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麻辣燙培訓麻辣燙的配方哪裡
【原料】:
秘制香料(山奈克,八角20克,桂皮15克,草果10克,香葉8克,丁香3克),干辣椒50克,郫縣豆瓣50克,姜30克,大蒜45克,牛油50克,菜子油100克,冰糖30克,鮮湯2千克,胡椒粉10克,雞精15克,蔥節30克,醪糟20克。
【製作方法】:
(1)干辣椒入開水鍋中煮沸5分鍾,倒入盆中浸泡30分鍾,瀝干水,剁細;香料絞細,姜、蒜切成03厘米大小的丁;菜子油煉熟。
(2)凈鍋置小火上,放入牛油和菜子油,燒至五成熱時,下入辣椒蓉炒5分鍾至油呈紅色時,下人郫縣豆瓣炒10分鍾,加入香料、姜蒜丁小火慢炒20分鍾,加入醪糟炒3分鍾,出鍋裝在盆中,即成火鍋底料,隨取隨用。
(3)火鍋盆中放入火鍋底料,入鮮湯,放鹽、雞精、胡椒粉、料酒、蔥節即可上桌,待燒開後即可燙食各種原料。
【關鍵】:
炒料時火力不能大,要一直用小火,這樣才能將各種香料的味道融為一體。牛油一定要先加姜、蔥熬,這樣才能祛除牛油的異味
正宗麻辣燙配方
以下是十二種大料的配比及操作過程:
按照先後順序分類分為:
串菜—配製大料—炒制大料—湯料熬制—湯料調味—燙菜過程—裝碗過程
1.可燙制菜類: (根據當地的菜類品種大概可以有40種左右)
1.1 素菜類:
青菜白菜花菜香菜生菜菠菜黃花菜空心菜綠豆芽黃豆芽豆腐日本豆腐豆腐乾豆腐皮腐竹平菇香菇金針菇絲瓜黃瓜海帶藕片冬瓜片土豆片油豆腐火腿腸胡蘿卜油條年糕鴨血粉絲粉條等(買粉絲的時候,一定要買比較好的,不容易煮爛的;因為吃麻辣燙時,基本上每個人都會點一份粉絲,如果粉絲質量不好,會影響總體的口感)
1.2葷菜類:
牛肉鹹肉鴨腸油炸肉皮牛百葉及各種貢丸蟹柳類等(註:串菜這一環節比較靈活,最主要的是串了覺得比較美觀;用比較少的材料,串好了以後讓顧客看了覺得份量比較多,吃起來又吃得不會太飽,讓人吃了一次,下次還想吃)
2.湯料配方:
2.1主要配製大料: (另提供每種大料的市場價格,僅供參考)
我原來做的時候,每次配底料的時候也不會用標准電子秤去稱的,也只是用自己的手去抓來估計的(配料時比例不要差別太大,基本是不會影響口感的)因我的手在正常的男性當中稍微大一點,下面我將提供一下我用手抓的大概比例,以給你們提供參考. (解釋:①一隻手的滿把: 即用右手抓滿一下的量;②一隻手的大半把即右手抓一半多一點(比第①項用量少一小半左右);③以個數計:直接按個數就可以了)
白寇(25元/斤;用量:一隻手的大半把) ;香砂(6元/斤;用量:一隻手的大半把) 桂皮(8元/斤;用量:折成小段,一隻手的大半把) ;小茴香(6元/斤;用量:一隻手的大半把);大茴香(6元/斤;用量:一隻手的滿把再多一點) ;草果(25元/斤;用量:6-7個) ;孜然(10元/斤;用量:一隻手的滿把) ;丁香(25元/斤;用量:一隻手的大半把);香葉(7.5元/斤;用量:一隻手的滿把) ;涼姜(8元/斤;用量:6-7個);花椒(25元/斤;用量:一隻手的滿把再多一點,在麻辣燙中此料是「麻」的關鍵,能吃「麻」則在此用量基礎上增加,反之則減少)辣椒:(用量:一隻手滿把,想辣就多加一點,不想太辣就少加一點,在麻辣燙中此料是「辣」的關鍵,能吃」辣「則在此用量基礎上增加,反之則減少)
註:①因為我之前每次配料時,習慣一下配三天的料;以上的配方是我配三天料的用量,但是炒料這前一定要把三天的用量分開,即每次只炒三分之一的用量就可以了,當然如果你不習慣一下配三天的料,那你也可以每次只配一天的用量,也就是說每種料的用量要除以3,即是每天的用量,這一點重要。
②試做時草果、香砂、丁香這三種大料的用量一定要按照我的用量去做,一定不能多加,如果加多了很容易造成湯比較苦,味怪。
2.2 炒料時輔料(主要為炒料,油燒熱時,放入油內起到炸香的作用)
生薑(0.3斤左右,切片) ;大蒜頭(整2個,刀切一分為二,不用切的太小) ;山東大蔥(2根,切成3寸的段)
2.3 湯內增鮮的輔料(不銹鋼湯桶內注入水時,直接放入湯桶內)
牛腿骨(1個,大概4-5斤左右。也可用牛身上其他部分骨頭,但腿骨比較好) ;
冷凍雞架(2個即那種沒有多少肉的雞骨頭,一般的菜市場即可有售 )
註:試做時,增鮮的東西加的多一點可以,加的越多就越鮮(如牛骨、雞架)
2.4湯內輔料:
火鍋底料(重慶三五牌,用1袋150克) ;陴縣豆辦醬(200克,選用桶裝的四川郫縣油豆辦醬;試做時,買袋裝的就行)
3.炒制大料過程:
3.1 先把之前一次配三天的用量,平均分成三分;(因為之前一次配的是三天用量,現在只炒一天的料就可以了,如果說你配料時,只配了一天的用量,那就不用分了).
3.2炒鍋置旺火,先加入牛油400克熬化,再加入色拉油300克,燒到7-8成熱時,再加入2.2的輔料炸香。
3.3 再加入2.1的大料用大火炒出香味.(炒料這一步其實也沒有什麼,基本上日常家裡面炒菜的過程相同,但也不要把大料炒糊了)
4.熬湯過程
4.1 在不銹鋼桶(選用直徑35厘米,深為38-40厘米的不銹鋼桶,此桶大概能裝25公斤水左右)內先加入2.3增鮮的輔料;桶內注滿水用中火把湯熬開(熬湯過程中,注意隨時把湯表面上的一層浮沫撇除,如果想湯味比較鮮一點,湯熬開後,可以改成小火再適當的多熬一會兒),再放入2.4的湯內輔料和炒好的大料,用中小火進行熬制,大概再需用半小時左右。
4.2 用網狀的漏勺把熬好的湯和大料分開,湯放入另外一個桶內(此料即後來燙菜用的湯和加入碗內喝的湯),在裝大料的桶內重新加入水,可反復熬制三桶湯料左右.
4.3 第二鍋和第三鍋湯料是用中小火熬開後,然後再改用小火再多熬20分鍾左右.
4.4把熬好的湯上面一層辣油用勺子撇起,裝入另外的一個小桶內備用.
注;因這個辣油比較香、麻、辣,如果不撇開的直接放在湯內的話,對不能吃辣的朋友,吃的時候會受不了;當然如果你能吃辣,麻辣燙裝碗前可根據口味直接加入碗內,或者燙到最後,湯內沒有什麼味道,也可加入一點此辣油。
5.調制燙料:
5.1 三桶湯料熬好以後,把三桶湯料進行混合(因第一鍋湯內大料的味道比較重,第三鍋的味道比較淡;混合的目的,就是讓其味道比較平均)
5.2 湯混好以後,根據個人在口味,在湯內加入適量的鹽,再加入味精、雞精、湯料王(湯料王選用排骨味的那種)
註:調湯時,味精不能多放,多放味道會苦;雞精和湯料王一定要加很多,多到相當於我們日常家庭用量的5倍以上;當然也有的朋友不喜歡把味米\雞精和湯料王直接加到湯桶內,那麼你也可以把這些調料直接加到碗內也可以,但是鹽是直接加到湯桶內的,如果不直接加到湯桶內,則燙出的菜會沒有什麼味道.
6.燙制過程:
6.1 把調過味的湯放入爐火中,使之保持小沸,即可燙菜。
6.2 燙菜時,按照各種菜燙制時間的長短,先後放入燙勺內(一般不容易熟的先放,容易熟的後放)
6.3 麻辣燙裝碗,然後加入湯;如果能吃辣的,可以在碗內加入適量的辣油(這個辣油,也就是之前提到過,從熬好的湯表面提煉出來的)
另外,以下幾要點需要掌握:
1.炒制大料時,加入鍋內的油一定要多,基本是用的油差不多要淹過大料.(如果油太少,湯熬好後,表面油太少,就無法提煉辣油)
2.炒制大料時,油燒熱時,要用大火炒制(炒制大概需要3-5分鍾),但是要注意大料一定不要炒糊了。
3.炒好的大料,加入多少水進行熬制一定要控制好:如果加入的水太少,熬出的湯就會發黑,味道會苦且不好吃;如果加入的水太多,則熬出的湯就會比較淡(打個比方來說:我們日常買的辣椒都有辣和不怎麼辣的;所以每種調料的味道,都有味重和味不重的;所以你們剛開始試做時,燙熬好後,如果苦,則水的用量再增加一點;如果味道淡了,則水的用量要再減少一點;「麻辣燙」湯料的好壞,在這一點特別重要,有很多朋友試做時,遇到的問題,基本上是出在這個方面。
4.另外有些朋友就是搞不懂所謂的「紅湯」與「白湯」的區別:其實熬好的湯上面有一層紅紅的辣油;如果把這一層辣油完全撇開,湯則變成清湯(當然這個湯也不能完全說是清湯;也是有麻辣味的,只不過口味沒有那麼重);如果比較能吃麻、辣的朋友;可以在清湯裡面加入這個撇開的辣油,也就變成了所謂的「紅湯」
5.建議各位試做時,如果為了避免太浪費原料,可以按照我提供的大料和水的配比;縮小比例進行試做. 6.熬好的燙上面的一層辣油,一定要分開,如果不分開,你喝湯時會覺得湯比較麻辣,對於不能吃麻辣的朋友也許會覺得受不了;能吃辣的朋友,可以在碗裡面加入這個辣油。7.現在有的朋友不喜歡太麻、辣的麻辣燙,比較喜歡那種有三鮮味但又稍帶一點麻辣的麻辣燙;如果你喜歡三鮮的那種,那麼你做這種麻辣燙時,就重點把骨頭和雞架等增鮮的原料多一點,但大料的比例要減少一點,至於怎樣能達到你的要求,你自己則要多試驗幾次。8.我再次說明一下,我這個配方確實很不錯,也許有的朋友第一次試做,有可能用量方面把握不信,造成第一次試做不是太理想;如果真有這種情況,那你也不要灰心,你可以打電話給我,我們再進行溝通一下,看問題到底出在那裡。9.因有的朋友第一次試做,如果買少批量的牛油,太好買;那你試做時,也可以用雞油來替代,(雞油買那種半成品,自己回來提煉),如果沒有牛油和雞油,那麼也可以用豬油來替代,不過豬油是效果最差的;如果試做時不方便買牛骨,那也可以用豬骨來代替)
10.如果你有看不懂的地方,或者在試做過程中,遇到有什麼問題,請和我聯系,我抽空給你們答復。註:紅色字體部分,為重點部分,請一定要注意。說句實在話,我自己覺得我這個配方口味是非常不錯,因為有的朋友可能以前沒有接觸過,所以在大料用量方面,第一次可能把握不準;所以我希望有的朋友只要你是誠意想做,不管你第一次試做的味道如何,但是你也不要灰心;希望你能打個電話給我,我們再溝通一下,看看問題點出在那裡。附:所有的大料在當地的調味品市場全部有售,有的地方叫法不一可以參照如下:
1.草果:一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
2.香砂:又叫砂仁、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味.
3.桂皮:又稱肉桂.這種東西比較常見.
4.小茴香: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猶如小稻穀粒或孜然,有特異芳香氣
5.八角: 應叫八角茴香,或大茴香、大料、八月珠,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味香料.
6.花椒:這是一種較熟悉的調料,不用介紹.
7.丁香:又叫公丁香、子丁香,為丁香的花蕾.
8.白蔻:又叫白豆蔻、圓豆蔻、百叩、叩仁. 9.香葉:即桂樹有葉子,呈灰綠狀.10.涼姜:有的地方也叫三奈、沙姜、山辣,為根狀莖。
麻辣燙配方-1
湯汁以雞湯加入桂皮、陳皮、干辣椒段、胡椒、八角、三奈、漢源花椒、豆腐乳汁、醪糟汁等熬制而成。
麻辣燙配方-2
牛油250克、菜油100克、郫縣豆辦150克、永川豆豉50克、冰糖10克、花椒5克、胡椒2克、干辣椒30克、醪糟汁20克、紹酒20克、姜米10克、精鹽100克、草果10克、桂皮10克、排草10克、白菌10克、辣椒面250克、鮮湯1500克.
炒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到6成熟後,下郫縣豆辦(先朵細)煵酥,速放入姜米、花椒炒香後立即下鮮湯。再放入舂茸的豆豉、研細的冰糖、牛油、醪糟汁、料酒、精鹽、胡椒粉、干辣椒、草果等佐料。熬開後打去泡沫即成鹵水。
麻辣燙配方-3
配方:
菜籽油半斤、豬油半斤、牛油半斤、花椒50克、干辣椒300克、郫縣豆瓣100克、冰糖100克、生薑200克、大蒜100克、草果5克、小茴10克、丁香25顆、桂皮15克、雞精70克
方法:
三油混合--加冰糖小火炒化--加郫縣豆瓣小火炒香(至少半小時),不能使糖炭化,要不然會發苦--把剩餘(中葯除外)一起炒,待生薑大蒜出味後--分5鍋--加水(最好是骨頭湯)--平分加入中葯熬半小時即可。
麻辣燙(串串香)正宗兌鍋工藝配方
(麻辣湯汁、白鮮湯、底料機密配方)
介紹:
麻辣燙屬於火鍋品種檔次較低的品種是四川火鍋中的「小吃型」主要是在黃昏或夜晚時分夜市設點經營麻辣味厚,經濟實惠,主要適合春秋經營。
原料:
以穿上竹簽的原料為標准,也有不能穿上竹簽的,如:粉絲,粉條,寬粉,海帶絲等。
調料(底料)秘方:
牛油20斤;菜油5斤;郫縣豆瓣醬4斤;(朝天椒)辣椒2.5斤;花椒2斤;冰糖2兩;姜1斤;蔥0.5斤;八角0.1斤;甘草0.5兩;山奈0.5兩;桂皮1兩;香葉1兩;蓽菝20克;白扣0.8兩;香果0.5兩;沙姜0.5兩;紫草0.7兩;丁香0.3兩;梔子0.5兩;草果0.6兩;醪糟2瓶;豆豉1袋100克;胡椒0.5兩。
製作方法:
(1)將郫縣豆瓣醬剁細,干辣椒去蒂切成節用清水洗干凈並且用清水泡透,將姜去外皮拍松和干辣椒一起泡,然後用絞肉機絞成茸,鉸時將姜也加入絞成茸,冰糖拍碎備用。蔥姜切塊備用;紫草泡透切成小塊備用;各種香料均清水泡透備用;兩種油混合均勻燒至八成熱時端離火口降至四成熱時備用;豆豉剁成茸,將豆瓣醬,辣椒茸,豆豉茸調勻既成香辣醬備用。
(2)凈鍋加油燒至四成熱時放入泡好的紫草浸入炸出色時撈出不用,加入蔥姜塊炸香並且發干時加入冰糖熬化出糖色加香辣醬用小火加熱1.5~2小時左右,加香料繼續加熱0.5小時,加入花椒粉末加熱15分鍾,等麻辣味出來加醪糟推勻,水分將盡時端離火口,降至常溫時即得底料。
(3)製法:採用兌鍋形式:麻辣湯汁=白鮮湯+底料+紅油+花椒油+調料=3:2:2:2:1
(4)白鮮湯
一般採用骨頭少而糯米和淮山葯較多的方法燉的色澤發白鮮味較足的鮮湯,在製作時鮮湯一般不加香料;底料:主要突出麻辣味而鮮香味較輕。
(5)調料:
常用的鹽,味精,雞精,蔥花,薑片,蒜片,料酒,胡椒粉,蝦皮/海米;根據口味不同可以適當調節麻辣口味,若只加底料口味達不到可再加部分辣椒油和花椒油。
(6)提醒:
因吃麻辣燙的口味有的較輕,吃不了辣和麻口味的湯汁,故經營者又添加了咸鮮口味的白湯。白湯=鮮湯+調料。鮮湯同麻辣口味的湯汁一樣。
調料:鹽,味精,雞精,蔥花,薑片,蒜片,料酒,胡椒粉,西紅柿,香菜段,少許芝麻,雞油,蝦皮/海米。(成碗裝的麻辣燙)
(7)麻辣湯汁秘方:
就是將骨頭制凈放於湯筒中加熱,並且加入江米和淮山葯粉末製成的葯包,燉至湯汁發白時加入香料包燉至粘稠時調入鹽,料酒,雞粉,特製底料(可以將底料中的熟料加入湯汁中燉,在燉底料時只加豆瓣醬等原料製成紅油,辣椒油;花椒油調勻燉至味較濃時,將火調至保持湯汁微開狀態即可)。
(8)可燙的原料:
粉絲,粉條,河粉,海帶,油菜心,綠豆芽,白菜卷,雞肉絲,凈肉絲,豆腐泡等。客人吃得時侯先選料,燙熟後裝於碗中,澆上麻辣湯汁,撒上油酥花生,榨菜絲或丁,蔥絲,香菜段,淋上香油即可。
以下是免費贈送的網上流傳的配方,僅供與上述配方比較與學習參考。
贈送一
新式麻辣燙
特點:
麻辣鮮香,辣而不燥,麻而不苦,屬於半渣型。
主料:
乾子彈頭海椒5千克,二金條干海椒2500克,干青花椒2500克,鮮牛油1.5千克,色拉油50千克,雞油5千克,牛大骨鮮湯10千克。
調料:
黃酒30克,白酒6克,醪糟汁20克,冰糖2克,雞粉50克,味精50克,鹽適量。
香料:
小茴香75克,香葉20克,良姜50克,甘草10克,白蔻50克,香茅50克,胡椒75克,香果50克,金砂仁30克,南姜50克,百里香20克,黃桅子50克,桂皮50克,紫草100克,玉果45克,香果30克,木香30克,香果30克,青果20克,香沙35克,香草50克,老薑750克,大蒜500克,紅蔥頭500克,桑根50克,白酒250克。
製作方法:
(1)將所有的香料均打成粉,將2/3的香料用紗布包好,入老油里用溫油浸泡出香;將干辣椒切節,去籽,用溫水泡10分鍾左右,去掉雜物,再入鍋中煮10分鍾至海椒變軟變色,入攪拌機攪細待用;
(2)乾花椒用水泡5分鍾左右,控干水待用;將鮮牛油洗凈,入鍋中用微火熬至全部出油,再加老薑、蔥、洋蔥、白酒,去異增香提鮮;取一大鍋,放入熬好的牛油、雞油、色拉油,下攪拌好的辣椒用微火炒1小時左右至辣椒出香、無水分,加老薑、大蒜、泡好的花椒再炒5一8分鍾,下剩餘的1/3香料炒至出香,關火後加蓋燜至冷卻;取密網,放在大桶上,把炒好的料放在上面,漏干所有的油;
(3)將料渣加牛大骨鮮湯熬20分鍾,再濾渣得汁待用;走菜時,按1500克油:500克水的比例,根據自己的鍋大小加減底料,每鍋放30克剪細的干辣椒、10克乾花椒、30克黃酒、6克白酒、20克醪糟汁、2克冰糖、50克雞粉、50克味精、鹽適量,攪勻即可使用。
技術關鍵:
炒海椒很重要,不能太蝴,否則會發
苦,但又不能太生,否則不香且干辣;海椒要炒干水分,否則產生的油渾、不亮;泡香料的油溫一般在兩三成左右;洗油很關鍵,水不洗干,油不亮,洗老了則油發黑、不香;乾子彈海椒不是很辣但顏色好,二金條干海椒很辣但顏色不好,所以2種都要用。
贈送二
正宗麻辣燙配方大揭密!!!
麻辣燙配方-1
湯汁以雞湯加入桂皮、陳皮、干辣椒段、胡椒、八角、三奈、漢源花椒、豆腐乳汁、醪糟汁等熬制而成。
麻辣燙配方-2
牛油250克、菜油100克、郫縣豆辦150克、永川豆豉50克、冰糖10克、花椒5克、胡椒2克、干辣椒30克、醪糟汁20克、紹酒20克、姜米10克、精鹽100克、草果10克、桂皮10克、排草10克、白菌10克、辣椒面250克、鮮湯1500克.
炒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到6成熟後,下郫縣豆辦(先朵細)酥,速放入姜米、花椒炒香後立即下鮮湯。再放入舂茸的豆豉、研細的冰糖、牛油、醪糟汁、料酒、精鹽、胡椒粉、干辣椒、草果等佐料。熬開後打去泡沫即成鹵水。
麻辣燙配方-3
配方:
菜籽油半斤、豬油半斤、牛油半斤、花椒2兩、干辣椒4兩、郫縣豆瓣1袋、冰糖2兩、生薑半斤、大蒜半斤、草果5個、小茴少許、丁香25顆、桂皮5小塊、雞精一兩
方法:
三油混合--加冰糖小火炒化--加郫縣豆瓣小火炒香(至少半小時),不能使糖炭化,要不然會發苦--把剩餘(中葯除外)一起炒,待生薑大蒜出味後--分5鍋--加水(最好是骨頭湯)--平分加入中葯熬半小時即可。
② 正宗重慶麻辣燙技術培訓去哪
有專門的廚師培訓學校,可以去專業的廚師培訓學校學習,也可以加盟某些做的比較好的連鎖店,會提供技術支持,免費培訓的。
③ 正宗麻辣燙去哪學
很多選擇,實體店 培訓機構。
一般實體店大多是不教你核心的,除非是專業培訓的實體店。有的朋友可能想找個麻辣燙店邊打工邊學習,其實很多核心的是不會讓您了解得,比如麻辣燙底料的炒制,具體需要什麼調料,調料具體需要多少,如何炒制,炒製成流程及注意事項等等很多。
還要培訓機構,基本培訓機構能培訓的口味都沒問題。您考慮的就是教學質量,教學課程方面。有的培訓機構可能是招一個會做的或者自己會做的就教學了,但是不一定能教好,會做的不一定會教的好。還要就是培訓課程,有的是教會就行了,有的是從原料開始到後期店鋪的營銷推廣等等都有講解,具體看自己如果去選擇了。當然還要比較關心的就是價格問題,有的培訓機構可能一種價格就不低了,當然麻辣燙有幾種如果都學下來可能價格更高了,麻辣燙種類多也萬變不離其宗,其實都相通的。
④ 哪裡有正宗楊國福麻辣燙配方技術培訓的
加盟費大概4000-5000元,來給你提供配料源+技術,料都是他們配好的之後賣給你的
一般楊國福麻辣燙牌匾上有加盟電話的,就是那個153開頭的手機
楊國福麻辣燙加盟官方網站:www.ygfmlt.com
你可以直接進入他們的官網,與客服聯系。
⑤ 正宗的麻辣燙去哪學
想要學正宗的麻辣燙,還是去專業的廚師學校學習比較好,老師手把手教學,配方都交給你。
⑥ 哪裡可以學到正宗的麻辣燙技術配方
麻辣燙配方及其製作工藝。主料是各種按比例配置的中葯材和其他原版料製成,輔料有骨頭湯;主料權由菜籽油、牛油、郫縣豆瓣醬、辣椒粉、姜、蒜、鹽、中葯材、白糖和花椒炒熟製成,輔料中骨頭湯是用豬、雞、牛骨熬的湯,主料和輔料之間的重量比按科學配方。用本發明製作出的麻辣燙涮食物,辣而不躁,香而不膩,還具有通氣活血、暖胃、對風寒、風濕性關節炎有保健作用並能增加人的免疫力。
⑦ 哪有正宗麻辣燙培訓學校
本地的麻辣燙味道還不錯哈
學個也不錯嘛
學的地方肯定是有的
實地考察還是
⑧ 麻辣燙去哪學正宗
正宗的麻辣燙學習方式有在培訓學校學習、看菜譜書籍學習、到酒店當學徒學習、看視頻學習和網上看攻略學習這幾種。
麻辣燙是起源於四川的傳統特色小吃,麻辣火鍋也是吸收了麻辣燙的優點改良而來。是川渝地區最有特色也最能代表「川味」的一種飲食。
3、到酒店當學徒學習
酒店會對外招聘一些學徒幹活,在幹活之餘,可以跟師傅學習相關的菜的做法,缺點是到酒店幹活比較累。
4、看視頻學習
很多烹飪視頻網站可以學到這類技術,視頻中有人示範教學,只需要根據視頻內容准備好食材,跟著視頻照做就可以了。
5、網上看攻略學習
很多美食達人會把自己平時的做菜心得上傳到網上,所以可以在網上看這些攻略,跟著攻略進行學習,一般攻略還有注意事項,可以避免一些誤區。
⑨ 想學做正宗麻辣燙技術哪裡可以學
可以去麻辣燙店打工偷師學藝,但是師傅肯定不可能把正宗的配方教給你,要學整套技術還是去專業的小吃培訓學校吧,有專業的配方和烹制技巧,幾天就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