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親子溝通培訓師與家庭育兒指導師區別
親子溝通培訓師更注重:建立家長和孩子之間和諧良好的親子互動關系,使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和諧發展。家庭教育指導師旨在解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家長及孩子的測評找到家庭教育中的問題,通過授課建立家庭教育理論基礎,跟蹤指導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二者的差別真的不是太大,前者更注重親子間的互動,而後...者更注重家長在教育中的自我剖析,以及糾正自己的偏差,從面更好地發揮自有的教育職能。換言之,可以說後者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前者,而前者更側重於親子互動方面。
② 親子溝通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關注
1.不知道該怎樣做父母
第一個大的原因來源於社會,是社會原因,就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跟孩子溝通。有人教過我們嗎?假如說做父母是一種「職業」的話(我說的是假如,因為它不是一種職業),那我認為它是這個世界上最難以從事的「職業」,按照難易程度來分,它要排在第一,最難做。
為什麼這樣說?首先,幾乎所有的職業在上崗之前都會有崗前培訓,就連清潔工在上崗之前都一定會有人交代他:你負責掃哪一段到哪一段、你要注意安全、你有問題了找誰、你幾點上班幾點下班。可是做父母的有嗎?結婚證領了,生育的年齡到了,就預示著你可以從事這份「職業」了,至於說如何從事這份「職業」,不知道!父母有的只是滿腔熱情,而僅靠熱情怎麼培養孩子呢?
第二,幾乎所有的職業都有崗中培訓,而做父母是沒有崗中培訓的。比方說老師,最初他們進校門時,什麼級別都沒有,經過不斷地崗中培訓,他們可以升為三級教師,後來是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最後是特級教師,在不斷地培訓中成長著。而父母每天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孩子每天都在考驗著他們做父母的智慧,而他們不知道如何做才是真正正確的,或者自以為是正確的,就這么從事著自己的「職業」。
第三,所有的職業都可以辭職,如果有一天你不想幹了、你幹不了了、你厭煩了、你想逃離,你可以辭職不幹!做父母卻不行,不管我們的孩子是優秀還是不優秀、是漂亮還是不漂亮、是聽話還是不聽話、是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是健康還是殘疾,父母永遠不可以「辭職」。這個爹你一旦當了,就必須當到頭;這個媽你既然當了,也必須當到頭。所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難題堆積得越來越多,初為父母的那份熱情、激動慢慢被消耗,不堪重負,即便如此誰都永遠無法「辭職」。
第四,所有的職業都可以退休,無論干什麼工作,我們都有一個盼頭,有一天可以退休。請問做父母哪一天可以退休?
所以,世界上有這樣一份「職業」,它既沒 有崗前培訓又沒有崗中培訓,既不可以「辭職」又不能夠「退休」,你說它是不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從事的「職業」?
當爸爸媽媽說了一些我們不愛聽的話,甚至做了一些不被我們接納的行為的時候,請多一份同情和理解。他們確確實實是最真心地、全部身心地去愛你,但他們是在摸索著如何去從事父母這個「職業」,無論他當時做決定的水平是怎樣的,也無論他當時的行為怎樣,那都是他當下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說,他已經做到當時的最好。
③ 家庭教育指導師與親子溝通培訓師的區別
都是心理學的打包切塊賣的手段,區別是騙人的手法不同,沒有扎實的心理學基礎或成熟的宗教信仰,那張紙 培訓證書 擦屁股都嫌硬。毫無用處。不僅解決不了別人的問題,連自己和自己孩子的問題都解決不了。甚至還影響自己去投資請有真本事的老師協助自己。 當心騙子時代打著國家權力部門幌子騙錢的招數。 要想下功夫,不如學聖經,道德經,以及《非暴力溝通》來的實惠,還投資少,獲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