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慷爾技術培訓中心申辦培訓基地需要什麼條件
1、單位必需具備合法的教育資質。
2、具有一定的《老年照護員》培訓師資隊伍,應有取得《老年照護師資》證書的教師3-5名。
3、具有必備的教學條件和設備。
4、具有一定的招生能力或穩定的生源量。
B. 技術培訓的基地好的有那些呢
新東方呀!
C. 北京空用聯盟技術培訓中心有培訓基地嗎
有,基地基礎設施很完善,健身房,模擬艙等。
D. 廣東省專業技術培訓中心的簡介
本中心擁有專兼職雙師型教師200多人,5000多平方米的教學場地及各種先進教學設備。自1993年成立以來,共培訓、認證了各類人才3萬多人,被譽為廣東省就業培訓、資格認證的搖籃。
經過多年的動漫教育沉澱,其成功的動漫教育培訓模式也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認可,並成為廣州市軟體(動漫)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廣東電視台嘉佳卡通頻道培訓及項目製作基地、廣州動漫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國際動畫巨頭CineGroup集團在華合作機構等。
「產、學、研」模式
2008年12月,廣東省首家由政府、高職院校和動漫企業三方合作共建的「廣州市動漫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暨人才培訓基地」正式簽約。該基地將通過發揮區校聯動和產學研融合的優勢,開展動漫項目與先進技術研發、動漫中高級人才培養等,致力於成為華南地區動漫產業發展的強勁「引擎」。 廣東省專業技術培訓中心是該動漫培訓基地經營管理單位,資質與實力可見一斑。
走政學企、產學研的合作之路是廣東省專業技術培訓中心的優勢與特色,也是我國辦學模式的創新之路,可行之路。廣東省專業技術培訓中心是一家以教學與研發為一體的教學機構,在深入研究廣州市動漫發展的現狀及問題後發現,要實現動漫產業的良性快速發展,培養適應企業需求的動漫中高級人才是基礎。在廣州市政府的支付與牽頭下,由廣州市越秀區科技局、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專業技術培訓中心聯合建設的該平台與基地,其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先進的無紙動畫加工設備與技術、動漫中高級人才的培養培訓,及動漫相關項目的開發、研製、展示、推廣等,將分兩期建設,總投資近2000萬元。平台的全部設備、培訓地點及研發推廣部門等,都將安排在位於廣州市下唐西路的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原辦公、教學樓中。該平台將優先滿足廣州市及越秀區動漫企業加工、製作的需要;同時,還將作為動漫教育的實訓基地和動漫項目的研發基地,每年可為廣州市培訓實用型動漫人才近三千人。目前已有多家動漫企業、動漫產品應用單位與該平台和基地洽談合作,並期待能為他們提供由動漫製作到技術研發、人才培訓等更全面、更深層次的服務。
合作三方也表示,將在取得良好開局的情況下繼續加大投入,以進一步擴大平台和基地的規模和影響,推動動漫產業製作、培訓與研發等項目上檔次、上水平,培養造就一批動漫行業的高技能專業人才,力爭建設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動漫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及動漫軟體人才培訓基地。從運營至今,中心台平正式開展動漫教育培訓,以培養適合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國際化動漫精英人才為宗旨,並與省、市人才服務局和300多家用人企業合作構建就業市場,以形成學歷+技能+認證+就業的創新培養人才模式,共培訓、認證了動漫設計製作人才3000多人,包括廣東高校的部份動漫師資,師生共同製作的動畫片達到了2000多分鍾,並已在中央電視台、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廣東電視台、嘉佳卡通頻道等30多個電視台播出。
「力行人本、追求卓越」,不斷吸納海內外各個領域的高級專家,引進國際最前沿的教學理念,研發更多新型適用的專業教材,培養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國際化精英人才。
E. 有什麼技術培訓基地
很多都有,這個很全面,所以無法作出建議,只能說自己想學什麼就去找什麼。
F. 邯鄲新能源技術培訓基地在哪
邯鄲新能源技術培訓基地在開發區那邊呢
G. 泥蒿種植技術培訓基地
培植技術
扦插和育苗移栽
蔞蒿在日平均溫度.5℃左右時開始萌發,嫩莖生長最適溫度為日平均12~18℃,20℃以上莖稈迅速老化。在南京露地野生蔞蒿春季一般於2月中旬開始萌發,4月上旬至4月下旬營養生長明顯加快,此間是露地野生蔞蒿的上市高峰期。8月中旬植株基本定型,9月中下旬開花。12月中旬遇重霜後地上部分枯死。扦插於7~8月進行。過早扦插組織不充實,養分累積小,插後新技長勢不旺,匍匐莖分枝多,次春蔞整齊度差,無效株多。過晚扦插植株生長期不足,同樣影響次春產量。採用當年未收割過,莖粗1厘米以上,露地蒿稈,截成15~20厘米的插條,要求無病蟲,腋芽未萌發,每段插條頂端至少留有1~2個飽滿芽。以株行距30厘米見方,正向斜插於土壤中,頂端露出地面1~2厘米。每667平方米5000株左右。在一般管理水平下,次年春每平方米可保1000株基本苗,每667平方米達50萬株基本苗,可獲產量500千克。實踐證明雙株扦插密度過大,次年春蔞蒿纖細,產品質量不佳。
清明以後,選用露地未收割過的萎蒿,苗高10厘米以上時,連根刨起栽種,按前述株行距栽於畦面。若騰茬緊張,可延至5~6月份進行,但栽後要進行近地面縮剪。此法佔地時間稍長,但帶根系,生長勢旺盛,早熟性較好,產量較高。並可於秋後割連覆蓋,實現當年秋末初冬應市。 如行育苗移栽,可於10月底至11月初,田間花序吐白時,摘下老熟的頭狀花序,曬干搓揉出種子。次春清明前後直至夏至,每克種子摻合5千克左右的河泥土,充分攪勻;於苗床上,每20厘米見方舀一勺,稍攤平,苗床水分以見干見濕為好,約在10天左右即可出苗,40天以後,苗高10厘米時定植於大田。
露地越冬
蔞蒿地上部分能經受輕霜凍,經-5℃以下低溫植株逐漸枯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初霜凍以後,於地上1厘米處剪去地上部分。清理畦面。重施返青肥,每667平方米施農家肥1500千克,或尿素25~30千克,或復合肥40~50千克。最好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但要注意,復合肥施後覆膜易造成氨中毒,故以改用尿素結合磷鉀肥施用為妥。施肥後透澆一次水。耙松畦面,20~30天後覆以地膜。每667平方米需地膜約9~10千克。10天左右,幼芽陸續出土。覆膜以後的管理工作不多,主要是雨後清除局部膜面積水,雪後將畦面積雪掃於溝中,以免融雪後降低地溫,影響生長。
蔞蒿早熟栽培
蔞蒿人工露地栽培,一般4月初上市,4月份以後,氣溫上升快,採收期短,產量低。同時,根據近年市場調查,蔞蒿在清明上市高峰期,價格較低。而在春節前後,市場需求量大,售價高。如果採取增溫保溫措施,將蔞蒿的萌發生長期提前,則採收期延長,產量提高,收益大幅度增加。 1.定植方式蔞蒿以無性繁殖為主,5~8月都可栽種,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5月上旬,在選留好的種株田塊,將植株連根挖起,分株栽種,每穴2~3株,行株距50×45厘米,每667平方米可種2.5萬穴左右,667平方米種蒿可栽種大田6670平方米。
6月下旬(梅雨前),可將半木質化莖桿截去頂部嫩梢,按行距30~35厘米開溝,深5~7厘米,橫栽於溝中,露2~3節在地上,覆土踏緊,壓實,澆足水。
秋季,8月中下旬,剪取生長健壯的植株,截去頂梢和基部木質化的部分,選中段截成15~20厘米小段,按行距25厘米開溝,深5~7厘米,將小段埋入溝中,株距5~7厘米,地上露1/3,覆土踏緊,澆足水,上面覆蓋遮陽網或稻草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促使發根。
2.覆蓋一般於12月上中旬進行,最早於11月中下旬進行。覆蓋前,砍去植株地上部,結合清除田間枯枝殘葉,淺鬆土,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千克,或復合肥40~50千克,澆足水,7天後如棚蓋膜,畦面用地膜浮面覆蓋,40~50天即可收獲。
軟化處理
當植株地上莖至7~8厘米高,莖粗0.4~0.5厘米時,齊根割起,然後進行軟化處理,即將採收的蒿苗堆放,上面覆蓋稻草,每3~5小時澆1次透水,外加薄膜覆蓋,2~4天後莖經軟化肉質轉嫩脆,即可摘除老葉上市。
無公害栽培
蔞蒿,又名蘆蒿、水蒿、香艾蒿等,多叢生於近水處,採食歷史悠久。20世紀80年代在南京郊區人工栽培獲得成功,並逐漸成為當地著名的野菜品種,近年來其他地區也紛紛引種栽培。以鮮嫩莖稈供食,清香鮮美,營養豐富,且有清熱解毒、調中開胃、降血壓等功效。涼拌、炒食皆宜。蔞蒿抗逆性強,易於無公害栽培。
特徵特性:蔞蒿是菊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地下莖粗壯,柔嫩多汁,匍匐於地下約20厘米處,為養分貯藏器官和繁殖器官,節上可抽生地上莖。地上莖直立,嫩莖淡綠、青綠或淡紫色,成熟後褐色。單葉互生,羽狀深裂,綠色,背面密生短茸毛。秋初由葉腋抽生頭狀花序,密集成狹長的復總狀花序,9~10月開黃色小花。瘦果細小,成熟時易脫落飄散。蔞蒿喜冷涼濕潤,不耐旱。5℃以上時開始萌發抽生地上莖,12~18℃最適宜產品器官生長,20℃以上時品質下降。對土壤適應性強,但喜肥沃疏鬆的土壤。植株喜充足陽光,但強光下嫩莖易老化。
主要品種:按葉型分為大葉蒿和碎葉蒿。大葉蒿又名柳葉蒿,葉羽狀三裂,嫩莖青綠色。抗病耐寒,早熟高產。碎葉蒿又名雞爪蒿,葉羽狀五裂,嫩莖淡綠色。香味濃,品質好,耐寒性稍差,產量亦較低。按嫩莖顏色分為青蔞蒿、白蘆蒿和紅蔞蒿。紅蔞蒿味濃,但纖維多,萌發遲,產量低。栽培中多用青蔞蒿(嫩莖青綠色)或白蔞蒿(嫩莖淺綠色)。
栽培技術要點:
1.繁殖(1)分株繁殖:5月上中旬將種株連根挖起,截去嫩梢,按40厘米左右的穴距栽於大田,每穴栽1~2株,踏實後澆透水,約1周可成活。(2)壓條繁殖:7、8月份割下地上半木質化莖稈,截去嫩梢,按40厘米行距成「一形」埋於地下,深約6厘米,保持土壤濕潤。(3)扦插繁殖:6月下旬至8月,割下健壯莖稈,截去嫩梢,將莖稈剪成長約20厘米的小段,插於大田,每穴4~5根,行株距35厘米×30厘米,踏實澆透水,10天左右可活棵。(4)地下莖繁殖:挖出健壯地下莖,剪成2~3節的小段,淺埋於畦內,澆透水。
2.田間管理(1)整地:選擇前茬未種菊科作物的田塊,耕翻曬(凍)垡,栽種前每畝施優質腐熟糞肥3000公斤,做成1.5~2米寬的高畦。(2)肥水管理:經常保持田間濕潤,高溫乾旱季節要經常澆水。9~10月間、扣棚前及每次採收後追肥1次,每畝用尿素5~10公斤,結合澆水撒施。(3)病蟲草害防治。主要害蟲有蚜蟲、棉鈴蟲、玉米螟等,可用抑太保、卡死克等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防治。植株生長期間及每次採收後,及時中耕除草,促進蔞蒿根系發育。(4)覆蓋:地上莖經霜枯死後,齊地面割去,清潔田園,施肥、澆透水,約1周後扣棚,並用地膜浮面覆蓋。每天中午適當通風,降低棚內濕度。
3.採收扣棚後40~45天,株高20~25厘米時可採收,將嫩莖齊地面割下,保留心葉,抹去其餘葉片,捆碼於陰涼處,蓋上濕布,軟化8~10小時後即可上市。中國有機農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