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做羊湯的步驟
羊肉性甘、溫,入脾、腎經,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於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
在我們開封這個地方,回族特別多,因此羊肉湯也是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尤其是進入了冬季,很多人的早餐就是羊肉湯,大街小巷也會有很多羊肉湯的館子,每到清晨,擠滿了喝羊肉湯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碗鮮美的的羊肉湯,一塊有嚼頭的鍋盔,放些辣椒和香菜,那美美的喝著啊,彷彿所有的滿足盡在這一碗湯中了......
小廚身處在這個環境中,也經常隨著家人、領著朋友一起到羊肉湯館喝湯。當然,閑暇的時候也會自己在家中燉上一鍋羊肉湯。這學燉羊肉湯之前啊,我還咨詢了很多身邊的回族朋友,也討教了一些常常在家燉湯的同事,根據他們的經驗,加上我的總結,嘿嘿,自己燉的羊肉湯還真是鮮美的呢!
其實,說是「羊肉湯」,可不是說純羊肉燉湯哦!要想燉上一鍋鮮美的羊肉湯,一定要有羊骨頭加羊肉在一起才可以的哦!說起骨頭,脊骨和腿骨都可以的,羊肉呢,最好選用肋條,這樣肥瘦相間燉出來的湯白肉嫩。燉羊肉湯一定要大火燉半小時以上再改中火,而且,羊肉熟了以後要先撈出來,再繼續燉骨頭。
羊肉湯
材料:羊骨頭1000克,羊肋條(肉)600克,清水適量。
步驟:
1.脊骨和腿骨洗凈浸泡數小時。(我浸泡了一夜)。
2.肋條也洗凈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注意中間要換水。
3.泡好的骨頭和肉倒入砂鍋,加涼水。
4.大火燒開後,將肉和骨頭撈出,把第一道湯倒掉,將砂鍋洗凈。
你會發現很多血沫和油。這樣再煮出來的肉和湯就會不那麼油膩了。
如果你喜歡肥肥的湯,第一道也可以不用焯水,直接撇血沫就行了。
5.將焯水的肉和骨頭再次放入砂鍋,加滿涼水。
6.大火燒開,撇去血沫。
7.大火煮40分鍾後改中火。
8.再煮30分鍾將羊肉撈出來。
9.繼續燉骨頭1個小時左右,可以加蓋子,火力還是中大火,注意觀察,不要溢出來。
10.晾涼的羊肉切片,放入碗中。
11.滾開的羊湯一勺盛出來倒入碗中。
12.喜歡香菜的可以來一撮哈!
不油不膩,湯鮮肉美,冬日裡喝一碗暖暖的,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