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們對電子商務的專業怎麼理解
電子復商務是一個很大范疇,涵蓋很多制方面。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有的學校把電子商務專業放在計算機系,有的則是經管系。之所以有些同學認為電子商務專業很虛,學的內容相對陳舊,這個是因為電商發展速度很快,基本上一直在變。另外,電子商務對學生要求較高,既要學習計算機方面的技術,又要懂得商務和營銷類知識,還有美工、心理學等等。這個導致很多同學對專業方向把握不準。另外,有一些學校可能注重理論,而實踐的內容較少,導致同學們眼高手低。
目前國家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各大企業也急需大量的電商人才。電商專業不僅僅是開淘寶店和做客服,裡面涵蓋了美工、運營、推廣,數據分析等等。如果你又懂得技術,又懂營銷類知識的話,那絕對將會是企業所需的高端人才。
電商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衍生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鏈。你既可以自己賣東西,也可以為賣家服務。總之,這個學科目前是朝陽學科,希望你可以好好學。
『貳』 如何正確處理項目經營與學習,生活的關系
學習是一切的基礎,項目經營是生活的基礎,是生存的條件和手段,
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的問題.
為促進大學生創業,許多高校通過開設創業學課程、成立創業指導中心與高科技創業園區等作法,並採取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創業措施,取得了積極效果。如北京大學創立了包括融資服務(MONEY)、營銷服務(MARKET)與管理服務(MENTOR)於一體的3M創業模式,有效促進了大學生創業。復旦大學在設立創業學課程的基礎上,成立了創業中心,對促進大學生創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山大學通過舉辦創業大賽方式,為大學生創業大賽優勝者提供場地的支持。其他高校也分別出台了相關優惠措施,有力地支持了大學生創業,在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同時,有效提高了科技創新水平。
但在大學生創業取得成效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來自大學生自身、相關外部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使得大學生創業的整體效果並不令人滿意。而就大學生而言,由於其年齡、閱歷與知識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在創業過程中面臨較多的心態、知識、經驗、技術與資金等方面的問題。
首先,心態問題。擁有良好的心態,尤其是對創業風險具有清醒的認識,並充分擁有應對風險的心理准備,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由於大學生受年齡及閱歷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對創業風險具有清醒的認識,缺乏對可能遭遇到風險的必要准備。在缺乏良好心態的情況下,創業前景也會受到相應不利影響。
其次,知識限制。創業需要企業注冊、管理、市場營銷與資金融通等多方面的豐富知識,在缺乏相應知識儲備的情況下,倉促創業不僅難以融到必需的資金,而且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也將處於劣勢。
再次,經驗限制。受年齡及相應學識的限制,大學生很難擁有關於創業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創業知識一般也限於「紙上談兵」,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創業及在公司運營中肯定會遇到各種不可預見的問題,以致創業困難。
第四,技術限制。理工類大學生受學識的限制,擁有可創業的技術的大學生只可能是少數。而對於那些文科類大學生來講,很難擁有可以創業的技術。技術的缺乏直接限制了大學生創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學生創業將遭遇較多的困難。
第五,資金困境。由於大學生很難有足夠的創業資金,從社會上融資或獲取無息及貼息貸款是必然選擇。但是大學生創業由於風險較大,較難獲得必需的資金。而且一般在獲取資金方面也存在兩種問題,一是急於獲得資金而不惜賤賣技術,二是過於珍惜技術而不肯做出適當的讓步。這些問題都決定了在資金方面難以獲得相應的資助。
除了大學生自身決定創業不足的內因外,社會上還尚未形成利於大學生創業的氛圍,政府出台的在創業培訓、創業扶持、政策支持與優惠措施等現有政策有待落實,而且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高校在創業培訓教育與創業促進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這些因素並非決定大學生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但相關有利外部條件的缺乏,既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創業水平,也對大學生創業前景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面臨這些問題所採取的措施
為努力促進大學生創業,有必要從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促進就業的高度入手,通過社會、政府、高校與大學生自身等群體的共同努力,努力培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環境,通過加強創業培訓與創業指導等措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創業知識,進一步出台健全完善的支持政策,不斷促進大學生創業。
首先,政府要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主要可以採用經濟、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經濟手段者,如設立創業基金,發放創業貸款等;行政手段者,如相關的行政指導、行政監督等;法律手段方面,如簡化企業注冊登記的程序、對以知識成果出資的限制的修改、保護知識產權等。在努力落實現有大學生創業支持政策的基礎上,有待根據大學生創業實踐出台符合當地的創業政策,努力從開辦創業園區、政策場地資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並確保落實,以從政策上為大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礎。比如江西省就出台了針對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將享受與下崗工人自主謀業同等的減免稅收優惠政策。
其次,高校有必要在創業課程設置與創業指導等方面做出進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水平。大學生創業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的體現,不僅突出了素質教育的內涵,而且體現了創新的教育模式對大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從而高校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技能的培養。開設與創業相關的講座會教學。比如如何把握商機,如何融資,如何寫創業計劃,如何承受壓力等等。並且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模擬創業、實踐考查公司企業的運作,進行豐富多樣的案例教學。使用學習從理論上,實踐中真正了解創業的全過程。
再次,社會有必要形成有利於大學生創業的公眾輿論環境,形成利於創業的良好氛圍,努力促進就業的公眾輿論環境,為大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在具備良好創業環境的基礎上,大學生自身創業水平與能力的高低,是決定創業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環節。有志於創業的大學生,在自身具備足以創業的技術的基礎上,有必要對技術不斷發展完善,以期在市場競爭中具有相應的技術優勢;有必要認真學習相關創業知識,積極調整心態為創業做好充足的心理與知識准備,在自己創業前可通過模擬創業或實習為創業積累相應的經驗;有效利用相關優惠政策,多方尋找風險投資與融通資金;組建具有相應能力與水平的創業團隊,以有效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問題;在創業取得一定進展後有必要把握時機做大做強,而在面臨一定的困難與挫折時,也有必要積極應對妥善解決遇到的問題,以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在促進社會就業的同時,為科技創新與提升科技水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小結:自主創業需要各方面的知識積累,還需要社會經驗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風險意識。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有成功也有失敗,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自主創業。因此,筆者認為,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要多一些理性。創業僅有興趣和激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受到資金、人際關系、政策及所處環境等各方面的制約。創業的話題應該是永恆的,但創業的選擇須慎重。
『叄』 培訓的重要性經典語錄
在新經濟時代,知識不僅僅是與土地、人力及資本這些傳統資源並存的另一類資源,而且是當今唯一有意義的資源。
——著名管理學家 彼得·杜拉克
你可以拒絕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
—— 傑克·韋爾奇
打敗競爭對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比對手學得更快!
培訓很貴,但不培訓更貴。
——松下幸之助
《老鼠與米缸》——講述培訓重要性的一則小故事
在一個青黃不接的初夏,一隻在農家倉庫里覓食的老鼠意外地掉進一個盛得半滿的米缸里。這意外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環顧了一下四周,確定沒有危險之後,接下來便是一通猛吃,吃完倒頭便睡。
老鼠就這樣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在衣食無憂的休閑中過去了。有時,老鼠也曾為是否要跳出米缸進行過思想斗爭與痛苦抉擇,但終究未能擺脫白花花大米的誘惑。直到有一天它發現米缸見了底,才覺得以米缸現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無能為力了。
對於老鼠而言,這半缸米就是一塊試金石。如果它想全部據為己有,其代價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學家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稱為「生命的高度」。而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裡,它多留戀一天,多貪吃一粒,就離死亡近了一步。
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都能做到在明顯有危險的地方止步,但是能夠清楚地認識潛在的危機,並及時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比如,企業員工的培訓在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性,是任何一個公司都明白的道理,但通過本公司內訓或外出學習等手段來提高員工、尤其是中堅員工的專業素質,畢竟要付出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並且經常會與公司各項工作有一定的沖突。於是員工培訓對與公司來說也就變成了「說起來重要,辦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口號,致使許多員工無法系統地接觸到新事物,新方法,新觀念。其實,公司眼前的利益不就是那半缸米嗎?
曾有這樣一個人,每天都要去偷鄰居的雞,有人告訴他說:「這樣的行為,不符合君子之道。」那人回答說:「那就減少一點好了,以後每月偷一隻雞,等到明年的時候,就完全不偷了。」
這也是一種循序漸進的理論?是不是很荒謬?但是我們有時候自己就做著這樣的事情。吸煙有害身體,怎麼辦呢?戒掉吧,每天少抽點;企業的管理機制有問題,一步一步來解決。可是事情到了最後怎麼樣?煙依然還在抽,企業的問題還是沒有徹底解決,一步一步來嘛!
明智的管理者在制定一項政策的時候,總是會記得這樣一件事——制定一個日程安排表,不實現目標決不罷休。
計劃使我們的思想具體化而體現出我們期望做什麼?什麼時候做好?誰去做什麼事?以及如何做?想想看!
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麼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
——利希頓堡
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
——洛 克
游手好閑的學習並不比學習游手好閑好。
——約·貝勒斯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於提問。
——普列漢諾夫
培訓是最大的福利。企業最重要的事就是培訓,如果不能把你的員工培訓到你想達到的標准,你就難以達成目標。
——牛根生
培訓,就是培養在前,訓練在後。培養是內在的、長久的、觀念的,訓練是外在的、一時的、技巧的。只培不訓如紙上談兵,只訓不培如無本之木。
——馬 丁
成功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只有成功者去做了。這句話告訴我們,行動是第一位的,患得患失,永遠不會成功。
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是不平等的,企業是為優秀員工服務的,對所有人公平就是對優秀員工最大的不公平。
昨天的太陽永遠曬不幹今天的衣服,當回溯過去的榮耀成為了習慣,則證明我們衰老的到來。
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 尹明善
企業家要讀的書,第一本就是政治學,高智商的企業家往往是政治鏈出問題。政治鏈出問題就是苦難生活的開始,工廠要破產。俄羅斯首富就不是資金鏈的問題,而是政治鏈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政治水準要提高,政治悟性要提高。 ---- 嚴介和
真正的管理人是去管理人的情緒。 ---- 顧修全
你的房子首先要足夠堅固,然後才可以裝修。 ---- 陳天橋
王文京把用友的代理營銷體系的建設歸功吳鐵;把用友最成功的軟體UFO歸功於蘇啟強;把財務軟體市場的教育和培植歸功於自己當時的競爭對手先鋒;把用友發展迅速歸功於軟體作為朝陽產業的拉動;王文京好像沒有把什麼歸功於自己,但他做成了用友。 ---- 劉韌 《王文京十年》
管理層要淡化英雄色彩,實現職業化的流程管理。即使需要一個人去接受鮮花,他也僅僅是代表,而不是真正的英雄。 ---- 任正非
一個首席執行官的任務,就是一隻手抓一把種子,另一隻手拿一杯水和化肥,讓這些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讓你周圍的人不斷地成長、發展,不斷地創新,而不是控制你身邊的人。你要選擇那些精力旺盛、能夠用激情感染別人並且具有決斷和執行能力的人才。把公司的創始人當成一個皇帝,從長遠來說這個公司是絕對不會成功的,因為它沒有可持續性。 ---- 傑克·韋爾奇
一個企業只能在企業家的思維空間之內成長,一個企業的成長被其經營者所能達到的思維空間所限制! ---- 德魯克
是什麼造就了一流的公司與平庸的公司的不同?主要的標志----是看你是開始在嚴酷的事實面前尋找理由為自己開脫,還是直面嚴酷的事實。這是關鍵性的一點。 ---- 科林斯
真正要想一個公司治理成功,是要真正解決企業的各個利益階層都能共享、受益和認同的文化內涵問題。 ---- 黃怒波
第一,我是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第二,算別人算不清的賬;第三,管別人不管的事情。我認為董事長就做這三件事。 ---- 馮侖
在紅軍中產生了流寇主義的政治思想。這種思想表現在:一,不願意做艱苦工作建立根據地,建立人民群眾的政權,並由此去擴大政治影響,而只想用流動游擊的方法,去擴大政治影響。二,擴大紅軍,不走由擴大地方赤衛隊、地方紅軍到擴大主力紅軍的路線,而要走「招兵買馬」「招降納叛」的路線。三,不耐煩和群眾在一塊作艱苦的斗爭,只希望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凡此一切流寇思想的表現,極大地妨礙著紅軍去執行正確的任務,故肅清流寇思想,實為紅軍黨內思想斗爭的一個重要目標。應當認識,歷史上黃巢、李闖式的流寇主義,已為今日的環境所不許可。
---- 毛澤東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
要看懂選民的臉色,知道自己是什麼貨色,然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 鮑威爾
聽多數人的意見,跟少數人商量,一個人說了算。 ---- 萬潤南
組織變革要取得成功的方法是:75%~80%靠領導,其餘20%~25%靠管理,而不能反過來。 ---- 約翰·科特
人管人氣死人,制度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 ---- 翁榮金
表揚一個人最好用公文,批評一個人盡量用電話。 ---- 雅科爾
最成功的領導一定是個會滿足手下人心理需求的人。 ---- 大衛·奧格威
領導不是某個人坐在馬上指揮他的部隊,而是通過別人的成功來獲得自己的成功。 ---- 傑克·韋爾奇
不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 ---- 瑪麗·凱
只有企業的員工真正認為自己是企業的主人,分權才有了基礎,沒有這樣的基礎,權力分下去就會亂。讓有個人成就慾望者成為英雄,讓有社會責任者(指員工對組織目標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成為領袖。基層不能沒有英雄,沒有英雄就沒有動力。 ---- 任正非
以外國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國人的管理哲學,以及保存員工的干勁及熱忱,無往而不利。 ---- 李嘉誠
對於一個企業家來說,性格也是一種成本,是比生產成本、銷售成本、管理成本等更隱性、更難掌控的成本。如何把性格成本降到最低?這是很多企業家需要正視的大問題。 ---- 張小平
當企業在高速發展時候,要B2B(Back to Basic,回到最基本的東西)。 ---- 衛哲
有產者是好領導的,無產者是難領導的。 ---- 徐冠巨
一個領導者不僅要發現這些變化,還必須用簡單、明晰的話告訴公司各個層次的人,什麼變化正在發生,會對公司產生什麼影響,必須採取什麼行動才能利用這些變化,這就是我們今天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溝通能力。 ---- 龐約翰
張建華:「人類任何形式的組織,其基本目的都是為了使組織成員能夠生存、生活得更美好。鄧小平曾說: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奉獻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解放軍是個非常重視成員物質利益的組織。這也是在動盪的社會中,為什麼解放軍能夠吸引聚攏成千上萬成員的主要原因。沒有使命的組織走不遠,忽視組織成員物質利益的組織無法生存。在人類組織中,一個具有理想主義色彩又有現實主義精神的組織,是不可戰勝的。解放軍正是這樣的組織。」 ---- 鄧羊格/楊光 《中國企業該向誰學習?》
真理不在二者之一,卻存在於二者之中。 ---- 曾仕強
所謂經營,就是在某件事情發生以前,就要能預知將有什麼狀況出現,然後想出必要的對策,靜待時機出擊。 ---- 松下幸之助
缺少了自我管理的才華,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魚,眼看動作不斷,可是卻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後,還是原地打轉。 ---- 傑克森·布朗
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 ---- 德魯克
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確的人。企業家,就是做正確的事情的人。 ---- 德魯克
成為龍的途徑有很多:尋找並支持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領導者;削減不必要的官僚機構;在企業外部尋找好的創意;創建一個正式的全局性策略和體系來鼓勵創新;最後,將一小部分閑置資金用於尋找新的潛在的商業機遇。 ---- 尼爾·索恩伯里 《如何保持大企業的活力》
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報酬的多少,而是你將報酬支付給何人。如果你有適合的雇員,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他們會為創造一個偉大的公司而努力。他們會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會因為報酬少而折腰,這就好比他們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樣。 ---- 彼得·德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