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剛收到的土蜂怎養
土蜂養殖技術要點:
1、王優:蜂群繁殖的快慢和產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蜂王的好壞。年輕健壯的蜂王產卵力強,群勢發展迅速,且能維持大群,工蜂採集力也強,工作積極,少起分蜂熱,產量較高。因此,飼養土蜂,應在繁殖期提早從高產的強群中培育優良的蜂王,以更換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產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強:強群是高產的基礎,而土蜂的強群是從土蜂的實際情況出發的,不能與意蜂的強群相提並論,而且每個時期都有各自的強群標准。只有強群,才能充分發揮蜂王的產卵力,並抵禦病蟲害的侵襲,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勢,蜂群才能迅速發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應有5~6足框蜂的群勢,產量才會高。在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流蜜時,應把蜂群組織成強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將多餘的蜂王用小群貯備起來。待流蜜期過後,再利用貯備的蜂王,把采蜜群分開繁殖。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產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總是處於積極工作的狀態。
3、蜜足:巢內貯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時渡過難關。如果巢內缺蜜,就會引起蜂群情緒不安、拋棄幼蟲、蜂王停卵,甚至發生盜蜂和飛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礙卵圈擴展的前提下,應經常保持巢內有足夠的貯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漿喂蟲,培育身壯體大的新蜂。如果巢內貯蜜不足,需作人工補飼。即使在大流蜜期間,搖蜜時也不能把貯蜜一次掃光,而應採取輪脾取蜜的方法,這樣既能安定蜂群情緒,又能保證蜂蜜的質量。
4、新脾:土蜂喜歡新脾,厭惡舊脾。新脾房眼大,蠟質新鮮,蜂王特別喜歡在新脾上產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來的工蜂身體健壯、採集力強,群內不易發生巢蟲。因此,應抓住有利時機,多造新脾,以更換舊脾。特別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後期,應抓緊造脾。但在加巢礎之前,要把舊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時,還應進行飼喂,使巢脾修得快、質量高,以保證蜂群在越夏時擁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土蜂喜愛密集,應經常保持蜂脾相稱,以利蜜蜂護脾,防禦巢蟲等敵害侵犯,也有利於保溫保濕。實踐證明,在冬季密集群勢,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勢,可促使貯蜜快、成熟早、產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勢退縮少,敵害難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飼養土蜂的難關。要安全越夏,除具備上述條件外,還需注意遮蔭、喂水、嚴防敵害和保持蜂群安靜。
⑵ 你好,請教一下大土蜂的養殖技術
最好不能混養在蜜蜂周圍,要不是後果很嚴重、、、、、、、
⑶ 土蜂養殖技術夏天喂水,放在哪裡
土蜂夏天喂水,可以在陰涼處放了個大臉盆。然後引誘蜜蜂找到水源版,先在臉盆里給蜂權群喂兩次糖水,喂水蜜蜂就能到這個地方采水了。
蜂場,也可以設置露天水池、水盆,撒點無碘鹽,供蜜蜂選擇性采水。夏天給距水源有一定距離的一些蜂群供水,可以採用無蓋的盤、提桶均可。如需獎勵飼喂蜂蜜或糖漿時,可以採取白天喂水,傍晚換喂蜜糖;次日早晨再換成清水。平時注意隨時清洗飼喂器具,定期消毒殺菌,保持用具干浄衛生。
⑷ 土蜜蜂養殖
蜂箱之間要有一定距離。太遠了會凍死,太近了會打架。
蟎蟲,它可以在蜜蜂呼吸時爬進版蜜蜂氣管里權。蜜蜂身上一有蟎蟲就會用「掃堂腿」把它掃下來。有的一下就掃下來了,有的則過半天才掃一下。以此來選優質蜜蜂。
買個蜂箱吧。你最好在室外養。
你用一個盒子,裡面放蜂箱就行了。距離在2~3CM之間。
幾箱的話就看你有幾個盒子咯,越多越好
⑸ 土蜂養殖技術(書籍,資料)
—— 想要學養殖技術最好還是親自去請教相關方面的專家,下面是資料。
從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食用昆蟲研究所獲悉,經過歷時3年、取蜂58窩和1000多組的艱難試驗,德宏州科技人員一舉攻克了土蜂人工養殖的世界技術難題,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成功培育出土蜂蜂王。
土蜂學名「金黃虎頭蜂」,是胡蜂科蜂類中個體最大、蜂毒量最多、單窩職蜂數量最多、蜂蛹蜂幼蟲產量最高的蜂類,也是開發昆蟲蛋白質和從中提取蜂毒的最好的潛在資源。近年來,土蜂的蜂蛹、蜂幼蟲、蜂毒、蜂毒酒等胡蜂科昆蟲食品越來越受人們喜愛,市場價格日益攀高。良好的市場前景,誘使許多人採取各種手段毀滅性地獵取自然界中的野生蜂蛹、蜂幼蟲出售,導致野生優質胡蜂種群數量急劇減少。更為嚴重的是,為最先獲得野生蜂類的所有權,一些人甚至不惜血本到山林中尋找自然越冬成功的蜂王及其蜂巢。2005年以前,每年端午節前後,都有人用「帶白」的方式尋找蜂巢,在蜂王或者職蜂取食時,在其腰部系一條白色的雞毛或線,跟蹤到蜂巢所在地,然後將蜂巢放入編織袋中移到自家附近的山林中養殖,這不僅對野生蜂王危害很大,還嚴重破壞了蜂類的生存環境。
保護土蜂,關鍵在於推廣科學養殖胡蜂科蜂幼蟲、蜂蛹技術。但土蜂人工養殖技術難度大,目前世界上尚未攻克。2009年,德宏師專食用昆蟲研究所決定克服困難,實施人工科學養殖胡蜂科蜂類的試驗研究。主持試驗的德宏師專食用昆蟲研究所所長、副教授郭雲膠在大量收集野生土蜂類的蜂王在樹洞、土洞等具有一定濕度的縫隙環境中越冬數據的基礎上,帶領技術人員,動員掌握土蜂習性和規律的百姓參與人工科學養殖金黃虎頭蜂的試驗研究。
3年來,在以黃國忠師傅為主的11個實驗點的百姓和德宏師專生命科學系、理工系等近百名學生的配合下,郭雲膠與技術人員跋山涉水,先後到芒市、隴川、梁河、盈江、龍陵、騰沖等地,取了58窩野生金黃虎頭蜂種源,對其進行了1000多組的探索試驗,終於攻克了收集金黃虎頭蜂雌雄蜂、人工條件下雌雄蜂交配、蜂王批量越冬、蜂王築巢產卵、培育金黃虎頭蜂標准蜂群等5大關鍵技術難題,於2012年5月成功培育出200窩標准金黃虎頭蜂蜂群。
據郭雲膠介紹,新檢索的資料表明,人工條件下金黃虎頭蜂雌雄蜂交配、蜂王批量越冬、蜂王築巢產卵育職蜂等技術均為世界首次完成。德宏人工科學養殖金黃虎頭蜂實驗研究成功,邁出了人工科學養殖胡蜂科大型蜂類的第一步,填補了人工科學養殖胡蜂科食用葯用昆蟲的空白。
⑹ 土蜂養殖技術
飼養管理簡介中華蜜蜂飼養管理技術雖然與西蜂飼養管理有許多相同之處,但由於中華蜜蜂有其特有生活習性,在飼養管理方法上,必須更適應中華蜜蜂的某些生活習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否則會造成不應有的麻煩,甚至會造成損失。
放蜂場地選擇
中華蜜蜂放蜂場地應選擇在遠離工廠、礦山、公路等僻靜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邊沿、避開人畜騷擾或振動干擾,蜂場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潔的水源。中華蜜蜂對大宗蜜源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但對蜜粉植物種類要求較多,蜜源花期連續,沒有太長的斷蜜期,由於中華蜜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斷,避免引發盜蜂,便於管理。
蜂群擺放
由於中華蜜蜂馴養時間短,野性較強,定向能力較差,容易迷巢,因此擺放中華蜜蜂就不能象擺放西蜂那樣成行、整齊而緊密、方向一致。擺放中華蜜蜂蜂群,群間距離要遠些,前後交錯,巢門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間蜜蜂相互錯投,造成相互斗殺。特別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間的距離,防止蜂王投錯被殺。各箱體應用木樁墊起,防止螞蟻對中華蜜蜂蜂群的侵擾,造成逃蜂。
防止異味接觸
中華蜜蜂嗅覺靈敏,對異味反應很敏感。飼養中華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過的蜂箱。或選擇無異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塗上少量的蜂蠟,消除木質氣味,利於中華蜜蜂接受,防止飛逃。不用味重的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後,必須徹底消除異味後方可重新使用,蜂箱盡量採用灼燒方法進行消毒,防止異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蜂群管理
中華蜜蜂嗅覺靈敏,盜性較強,防止盜蜂是管理中華蜜蜂的一項主要工作,應隨時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門閘板上分兩排打6—8個小孔,孔徑5—5.5mm。在飼養過程中,根據群勢變化開放或堵塞小孔數。箱縫用塑料膠帶封嚴。
中華蜜蜂叩舊脾的習性是與其對巢蟲(蠟螟)抵禦能力差有關,飼養中華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換舊脾,換出來的舊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餘應及時淘汰化蠟,防止蠟螟卵蟲帶入蜂群,加高箱底與巢脾下樑間的距離,至少要有40毫米的間距。或者採用活底蜂箱,以便隨時清除箱底上的蠟屑,以防蠟螟產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為蛹脾,蛹脾外邊是蟲脾,蟲脾外邊是卵蟲脾,卵蟲脾外邊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個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較大范圍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過分強調調脾,繁殖期內盡量減少開箱次數,以免擾亂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分蜂季節適當增加檢查次數。中蜂分蜂群出飛時間早,蜂王在王台里產卵後不等王台封蓋,隨時都有可能出飛。發現蜂群怠工等分蜂預兆時,採取人工分蜂加於消除。蜜源開花前,多次毀台維持強群群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並蜂群或者調動外勤蜂組織強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越冬管理
為適應中華蜜蜂結團在巢脾下部、結團緊密這一生活習性。越冬蜂巢的布置應是:中心部2—3脾上部有蜜下部空房的半蜜脾或者少半蜜脾,外邊各放一快張下部有少量空房的大蜜脾。因為中蜂為保持結團的緊密,往往要叩掉巢脾下部的大片巢脾。如果都是蜜房,蜜蜂在叩脾過程中就大量吃蜜,吃蜜太多,積糞過多,越冬後期下痢,將會造成嚴重損失。
⑺ 中華土蜂養殖及采蜜方法與時間
春季蜂群飼養管理是獲得蜂蜜高產的關鍵。蜂群的春季飼養管理—般在立春節氣過後便可開始,中心任務是保護工蜂。促王產卵,培養強群,恢復群勢,主要措施如下。
1、適時排泄 正常越冬的蜂群應在當地蜜源出現前20~30天排泄,但越冬下痢群排糞時間應提前。排糞陳列蜂群的場地,要選在西北向有天然或人為防風屏障,乾爽的地方,在氣溫14℃以上,風力2級以下時進行。室內越冬群,在上午8點前把蜂群搬到排糞場地,20分鍾後再打開巢門放蜂飛翔排泄;室外越冬群,撤去蜂箱上部和前部的保溫物,讓陽光直射到蜂箱上,然後打開巢門放蜂排泄。
2、注意保溫 春季晝夜溫差大,白天放大巢門,晚上縮小。箱內巢脾的兩側加棉花,上面也用棉墊蓋上。保溫物受潮要勤換曬。蜂箱外側和底下塞上乾草,箱上蓋草簾,再蒙上塑料薄膜。春末撤去外包裝時,應先撤強群,後撤弱群,先撤上面,後撤四周和箱底。箱內的保溫物應隨巢門的擴大逐漸撤去。
3、整理蜂巢 一是換脾縮巢。越冬期巢內的子脾、空脾、結晶蜜脾、發酵蜜脾、發霉脾、下痢污染脾等都要用經消毒的脾換出來。留在巢內的巢脾,若巢房高於產卵巢房應割去過高部分,以利於蜂王產卵。早春的蜂脾關系是:1.5~2框蜂放1張脾,2.5~3框蜂放2張脾,3.5~4框蜂放3張脾,5框蜂放4張脾。二是調整飼料。每張脾上要有1公斤優質蜜,無蜜脾可以補喂蜂蜜或濃度較高的糖漿。每群蜂還要有半張到1張花粉脾。放1張脾的蜂群,要選用既有蜜粉又有產卵巢房的巢脾,若脾上蜜少可灌入糖漿。如使用大粉脾只能放在隔板外側,內側另放帶蜜的產卵巢脾。放2張脾的蜂群,應為一張蜜脾一張花粉脾,脾上有供蜂王產卵的空巢房。在脾外蜜蜂多、補充飼喂受限制時,可在隔板外保留一張蜜脾,經常削開蜜蓋飼喂蜂群,既保證了飼料充足,又起到獎勵飼喂的作用,同時還能避免由於早春餵了含水分大的飼料而引起疾病。
4、獎勵飼喂 喂粉:早春蜂開始產卵時無新鮮花粉,可用1000克乾花粉加600克左右50℃的熱水攪拌均勻,做成餅狀。飼喂時用蠟紙包起來,兩頭留空,用來飼喂,在有蜜無粉的情況下可將脫脂大豆粉,脫脂奶粉和酵母粉按2:1:1混勻,每1000克加200克蜂蜜攪勻裝脾,代替花粉飼喂;喂水:早春氣候惡劣,蜜蜂無法出巢采水,可用棉花浸水放在蜂路上,每天更換;喂糖:如巢內脾封蓋蜜足,可用刀割開巢蓋讓蜜蜂採食,如缺蜜可在晚上用2:1的糖水飼喂。
5、擴大卵圈,加脾擴巢 如果卵圈偏於巢脾的一端,蜂多於脾又氣候良好,可選其中的一脾前後對調,使卵圈迅速擴展滿框。若只有3框子脾,兩大一小,可將小的脾調到中間,待子脾擴展全框後再加脾。加脾應加在子脾外邊飼料脾里邊第二脾的位置上。
6、強弱群互相抽補 早春氣溫低,弱群因保溫及哺育力差,產卵圈的擴大有限,可將弱群的卵蟲抽給強群,換入空脾,讓蜂王產卵,既可發揮弱群的產卵力,又能充分利用強群的哺育力。待強群新蜂陸續出房時,再將強群中帶幼蜂的脾和正在出房的老子脾給弱群,使弱群變為強群。一個大群與一個小群同箱飼養,將小群留一脾作為繁殖區,餘下的全部補給強群,在大流蜜期到來之前,可組成強大的生產群。
夏季管理
由於春天氣候多變、溫度較低,所以春繁的時候特別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春天溫度低,所以在春繁開始的時候要做好場地的消毒。內部的保溫物最好也要經過太陽暴曬。以消滅各種微生物病菌。另外蜂箱有條件的可以消一下毒。
春天溫度比較低特需要注意保暖,蜂箱的縫隙要用東西填實。防止冷空氣,遇到陰雨天或則晚上可以在蜂箱蓋上鋪上塑料瓣膜。可以有效的防止蜂群的衰老速度提高春繁殖的速度。
場地一般盡量選擇偏僻、安靜、遠離農村的背風向陽的地方。
夏季天氣炎熱,外界蜜源缺乏,蜂王產卵減少,蜂群面臨高溫、夏衰等不利環境因素。因此,要保證蜜蜂安全度夏,必須抓好以下三措施。
一、解決飼料。飼料是蜜蜂越夏的重要條件。每蜂箱一定要留足5~8千克越夏蜜。如蜂蜜不足,可以人工製作混合飼料喂養。混合飼料製作方法:將優質西瓜、蕃茄等用干凈紗布包2~3層後,用力擠壓,盛接汁水備用;用炒過的黃豆加工成粉備用。配製時用西瓜計200克,番茄汁70克,白糖100克,黃豆粉20克,奶粉15克,食鹽10克,酵母片10克碾粉,加冷開水50克拌勻,或用蕃茄汁、西瓜汁各50克,白糖100克,奶粉20克,食鹽5克,加冷開水30克拌勻。人工配製的混合料,於天氣乾旱和缺蜜源時喂給
二、防止夏衰。夏季炎熱,蜜蜂勞動強度大,壽命大大縮短;蜂王產孵又趨減少,死亡蜂數大於出生蜂數,群勢一般都呈下降趨勢,若管理稍有不善,蜂數會急聚下降。防治方法:可利用優質新王產孵,擴大卵圈,加速繁殖新蜂;選擇空氣流通、有樹陰的地方放蜂;或在蜂箱上覆蓋草簾,以防陽光曬箱增加巢溫,使蜂群不安;放大巢門,使箱內空氣流通;天氣過熱時,可在箱外潑灑冷水,飼喂涼開水;對擁擠的蜂群,早加繼箱,增加巢脾和巢礎挺,擴大蜂巢。如巢內飼料不足,要先用濃漿一次喂足,以後再逐天獎勵飼喂。另外還要防止農葯中毒。
秋季管理
1.培育適齡越冬蜂
所謂適齡越冬蜂,是指沒有參加過採集活動和進行過排泄飛行的工蜂。蜂群中適齡越冬蜂多,則越冬安全,飼料消耗少,來春群勢發展快;反之,則越冬困難,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緩慢。
培育適齡越冬蜂,要在最後一個主要采蜜期的初期著手進行。可用新王替換產卵差的老王,在大流蜜期要採去子脾上的貯蜜,選用適合產卵的新脾等辦法,盡量擴大產卵區。流蜜結束時,抽出多餘的蜜脾,適當補給空脾,保持蜂脾相稱,加強巢內保溫和獎勵飼養,促進蜂王產卵。但氣溫較低時要控制蜂王產卵,因氣溫低,後期出的工蜂沒能進行排泄飛行,對越冬不利。為了能保證越冬的群勢,可以把2~3個弱群同箱飼養,越冬前選留一個蜂王合並蜂群,這樣看起來是蜂群數少了,但能使越冬群勢增強,來春發展快,人工分蜂早,也能更快地發展蜂群。
2.貯備越冬飼料
選留封蓋蜜脾是秋季管理的一個主要工作,因為越冬前臨時喂給蜜汁或糖漿會增加蜜蜂工作負擔,如蜜脾來不及封蓋,冬季容易變質,造成蜜蜂下痢。有經驗的養蜂人員是在全年最後一個主要采蜜期第一次取蜜時,選留四五個巢脾平整、無雄蜂房由繁殖過幾代蜂的巢脾,放在繼箱的邊上,並擴大蜂路,到第二次取蜜時這些蜜脾都已封蓋,可以提出來存放。一次留不足的可在第二次再留,留蜜脾的數量視蜂群越冬期的長短而定,一般每框越冬蜂留一個蜜脾,嚴寒地區可多留,冬季轉地到南方的蜂場可少留。越冬飼料蜜脾要保存好,放在涼爽通風的地方,為防止巢蟲危害,可用硫磺等葯物熏殺,方法是每個繼箱放8個蜜脾,幾個繼箱放在空巢箱上,箱內點燃硫磺,關嚴巢門,最上面繼箱上蓋好紗蓋和大蓋,各箱間縫隙糊嚴。也可將幾個存蜜脾的繼箱放在一個強群上,讓這個群蜂保管,直到越冬時使用。如因故最後一個主要采蜜期未能留到或留足越冬飼料,應在蜂王接近停止產卵前,突擊用濃度大的糖漿(2份糖、1 份水)或蜜汁(10份蜜、1份水),三四天內把蜂群喂足,待蜜脾封蓋後抽出或直接留在巢內作越冬飼料。
3.貯藏巢脾
秋季從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凈巢脾上的蠟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潔而滅水溶液噴霧消毒,待葯液風干後存放,妥善保管。貯藏巢脾一般用繼箱,每箱放8個,根據巢脾質量好壞,將蜜脾、半蜜脾、粉脾、空脾、半成脾等分別存放,蜜蜂貯藏前用硫磺或二硫化碳熏蒸二三次。用硫磺熏蒸的,每10個巢脾用充分燃燒的硫磺3~5克,每次熏4小時,有條件的可建結構密閉、便於熏蒸和防鼠的貯藏室,室內設放巢脾的架子,能有紫外線消毒設備則更好。
4.防止盜蜂
秋季,特別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較容易發生盜蜂,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溫要注意巢內保溫,適當縮小巢門,保持蜂數適當密集。
5、防止農葯中毒
從近年來養蜂生產實際情況來看,每年的9月份是蜜蜂農葯中毒事件的高發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減少,蜜蜂外出采蜜積極性高,而蜂群整體抵抗力卻相對較弱,當外界使用農葯時,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
從養蜂實踐得出的經驗是養蜂的一年之計在於秋。因為秋季蜂群的群勢好壞將直接影響蜂群越冬,也是來年養蜂生產取得成功的基礎。為此,在秋季的養蜂生產管理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對農葯中毒的防範工作。具體注意以下幾點:
加強飼養管理
進入秋季以後,一些養蜂人員認為主要的生產階段已經過去,逐漸放鬆了蜂群的飼養管理,蜂群內的飼料也留得較少,認為蜂勢可以在來年春繁時恢復和加強,往往引起秋季晴好天氣時大量工蜂外出採集,群勢衰退,同時也造成農葯中毒的極大隱患。
謹慎選擇越冬場所
在具備必要的越冬條件之外,還必須考慮周圍農葯使用情況,盡量選擇山腳、荒坡等周圍較大范圍內的場地越冬;對周圍可能噴施農葯的,應事先同當地農戶協商,要求在用葯前告知,能及時採取措施,防止農葯中毒事件的發生。同時,最好避免多個蜂場在近距離范圍內越冬。
冬季管理
冬季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為童蜂提供適宜的生存條件,保證蜂群安全過冬,要做好以下工作。
1、越冬場所要背風溫暖,地勢較高不潮濕、乾燥,安靜,通風良好。
2、密集蜂群。
3、越冬飼料。應在越冬之前為蜂群,預備好過冬蜜脾,蜜源不足時要喂代用飼料。方法是糖水按2:1的比例加熱花開,涼溫飼喂,一周以內喂結束,10月10日前完成。每脾平均達到1.5—3公斤。
4、做好日常管理。冬季氣溫低,要做好管外觀察,防鼠害,防潮濕,防干擾,適度保溫,氣溫高蜂團散開時要設法降溫,氣溫低於—7℃時,要適度保溫防凍。越冬期間發現異常,要對症處理。
⑻ 土蜜蜂養殖技術蜜蜂養殖怎麼好
長期以來中蜂抄養殖者受西方活框養殖方法的影響,都使用並不符合中蜂生物學規律的活框養殖方法。活框雖然能多產蜜,卻大多生產的是未經蜜蜂釀造成熟的水水蜜,其質之差可想而知。因活框阻礙了蜂群發展,蜂不多就蜜就少,其量不言而明。所以說,還是格子箱好一些
⑼ 養殖大土蜂項目建議書
項目建議書又稱項目立項申請書或立項申請報告,它是立項和企業決策的根本內文件,大容土蜂養殖一般是先做項目建議書到發改委立項,再做可行性研究報告到發改委批復或備案,編制蜜蜂養殖項目建議書的經驗總結出:大土蜂養殖項目的建議書需要從養殖技術、養殖規模、市場營銷方案、投資估算、社會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分析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