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技能課程 > 銅熱著色技術培訓

銅熱著色技術培訓

發布時間:2020-12-06 04:58:11

A. 銅化學著色

青銅化學著色
青銅化學著色(BRONZE PATINA),國內又稱青銅化學熱著色。是以加熱為催化劑, 促使化合物與青銅表面產生化學反應,而自然生產各種顏色,以達到裝飾青銅表面的效果。
青銅表面的顏色,傳統意義上的色斑,一般都很單調:僅限於綠銹,鐵紅斑,黑色調等為數不多的幾種顏色。代表顏色有:國內諸多出土的青銅文物表面的顏色。這些顏色多是在地下特定的儲存壞境中,表面親水氧化,經千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自然形成。見圖一

國內外藝術鑄造行業,金屬表面著色處理行業等,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或90年代初期開始致力於青 銅表面化學著色的研究。目前著色工藝已趨成熟.
青銅化學熱著色要點:
1.首先要配製正確的,好的青銅的配方;
2.其次對鑄件表面的光潔程度有苛刻的要求,以達到著色後顏色的均勻自然;
3.還有火候的把握,有非常的難度,不同的顏色,對溫度有不同的要求,低了達不到理想色標,高了,會灼燒表面顏色;
4.最後一個不易掌握的是化合物的濃度精確配比。

青銅化學熱著色,不同於物理噴塗著色。著色好後的顏色,看上去就如同從銅內部透出來的一樣,豐富、自然、厚重、牢固。
青銅化學熱著色,根據產品的文化內涵和背景來制定著色方案:有的只需要一種顏色 就可達到完美效果,如圖二。

有些藝術品,需要幾種顏色來搭配,來到達最佳藝術效果,如圖三。

有些寫實創作的藝術雕塑,著色就復雜的多,不僅要考慮顏色的搭配,還要考慮到顏色 的過度,和斑紋的寫

B. 銅熱著色表面處理怎麼做的

銅表面化學著色,低成本,色彩變換,五彩斑斕,紋理自然,冷、熱著色皆可,既適用於傳統香爐、雕塑,更適用於現代銅裝飾品。

C. 鑄銅雕塑表面熱著色怎麼做

1著色前期處理

為確保金屬藝術品表面能形成色彩均勻、結合良好、抗腐蝕性強的著色層,在此前必須對作品表面進行除油、浸蝕去銹、拋光等預處理。除油方法有多種,一般可根據合適的條件和作品的大小來選擇。擦拭除油:用毛刷或抹布蘸去污粉、洗衣粉、石灰漿、氧化鎂等除油物質,擦去作品表面的油污。主要用於體積大、形狀復雜、用其他方法不易處理的藝術品的
除油。
滾筒除油:將作品放入滾光機滾桶內,加適當磨料和除油液。適用於批量大、尺寸小、不易變形的藝術品鑄件除油。
超聲波除油:可清除細孔、不通孔中的油污,作品表面金屬腐蝕小。適用於小型藝術品鑄件除油。
硫酸液的製法:硫酸液可除去作品表面的氧化皮和銹蝕物,此過程稱為浸蝕或酸洗。①在口徑較大且堅硬的玻璃容器中倒入水。②把硫酸緩緩倒入水中(相當於水的量),倒入時不可急速倒入,也不可讓水噴到硫酸中。因為硫酸濺起容易引起燙傷,噴到衣服上會燒出洞的溶液,手可以接觸此液體,會引起皮膚的燒傷,所以一定要使用橡膠手套來保護自己,並格外小心的操作。將硫酸液溶解掉氧化皮後。須以凈水洗凈。浸蝕時間約為30秒。若製作金、銀、銅等不同作品時,需要准備不同的酸液。長時間使用同一酸液,液體濃度會降低,故須經常重新調制溶液。銅雕浸蝕時,可用金屬刷子刷拭作品一番,再用清水洗凈稀硫酸液後晾乾。硝酸液的製法:與製作硫酸液的步驟相同。硝酸液的調的比例來混合,亦即的溶配,通常是以硝酸對水的混合液。硫酸與硝酸都是十分劇烈的化學葯品,只有正確使用才,不會發生危險,必須放置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妥善保管。特別是硝酸液不同於硫酸液,僅相當低的濃度就和銅反應非常劇烈,危險性頗高,千萬不可用手去摸。化學著色是銅雕塑及銅合金使用最普遍的表面裝飾方法。銅雕及銅合金的化學著色色澤與生成膜的成分和合金成份組織有關,銅的著色色澤還和氧化膜的厚度有關。銅及銅合
金鑄件既可以冷著色,也可以熱著色。冷著色反應慢,生成的膜較牢固。熱著色反應
快,生成膜較厚,但不牢固,防止的方法是著色液的濃度調得稀一些。
鑄銅雕塑化學著色工藝(銅的冷著色法之一):我們先用砂紙摩擦作品表面,再用稀硫酸加以酸洗,用金屬刷子刷拭一 番,然後用清水洗凈稀硫酸液,接著晾乾〔用硫化鈉(晶體)擦洗浮雕多次,使銅皮變黑,再自然晾乾。做出古樸凝重的效果。 然後使用金屬清潔球擦洗作品的高點部位,使之拋光,從而增強作品的層次感,然後進行上蠟防腐或噴透明漆等後處理 。
銅雕的熱著色一般是高錳酸鉀著色配方,高錳酸鉀在經過高溫生成棕紅色的二氧化錳。高錳酸鉀的著色配方有很多種,一般比如高錳酸鉀、硫酸銅組成的著色配方。這種配方只適合在含銅量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含銅量的銅質的熱著色。所以特別適合青銅。能著出非常漂亮的暖紅色。但是在黃銅應用上並不理想,必須經過脫鋅處理才可進行著色。還有添加一些氯酸鹽促進形成櫻紅色氯化亞銅,盡管氯酸鹽能著出十分美麗的櫻紅色系。但氯化亞銅容易氧化分解,所以經過一定的時間會改變起色調。盡管銅雕的著色液配方多樣,但著色的原理基本相同,主要是促進氧化銅的形成,由於氧化銅的穩定性高,所以色系穩定。

D. 銅變綠的,變紅,變黑,的方法有哪些

銅變綠,變紅、變黑,也就是俗稱的包漿製作工藝,包漿也叫皮殼,版指的是通過自然以及人工權的方式在銅器的表面形成富有裝飾效果的膜層。常用的方法有傳統濕法著色和比較新穎的熱著色工藝。除此之外還有鍍膜、電泳、噴鍍、電解等諸多著色工藝。囿於篇幅,只能概括介紹。下面提供銅爐採用傳統濕法著色工藝形成的皮殼效果,棗皮紅以及栗子紅,僅供參考和討論。

E. 銅佛像包漿怎麼做

銅質佛像的包漿常見的方法有傳統濕法著色,高溫熱著色,電解著色(包括電解氧化和電鍍)、真空鍍膜等工藝。不同的工藝做出的效果也會存在較大的差別,對於佛像類銅器而言,包漿的製作要遵循穩重端莊潤澤渾厚等原則,具體做法受到地域差別和文化差異的影響。下面提供幾個香爐的包漿圖片僅供參考。

F. 銅香爐上色怎麼做的

1、「種植銹」:將酸、鹼、鹽等各種化學葯品摻和金屬粉塗抹到仿品表面專,然後再埋到土裡來「種植」屬偽銹。
2、「膠著銹」:用膠水、松香、白芨漿、清漆等膠狀物調配各種礦石粉、顏料,塗抹到銅器上。或從別的古銅器上取下真銹拌入清漆或膠水中塗抹到仿古銅器上。

G. 求一個懂銅表面化學熱著色技術的師傅!需要著色的物件是銅工藝品。長期在線等師傅。

熱著色做出的產品比較鮮亮,顏色也很豐富多彩,但是主要應用在現代工藝品上,同時生產效率較低。傳統濕法著色效率高,效果比較厚重,有年代感。下圖是傳統方法製作的皮殼效果。

H. 銅工藝品著色技巧,熱著色配方

銅工藝品的著色工藝分為傳統著色工藝和熱著色工藝,傳統熱著色工藝一般採用浸泡方式,使銅及銅合金呈現黃、金黃、褐色、黑色、灰色、藍色、綠色、巧克力色等顏色效果。熱著色採用火槍加熱的方式,使著色液在高溫下與銅器發生反應物理以及化學的反應,可以呈現晶瑩剔透、色澤鮮艷的多種顏色效果。

兩種工藝涉及到的配方以及使用技巧都略為復雜,所以很難在有限的篇幅內進行說明。

(8)銅熱著色技術培訓擴展閱讀

經過著色做舊的銅件,由於更具有美感,且其使用、觀賞價值比較高,因而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著色銅除有美麗的外觀,作為裝飾外,還可以提高銅的耐磨性和耐蝕性,因此,著色技術開理又一新發了表面處領域。

處理工藝:除油除銹除氧化皮——水洗——酸洗拋光——水洗—著色—水洗—拉絲仿古—水洗—乾燥

本品為工作液,將工件浸泡於溶液中,2分鍾左右黃銅表面即變成黑青色,根據顏色調節。浸泡時間為2分鍾時,表面變色質量最好,可獲得較好的防銹性能, 如想達到古銅色,經上述步

驟處理後,可用百潔布或砂紙摩擦,方可達到理想的效果。

本葯水廣泛用於銅門,銅裝飾,工藝品,銅雕,水暖,拉手,明清傢具銅配件等古銅拉手

1、用於銅和銅合金、鍍銅做古銅色

2、常溫染色,速度快,壽命長,成本低,不腐蝕和不沾污布料等。

配方及操作條件:

銅染色劑: 1:5—15兌水使用(濃度高上色則快)

溫度: 常溫

時間 : 1~3分鍾

I. 銅表面顏色

1)加熱銅的表面以去除銅表面的濕氣,加熱到60℃~200℃;
2)在所述銅表內面塗覆化學溶液容對所述銅表面進行著色,所述的化學溶液是由硝酸鐵、硝酸銅、硝酸銀、硫化銨、硫化鉀、氧化鐵紅、鈦白粉、鐵黑粉、藍粉中的一種或幾種配成的水溶液。

主要在於配方比例,比例正確顏色才能調配的好

J. 黃銅工藝品怎麼著色啊

黃銅上色其實是技術含量比較復雜的一門技術,首先,黃銅上色的顏色類型有很多專,顏色不同,葯水配屬方往往不同。更重要的是,銅件的含銅量以及原料的組成配比很難做到統一,即使同一個葯水由於黃銅件成分的差別也會直接影響著色效果。所以說,黃銅著色工藝也是需要不斷積累經驗才能滿足實際生產需求的。

閱讀全文

與銅熱著色技術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