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技能課程 > 農村幹部鄉村振興培訓課程安排

農村幹部鄉村振興培訓課程安排

發布時間:2020-12-15 17:01:07

⑴ 想參加鄉村振興方面的幹部培訓,最好是正在開班的。

國洲文化鄉村振興主題培訓班正在進行中的,坐標四川成都,相關課程可以做一下介紹:1、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鄉村振興計劃中的特色小鎮與田原綜合體建設模式研究
2、深化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的理論與實踐
3、優化城鎮體系,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成都為例
4、新型城鎮化與特色小鎮建設
5、成都市「小組生微」美麗新村建設的探索實踐
6、文化營銷與城市品牌塑造
7、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以成都、都江堰書店文化案為例
8、中國旅遊民宿產業發展研究
9、文化宣傳工作者的素養與提升
10、以「文化自信」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1、影像案例分析——「城市秘密」從文化基因到文創消費市場
12、巴蜀文化
13、旅遊文化與跑道保護

⑵ 廣東首家鄉村振興培訓學院何時揭牌

2018年8月14日下午,廣東省首家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在雲浮羅定市揭牌。

該學院首批8名決策咨詢專家現場獲頒發了聘書,這些專家包括: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研究員方言、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守英、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劉奇、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教授劉義強等。

廣東省委農辦主任陳祖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紅兵,雲浮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亦樂,羅定市委書記黃天生共同為廣東鄉村振興(羅定)培訓學院揭牌。

⑶ 村委會書記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的心得體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描繪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藍圖,這既是今後一段時期統領農村發展的總綱領,更是新一輪鄉村發展的重大機遇。近年來,我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以「我的村莊我的夢」為載體,努力讓農村更美麗、更文明,讓群眾更富足、更幸福。但在推進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如產業發展缺乏持續能力、生態環境治理任務繁重、村民文明程度不高、農村基層治理有待加強、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為此,建議:
堅持黨建為魂
堅持以紅色引領綠色發展,以黨建統領美麗鄉村建設。一是發揮堡壘領航作用。堅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推動支部作用核心化,建立鄉村振興項目庫,以開展「書記曬項目」等活動為抓手,狠抓項目落地。二是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激活紅色細胞,建立以返鄉幹部、黨員、鄉賢等為成員的鄉村振興委員會,把鄉村振興作為檢驗黨員幹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的主考場,完善黨員積分制管理,強化考評結果運用,激發黨員幹事創業熱情。三是發揮志願服務作用。積極推行「黨建×」工作模式,圍繞鄉村發展,常態化開展黨員志願活動,建立黨員包干聯系、黨員幫扶指導、黨員帶頭落實等工作機制,打造基層黨建鐵軍。
堅持美麗為先
以「美麗」為突破口,全民發動、全域提升,推動美麗鄉村由「盆景」變「風景」,把農村作為一個大景區、大花園來謀劃。一是全域整治,讓「干凈」成為第一感官。堅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清理整治最急需」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全力推進垃圾、公廁兩大革命,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開展衛生廁所建設、改造、普及,努力實現「污水不橫流、垃圾不落地、危房不住人、雜物不亂堆」。二是全民參與,讓「美麗」成為自覺行動。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做到村村整治、家家行動、人人動手,打一場全民戰役。落實「門前三包」制度,即「包干凈、包整治、包美化」,引導農戶做到門前屋後見綠、見花、見小品,形成有品味、有特色的景觀。開展「美麗家庭」等創建活動,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堅持產業為本
把「富民」作為鄉村振興的落腳點,著力提升產業鏈的融合度,打通農村經濟發展梗阻。一是加大政策幫扶力度。建議中央和省、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進行以獎代補,重點用於土地流轉後實行規模化經營、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經營主體獎補,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創造良好條件。二是實現產業鏈式發展。樹立「一個村就是一家企業」的理念,積極推行「村+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拓展農業多樣性,如發展深加工、旅遊農業、創意農業等,引導農業產業向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發展。三是加快農村「觸網」進程。堅持把農村電商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新引擎,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出台農村電子商務專項扶持政策,充分激發草根創新智慧,大力培育電子商務特色村,努力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發展,拓展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堅持治理為重
大力構建「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努力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一是創新基層治理。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入實施村級「領頭雁」工程,全面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深化基層網格員隊伍建設,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二是規范基層權力。積極探索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全面梳理村級權力事項和村幹部權力事項,深化農村「三務」公開,全面推行村務聯席會議制度,切實管牢「微權力」。三是深化基層改革。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治理體系改革,破除一切束縛農民手腳的不合理限制。
堅持文明為要
積極開展農村鄉風革命,以黨風引領村風民風,培育文明鄉風,築牢精神家園。一是破陋習。發動廣大幹部群眾自覺投身到移風易俗中來,從源頭上破除亂堆亂放、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陋習。二是立規矩。堅持推進文明鄉風的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嚴格落實衛生管理保潔機制,堅決避免「突擊一陣風、過後老樣子」的現象。三是樹新風。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村級文化禮堂的主陣地作用,以「最美榜樣」引領文明,以「家風家訓」傳承文明,以「鄉賢文化」涵養文明,讓文明正氣在農村蔚然成風。

⑷ 如何振興鄉村教育

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今日,教育部在鄭州舉行新聞發布會,對該文件進行解讀,並介紹有關工作的開展情況。

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這兩類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神經末梢」,是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農村小規模學校10.7萬所,其中小學2.7萬所,教學點8萬個,占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總數的44.4%;在校生有384.7萬人,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5.8%。農村小學寄宿生有934.6萬人,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14.1%。

呂玉剛表示,教育部將按照《指導意見》要求,做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的建設,補齊農村教育短板,進一步振興農村教育。下一步,將重點抓好布局規劃、學校建設、師資隊伍、學校管理、教學質量以及督導檢查等六個方面的工作。教育部已經明確要求全面改薄資金向兩類學校建設傾斜,各地要加快建設進度,力爭2019年秋季開學前兩類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達到省定標准。

閱讀全文

與農村幹部鄉村振興培訓課程安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