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葯材如何保管、收貨崗員前培訓題
題嘛,就是問,然後再提,給你些中葯材種植,保管,收貨的文章,你自己將內容改成問題,然後做些相似答案,即可,這個以前可是我的強項哦。
中葯材在採集以後,經過初步的加工處理或復雜的炮製過程之後,就可以入庫或使用。在沒人使用之前的保管與養護階段是很重要的。在貯藏過程中,主要應避免蟲蛀、發霉、變色、氣味散失、枯朽、風化、融化粘連等變異現象。
一般造成葯物變質的因素主要是:
溫度:葯材在溫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適應范圍。溫度過高過低都會使葯材質量發生變化。當溫度在35度以上時,含脂肪的葯物就會因受熱而使油質分離,從而少油;含揮發油多的葯物也會因受熱而使芳香氣味散失;動植物膠類和部分樹脂類葯物,受熱後又易於發軟、粘連成塊或融化。
溫度在20~35度時,由於有利於蟲害、黴菌等孽生繁殖,而使某些葯物生蟲、發霉以至變質。
濕度:濕度是指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氣潮濕的程度。葯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與空氣的濕度有密切關系。一般葯物的正常含水量約10~20%。如空氣中水蒸氣多,葯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就容易發生霉爛變質現象。
空氣:空氣含有多種成分,其中以氧氣最容易與葯物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而影響其質量。通常所見到的丹皮、黃精等的顏色變深,就是因為它們所含的鞣質、油質及糖分等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變化而形成的。
日光:日光對某些葯材的色素和葉綠素有破壞作用,能使葯材變色。所以紅色和綠色的葯材,不宜在陽光下久曬。
各類葯材的保管養護工作的主要方法:
易生蟲葯材 對易生蟲的葯材,在保管過程中除了要勤檢查以外,還必須從杜絕害蟲來源、控制其傳播途徑、消除繁殖條件等方面著手,才能有效地保證其不受蟲害。因此,貯存這類葯材,如黨參、款冬花、薏苡仁、烏蛇等,首先要選擇乾燥通風的庫房。庫內地面潮濕的,應加強通風,並可在地面上鋪放生石灰、爐灰、木炭等;架底墊木高到40cm以上,在墊木上最好銷上木板蘆席或油氈紙等以便隔潮。另外,對不同葯材可以採取密封、冷藏、熏蒸、對抗等適當的養護措施,以保證葯材不蟲蛀。
易走油發霉葯材 葯材少油發霉,能夠影響葯效,特別是發霉嚴重的,霉爛變質後能完全失去療效。葯材發霉,是指在葯材上寄生和繁殖了黴菌,稱為「霉變」。對這類葯材的保管,最忌悶熱。如牛膝、天冬、白術等保管不善,都可產生走油或霉變,故應置於通風乾燥處,嚴防潮濕。
易變色及散失氣味葯材 部分花、葉、全草及果實種子類葯材,由於所含的色素、葉綠素及揮發油等,受溫度、濕度、空氣、陽光等的影響,易失去原有的色澤和氣味,如蓮須、紅花、丁香等。在貯存保管中應根據葯材的不同性質以及具體條件,進行妥善養護。貯存場所要乾燥陰涼,嚴格控制庫的溫、濕度。貯存時間不宜過長,並要做到先進先出。最好單獨堆放,以免與其它有特殊氣味的葯材串味。
易融化、怕熱葯材 易融化、怕熱葯材主要指熔點比較低,受熱後容易粘連變形,或使結晶散發的那些葯材,如阿膠、兒茶、樟腦等。對這類葯材必須選擇能經常保持乾燥陰涼的庫房,並將葯材包裝好或裝容器里。
易潮解、風化葯材 含有鹽類物質的結晶體葯材,在潮濕的地方或空氣中濕度大,都會受影響而逐漸融化。當開始融化時,一般稱為「返潮」或潮解,如芒硝、大青鹽等。對這類葯材應選擇陰涼、避風和避光的庫房,或在室內適宜的地方保管;包裝物以能防潮不通風為宜。
需要特殊保管的葯材 對毒劇麻葯、易燃性葯材及貴重葯類應根據各自的特殊性質進行分別保管。
①毒劇麻葯:如砒石、水銀、斑蝥、輕粉等,應專人、專庫(專櫃)、專帳保管,並且注意濕度、溫度等影響。貯存供應辦法,應按毒麻葯管理條例進行。
②易燃性葯材:如火硝、松香、硫黃等遇火或高溫易燃燒,如數量較多的應放在危險品倉庫貯存,數量少的也應單獨存放,並應遠離電源、火源,也應有專人保管。
③貴重葯材:如人參、鹿茸、羚羊角等,在貯存中,由於成分性質不同,可發生各種不同變異現象。如人參易生蟲、麝香易受潮走味等。所以對貴重葯類應專櫃、專庫、專帳、專人負責保管。一般用固定的箱、櫃、缸、壇等密閉後,貯存在乾燥、陰涼、不易受潮受熱的地方貯藏
另外給你一本專業的書,以下給出目錄,你就知道出題的方向了:
圖書目錄
編輯
總論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中葯儲存變異的影響因素
第一節中葯儲存變異內在因素
第二節中葯儲存變異外在因素
第三章中葯儲存常規檢驗與管理
第一節中葯儲存常規檢驗方法
第二節中葯儲存與法規管理
第四章倉庫溫濕度管理
第一節溫濕度的變化規律
第二節倉庫溫濕度調節與控制
第五章中葯儲存養護基本方法
第一節中葯儲存一般養護方法
第二節中葯儲存近代養護方法
第六章中葯倉庫害蟲與防治
第一節中葯倉蟲起源與傳播途徑
第二節中葯倉蟲生物學特性
第三節環境條件對中葯倉蟲的影響
第四節常見中葯倉蟲檢驗與防治
第七章中葯霉變與防治
第一節黴菌形態、分類與生長繁殖條件
第二節常見黴菌檢驗與防治
第八章中葯儲存其他變異與防治
第九章中葯倉庫技術管理
第一節倉庫建設和職能管理
第二節倉庫作業管理
第三節倉庫經濟指標管理
第四節倉庫安全管理
各論
第十章中葯材儲存與養護
第一節根與根莖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二節花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三節果實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四節種子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五節動物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六節其他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七節中葯材儲存養護法
第十一章中葯飲片儲存與養護
第一節中葯飲片的分類與乾燥
第二節中葯飲片的保管
第三節飲片類中葯儲存養護法
第十二章中成葯儲存與養護
第一節中成葯入庫檢驗與在庫檢查
第二節中成葯分類檢驗與保管
第三節中成葯的變質處理
第十三章特殊中葯儲存與養護
第一節毒麻中葯的保管
第二節易燃中葯的保管
第三節細貴中葯的保管
第四節鮮活中葯的保管
附錄一中葯材保管養護方法檢索表
附錄二中葯飲片保管養護方法檢索表
附錄三中成葯保管養護方法檢索表
『貳』 花類葯材的儲存與養護
中葯材大多含有澱粉、糖類、蛋白質、脂肪油、纖維素、鞣質等成分,如果在採收、運輸、炮製、儲存過程中管理不當,易出現發霉、蟲蛀、變色、氣味散失、走油、風化、粘連等變質現象,直接影響中葯材的質量和療效。因此,作好中葯材的儲存養護工作非常重要。
1引起中葯材變質的主要因素
1)溫度。溫度對於中葯的儲存影響很大。在常溫(15 ~ 20℃)下,葯材成分基本穩定,利於儲存。溫度在20 ~ 30℃時,有利於害蟲、黴菌生長繁殖,如大棗、當歸等易蟲蛀,甘草、百部等易生霉。當溫度升高至34℃以上時,含脂肪油多的葯材,如杏仁、當歸、桃仁、柏子仁等,易產生油脂分解外溢而走油;芳香類葯物,因揮發油加速揮發,芳香氣味降低,如薄荷、荊芥、肉桂、丁香花等;含糖質類中葯,會產生軟化,如天冬、玄參、黃精等;動物膠類、植物樹脂類葯材易粘連成塊或熔化,如阿膠、兒茶等。
2)濕度。濕度顯示空氣中水蒸氣含量的多少,濕度高對中葯儲藏不利,能直接引起潮解、蟲蛀、霉爛、軟化、粘連等各種變化。一般中葯正常的含水量為10% ~ 15%左右,超過15%易生蟲生霉。中葯的害蟲谷象、米象,在中葯含水量超過15% ~ 20%時繁殖最快。
3)空氣。空氣中的氧和臭氧對葯物的變質起著關鍵的作用。臭氧作為一個強氧化劑,能與葯物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從而影響其質量。如大黃、白芍及含鞣質類的中葯,顏色加深就是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變化而形成的氧化變色。
4)日光。日光照射對某些葯材能促使其成分發生氧化分解等反應,故薄荷、荊芥、當歸、川芎等含揮發油的葯物,不宜在陽光下久曬,否則會出現變色變質現象。
2中葯材養護工作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對易霉變類中葯,主要應嚴格控制其本身的水分和儲存場所的溫度、濕度,避免日光和空氣的影響,防止黴菌生長繁殖。如牛膝、遠志、甘草等,應置通風、乾燥的庫房,嚴防潮濕生霉。
對易蟲蛀類葯材,首先要杜絕害蟲來源。在儲存過程中要勤檢查,發現蟲害時,要控制其傳播途徑,消除其繁殖條件。如儲存黨參、澤瀉、大棗、黃芪、苡仁等要選擇乾燥通風的庫房。此外,對不同葯材採用密封、冷藏、熏蒸、對抗同貯、氣調養護等措施,能有效保證其不受蟲害。
部分花、葉、全草及果實種子類葯材,受溫度、濕度、空氣中氧氣的作用及陽光照射的影響,易失去原有的色澤和芳香氣味。如薄荷、紅花、丁香等,在儲存中應根據葯物不同的性質嚴格控制溫度、濕度、氧氣及日光照射,要選擇陰涼、乾燥、通風的儲藏場所,進行妥善養護,儲存時間不宜過長。芳香類中葯因含有揮發油,應與沒有香味的中葯分別儲藏,以免香氣傳到沒有香味的中葯上。
含有脂肪油、揮發油、黏液質、糖類等較多的中葯,在溫度、濕度較高時易出現油潤、發軟發黏、顏色變深等變質走油現象,如杏仁、桃仁、天冬、麥冬、枸杞子等。易走油類葯材易發霉,儲存這類中葯必須防潮、防熱,宜置陰涼乾燥處,且不宜久藏。
芒硝、硼砂等含有結晶體的葯材,在乾燥空氣中易失去結晶水而風化,對這類葯材應儲存於密閉的罐、缸中,置陰涼處儲存。
3對特殊中葯材應根據各自不同的特殊性質分別進行保管
對貴重葯材,如人參、牛黃、麝香、蟲草等,因極易蟲蛀、霉變,麝香易走味,故應專人、專帳、專庫、專櫃保管,儲存於櫃、缸等密閉容器中,置乾燥陰涼處儲存。
對劇毒類葯材,如水銀、斑蝥、輕粉等,應按毒麻葯管理條例專人、專庫,專櫃、專帳保存。
對易燃類葯材,如硫磺、火硝、樟腦、海金沙等,應遠離火源,專人保管,必須按消防管理要求儲存在安全地點。
『叄』 中葯儲存與養護的概念
中葯材、中葯飲片的成分、性質和保管養護的關系 (三)空氣 空氣中含多種成分,其中有的成分最易與中葯材、中葯飲片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而影響其質量。有的中葯材、中葯飲片長期與空氣接觸,如大黃、丹皮、黃精等顏色變深,就是因為它們所含的鞣質、油質及糖分等,與空氣中氧的成分發生變化而形成的。再如薄荷、蘇葉變色,氣味散失,活磁石失掉磁性等,都是氧化作用的結果。某些中葯材、中葯飲片接觸氧越多,發生的氧化作用越大,變異的也越快,一般說風能吹敗中葯材的顏色,並能把某些葯材吹化,主要是由於氧化作用。 四、區分中葯材、中葯飲片同性質採取不同的養護措施 (一)中葯材、中葯飲片在儲存中易發生的變異現象 1、蟲蛀:是指昆蟲侵入中葯材、中葯飲片內部引起的破壞作用,蟲蛀使葯材出現空洞、破碎,被蟲的排泄物污染,甚至完全蛀成粉狀,會嚴重影響中葯材、中葯的外形、療效以致不能葯用。 2、霉變:是指中葯材、中葯飲片在適宜的溫度(20--35℃),濕度(相對濕度75%以上或中葯含水量超過15%)和足夠的營養條件下,表面或內部寄生的黴菌繁殖孳生所致的發霉現象。發霉的葯物輕則顏色變化,氣味走失,嚴重的變質敗壞,以致其成分發生變化而失效。有的黴菌還可產生毒素,一旦服用了發霉的葯品,就可能由於黴菌毒素而引起肝、腎、神經系統、造血組織等方面的損害,嚴重者可導致癌症(如黃麴黴) 四、區分中葯材、中葯飲片同性質採取不同的養護措施 現代中葯材、中葯飲片養護以預防為主,進年還研究防止其養護過程中的污染,以符合二十一世紀無殘毒、無公害綠色中葯、中葯飲片的要求,現將常用中葯養護技術予以介紹。 (1)乾燥:乾燥可以除去中葯材中葯飲片中過多的水分,同時可殺死黴菌,害蟲及蟲卵起到防止蟲霉、久貯不變的結果,常用的乾燥方法有曬、晾、烘等微波乾燥法或遠紅外加熱乾燥法。 (2)冷藏法 系用低溫(0--10℃)儲存中葯材,適用於貴細葯材。 (3)埋藏法 A、石灰埋藏法:適用於肉性和部分昆蟲類中葯材,如刺蝟皮、蜣螂蟲等,方法是用適宜的缸式木箱,先用雙層紙將葯材包好,註明名稱,然後置入所用石灰以恰好埋沒所貯中葯材、中葯飲片為度,如數量較少,可將幾種中葯同貯之。 B、沙子埋藏法:適用於少數完整中葯材,如黨參、懷牛膝、板蘭根、白芷等,目的是為了隔絕外界濕氣的侵入,防止生蟲發霉。 (4)化學葯劑養護 化學葯劑養護技術就是利用無機或有機化學葯物來抑制黴菌、害蟲的生長和繁殖。化學試劑通常分為防霉劑和殺蟲劑。 目前較常用的有硫磺、磷化鋁、氯化苦。 1)硫磺熏蒸法: A、硫磺燃燒後發生藍色火焰,並發生三氧化硫毒氣,能毒死各種中葯黴菌與害蟲,是中葯最早期的殺蟲方法。 B、使用方法:通常用小室(熏房)密閉或熏蒸形式,每立方米100--150克,硫磺燃燒後,密閉3--4天,然後通風排毒。 C、注意事項:此法易使中葯褪色,熏蒸後的中葯會使味道變酸,帶硫磺氣,並發脆和破碎。因此對易變色、變味和質地脆嫩的中葯,不宜使用。 2)磷化鋁熏蒸法 磷化鋁對中葯害蟲有強烈的殺蟲效能,還有抑制和殺滅葯材中微生物以及抑制葯材呼吸的作用,是當前主要的化學防治葯物。 密封,葯片不要直接接觸葯材,每立方米用葯5--7克,如用密封庫熏蒸,空間部位每立方米2--3克;當溫度2--15℃時,需5天;16--20℃,需4天;20℃以上,需3天;排氣通風不少於3天,殘渣運往空曠處,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