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下搞好課時目標教學設計
在英語教學中,教學目標是否合理,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效。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及歸宿,它具有導向、調控、激勵、評價等諸多功能。因此,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顯得十分重要。但筆者在多次聽課、調研中發現,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方面存在著目標虛設、目標錯位等現象,導致了課堂教學活動的無序、隨意,甚至造成低效、負效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有效避免這些問題,增強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下面,筆者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分析教學目標設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目標虛設的問題
目標虛設就是我們常說的假、大、空,甚至等於目標缺失,目標虛設往往造成教學目的的不明確,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
案例一:以人教版《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Section A部分的教學目標設計為例。
1. 知識目標
學習單詞:Section A— space museum, amusement park, aquarium, boat, water park, theme park, neither;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I』ve (never)been to a water park.
Me neither. / Me too. / So have I.
2. 能力目標:使學生能熟練地談論所去的地方。
分 析:在對知識目標進行描述時,該案例中用了「學習、掌握」這類表述比較籠統的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目標的虛設,由於目標表述語的不明確,學生不知道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具體程度。教學目標是教學目的、任務的具體化。明確的目標表述語可增加教學目標的操作性,有效避免目標虛設的問題。建議教師盡量准確運用「了解、知道、理解、聽懂、會讀、會寫、掌握、運用」等行為動詞。如對知識目標可以這樣來描述:學會……生詞;了解……生詞的漢語意思,並能正確讀出其英語發音;能聽懂含有……的對話。
該案例中教師對能力目標的表述也比較模糊,其表述語為「使學生能熟練地談論所去的地方。」存在的問題為:(1)這樣的表述語太籠統,學生不清楚要運用何種語言項目去完成該活動。(2)表述語不準確,不是談論所去的地方,而是談論去過或到過哪裡。(3)以何種形式談論,是Pairwork還是Groupwork?教師可以這樣表述:能用本課所學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 ? 」及答語Yes, I have. / No, I haven』t. 及I』ve (never)been to … Me neither. / Me too. / So have I.」和同伴或小組成員間相互詢問(從未)去過哪裡及表述(從未)去過哪裡。這樣的目標表述比較具體,學生能正確運用所學的語言。因此,教學目標一定要落實到具體語言學習上,尤其要具體到某一語言項目的運用上。
二、目標錯位的問題
目標錯位即標准誤導,容易導致教學結果偏離方向。造成目標錯位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於教師語言表述不當或定位本身出現偏差。下面是一位教師對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單元進行復習鞏固而設計的課堂教學目標。
案例二:對教學目標的分析
知識目標: 復習、鞏固對人的身高、體重、發型、面部特徵及著裝特點的描述。學生能夠熟練運用以下句型,如:
stop doing / to do /love to tell jokes/have a new look /a little bit /the captain of…/the girl with long hair /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medium height/build./He has long curly black hair.
分 析:該案例在知識目標中有這樣的描述語:「……能夠熟練運用。」很明顯,這是對學生實際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要求,應屬於技能和能力目標的范疇,而該教師把對能力目標的描述語用在了對知識目標的描述中,造成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混淆。鞏固復習課的目標之一是對學生已學知識的查漏補缺,幫助學生夯實已學知識。因此,明確、到位的知識目標是非常必要的。知識目標應是對所復習知識提出的具體的、細化的要求。教師可以這樣描述知識目標:(1)掌握下列有關人的身高、體重、發型、面部特徵及著裝特點詞彙的音、形、性、意(列出教科書上的黑體詞);( 2)熟練說出並能正確寫出下列表達法: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medium ...等。這樣,學生對所學詞、組、句的掌握程度就比較清楚了。案例三:
人教版《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某一單元Reading部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設計的陳述及課堂上師生表現情況的描述。
筆者第一次在八年級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讀懂單元末的長篇閱讀,備課時做了大量的工作:把所有學生可能不懂的單詞、片語、長難句型統統列為教學目標。單詞釋義和片語造句等都翻遍詞典尋求最佳解釋和最佳例句,以為給學生最大的幫助和最佳的學習途徑,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結果卻事與願違:課堂上,筆者辛苦地講課,學生認真地記筆記,但看得出他們很被動、毫無趣味。詞語講解和練習剛進行了一半,下課鈴就響了。那一瞬間,筆者無奈、困惑並思考著這節課失敗的原因。分 析:
從該案例中陳述的教學目標不難看出:該節課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目標設定產生偏差,即該教師將知識目標設定成了該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導致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設置的錯位。結果導致教學目標即閱讀的技能目標沒有實現,知識目標也未完成。
人教版《新目標英語》從八年級(下冊)開始,每單元後都有Reading的主要教學目標「讀。」教學中通常用兩個課時來完成,而這兩個課時的目標定位各有側重。第一課時,教師應把主要目標定位在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上。教師備課時,應准確定位閱讀課的「微技能」目標,以便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策略指導。如: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運用skimming,scanning等閱讀方式進行快速閱讀,如何找出文章的主題句等,如何進行猜詞等。在關注意義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語篇的結構,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閱讀理解能力不斷得到提高。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可側重於知識目標的達成。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為依據課標的相應要求確定知識點,切不可遇點就講,見點就練。.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語篇(境)中感知、歸納語言知識,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要真正發揮教學目標的有效作用,關鍵在於教學目標的有效設計。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換位思考,將自己置身於學生所處的位置,並讓學生去經歷、感覺學習的過程,這樣才能夠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⑵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是什麼
提出課程是學校學科及其安排和進程,如吳傑認為「課程是指一定的學科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內學進程。這容個進程有量、質方面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級各類學校某級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和安排。」陳俠認為「課程可以理解為為了實現各級學校的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及其目的、內容、范圍、分量和進程的總和。」西北師大李秉德主編的《教學論》認為:「課程就是課堂教學、課外學習以及自學活動的內容綱要和目標體系,是教學和學生各種學習活動的總體規劃及其過程。《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課程是符合課程目標要求的一系列比較系統的間接經驗與學生的某些直接經驗組成的用以構成學校課程的基本材料。課程的概念揭示了各級各類學校課程共同的本質屬性。而基礎教育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基礎性。
⑶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英語應該如何聽評課
聽課評課是一種行之有效地研究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要求教師的聽課不應只停留在一般聽的層次上,還應學會分析所聽的課並予以正確的評價,聽課、評課對促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經驗交流、教學方法探討、教學藝術展示、教學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手段。這也是每一位教師在互動中獲取經驗、自我錘煉、自我提高的過程。因此,聽課、評課是英語教師研究課堂教學,提高業務能力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聽課、評課,領導可以推廣經驗,發現不足,專家可以了解教學動態,發展教學理論。然而,目前的聽課、評課活動卻存在著諸多問題。 教師要想通過聽課真正學習點東西,就必須做一個聽課的有心人。要有心,聽課前就要做點准備工作:事先問問授課教師的教學內容,把教材找來預習一下,看看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疑點,並千方百計去了解、研讀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學理論;同時自己設想一下,假如自己上這一節課,會採用怎樣的教學方法,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如果聽課不做准備,匆忙走進教室,懵里懵懂地聽,不熟悉教材,不理解開課教師的教學意圖,就不會有較大的收獲。 (2)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 教師聽課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聽,還要看。一看教師的教,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二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生參與的情緒是否高漲、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的習慣、本節課是否具有良好的實際教學效果等等。 (3)聽課後要思考和整理 聽課是為了使自己吸取別人的長處與經驗,使自己在教學上能有所提高,所以在聽完課後不能一聽了之,應進行反復的琢磨。在分析總結開課教師的課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因為每個教師在長期教學活動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所以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教法。聽課的老師就要善於進行比較、推敲、研究,准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與實際情況,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二)如何評課1)改變聽評公開課中的形式化現象、虛假現象。 首先,開課教師以平常心坦誠地對待公開課一事,課前不需要刻意准備,其中包括不應過早通知學生,濫用媒體等等。其次,評課者切勿以一兩個成功的特例、或者時下流行的教學模式為標准、去衡量他人公開課的成敗。因為一節課的成敗可以從各個角度去衡量,某一個方面的特色不足以作為一個特定的模式去推廣,注重實際、注重實效就可以了。其實只有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的一節課才是一堂好課。我想如果真能以此標准來開課、評課,虛假化、形式化問題應該能得到改變。2)建立公開課評價機制。 ①首先要看教學目標的落實。重點、難點的處理,知識和技能的鞏固和強化。教師的教學思路是否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 ②要看課堂結構安排是否嚴謹、環環相扣,過渡是否自然,時間分配是否合理,密度是否適中,效率是否高效。 ③看教學方法是否適用於學生,是否有互動。是否多樣化、藝術性,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④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學生們對課程的理解,才能保證他們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2、 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高效地使用了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3、教態自然,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松、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4、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為後盾,詞彙豐富,課堂充實。 5、教師自身才藝能夠為課堂錦上添花。比如將課文內容有目的性地編成小曲自彈自唱,或將一些枯燥的語法知識編成口訣便於學生掌握和利用,讓課堂充滿生命力和活力,令人印象深刻。 ⑤ 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是否高,學生思維是否活躍,氣氛是否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是否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是否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情感目標是否達成;三是時間利用率是否高效,學生學得是否輕松愉快,積極性是否高,當堂出現的問題是否當堂解決,學生的作業布置是否合理。 ⑥此外,筆者覺得也應該建立起一個相對廣泛的評課隊伍,這支隊伍既要有勤於筆耕、勇於鑽研教育教學規律的、具有一定教科研精神的教師,又要有學生代表參與,因為教師永遠無法從學生的角度對課堂進行評價,這也是教師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渠道之一。3)強化教科研氛圍,坦誠交流心得體會。 公開課前,應組織簡短的課前介紹會,班主任有必要利用兩分鍾向聽課教師介紹本班學生的特點與學習情況,授課教師簡短地介紹自己的教學准備情況以及課堂會運用到的相關的教學理念。這樣對於聽課的教師而言,事先有個心理准備,也才能結合課堂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評課。同時大家要統一認識,要認識到聽課、評課的目的是對課堂本身進行分析評價,對事不對人。實事求是、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敞開心扉、從而互動起來,達到教學業務的共同提高。
⑷ 根據新課標要求,談談如何有效開展高中英語語篇教學
新的英語課程標准使我國蓬勃開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與以往的課程相比較,新的高中課程發生了許多根本性的變化。新的英語課程更加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交際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的過程。如何讓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而夯實學生終生學習英語的基礎是我們每個英語教師都應該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注意高一年級與初中的銜接過渡 高一新學期伊始,我們應該通過入學考試了解學生大致水平,及時給學生彌補初中的缺漏知識。利用一月左右的時間從語言、詞彙、語法、句型等方面幫助學生系統復習。盡快使學生適應了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有: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用英語授課,要求並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高考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後還要加強與學生接觸,盡快和學生熟悉起來。 二、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學家毛魯(KE Morrow)曾說過:「To learn it,do it…only by practic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學,就得實踐。貫徹交際性原則亦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為實際,可以採用的方法有: 1.建立「課前五分鍾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我說:「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學生會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2.盡量堅持讓學生作ty report。這一做法初中就經常採用,然而到了高中仍然要堅持讓學生繼續做,實踐證明ty report是鍛煉學生開口的好方法。具體是讓當天值日生在講台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情況,也可以讓他們講故事,並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 3.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內容。針對近期所學內容,布置學生課後進行討論排練,然後再搬上課堂表演。 4.定期舉辦英語課外活動,如:聖誕晚會。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參與交際的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包括: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於學生課外大量的獨立的閱讀,高一就應該要求學生人人購買英漢詞典作為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 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後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我們可以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上課時有目的講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識和趣事。課後多和學生交流接觸,了解學生的需要,適當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如:聖誕晚會就能極大的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也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性與積極性。 讓「雙差生」學英語是讓很多老師頭痛的事。學好英語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而「雙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從正面向他們大談學好英語的種種好處,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這些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英語中來,則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筆者把班上的幾個常逃學到街上打電子游戲的學生叫到宿舍,打開電腦,讓他們見識「紅色警戒」、「沙丘2000」、「星際爭霸」等游戲。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賞心悅目的3D動畫,人性化的互動式操作,讓街上游戲廳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戲望塵莫及。很快地,他們就融入游戲之中。但每每就在他們指揮著千軍萬馬,即將解放全人類,實現心中夢想時,屏幕上卻出現了數行的英文提示,這些學生全傻眼了,這時我就在旁邊輕描淡寫地給予翻譯。學生頓悟:下世紀,玩,也要懂英語。事後,我發現英語課上,這幾個學生「重新做人」了。可見,巧妙地遷移學生的興趣,正如「四兩撥千斤」,對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大有裨益。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其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就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多問為什麼,同時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對教師課堂中講述的內容,平時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有關英語學習的問題多問為什麼。這樣既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又能使學生養成一種問為什麼的思維習慣,使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得到鍛煉。我們在教學中設計一些適合學生回答和爭論的問題,並且多問一些為什麼,就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學過程是教和學兩方面的過程,教的過程可以這樣,那麼學生學的過程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呢?當然可以。當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或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出現時,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讓學生將學習過程中的疑惑提出來,可以在課堂上提,在作業本上提,也可以在校園網的「留言板」上提。課堂上的教師可以直接回答,作業本上的教師在批閱作業時回復,「留言板」上的問題,教師可以到網上去回復。當然在回復時,也不要正面回答,而是只給予一些提示,讓學生通過回復的提示,自己解決問題;而對於一些目前中學階段還回復不了的問題,就在鼓勵的同時,介紹一些有關的書籍、資料和網站,讓學生在今後通過自主學習去解決,就是目前解決不了,在學生的心裡也已經埋下了一顆「探究」的種子。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自主能力,也會促進他進一步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有利於他們將來的發展。長此以往,學生會養成一種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不斷思考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習慣,使自己的(下轉第106頁)(上接第95頁)思維習慣得到培養,思維的品質也會有所提高。 六、及時幫助學生歸納和總結 所謂系統的學習,就是要側重於歸納和總結。這里指的歸納和總結並不只是在復習階段的做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於歸納和總結已學過的和某些未學過的知識,使之成為知識鏈,顧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便於理解和擴大知識面,讓單調的課本知識變成積極充實的內容,繼而成為學生努力追求的對象。這樣學習興趣和效果會日趨提高。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我們一齊來努力,前景是美好的。就目前情況來看還有一些阻力。一是我們部分教師在思想上教育觀念的變革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譬如,在許多教師的頭腦里,一節課如果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講完,不論這個問題是否重要,有時甚至也不管學生在這節課里學得如何,就認為這節課是失敗的。這種想法從普通教師到學校領導,從學生到學生家長都有。這些都是由於思想上教育觀念的後置造成的,所以他們根本看不到,也不可能看到變革了的課堂教學的閃光點。二是目前我們英語學科的課程設置對認知目標的要求仍然偏高。這樣就迫使教師和學生都在拚命赴進度,把許多精力都放在如何記憶上,同時我們的考試制度又迫使我們把精力放到如何解題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三是許多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硬體和軟體還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求。這些都有待於我們去提高。 總之,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高中英語新課程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一氣呵成,不能忽視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變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⑸ 有沒有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
一、課程的定義
對課程的概念或定義,目前尚存在一些紛爭。綜觀我國對課程內涵的理解,研究者在這一問題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對概念的定義也越來越精確。有的提出課程是學校學科及其安排和進程,如吳傑認為「課程是指一定的學科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進程。這個進程有量、質方面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級各類學校某級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和安排。」陳俠認為「課程可以理解為為了實現各級學校的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及其目的、內容、范圍、分量和進程的總和。」西北師大李秉德主編的《教學論》認為:「課程就是課堂教學、課外學習以及自學活動的內容綱要和目標體系,是教學和學生各種學習活動的總體規劃及其過程。《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課程是符合課程目標要求的一系列比較系統的間接經驗與學生的某些直接經驗組成的用以構成學校課程的基本材料。課程的概念揭示了各級各類學校課程共同的本質屬性。而基礎教育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基礎性。
二、課程的產生與發展
課程的產生與發展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但是,從課程與許多因素之間的內部聯系來分析,課程的產生和發展主要受社會發展的要求、科學文化知識的增長和學生成長需要的制約。社會、知識、學生三因素對課程的綜合要求是課程產生和發展的客觀基礎。
隨著科學技術信息化和經濟活動全球化的到來,世界各國的基礎教育課程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縱覽整個變革趨勢,其目標指向都是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人,其目的是提高國民素質,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和激烈的國際競爭。而原有的高中英語課程總體上還是過分注重對語言知識的系統講解,過分強調記憶的功能和機械的訓練,缺乏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關注不夠。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還不夠緊密,與學生所學的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也需要加強。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忽視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單一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和被動的學習方式難以使學生形成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難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考外語科目近年來逐步在改革,從重語言知識轉向重語言能力,加強了對學生聽力和閱讀能力培養的導向。
近年來,各地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有些地區和學校已經進行了多項教學改革實驗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有了較大的轉變。在條件較好的高中,高中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的教學條件、課程的資源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英語水平已有明顯的提高。現行的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已不能適應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和語用能力的需要。我國的這次基礎教育整體改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
三、《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的特點。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紀的每一位高中畢業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語語言素養,也就是具備共同的語言能力基礎,使他們不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都具有終身學習所必備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這一共同的語言能力基礎應該成為普通高中教育為每個學生未來發展所創設的平台和機會。同時,高中課程還應在為每個學生打好共同語言能力的基礎上,使他們能夠按照個人的能力、潛力、特長與志趣,以及未來的職業傾向和長遠發展的目標來學習適合自己的課程,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選擇,從而使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成為具有體現基礎性學習、擴展性學習、提高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特點的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和表現提供機會和條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的《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建立了新的評價體系,使評價有利於激勵學生學習,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和具有創造性地參與學習活動,也使評價更加公正、全面和綜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引導高中英語課程更加註重培養學生學英語和用英語的能力,學用結合,促進積極思維和有效表達。特別是在今天的信息社會,學會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能力,高中階段應該特別重視對這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終身受益,為他們今後更好地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把英語課程的設置同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聯系起來,強調了英語課程對促進對外交往和增強國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指出,「高中學生學習外語,一方面可以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養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門國際通用語種可以為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科學和進行國際交往創造條件。開設英語課程有利於提高民族素質,有利於我國的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⑹ 新課標下如何評價一堂高中英語課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推行,在新課標下如何評價一堂高中課勢在必行,本文通過新課版程標準的實施情況權,逐步積累總結出五種模式:教學評價的目的;評教學目標達成情況;評學生學習狀態;評教學策略;評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這五個方面來探討對英語課堂的評價。關鍵詞:評價 目標達成 教學策略 資源開發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逐漸落實,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更多地注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
⑺ 淺談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理念
通過高中英語高效的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對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回對確立學生在教答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策略實效性的研究,對於全面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培育高素質的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⑻ 新課程標准下如何有效的開展高中英語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指出,高中英語教學要在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應該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不斷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由此可見,新課程標准下的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應該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一、巧設課堂教學情境,營造濃厚學習氛圍
新課程標准要求英語教學要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和自主意識,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組織教學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增長語言知識,發展語言綜合能力。作為英語教師,要在充分把握教學內容和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巧妙設計教學情境,努力創造課堂語言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融入課堂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大膽開口用英語進行表達,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能實現新課程標准對於英語教學的要求,大大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創設英語課堂情境,需要英語教師充分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突出語言技能訓練,較好地將英語知識融會貫通於課堂情境之中,將語言知識點、口語表達、技巧訓練融為一體,在課堂情境中將知識點化難為易,促進學生對於課堂內容的理解,增強語言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在情境中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情境中操練語言技能,真正使英語課堂教學獲得最佳效果。
二、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內在動力
現行英語教材是開展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載體,具有多元化、全新的教學內容。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需要教師針對高中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因材施教,以實現新課程規定的基本要求或較高要求。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的學情,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教材,適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需求,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針對基礎較好的高中生,教師要注重閱讀技巧和能力的培養,通過拓展閱讀、技巧訓練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讀寫能力,以讀促寫,實現綜合能力的培養;針對基礎較差的高中生,教師要突出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通過開展課堂活動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局面,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
三、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標准下的高中英語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課堂教學教會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能力。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習策略的指導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將基礎知識、學習技巧等貫穿到教學中,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大膽實踐,逐步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一方面,英語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等技能的訓練,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全面發展語言技能,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意識;另一方面,英語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通過開展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與實踐探索,使學生增進對於語言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語言技巧的掌握,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於學習中,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四、積極開展師生互動,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語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高效的師生互動,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鍛煉語言交流和表達能力,增強英語語言文化意識,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積極開展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在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基礎上發揮著英語教學的情感培育功能。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用積極的情感態度去影響學生;另一方面英語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民主精神,尊重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實踐,在語言運用和學習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
總之,新課程標准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作為英語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大膽創新教學方法,將新課程理念不斷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努力實現新課程標准要求的高中英語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