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業技術人員有哪些學習方式可以認定獲得繼續教育學時
1、參加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學習;
2、參加相關的繼續教育實踐活動;
3、參加遠程教育;
4、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等活動;
5、符合規定的其他方式。繼續教育方式和學時的具體認定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制定。
2. 專業技術人員有哪些學習方式可以認定獲得繼續教育學時呢
專業技術人員有哪些學習方式可以認定獲得繼續教育學時的關鍵,是看你所報班內的繼續教育內容是否職容改辦認可或職改辦承辦單位,是職改辦認可或承辦的教學班,就一定能獲得繼續教育學時。相反就不能。解決辦法:報名時,要查明是否由報名培訓單位提供學時或代辦學時證明。能代辦的,就完全放心了。能提供學時證明的,還要具體查明培訓內容,與自己的專業職稱是否對口。是你職稱主管部門認可的培訓單位,就肯定能獲得繼續教育學時了。可放心繳費,否則先不繳費,問清楚了再說。
3. 專業技術人才在線學習為什麼聽完了沒有學時
專業技術人才在線上學習了,為什麼聽完了?沒有學時間有可能在學習的時候沒有簽到。
4. 高級會計師每年的培訓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中算多少學時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法規印發了《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其中明確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於90學時。
《規定》指出,用人單位應當保障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權利,繼續教育實行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投入機制,繼續教育工作實行統籌規劃、分級負責、分類指導的管理體制。
《規定》要求,繼續教育內容包括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參加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學習;參加遠程教育;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等活動等均計入本人當年繼續教育學時。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崗位要求和職業發展需要,參加本單位組織的繼續教育活動,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者經用人單位同意利用工作時間,參加本單位組織之外的繼續教育活動。
《規定》強調,專業技術人員經用人單位同意,脫產或者半脫產參加繼續教育活動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與勞動者的約定,支付工資、福利等待遇。用人單位應當建立本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與使用、晉升相銜接的激勵機制,把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情況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考核評價、崗位聘用的重要依據。繼續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專兼職結合的原則,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理論水平高的業務骨乾和專家學者,建設繼續教育師資隊伍。
《規定》明確指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直接舉辦繼續教育活動的,應當突出公益性,不得收取費用。
5. 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公需科目一般不少於總學時的多少
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於90學時,其中,公需科目一般不少於總學時的三分之一。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要求,繼續教育內容包括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參加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學習;參加遠程教育;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等活動等均計入本人當年繼續教育學時。
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崗位要求和職業發展需要,參加本單位組織的繼續教育活動,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者經用人單位同意利用工作時間,參加本單位組織之外的繼續教育活動。
(5)專業技術培訓快速刷學時擴展閱讀:
公需科目包括專業技術人員應當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規、理論政策、職業道德、技術信息等基本知識。專業科目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專業工作應當掌握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等專業知識。
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於90學時,其中,專業科目一般不少於總學時的三分之二。
專業技術人員通過下列方式參加繼續教育的,計入本人當年繼續教育學時:
(一)參加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學習;
(二)參加相關的繼續教育實踐活動;
(三)參加遠程教育;
(四)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等活動;
(五)符合規定的其他方式。
6. 專業技術繼續教育視頻如何快進
專業技術繼續教育視頻是不能快進的,即使用滑鼠強制把課件拖動到最後一分鍾,這個課程還是沒有學習,整體進度是不能快進的。在上班的時候可以在後台打開播放,但需要每隔20分鍾左右看一下進度,確保視頻進度正常。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目的是修系統學分,為評職稱做准備。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於90學時,其中,專業科目應不少於總學時的三分之二。專業技術人員取得當年繼續教育學時的方法:
1、參加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學習;
2、參加相關的繼續教育實踐活動;
3、參加遠程教育;
4、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等活動。
(6)專業技術培訓快速刷學時擴展閱讀:
職稱評定時繼續教育課時要求:
就「繼續教育培訓」而言,按照政策,參加2019年職稱評審(中高級),
中級職稱評審:至少要修滿160個繼續教育學時,需有20節公共課,140節專業課。
高級職稱評審:至少要修滿360個繼續教育學時,需有20節公共課,340節專業課。
7.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時怎麼弄
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時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渠道進行補修:
第八條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於90學時,其中,專業科目一般不少於總學時的三分之二。
專業技術人員通過下列方式參加繼續教育的,計入本人當年繼續教育學時:
(一)參加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學習;
(二)參加相關的繼續教育實踐活動;
(三)參加遠程教育;
(四)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等活動;
(五)符合規定的其他方式。
繼續教育方式和學時的具體認定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制定。
(7)專業技術培訓快速刷學時擴展閱讀:
持續教育的重要性:
完成年度繼續教育任務後,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繼續教育證書,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核、崗位聘任、續聘和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
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
第7條(繼續教育之內容)繼續教育之內容應包括公共科目及專業科目。
公共需求的主題包括法律、法規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政策,職業道德和技術信息,專業技術人員應該掌握一般。專業學科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在專業工作中應掌握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等專業知識。
8.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時不夠怎麼辦
繼續教育學時不足對職稱評審沒有影響。
繼續教育學時不足可以私下再補足學時,職稱評審的申報條件為:
一、助理級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年以上。
3、中專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學歷人員,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年以上,同時應具備員級職務。
二、中級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六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3、中專(高中)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學歷人員須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五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三、高級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工作十年以上,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五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3、中專、高中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十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8)專業技術培訓快速刷學時擴展閱讀:
職稱評審的申報材料:
1、《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表》(中、初級一式兩份)、附件表(一式一份);正表中主要工作業績一欄要填寫詳細、具體。
2、上一年度的《專業技術人員考核登記表》。
3、專業論文和業務工作總結。
4、交驗畢業證、初級職稱證原件。
5、《專業技術人員水平能力測試合格證》;
6、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業績的相關材料。
7、一寸彩照6張,身份證,學歷證復印件各兩份。
9.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時如何補前幾年的
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時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渠道進行補修:
第八條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於90學時,其中,專業科目一般不少於總學時的三分之二。
專業技術人員通過下列方式參加繼續教育的,計入本人當年繼續教育學時:
(一)參加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學習;
(二)參加相關的繼續教育實踐活動;
(三)參加遠程教育;
(四)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等活動;
(五)符合規定的其他方式。
繼續教育方式和學時的具體認定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制定。
(9)專業技術培訓快速刷學時擴展閱讀:
參加繼續教育情況的重要性:
將登記入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完成年度繼續教育任務後,經人社部門審核發給當年繼續教育證書,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核、崗位聘任、續聘和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
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
第七條繼續教育內容包括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
公需科目包括專業技術人員應當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規、理論政策、職業道德、技術信息等基本知識。專業科目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專業工作應當掌握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等專業知識。
10. 評中級職稱繼續教育需要多少學時
評中級職稱繼續教育時專業技術人員每年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習時間累計不少於回80學時,其中專業答科目不少於56學時,公選課需科目不少於24學時。每學時為45分鍾。在繼續教育年度內,學習時間允許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每年中、高級職稱人員至少需要完成72學時,其中公需學時至少24學時,專業課時至少48學時。完成72學時方可繼續申報職稱。
中級職稱,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畢業,經考核,可以直接認定為中級;碩士研究生畢業或雙學位獲得者,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三年及以上;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職稱四年以上。其也指的是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六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三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