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芪的顏色是黃好還是白好
兩種功用相同復,但生長在不同制的土壤中則根皮顏色不同。
黃芪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但孕婦不宜長期大量應用
白芪又稱白皮芪,兩種功用相同,但生長在不同的土壤中則根皮顏色不同。
黃芪亦名戴糝、戴椹、百本、箭芪、百葯綿、二人抬等。
它來源於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的乾燥根。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為補氣要葯。臨床應用時習慣分為生用、蜜炙、麩皮拌炒3種,其葯效各有不同,生黃芪多用於固表、托瘡、利水等;蜜炙黃芪多用於補中益氣;炒黃芪多用於益氣健脾。
雖然黃芪是一味很好的強壯補益葯,一般無明顯的不良反應。但它是一種溫補性葯物,補氣升陽,易於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發熱、胸腹滿悶等症者,不宜服用黃芪;如患有肺結核病的人,有發熱、口乾唇燥、咯血等症狀者,不宜單獨服用黃芪;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證,均不宜服用黃芪。此外,有研究表明黃芪可使染色體畸變率和細胞微核率明顯增高,故孕婦不宜長期大量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