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學習蛋雞養殖技術
一、創造蛋雞適宜的生活環境。要讓產蛋雞多產蛋,就必須想法盡量給雞創造一個適宜的生長和產蛋環境,要根據不同季節的變化規律,而採取相應的配套的飼養管理措施。在夏季高溫高濕季節,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加強舍內通風,保持乾燥的環境衛生,向雞群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並適當增加青菜的飼喂量,以提高雞的採食能力。進入冬季,要特別注意做好雞舍的防寒保溫和人工補充光照,舍內溫度應維持在13℃以上,光照15-16小時,飲水適當提溫,不飲冰冷水。
二、注意節約飼料。養雞最大的一筆開支就是飼料,飼料的費用支出約占整個養雞費用的70%以上。若飼養管理不當,必然會造成飼料的大量浪費。減少飼料浪費的措施是:其一,飼料槽的安裝高度、深度、長度要根據產蛋雞的不同周齡和籠養密度而進行調換,飼料飼喂添加量不能超過槽深的1/3,要少喂勤添,減少槽內剩食,以產蛋率確定飼料日喂量,一般產蛋率在50%-60%時,每隻雞每日飼喂量約95-100克,產蛋率60%-70%時,日喂量105-110克,產蛋率為70%時,雞的日喂量為115-120克,產蛋率達到80%以上時,飼料不在限量,讓雞任意採食。其二,進行斷喙。由於雞有刨食的習性,因此,在7-9日齡應給雛雞斷喙。到15周齡左右,對斷喙不良者需進行修喙。其三,及時淘汰不產蛋雞或產蛋性能不佳的雞。在育成結束轉入產蛋舍時,應進行一次淘汰。凡發育不良、太小、太肥、有病、精神不振的均應淘汰。在產蛋過程中,應隨時淘汰抱窩雞、病雞、傷殘雞、停產雞。進入產蛋後期,主要淘汰停產雞,凡冠髯、臉蒼白,冠萎縮的母雞應立即淘汰。發現過肥、過瘦的雞也應立即淘汰。
三、產蛋下降的原因
環境因素:光照程序或光照強度的變化:如隨時改變光線顏色,突然停止光照,光照時間縮短,光照強度減弱,光照時間不規律,忽長忽短,忽早忽晚,忽照忽停,晚間忘記關燈等。通風嚴重不足,長時間不通風等。自然惡劣天氣的襲擊:未提前做好准備或預防,突然遭到熱浪、台風或寒流的襲擊。長時間斷水:因供水系統發生故障或忘記打開開關,造成長時間供水不足或斷水。
飼料因素:日糧中飼料成分發生顯著變化或質量有問題,可引起產蛋變化。如日糧中的原料種類突然改變、飼料攪拌不均勻、飼料發霉變質、更換魚粉及酵母粉、食鹽含量高、石粉添加量偏高、將熟豆餅換成生豆餅、飼料中忘記加鹽等,降低了雞的採食量,引起消化不良。產蛋率正常,雞的體重不減輕,說明給料量和提供的營養標准符合雞的生理需要,沒有必要更換飼料配方。
雞群患病:急慢性傳染病會使雞群的產蛋量突然下降。如雞群受強毒型新城疫侵襲,常使產蛋量下降50%以上;感染減蛋綜合征能使產蛋率下降20%~40%,如混合感染其他疾病,產蛋率下降20%以上。另外,雞群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霍亂、球蟲病、大腸桿菌病、禽流感等,都會使產蛋率大幅度下降。
四、疾病的預防工作
減少死雞和杜絕疫情發生,這是養雞成敗的關鍵。要按照科學的控制雞病發生的衛生防疫程序,根據不同雞的日齡,分別注射各種疫苗,同時對雞舍、用具採取定期葯物消毒,及時清除舍內糞便,雞舍周圍要做好滅鼠,防止老鼠和麻雀進入舍內帶進疫情。為了減少疫情傳播的機會,應盡可能減少人員的進出,不準陌生人進入雞舍,謝絕參觀,以確保雞場安全經營。
㈡ 養殖下蛋雞從小到下蛋需要多長時間
蛋雞開產時間在21周齡左右。剛開始產蛋,產蛋率每周成倍增長:5%→10%→20%→40%,升至40%後,則成半倍增回長:40%→60%→80%,產蛋6~7周後升至90%以上。如到160天 (22.85周齡),產蛋率只有60%,為正常現象。到189~203天(27~29周齡)即進入高峰期,一般產蛋率可達90%以上(即開始產蛋後6~7周左右達到高峰期).高峰期應維持兩周以上。高峰期過後開始下降,一般每周下降0.5%,但不超過1%,且每周下降的幅度是相等的,即十分平穩,故呈一條直線下降趨勢。直到72周齡產蛋率下降至65~70%.72周齡後,對停產蛋的雞即可淘汰(16.5個月淘汰,產蛋期約一年)。也可等到74、78或80周齡再淘汰。如在60周齡採取強制換羽,強制換羽後則答可再利用40周齡。
㈢ 下蛋雞怎麼養殖
一、選購良種蛋雞品系,提高雞群質量。對一個養雞者來說,選擇確定飼養蛋雞的良種品系,這是提高養雞經濟益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來,隨著蛋雞品系的不斷更新換代,目前在國內較受養雞場家和養雞戶歡迎的良種品系蛋雞有羅曼.海蘭.伊沙.京白等良種蛋雞品系。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區,飼養的品種不同,這些經過精心培育的品種,在相應的條件下,都能取得較好的生產成績,但由於中國國土面積大,各地的氣候條件不同,環境不一,不同品種雞在不同地區表現各異。因此,在選購良種時,應當選擇當地飼養量大,生產表現好的雞種飼養,切不可求新求異,由於不了解品種在當地的適應性而造成失敗。其次,應選購有一定飼養規模.飼養管理條件好的場家的雞苗。切不可求便宜,購買無種雞來源、小炕房孵化的雞苗。同時,對購進的雛雞,要根據不同周齡,進行科學育雛,精心培育,按時進行公母分群,及時淘汰剔除發育不良的劣質雞、低產雞和病弱雞。
二、科學飼養管理是關鍵。其一,抓好育雛關,培育優質健壯的雛雞。根據近年來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證明,雛雞的體重與產蛋期的各主要性能指標呈很強的正相關。因此,育雛期必須採用高溫育雛。即1-2日齡33℃;3-4日齡32℃;5-7日齡30℃;8-14日齡28℃;以後每周降3℃,直到21℃.。其次,要供給優質的全價飼料,保證光照時間,1-2日齡.24小時;3-4日齡22小時;5-7日齡20小時;8-10日齡18小時;11-14日齡16小時;15-21日齡15小時;21日齡後,逐步保持8-12小時。同時還要注意通風換氣。在8-9日齡進行斷喙。按衛生防疫程序進行免疫和投葯預防。其二,育成期要重點抓體重控制,提高雞群均勻度。經研究證實,16周齡的均勻度與產蛋的持久性及成活率呈正相關。在育雛期由於供給優質全價飼料,雛雞充分發育,體重相對較大。進入育成期必須通過限飼,將體重控制在飼養標准規定的范圍內,並將雞群的均勻度提高到85%以上。其三,產蛋期要提供穩定的生產環境和防止雞體過肥為重點。雞體過肥,會造成大量的脂肪侵入生殖腺,影響濾泡的發育和其它生殖腺體的分泌功能,將導致產蛋量下降。雞體過肥還會導致脂肪肝,引起雞群死亡上升。為此,產蛋期同樣應當進行定期稱重,以確定雞的體重是否正常。蛋雞對外界各種應激因素特別敏感,一旦受到剌激,就會發生應激反應,造成生理機能紊亂,使產蛋量下降,死亡率上升,所以必須盡可能減少搬遷、飼料變更、大風.嚴寒與炎熱、通風換氣不良、光照突變、疫苗接種、人員往來、車輛躁音等因激因素對雞的影響,給雞提供一個安靜舒適、 穩定的環境,使雞發揮出最大的生產潛力。
三、科學的光照管理。良好的光照程序,可以促進蛋雞多產蛋,增加蛋重,能提高成活率和養雞經濟效益。適宜的光照管理是;1-2日齡給予24小時光照,以利於攝食,後逐漸轉為恆定光照或自然光照。進入育成期後,採取以自然光照為主,有條件的可採取密封遮光的恆定光照8-12小時。18周齡至少給予13小時的光照剌激,以後每周或每兩周增加15-30分鍾至17小時為止。光照時間增加過快,會引起脫肛、啄肛等不良現象的發生。產蛋雞舍的光照強度一般控制在10-20勒克斯,產蛋期不可減少光照時間和強度。
四、創造蛋雞適宜的生活環境。要讓產蛋雞多產蛋,就必須想法盡量給雞創造一個適宜的生長和產蛋環境,要根據不同季節的變化規律,而採取相應的配套的飼養管理措施。在夏季高溫高濕季節,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加強舍內通風,保持乾燥的環境衛生,向雞群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並適當增加青菜的飼喂量,以提高雞的採食能力。進入冬季,要特別注意做好雞舍的防寒保溫和人工補充光照,舍內溫度應維持在13℃以上,光照15-16小時,飲水適當提溫,不飲冰冷水。
五、飼養環節環環扣緊,注意節約飼料。養雞最大的一筆開支就是飼料,飼料的費用支出約占整個養雞費用的70%以上。若飼養管理不當,必然會造成飼料的大量浪費。據筆者調查和養雞生產實踐,因飼料添加過多造成浪費的約佔5%-6%,飼槽設計安裝不科學浪費飼料的約佔10%-12%,鼠、 雀和蟲食約佔7%,雞採食流失約佔5%左右。減少飼料浪費的措施是:其一,飼料槽的安裝高度、深度、長度要根據產蛋雞的不同周齡和籠養密度而進行調換,飼料飼喂添加量不能超過槽深的1/3,要少喂勤添,減少槽內剩食,以產蛋率確定飼料日喂量,一般產蛋率在50%-60%時,每隻雞每日飼喂量約95-100克,產蛋率60%-70%時,日喂量105-110克,產蛋率為70%時,雞的日喂量為115-120克,產蛋率達到80%以上時,飼料不在限量,讓雞任意採食。其二,進行斷喙。由於雞有刨食的習性,因此,在7-9日齡應給雛雞斷喙。到15周齡左右,對斷喙不良者需進行修喙。其三,及時淘汰不產蛋雞或產蛋性能不佳的雞。在育成結束轉入產蛋舍時,應進行一次淘汰。凡發育不良、太小、太肥、有病、精神不振的均應淘汰。在產蛋過程中,應隨時淘汰抱窩雞、病雞、傷殘雞、停產雞。進入產蛋後期,主要淘汰停產雞,凡冠髯、臉蒼白,冠萎縮的母雞應立即淘汰。發現過肥、過瘦的雞也應立即淘汰。
六、科學配製蛋雞日糧,提高飼料利用率。飼料配方不科學,一是日糧營養不全面,導致有的營養成分過多而浪費,過少而營養不足,從而影響產蛋率。二是易;加大飼料配方成本,不能因地制宜隨時調配當地飼料原料。三是不能滿足不同產蛋季節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如夏季飼料配方的代射能要比冬季配方低,否則不僅浪費飼料,而且影響雞的新陳代謝和採食率。因此,採取科學的日糧配方是提高飼料報酬的一條重要措施。
七、注意做好雞病預防工作。減少死雞和杜絕疫情發生,這是養雞成敗的關鍵。要按照科學的控制雞病發生的衛生防疫程序,根據不同雞的日齡,分別注射各種疫苗,同時對雞舍、用具採取定期葯物消毒,及時清除舍內糞便,雞舍周圍要做好滅鼠,防止老鼠和麻雀進入舍內帶進疫情。為了減少疫情傳播的機會,應盡可能減少人員的進出,不準陌生人進入雞舍,謝絕參觀,以確保雞場安全經營。
八、精打細算,注意節支。要充分利用雞糞喂豬、喂魚或發酵加工後再喂雞,以降低飼料成本,同時對舍內籠具、用具、容器要做好維修和養護,延長使用年限,降低養雞成本費用,以獲取較高的周期養雞經濟效益。
一樓的注意一下,是用「發酵加工後----雞糞喂豬、喂魚、喂雞」,有利於開源節流。
而且!!!!!雞糞是常規畜禽糞便中營養價值最高的,因為雞腸子相對於牛羊鵝豬而言太短,食物在腸道中逗留的時間不長, 所以雞飼料的養分一般只能吸收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從直腸排出體外,最終造成雞「拉出去」的都是「寶」了。雞糞含粗蛋白約28%、純蛋白13%,總氨基酸8%,且各種氨基酸比較平衡,此外,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用雞糞喂羔羊、犢牛、及閹牛效果也很好。
雖然雞糞營養高,但用來作飼料時一定要經過處理,如烘乾或發酵。另外,其在日糧中占的比例不宜超過15% 。
㈣ 蛋雞養殖技術
一.蛋雞開產前的飼養管理要點
開產前數周是母雞從生長期進入產蛋期的過渡階段。此階段不僅要進行轉群上籠、選留淘汰、免疫接種、飼料更換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給雞造成極大應激,而且這段時間母雞生理變化劇烈,敏感,適應力較弱,抗病力較差,如果飼養管理不當,極易影響產蛋性能。蛋雞開產前的飼養管理應注意如下幾方面。
1.做好轉群上籠的准備工作
雞舍和設備對產蛋雞的健康和生產有較大影響。轉群上籠前要檢修雞舍及設備,認真檢查喂料系統、飲水系統、供電照明系統、通風換氣系統、排水系統和籠具、籠架等設備,如有異常應及時維修;對雞舍和設備進行全面清潔消毒,其步驟是清掃干凈雞舍地面、屋頂、牆壁上的糞便、灰塵和設備上的污物,再用高壓水沖洗干凈雞舍和設備,待干後噴灑消毒葯液進行消毒,同時也要對所用的物品進行消毒。另外,要准備好所需的用具、葯品、器械、記錄表格和飼料,安排好飼喂人員。
2.轉群上籠
(1)入籠日齡。現代高產雜交配套蛋雞一般在17周左右見蛋,因此必須在16~17周齡前上籠,讓新母雞在開產前有一段時間熟悉和適應環境,形成和睦的群序,並有充足時間進行免疫接種和其他工作。如果上籠過晚,會推遲開產時間,影響產蛋率上升;已開產的母雞由於受到轉群等強烈應激也可能停產,甚至有的雞會造成卵黃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數。(2)選留淘汰。現代高產雜交配套雞,要求生長發育良好,均勻整齊。如果參差不齊會嚴重影響生產性能。入籠時要按品種要求剔除體型過小、瘦弱雞和無飼養價值的殘雞,選留精神活潑、體質健壯、體重適宜的優質雞。
(3)分類入籠。即使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良好,由於遺傳和飼養管理等因素,雞群中仍會有一些較小雞和較大雞,如果都淘汰掉,勢必增加成本,蛋雞舍內籠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籠時把較小的和較大的雞留下來,分別裝在不同的籠內,採取特殊措施加強管理,促使其均勻整齊。如過小雞裝在溫度較高、陽光充足的南側中層籠內,適當增加營養,促進其生長發育;過大雞則應適當限飼。按雞籠容納的雞數,每個單籠一次入夠數量,避免先入籠的欺負後入籠的雞。
3.免疫接種
開產前要進行免疫接種,這次免疫接種對防止產蛋期疫病發生至關重要。免疫程序合理,符合本場實際情況;疫苗來源可靠,保存良好,質量保證;接種途徑適當,操作正確,劑量准確。接種後要檢查接種效果,必要時進行抗體檢測,確保免疫接種效果,使雞群有足夠的抗體水平來防禦疾病的發生。
4.驅蟲
開產前要做好驅蟲工作。110~130日齡的雞,每千克體重用左旋咪唑20~40毫克或驅蛔靈200~300毫克,拌料喂飼,每天一次,連用2天以驅除蛔蟲;每千克體重用硫雙二氯酚100~200毫克,拌料喂飼,每天一次,連用2天以驅絛蟲;球蟲卵囊污染嚴重時,上籠後要連用抗球蟲葯5~6天。
5.光照
光照對雞的繁殖機能影響極大,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而促進產蛋,縮短光照則會抑制性激素分泌,因而也就抑制排卵和產蛋。通過對產蛋雞的光照控制,以刺激和維持產蛋平衡。此外,光照可調節後備雞的性成熟和使母雞開產整齊,所以開產前後的光照控制非常關鍵。現代高產配套雜交品系已具備了提早開產能力,適當提前光照刺激,使新母雞開產時間適當提前,有利於降低飼養成本。體重符合要求或稍大於標准體重的雞群,可在16~17周齡時將光照時數增至13小時,以後每周增加20分鍾直至光照時數達到16小時,而體重偏小的雞群則應在18~20周齡時開始光照刺激。光照時數應漸增,如果突然增加的光照時間過長,易引起脫肛;光照強度要適當,不宜過強或過弱,過強易產生啄癖,過弱則起不到刺激作用。密封舍育成的新母雞,由於育成期光照強度過弱,開產前後光照強度以10~15勒克斯為宜,開放舍育成的新母雞,育成期受自然光照影響,光照強,開產前後光強度一般要保持在15~20勒克斯范圍內,否則光照效果差。
6.飼養
開產前的飼養不僅影響產蛋率上升和產蛋高峰持續時間,而且影響死淘率。
(1)適時更換飼料。開產前2周骨骼中鈣的沉積能力最強,為使母雞高產,降低蛋的破損率,減少產蛋雞疲勞症的發生,應從17周齡起把日糧中鈣的含量由0. 9%提高到2. 5%;產蛋率達20%~30%時換上含鈣量為3. 5%的產蛋雞日糧。
(2)保證採食量。開產前應恢復自由採食,讓雞吃飽,保證營養均衡,促進產蛋率上升。
(3)保證飲水。開產時,雞體代謝旺盛,需水量大,要保證充足飲水。飲水不足,會影響產蛋率上升,並會出現較多的脫肛。
7.減少應激
(1)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減少應激。轉群上籠和免疫接種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捉雞、運雞和入籠動作要輕。入籠前在蛋雞舍料槽中加上料,水槽中注入水,並保持適宜光照強度,使雞入籠後立即飲到水、吃到料,盡快熟悉環境。保持工作程序穩定,更換飼料時要有過渡期。
(2)使用抗應激添加劑。開產前應激因素多,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抗應激劑以緩解應激,常用的有維生素C、速溶多維、延胡素酸和鎮靜劑氯丙嗪。
8.衛生
上籠後,雞對環境不熟悉,加之進行一系列管理程序,對雞造成較大應激,隨著產蛋率上升,雞體代謝旺盛,抵抗力差,極易受到病原侵襲,所以必須加強防疫衛生工作。杜絕外來人員進入飼養區和雞舍,飼養人員進入前要消毒;保持雞舍環境、飲水和飼料衛生;定期進行帶雞消毒和雞場內外的消毒,減少疾病發生。此外,注意使用一些抗菌葯和中草葯防止大腸桿菌病和霉漿體病的發生。
9.加強觀察注意細致觀察雞的採食、呼吸、糞便和產蛋率上升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雞開產前後,生理變化劇烈,敏感不安而易發生掛頸、扎翅等現象,應多巡視,及早發現和處理,以減少死亡。注意觀察,及時發現脫肛雞、啄肛雞、受欺負雞和病弱殘疾雞,挑出處理。
㈤ 我想建一個2000隻蛋雞養殖雞舍,請問一下從雞舍建設、設備、雞仔等,一直到開始產蛋大概需要投入多少錢
雞舍很難預測,高標準的代價很高,要10多萬。低標準的不一定,也許5、6千就可以。總的來說,沒有5萬是很難的。如果飼料可以賒銷是最好的。明年的蛋價不會很穩,一定注意風險。參考,一家之言。
㈥ 散養土雞多長時間開始下蛋
土雞散養的話,吃飼料的大概108-114天可以產蛋了。
產蛋版後1到2個月進入產蛋高峰期,產蛋高峰期間如果雞權的體質好沒有發生疾病,高峰期可以維持3到4月,一般到16個月左右就淘汰了,也可以視產蛋量而定。
土雞,家禽的一種。有別於籠養的肉雞。其中以「山坡散養土雞」為最好,公雞冠大而紅,性烈好鬥,母雞雞冠極小。土雞也叫草雞、笨雞,是指放養在山野林間、果園的肉雞。具有耐粗飼、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肉質鮮美。雞蛋在城鄉市場上非常暢銷,且蛋價也高於普通雞蛋,營養價值高。雞肉口味鮮美、蛋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市場需求前景廣闊。且由於大多數是在林間或果園內放養,更貼近綠色環保的要求,故而更受消費者的青睞。對於具備一定條件的農戶來說,飼養柴雞的成本又比較低,適合家庭養殖,飼養周期較長,一般長為成年約6個月左右。
土雞和野雞有些區分。它們在育雛的時候有些差別,但其他的基本差不多。野雞能起飛的距離遠,而土雞確起飛的距離近一些而已。野雞的體重比土雞的輕。雞的體系品種多,各種雞體型大小不一樣。
㈦ 養土雞生蛋,有多少利潤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土雞和土雞蛋越來越受歡迎,但由於蛋雞品種多樣,所以人們在選種時不知道選什麼好,那2021年養什麼品種的土雞產蛋量高?養1萬只蛋雞利潤與成本是多少?
一、2021年養什麼品種的土雞產蛋量高?
1、白殼蛋雞
白殼蛋雞是蛋用型雞的典型代表,其飼養數量最多,分布地區最廣。具有開產早、產蛋量高、體積小、耗料少、產蛋的飼料報酬高等優點,適宜在各種氣候條件下飼養。
2、蘆花雞
蘆花雞是我國土生雞種,產自山東省汶上縣,一般在較好飼養條件下,一隻可產蛋180-200個,單個蛋重45克,蛋殼多為淺褐色。
3、白來航雞
白來航雞冠大鮮紅,具有成熟早、無就巢性、產蛋量高且飼料消耗少的優點,目前在很多地區養殖。
4、粉殼蛋雞
粉殼蛋雞是由洛島紅品種與白來航品種間正交或反交所產生的雜種雞,其蛋殼顏色介於褐殼蛋與白殼蛋之間,呈淺褐色,國內群眾都稱其為粉殼蛋。
5、羅曼褐雞
羅曼褐雞具有生長發育快、性成熟早、產蛋性能優良、飼料報酬高、適應性強等優點,適合各地集約化、工廠化蛋雞生產和農村專業戶養殖。全群達50%產蛋日齡152-158天,開產體重1550克左右,入舍母雞72周齡產蛋280-295枚,蛋重63.5-64.5克,料蛋轉化比2.3-2.4:1。
二、2021年養1萬只蛋雞利潤與成本是多少?
蛋雞利潤需要進行綜合的分析,與蛋雞的品種、飼料價格、蛋雞產蛋周期、料蛋比等因素有很大關系,每個飼養階段投入的成本也有很大區別,所以要將蛋雞養殖分為三個階段來計算。假定雛雞料2.38元/kg,青年雞前期料2.16元/kg,後期料2.0元/kg,蛋雞料2.2元/kg,雛雞苗3元/羽,雞蛋7.0元/kg,淘汰蛋雞7元/kg。
1、投入時期,蛋雞從雛雞養到產蛋率在65%以上大概需要165天,累計消耗飼料大約10kg,一隻成本在22元,雞苗、疫苗、葯品一隻6元,其他支出1元,總成本是29元。
2、成本回收期,成本回收期在166到293日齡,這個階段料蛋比按照2.1:1計算,其他支出每天0.02元一隻,產蛋率在94%以上,蛋重58.5g一枚,一隻日平均產蛋量在55g,想要回收成本需要用126天,所以成本回收期定在293日齡。
3、盈利期,在293日齡之後產蛋高峰期已經過去,產蛋率在88-90%,日平均產蛋量56.7g一隻,平均每個月盈利3.08元。蛋雞盈利在產蛋高峰期之後,日產蛋量維持的時間越長盈利就越多。
養殖一萬只蛋雞在300之後開始賺錢,加上中間需要淘汰一部分弱雞,按照9000隻雞,每隻每月盈利3.08元,產蛋率在85%計算,盈利在78540元。養到500天之後就要淘汰雞群,按照400之後淘汰一部分弱小、病殘雞群剩下8000隻,按照產蛋量在65%計算,盈利在53386元,總盈利在131926元。
㈧ 想學習養殖蛋雞的技術
最好找個養雞場幹上半年一年的,快的話,半年就好了,絕對真是的技術,而且關好了,自己雞場有什麼看不了的病,也可以去求助啊
㈨ 蛋雞養殖技術
做好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其次是飲料的合理轉化。把握這兩大點,是十分必要的。
㈩ 一隻下蛋雞一年的養殖成本是多少
一、按購買飼料成本計算,總成本=3+137.116+3.5+0.5=144.116元。
二、按自配飼料成本計算,總成本=3+131.306+3.5+0.5=138.306元。
三、蛋雞的養殖成本,一般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仔雞。通過調查了解到,近期全市仔雞價格在3元/只左右。
2.飼料(飼料成本=飼料消耗量×飼料價格)。
(1)消耗量。其中: 育雛期(0--2月),消耗飼料約3.7斤 生長期(3~5月),平均每隻雞每天消耗飼料約0.17斤,由此推算,每隻雞每月消耗飼料約0.17×30=5.1斤,每隻雞生長期(3個月)消耗飼料約5.1×3=15.3斤; 產蛋期(5~17月),平均每隻雞每天消耗飼料約0.27斤,由此推算,每隻雞每月消耗飼料約0.27×30=8.1斤,每隻雞產蛋期(12個月)消耗飼料約8.1×12=97.2斤。 生長期和產蛋共消耗飼料約3.7+15.3+97.2=116.2斤。
(2)飼料價格。通過調查了解到,養殖戶從廠家直接購買的飼料價格一般在1.18元/斤左右,部分養殖戶自行配製飼料,其價格一般在1.13元/斤左右,由此推算: 購買飼料成本=116.2×1.18=137.116元 自配飼料成本=116.2×1.13=131.306元
3.防疫費。
其中: 生長期(0~5月),調查中了解到,在沒有大的疫情發生的情況下,生長期5個月每隻雞的防疫費用一般約2元/只左右。 產蛋期(5~17月),在沒有大的疫情發生的情況下,生長期12個月每隻雞的防疫費用一般約1.5元/只左右。 因此,一隻雞一個養殖周期防疫費用合計約2+1.5=3.5元/只。
4.水、電費。
據調查,由於全市各縣水費、電費收取方式各異,同時,不少養殖戶家中都自備水井,因此,水、電費用差異較大。通過調查推算,平均每隻雞一個養殖周期(17個月)水電費用約為0.5元左右。
5.總成本合計(未計人工成本)。
在不計人工成本的前提下,蛋雞養殖總成本=仔雞+飼料+防疫費+水電費。 ——按購買飼料成本計算,總成本=3+137.116+3.5+0.5=144.116元; ——按自配飼料成本計算,總成本=3+131.306+3.5+0.5=138.30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