無以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深受感動。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始終沒忘漂母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知遇之恩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弦,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岩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春秋末期晉國著名刺客豫讓說的,強調感恩報恩。因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第一次攻擊失敗以後,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後尋找接近趙襄子的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的豫讓說:「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他請求趙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脫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後伏劍自殺。
Ⅶ 請列舉課文中感恩的例子
1、抄
解釋「感恩」的
意思。
字典里的解釋:
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
2、
文中例舉哪些理由說明要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謙虛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彎腰,便是屬於前者;感受上蒼懂得要抬頭仰視,便是屬於後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幫助,這樣的人也是不敢輕視、不能忘記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著從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灑進的陽光,是懷著感恩之情的,縱使我並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總是被那種神情所感動。
3、
我國有感恩的傳統嗎?並從文中找理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小時候背誦的詩句,講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報恩德,中國綿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語,告訴我們的也是要感恩。但是,這樣的古訓並沒有滲進我們的血液,有時候,我們常常忘記了,無論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4、請例舉課文中感恩的例子。
蜜蜂從花叢中采完蜜,還知道嗡嗡地唱著道謝;
樹葉被清風吹得涼爽,還知道颯颯地響著道謝。
西方有一個感恩節。那一天,要吃火雞、南瓜餡餅和紅莓果醬。那一天,無論天南地北,再遠的孩子,也要趕回家
Ⅷ 珍愛生命,學會感恩 案例2篇 600字左右
1.
珍愛生命 學會感恩........讓我們記住一個地方——四川汶川!
這幾天總是含著悲傷的心情在收看災區新聞,含著悲痛的淚水去讀那些悲情的圖片——為那些不該逝去的生命,為那些在災場出生入死的戰士……
無法入睡。
災難面前,人的生命總是顯得那麼脆弱。一場地震數萬名同胞與自己的親人陰陽相隔,哀鴻遍野。一張張慘烈的圖片,一個個悲情的故事,一段段生離死別的場景,是那樣令人揪心令人落淚!還有什麼使人肝腸寸斷的?
天災我們毋須指責,所有抗辯和抱怨也應該收起。那些還在瓦礫下掙扎的受難者、那些失去雙親的孤兒才是我們要面對的。
逝者已矣,活著的人們除了悼念死難者、為傷者祈禱外還能做些什麼?
新聞圖片上一個小女孩躺擔架上,她的雙親為了保護她而死亡。配圖的文字這樣說明:看到擔架上小欣宜露出的小臉,忍不住心痛,漫漫長路,誰能驅走孩子的孤獨?政府如果同意,我願意當這個孩子的父親,將她撫養成人,讓她永遠幸福。假如發生那一幕,我也會像她的父母那樣,以軀體給她撐起一片生存的空間,義無反顧!
另外一張圖片,幾個已經被奪去生命的小孩蜷縮在課室的一角,配圖的文字這樣說明:當目睹這張照片,我心如刀割!寧願讓心死去,不願意承受這種巨大的悲痛!這些可愛的孩子,竟然這樣悲慘地被奪去生命。誰降臨的這場災難?!是誰,我永遠詛咒它,哪怕它是至高無上的天神!哪怕因為詛咒讓我永沉地獄!如果上天給我一次機會,我願意用我的生命去交換他們,哪怕只挽回一個!願孩子們在天堂永享幸福!永遠平安!
大愛無疆,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都應有這樣的悲天憫人的情懷。
鮮活的生命頃刻間枯萎的確讓人心如刀割!這一刻使人看到生命的寶貴和親情的無法割捨。
而這一切在和平環境下是無法領會到的,在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的世界裡,我們有沒有想過災難和失去親人的滋味?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思想准備應對意外的降臨?我們有沒有對生命哪怕是半點的敬畏!同時我們有理由質問,為什麼倒塌的全是學校?為什麼折斷的全是這些還未成年的花朵?
母親的眼淚流幹了喚不回失去生命的兒女,父親喉嚨喊破了喚不醒沉沉「睡」去的親人。活下來的人請珍惜生命,掩埋好自己心靈的「黑洞」讓希望重新披綠,這樣對逝去的生命才是一種告慰;「走在」天堂路上的小夥伴,請你們手拉著手心連著心一路呼應,這樣就不會孤單——天堂沒有地震沒有淚水!小夥伴們,你們的「遠行」掏空了親人的心,在天堂遙祝親人吧!
災區還下著雨,彷彿在考驗被困者的意志和施救者的毅力。而我們這里卻風和日麗,但請不要歡呼不要雀躍!
朋友,請靜下來聽聽,聽聽廢墟下還有沒有生命的呼救聲;請靜下來聽聽,聽聽那些失去親人的同胞他們心碎的聲音。
今天,安然下來的我們值得慶幸,我們沒有經歷泥石流、沒有經歷令人膽戰心驚的餘震。那麼,請我們珍惜生命,珍惜來之不易的天倫之樂。對於生命,我們應該感恩,每時每刻。
2008年5月12日,讓我們記住一個地方——四川汶川!讓我們記住一群沒有留下姓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救援者!讓我們把眾志成城寫滿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2.
感恩父母,感恩他們用十月懷胎,給予了我生命;感恩父母,感恩他們用辛勤汗水,哺育了我成長;感恩父母,感恩他們用深切教誨,教會了我做人。父母給予了我們的太多太多,我們這些作子女的卻不知從何做起。也許,沒事時為父母分擔些家務,父母下班後為他們倒上一杯水,父母不舒服時為他們充一杯牛奶,父母勞累時為他們捶捶背,父母苦惱時為他們分憂解難,父母高興時與他們分享快樂。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但在父母眼中卻是十分自豪的。父母給我們的愛如此之多,而我們卻只給父母做了一點,父母都已感到知足,所以,我們要用一生來感恩父母。
父母伴隨著我們走過了如夢的童年,無知的我卻因為一時的貪玩,而給父母添亂,讓父母操心,生氣。
還記得那個晚上,我因為作文沒有完成而被老師留了下來。別的同學早早的就離開了,我卻被留了下來獨自寫作文,這又能怪誰呢?只怪我白天匆忙之中沒有寫作文,明明知道老師晚上會跟我要作文,卻還沒有寫。時間一點點的過去了,作文還是沒有結束,心想,這時父母一定在家焦急地等我。我的心也開始慢慢焦急起來,可越急越寫不起來。一個小時過去了,老師叫我打電話給父母,叫他們來接我。我知道只要我打了電話,父母一定會生氣,也一定不會來帶我,弄不好還不許我回去。我在緊張中撥通了電話,又支支嗚嗚地說了幾句話,果然不出所料,母親在那邊正對我發火,我掛了電話。又繼續寫,寫好後只好一人回家。
夜晚的風很大,我知道回去後免不了受父母的批評,又怕父母著急,還是及忙趕回去。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叫我,是父親,父親居然騎著車來接我。路上,父親頂著風在努力地騎著車,我覺得是自己連累了父親,讓夫親在晚上來接我,還頂著大風。到家後母親狠狠地批評了我,我知道父母都是為了我,嚴厲也是一種愛,他們希望我能夠成才,能夠有出息,而我卻時常讓他們傷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與父母的距離也越來越近。茶餘飯後,總是喜歡與父母聊天,有時談我在學校的煩惱,有時談我的成長經歷,有時談父母的創業的艱辛。我漸漸地明白做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父母工作的不容易。
在今後的日子裡,應該盡我的所能來感恩父母;在父親母親需要幫助時,盡自己的最大能力來幫助他們。
感恩父母需要我們做的太多太多,就讓兒子用這一生來慢慢地去完成吧!
3.
珍愛生命,學會感恩...........全國有800多萬青少年上網成癮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父母的給予和上蒼的恩賜,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人活著,不僅為自己而活,還為了每一個愛你的人而活。他承載著親人、朋友和國家的希望,承載著他們的愛。生命如此寶貴與美好,承載了那麼多的責任與意義。但是,在我們的社會中卻經常發生和正在發生著不尊重生命,漠視生命,摧殘生命的個案。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28.7萬人自殺死亡。還有一則數據:據教育部統計:全國有800多萬青少年上網成癮,每天約有一半多的時間用來上網,打游戲。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和怎能不叫人心疼震驚,想到那些如流星般隕落的鮮活的生命和白白浪費的青春年華,又怎能不叫人扼腕嘆息?
孔子曾說「身體發膚,受諸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身體皮毛是父母給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而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條件,所以珍惜愛護它就是行孝盡孝的開始。
人需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父母對社會負責。我想問問那些自殺的人,那些整天沉迷於網吧,耗費生命光陰的人,你是否記得,是誰在風雨之乘的路上撐著雨傘送你上學;你是否記得,是誰在深夜為你抄好被角;你是否記得,,是誰多年養育了你,給了你生命的權力?你有什麼理由和權利就擅自折斷自己的生命之花,肆無忌憚地浪費寶貴的青春年華?
放下心中的憤慨,讓我們冷靜地思考,部分青少年漠視生命,摧殘生命的緣由。我認為原因有很多,發生這樣的情況,主要是他們缺少一顆感恩的心。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這些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生活中的我們在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一切的同時,卻常常忘記了感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恩報德」,中國綿延多年的古老成語,告訴我們的也是感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類?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是做人的起碼修養。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他把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回饋給了母親,將自己的感恩之心遞給了養育他的母親。或許,在生活中我們不一定要做出田世國那樣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
讓我們學會珍愛我們的生命,珍惜我們的幸福,學會感謝我們身邊的一切吧,因為珍惜才擁有,因為感恩才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