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技能課程 > 圍繞雲南發展開展專業化培訓

圍繞雲南發展開展專業化培訓

發布時間:2021-03-16 06:04:52

Ⅰ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建築建材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雲政發【2012】147號)具體內容是什麼

雲南省人民政府文件
雲政發 〔2012〕147號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
建築建材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
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水平、增強整體實力,盡快做
強、做大、做優,充分發揮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在城鎮化發
展、城鄉建設和產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重要經濟
增長極,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提出以
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
大意義
— 1 —(一)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是擴大投
資、拉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舉措。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
是重要的先導性、基礎性產業,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經濟貢獻
力強、產業關聯度高,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和作用。近年來,我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進入了快速發
展時期,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地位作用明顯
增強,拉動效應日益顯現,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
出了重要貢獻。
(二)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是改善民
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是創造就
業崗位最多的產業之一。加快發展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對穩
定和吸納社會就業,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就業,增加城鄉居
民收入,特別是增加農村居民的勞務性收入,改善城鄉環境,提
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三)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是統籌城
鄉、推進雲南特色城鎮化和橋頭堡建設的重要保障。隨著我省橋
頭堡建設的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和對外開放掀起新高潮,促進
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對確保我省順利實現 「十二
五」時期各項發展目標至關重要。各地、有關部門必須充分認識
加快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切實增強責任
— 2 —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強化工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努力開創
全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新局面。
二、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和
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 「兩強一堡」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跨越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優化產業結構為方
向,以快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為契機,以改革創
新為動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市場需求主導、政府支持引
導、科技進步先導;做強做大建築業,優化提升建材行業,穩步
發展房地產業。著力推動三大產業實現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為全
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建築業:產業規模和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建立起適應市場經
濟發展的建築業產業體系、市場體系、行政管理體系和企業運行
機制。到2015年,全省建築業總產值突破3500億元,年均增長
20%以上,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10%以上;培育形成3—6
戶特級企業、250戶左右一級資質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2—3
戶監理綜合資質企業、30戶甲級監理企業、20戶勘察甲級企業、
70戶設計甲級企業。
— 3 —建材行業: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和精深加工能力
顯著增強,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非水泥工業發展壯大,資源
綜合開發利用與節能減排水平有效提升,完成淘汰落後產能任
務。到2015年,全省建材工業實現增加值150億元以上,銷售
收入超過500億元。
房地產業:完善差別化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加快推進保障
性住房建設,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保持住房供應結構合理;
推動住宅租賃產業化,引導房地產多元化發展,保持房地產市場
平穩健康發展。「十二五」期間,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增長
保持在 20%左右,建設 (籌集)城鎮保障性住房 150萬套
(戶),切實解決好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到
2015年,年完成投資2280億元以上,全省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提
高到38平方米以上,人民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大力促進建築行業做強做大
(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支持大型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引導推動有條件的大型建築
企業向開發與建造、資本運作與生產經營、設計與施工相結合方
向轉變。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從單一業務向投融資等業務領域
發展,增強市場綜合競爭實力;促進中小微型建築企業向專、
特、精方向發展。完善中小建築企業扶持政策,為中小微型企業
— 4 —提供融資、信息、培訓等公共服務;支持建築勞務分包企業加快
發展,規范建築勞務市場;大力發展專業工程咨詢服務。推進工
程勘察、設計、監理、造價、招標代理等工程咨詢服務企業規模
化、品牌化、網路化發展,創新服務產品,提高服務品質,提供
專業化增值服務。
(二)推進民營建築企業加快發展
進一步落實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有關政策,引導民營企業創新
發展理念,改進經營方式,提高管理水平。鼓勵民營企業以投
資、建設、運營等方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國有、集
體建築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的,按照標准可以直接就位原企業資
質,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改制企業在資質升級方面給予支持,鼓
勵企業通過改制重組壯大實力。積極引導、鼓勵有實力的民營建
築企業對國有和集體建築企業進行兼並重組,組建大型企業集
團。
(三)規范完善行業管理
加強質量安全監管。高度重視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
隊伍建設,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改進質量安全監管方式,抓
好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監管。建立健全項目法人制、
設計審查制、工程監理制,保證質量安全體系有效運行。進一步
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管理,嚴
— 5 —格執行工程建設標准。探索建築業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嚴格
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和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全面推行勘察設
計施工安全質量標准化。完善房地產開發項目質量管理體系,建
立房地產開發建設全過程質量評價制度。全面落實工程監理質量
安全監督職責,強化質量安全監理,充分發揮監理對工程項目全
過程覆蓋的作用。
加強建築市場監管。嚴格建築市場准入管理,實施建築市場
資質資格動態監管,加大市場清出力度。強化外地建築行業企業
入滇備案和標後管理。創新監管手段,建立 《建設工程施工合
同》、《建設工程監理合同》備案制,健全企業、從業人員、工程
項目資料庫,建立全省統一的建築和市政工程綜合信息系統,實
現互聯互通。建立完善市場與現場聯動的監管機制,形成從市場
准入到建設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全過程閉合監管模式。加強建築市
場監管隊伍建設,整合監管資源,提高監管效能。加大對建築市
場責任主體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加強招投標管理。完善建築行業招投標管理法規規章體系,
建立電子招投標制度,建設電子招投標監管平台。積極推進項目
總承包招標,引導和鼓勵雲南本地企業與具有相應資質和業績的
外地企業組建聯合體,共同投標參與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
善評標辦法,推行電子化評標,加強對評標專家和評標活動的管
— 6 —理和監督,嚴肅查處低於成本價的惡意競爭行為。進一步加強對
招標代理機構的監管,規范勘察設計、監理、檢測單位招投標方
式,提倡優質競爭。嚴肅查處空殼競標、圍標串標等擾亂市場公
平競爭的行為。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建築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以誠信監
督和失信懲戒為手段,強化市場監管。加快建立建築企業信用檔
案和從業人員個人信用檔案,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誠信管理體
系。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積極創新人才引進培育機制,加快引進一批高素質的高級管
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引導企業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
用激勵機制。加強建設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教育。整合我省部分院
校資源,吸引社會資金,組建雲南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擴大工程
項目管理人員和技術操作人員培養規模,優化高、中、初級技工
比例結構。加大崗前培訓力度,提高從業人員技能,保證持證上
崗率。
(五)建立工程建設全過程管理綜合信息平台
建立全省統一的建築和市政工程建設全過程管理綜合信息平
台,實現對項目投資、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等的動態監管,提高
信息交換及共享能力,提高政府對全省建築行業宏觀管理水平。
— 7 —(六)實行建築行業在地行業統計制度
創新建築行業統計制度,加快推進全省建築行業在地統計制
度及管理體系建設進程,充實統計內容,擴展統計渠道,充分利
用建築和市政工程綜合信息平台,提高全省建築行業統計數據質
量,全面、准確地反映全省建築行業發展狀況和對經濟增長的貢
獻,為建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七)加大勞務基地建設
進一步加大農民工技工培訓、建設領域就業管理機構建設力
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建築行業轉移,提高就業率。建立政
府扶持、企業參與訂單式培訓制度,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建築勞務基地建設和從業人員培訓工作,各州 (市)、縣 (市、
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結合當地建築行業狀況,按照勞務訂單培
訓定向輸出要求,加大建築勞務基地建設和培訓管理力度。
(八)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優化整合各類保證金,建立建設領域綜合保證金專戶管理制
度,依法規范收取行為,嚴禁向企業收取無法律法規依據的各類
保證金。規范有關部門執法行為,嚴禁跨行業、跨部門處罰,嚴
禁擅自擴大處罰范圍及標准,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九)推進建築行業科技進步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行業
— 8 —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增加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加大專利申
請、工法編制力度,積極參加建設工程標准、標准設計圖集編
制。在工程建設中積極應用先進技術,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進
建築行業技術更新與創新。鼓勵建築企業推進企業管理與核心業
務信息化建設和專項信息技術研發及應用。
(十)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引導企業轉變經營理念,鼓勵本省企業擴大在省內重大基礎
設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市政建設等領域的市場份額。
幫助和鼓勵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建築市場,逐步擴大市場佔有份
額,提升雲南建築企業聲譽。
四、著力推動建材行業改造提升
(一)進一步規范行業管理
嚴格落實全面質量管理,督促企業加強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和產品
質量檢驗,不斷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檔次。推進水泥企
業化驗室合格證制度,完善產品質量自檢、送檢和抽檢等管理制
度,建立健全質量檢驗體系。充分發揮建材行業主管部門及有關
事業單位和行業協會的協同作用,加強和改善行業管理。積極構
建信息服務平台體系,加強行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及時發布市
場預測預警信息,推進行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繼續實施
產業認定措施,嚴格能耗、環境和技術等行業准入標准。
— 9 —(二)著力提高產業集中度
推進水泥、石材加工、平板玻璃、建築衛生陶瓷、新型牆體
材料等各類企業聯合重組,培育壯大行業龍頭企業。鼓勵國內知
名建材企業參與我省建材行業並購重組;鼓勵省內各州 (市)在
組建大型水泥建材集團的基礎上,參與周邊或全省范圍內的行業
整合。推進全省水泥行業整合,力爭形成若干個千萬噸以上水泥
生產能力的大型企業,並發展成為全國大型水泥企業。加快推進
中小企業聯合重組,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鼓勵
具有石材資源的州 (市)積極招商引資,整合現有石材加工企
業,提高全省石材加工行業技術、品牌和管理水平。鼓勵平板玻
璃、建築衛生陶瓷、新型牆體材料企業在本行業內和跨行業實行
聯合發展,推進集團化建設。
(三)積極推廣節能減排
加快制定節能減排有關標准、規范和評價體系,強化監管措
施,指導企業制定有關制度,規范節能減排行為。建立行業節能
減排、清潔生產統計監測體系,加強清潔咨詢服務平台建設。落
實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准,建立新上項目與節能減排目
標、任務及淘汰落後指標完成情況相掛鉤機制。嚴格落實水泥、
玻璃、新型牆體材料行業准入條件和技術標准,推進水泥、玻璃
行業在結構調整中實現優化提升。結合各地資源特點、環境承載
— 10 —能力和發展階段,在確保環境安全和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實施差
異化的產業發展政策。
(四)推動企業自主創新
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建技術中心,圍繞技術升
級、產品升級和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探索推動產學研相結合
的自主創新和產業化新機制,加強新技術推廣應用和產品研發,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延伸產業鏈、
提高附加值、原燃材料替代、工業窯爐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各類
淤泥、工業廢棄物和建築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著力突破一
批共性、關鍵性技術難題,促進建材行業攻關成果的推廣應用。
水泥行業重點圍繞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節煤技術、原料替代技
術、粉磨節電技術,全面啟動對傳統工藝技術及裝備的改造提升
工程,全省日產2000噸以上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必須配套建設
純低溫余熱發電裝置。
(五)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將創建培育品牌作為促進建材行業提質增效、實現快速發展
的重要舉措,把打造品牌特別是特色石材、建築衛生陶瓷、深加
工玻璃、新型牆材產品的知名品牌放在重要位置,重點扶持一批
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的名牌產品。加大對創省級以
上名牌產品、著名商標企業的獎勵扶持力度,促進其不斷提質增
— 11 —效,做優做強。
五、努力保持房地產業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一)大力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進一步加快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步伐,加大各級財政資
金支持力度,健全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投融資平台機制,充
分發揮省級保障性住房投融資平台作用,切實落實信貸資金、企
業債券重點優先用於保障性住房政策措施,穩妥推行先租後售模
式,全面落實保障性住房用地和資金配套政策,簡化項目審批手
續,確保完成各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任務。鼓勵社會資本進
入公共租賃住房和棚戶區改造等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領域,
增加公共租賃住房房源供應。科學匹配供應結構與需求結構,著
力完善配套設施,強化項目和資金管理,合理確定租金水平,健
全運行管理機制,確保安全質量,確保有效供給,確保公平分
配,確保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可持續發展。
(二)保持住房供應結構合理
各地要根據實際,准確把握房地產市場供求情況和發展需
求,科學制定 《城市住房發展中長期規劃》,科學確定商品住房、
保障性住房等各類住房建設用地計劃、供應量和比例,有條件的
城市要積極推進 「限房價、競地價」的綜合評標方式出讓普通商
品住房用地,確保住房用地總體滿足需求。嚴格實施差別化調控
— 12 —措施,規范房地產市場。加快普通商品房土地供應,加強規劃審
批及驗收管理,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特別是
中低價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建設供給,滿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
需求。
(三)建立完善重大項目跟蹤服務機制
抓好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充分發揮重大房地產開發項
目拉動投資、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每年確定一批省和州 (市)
兩級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建立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行政審批綠
色通道,加強跟蹤服務。對於重大房地產開發項目,企業申請資
質升級予以優先,金融部門的信貸資金予以重點支持。
(四)優化房地產開發投資空間布局
按照 「強圈、富帶、興群、促廊」的空間戰略布局,以城鎮
體系規劃、城鄉總體規劃為指導,努力挖掘滇西、滇東南、滇西
南、滇西北、滇東北城市群房地產業的增長潛力,強化滇中經濟
圈房地產業的支撐作用,加大對橋頭堡建設熱點城市和旅遊重點
城市房地產業發展的指導和扶持力度,加快沿邊對外開放經濟帶
房地產業的發展速度,扶持縣城房地產業加快發展步伐,引導房
地產開發投資向中小城市有序轉移,推進區域中心城市、中小城
市房地產業發展。
(五)轉變房地產開發建設方式
— 13 —加快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城市生態小區,積極探索可持續
發展的房地產開發建設模式。進一步完善全省城市生態小區建設
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審機制。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利用山地開發建
設城市生態小區,逐步引導房地產開發向符合國家房地產調控政
策方向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確立一批全省城市生態小區
示範項目和示範基地,切實發揮生態小區在節能減排、調整住房
供應結構、轉變房地產開發建設用地方式等方面的示範作用。
(六)積極推進房地產業多元化發展
抓住城鎮化發展和橋頭堡戰略實施機遇,深入挖掘雲南得天
獨厚的自然資源、氣候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引導企業開發具有
雲南特色和比較優勢的多元化房地產項目。依託當地特色與優
勢,結合旅遊二次創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促進旅遊產業、文
化產業與房地產項目融合發展。著力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
略,積極推行項目推介手冊制度,做好旅遊、文化、休閑、運
動、養老類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採取多元化方式引
進更多省外有實力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注冊地
以外進行項目開發實行分稅制,對合作開發項目按照投資比例計
算開發業績,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培植一批一級開發資質企業集
團,促進全省房地產業加快發展。
(七)大力推進住宅建設產業化
— 14 —「十二五」期間,初步建立先進適用、符合住宅產業現代化
發展方向的成套住宅技術體系和標准化體系,初步建立以產業
化、信息化為基礎的住宅生產組織體系,提高住宅的綜合品質和
住宅產業發展水平。通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大幅度提高住宅
產品性能,提升住宅整體質量水平。積極推進住宅性能認定、綠
色建築評價工作。
(八)進一步規范涉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收費行為
對涉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各類收費項目和標准,有關收費主
體應當進行聽證公示。切實加強對供水、供電、供氣、通信等行
業工程價格的監督管理,合理確定房地產項目配套收費價格。加
大監察、物價、財政等部門執法力度,嚴禁違規增加房地產開發
企業負擔。
(九)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
推進房地產市場信息化,建立全省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加快
省、州 (市)、縣 (市、區)三級聯網的全省保障性住房和個人
住房信息系統平台建設步伐,全面推行樓盤表管理、網上合同備
案等管理手段。進一步完善企業資質、權屬登記、商品房預
(銷)售、房屋交易和租賃、房屋徵收、質量管理等各項制度,
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積極扶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做大做強,鼓勵
企業資質升級。加強房地產開發項目監管,嚴格按資質等級確定
— 15 —開發項目;嚴格商品房預售管理,加強預售資金監管;加強房地
產開發企業、物業管理企業和中介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加大商品
房市場營銷力度,加大 「宜居雲南」品牌宣傳營銷力度,積極組
織各地精品樓盤有針對性開展省內省外營銷活動。
(十)規范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行業管理
建立完善全省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法規體系和管理機制,
以便民、利民、惠民為宗旨,以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
向,著力加強對房地產中介及物業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優化發
展環境,規范服務標准,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加快培育一批具有
較強核心競爭力、較高品牌美譽度的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企
業,努力構建業務完備、服務優質、競爭有序、管理規范的現代
房地產中介及物業服務業體系。
六、進一步完善促進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
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將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納入各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
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建立完善領導體制。加
強建築、建材、房地產業理論研究和教育培訓,及時協調解決改
革與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制定和落實各項政策措施。要建立考核
機制,強化協同配合,加強督促檢查。
— 16 —(二)加大政策扶持
各地、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在
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支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
的基礎上,盡快制定本地、本部門的扶持配套政策措施。
———財政政策:各級政府和財政等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建
築、建材、住房保障資金落實機制。稅務部門要積極出台有利於
建築、建材和房地產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稅收征管政策措施,加
大建築、建材和房地產管理、統計信息化建設經費扶持力度。企
業主營業務項目符合現行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條件
的,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土地政策:各地要根據當地市場的發展趨勢,結合 「城
鎮上山、農民進城」規劃,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
劃和近期城鎮建設規劃,全面落實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耕地保護
促進城鎮化科學發展的有關政策。加強商品房建設用地的節約和
集約化使用,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利用適
建山坡地、未利用地實施房地產開發。
———金融政策:各級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改善對建築、建材和
房地產企業的金融服務,開發適應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特點的貸
款新品種,建立和完善授信制度,為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
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對於建築、建材和房地產行業的骨幹企
— 17 —業、重大項目,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優化信貸流程,提高放貸
效率,積極為企業承接工程提供保函。對享有財政資金補助、貼
息、獎勵等優惠政策的項目,給予信貸傾斜支持。對誠實守信、
經濟效益好、還貸能力強的企業,金融機構應及時開具保函或適
當增加授信額度。信用擔保基金要為企業申請貸款、參加投標提
供擔保服務,支持省內企業承包重大工程項目。鼓勵有條件的特
大型企業增資擴股和爭取上市融資。
(三)完善法規制度
加強建築市場管理法制體系建設,推動出台 《雲南省建設工
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雲南省物業服務管理條例》、《雲南
省建設工程電子化招標數據標准》,修訂 《雲南省建築市場管理
條例》、《雲南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完善招投
標違法違規行為查處、關鍵環節監管法規制度,完善工程質量安
全監督執法有關制度,健全行政執法機制,建立對施工、監理企
業的現場監管制度,制定工程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費使用管
理制度和實施辦法,建立文明施工措施費管理專戶,建立監理費
用專戶管理制度,提高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四)建立促進機制
各地、有關部門要整合資源,密切協作,強化服務,建立完
善扶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行政主管部
— 18 —門要進一步強化協調、指導作用,促進行業做大做強。工業信息
化部門要建立建築業企業技術中心考核指標體系,積極扶持建材
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建立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
作長效機制;金融部門要積極建立完善建築、建材和房地產企業
合作機制;稅務部門要繼續加大有利於建築、建材和房地產開
發、物業管理服務企業發展的稅收征管措施力度;科技部門要積
極支持建築建材和房地產業科技進步;商務部門要積極支持建
築、建材和房地產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各州 (市)人民政府要制
定相應的扶持措施,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建築、建材和房
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雲南省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2日
— 19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法
院,省檢察院,雲南省軍區。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2年11月12日印發
— 20 —

Ⅱ 從二0一一年到現在中國及雲南省關於農業科技產業的相關扶持文件詳細名錄有那些

雲南省2013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
產業化經營項目申報指南

為便於社會各界參與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項目單位積極申報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實現公開、公正、公平、科學選項,現就我省申報2013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有關事宜發布指南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以中央和省關於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相關方針政策為指導,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圍繞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扶持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產業化經營項目,促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提高農業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標准化水平,逐步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建設。
二、扶持方式、范圍和重點
(一)扶持方式
2013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採取貸款貼息和財政補助兩種扶持方式,以貸款貼息為主;同一項目單位同一年度只能申報一種扶持方式。
(二)項目范圍
扶持范圍:1.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等種植養殖基地項目;2.農產品加工項目;3.農產品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三)項目扶持重點
一是突出優勢產業。重點扶持糧食、蔗糖、畜牧、蔬菜(含食用菌)、茶葉、漁業、薯類、蠶桑、經濟林果、花卉、油料(含木本油料)等優勢產業。二是突出關鍵環節。著重支持優勢農產品的種植、養殖、產品加工、儲藏保鮮、流通設施建設以及相關的科技開發等服務體系建設。三是突出示範帶動作用強、成規模、有效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四是突出山區綜合開發。著重支持帶動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化經營項目。
重點扶持產業之外的中成葯深加工、木材深加工、紡織品深加工等項目不予扶持。
三、扶持對象
符合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
四、扶持政策
(一)貸款貼息項目
1.優先扶持固定資產貸款貼息項目;優先扶持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合作選定的貸款貼息項目;優先扶持糧油加工及「菜籃子」產品貸款貼息項目。
2.流動資金貸款貼息主要扶持農產品加工所需原料收購的流動資金貸款貼息項目。
3.固定資產貸款貼息范圍為2011年1月1日以後簽訂貸款合同(包括2010年簽訂貸款合同、申請連續貼息的合作貸款項目)、在2012年會計年度實際發生並已經支付的利息。固定資產貸款貼息要求單筆貸款300萬元以上,最高貼息貸款額度不超過6000萬元。
固定資產貸款貼息期限: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合作的貸款貼息項目一般為3年,最長不超過5年;其他項目最長不超過2年。
4.流動資金貸款貼息范圍為2011年6月30日以後簽訂貸款合同、在2012年會計年度實際發生並已經支付的利息。流動資金貸款貼息要求單筆貸款100萬元以上,且累計達到500萬元以上,最高貼息貸款額度不超過6000萬元。
5.對於同時申請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的項目,貼息的貸款額度上限合計為6000萬元。
6.貼息率不高於同期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檔次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
(二)財政補助項目
1.財政補助資金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的項目傾斜。
2.財政補助資金扶持重點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的種植、養殖基地及產地初加工、儲藏保鮮項目;龍頭企業申報的種苗、種畜禽繁育及規模化養殖基地項目,農產品加工所需的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和廢棄污染物綜合利用等項目,農產品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建設項目。
3.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的項目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不高於100萬元、不低於20萬元,龍頭企業申報的項目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不高於200萬元、不低於50萬元。
4.地方財政按政策規定落實配套資金。
5.項目單位建設投資中的自籌資金,合作社項目不低於所扶持的財政補助資金總額;龍頭企業項目建設投資中的自籌資金不低於建設投資的60%。
6.財政補助資金使用范圍
(1)種植基地項目:主要用於種苗繁育、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種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設施、農用道路、輸變電設備及溫室大棚,質量檢測設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及培訓等。
(2)養殖基地項目:主要用於種畜禽繁育及養殖基地所需的基礎設施、疫病防疫設施、廢棄物處理及隔離環保設施、質量檢測設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及培訓等。
(3)農產品加工項目:主要用於與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和廢棄污染物綜合利用等相配套的設施設備,質量檢驗設施,衛生防疫及動植物檢疫設施,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對農戶進行培訓等。
(4)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項目:主要用於農副產品市場信息平台設施,交易場所、倉儲、保鮮冷藏設施,產品質量檢測設施,衛生防疫與動植物檢疫設施,廢棄物配套處理設施等。
財政補助資金用於項目可行性研究、環境影響評價費用等項目前期費用的比例,原則上不超過項目財政補助資金總額的3%。
五、申報要求及立項條件
(一)貸款貼息項目申報要求
1.貸款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用途符合國家金融政策和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范圍;
2.貸款期限、貼息期限及額度等符合規定要求;
3.項目申報單位具有法人資格,經營狀況良好;
4.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誠信記錄;
5.貸款項目對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和就業帶動作用明顯;
6.申報材料齊全完整、真實可靠。
(二)財政補助項目立項條件
1.基本條件
--有明確的主導產業發展目標和建設項目的主客觀要求;
--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
--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明顯;
--市場潛力較大,輻射帶動能力強,預期效益好;
--規范生產,品質優良,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
--產品科技含量較高,達到相關標准,競爭優勢比較明顯;
--技術方案可行,技術依託可靠,工藝路線合理;設備方案與技術方案、工藝路線匹配;
--土地流轉用地或項目建設用地手續合法;
--低耗節能,符合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要求;
--投資估算合理,自籌資金來源有保障,籌資方案可行。
2.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條件:
--2010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取得法人資格;
--成員以貨幣出資、非貨幣出資等形式入股,成為經濟實體;
--以產品和服務為紐帶,農民自發組織;
--經營狀況良好,凈資產不低於申請財政補助資金總額;
--產權明晰,運行機制合理,章程規范,管理制度完善;
--財務規范,獨立核算;
--優先扶持規范運營,具有一定規模和示範帶動作用強的合作社。
3.龍頭企業的條件:
--2009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具有法人資格;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誠信記錄;
­--經營業績良好,2010、2011年連續盈利,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和經濟實力。2011年固定資產凈值300萬元以上,凈資產不低於申請財政補助資金總額的2倍;
--2010、2011年資產負債率低於70%,銀行信用等級A級以上(含A級,未向銀行貸款的除外);
--財務規范、管理嚴格,資產優良,不欠稅、不欠工資、不欠社會保險金;
--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機制,能保證項目按計劃建成和財政資金規范、安全、有效使用;
--與農民以多種形式,形成聯結緊密、科學合理的利益共同體。龍頭企業實施的項目直接帶動農戶200戶以上;加工項目向農戶采購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流通設施項目涉及的農產品主要來自當地農戶。
(三)不予受理的項目及項目申報單位
1.國家產業政策限制和淘汰的相關項目(參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和有關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公約附錄的動植物加工流通項目。
3.截止到2012年底,同一項目單位(包括母公司和各個子公司、不同公司但同一法人代表)已獲得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連續扶持(含貸款貼息和財政補助兩類項目)滿3年的,不在2013年申報范圍。該項目單位,如再次申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扶持,須間隔2年以上。
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合作的貸款貼息項目單位,連續扶持最長不超過5年(含貸款貼息和財政補助兩類項目)。
4.已申報2013年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的,不在此次申報范圍。
5.2011年未上繳國有股權分紅收益的農業綜合開發投資參股企業,以及未按期歸還以前年度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有償資金借款的龍頭企業,不得申報2013年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
6.上市企業(含控股公司、母公司、子公司)不在此次項目申報范圍。
(四)需提供相關材料
1.貸款貼息項目:銀行貸款合同和貸款到位憑證;貸款銀行出具的利息結算清單、利息支付原始憑證、還款憑證;項目單位法人營業執照副本;項目單位獲得的貸款銀行信用等級評定證書及授信證明復印件;由社會中介機構出具的項目單位2011、2012年度財務審計報告。固定資產貸款貼息項目須提供貸款銀行批復文件復印件,工程施工(或設備采購)合同或付款憑證;流動資金貸款貼息項目須提供農產品收購合同或憑證。上述材料須提供完整、清晰復印件。
2.財政補助項目: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應提供項目申報書及附件、2011年度財務審計報告等;龍頭企業申報應提供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附件、2010和2011年企業財務審計報告等。項目申報書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含附件)使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印發的統一格式,並須提供電子版。
(五)需說明相關情況
1.同一項目單位2012年度已得到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扶持、擬申請連續扶持的,在申報材料中,須詳細說明項目單位現狀及項目建設、資金使用管理等情況。固定資產貸款貼息項目申請連續貼息的,須在申報材料中說明上一年度的貼息情況。
2.項目單位需說明近兩年申請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之外的其他財政專項資金的情況。
(六)財政補助和貸款貼息項目的申報范圍一般限於81個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縣(市、區),所有項目均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通過項目實施地的縣級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自下而上逐級申報。固定資產貸款貼息項目可適當突破農業開發縣的限制,非農業開發縣的企業申報固定資產貼息項目,可通過縣級財政部門向所在州(市)農發辦申報。
(七)各項目申報單位申報材料必須真實准確,按規定要求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申報書。凡弄虛作假的,一經發現,將取消申報資格,五年內不得申報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各級農發辦事機構要扎扎實實做好項目的前期准備工作,特別是要確保項目申報材料的真實、全面、可靠,如發現審核不嚴、弄虛作假、違規操作等情況,按《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違規違紀行為處理辦法》(財發〔2011〕7號)等規定嚴肅處理。
(八)各州市級農發辦須於2012年8月8日前向省農發辦申報財政補助項目;於2013年1月15日前申報貸款貼息項目,越級申報、逾期申報,概不受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提綱、合作社項目申報書編寫大綱等有關資料,請向當地農發辦索取,或在財政部門戶網站下載。申報程序、具體申報材料、開發縣名單及其他有關事宜請向各州(市)財政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咨詢。
關於印發
2012
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

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農辦
[2011]170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局),新疆生產建設
兵團財務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農業部農業綜合開發機構:

現將《
2012
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申報指南》印發給你們(電子文檔可到財
政部門戶網站查看、下載),請據此認真做好項目前期准備工作。

附件
:2012
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申報指南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附件
:

2012
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









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國家財政支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是農業綜合開發的
一項重要任務。為更好地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和在更大范圍內擇優選項,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業
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依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
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
60
號),現發布
2012
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申報
指南。

一、指導思想

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秘密
慈禧軍閥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以黨中央、
國務院關於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方針政策為指導,
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農民
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圍繞區域主導
產業發展需要,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扶持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帶動作用的產業化
經營項目,提高農業生產的標准化、規模化、專業化水平,促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產品加工業
結構升級,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二、扶持范圍和重點

(一)扶持范圍

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扶持的項目范圍包括:
經濟林及設施農業、
畜禽水產養殖等種植養
殖基地項目;糧油、果蔬、
畜禽等農產品加工項目;
農產品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產業化經營項目一般安排在農業綜合開發縣。

(二)扶持重點

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重點扶持的產業包括:
專用小麥、
專用玉米、
優質水稻、
高油大豆、
「雙低」油菜、「雙高」糖料、棉花、蔬菜、畜禽、名優經濟林(果)、茶葉、名優花卉、蠶桑、水
產等。

各省可根據國家產業政策扶持重點和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結合本省實際,
確定重
點扶持的優勢農產品產業。

重點扶持產業之外的中成葯深加工、
木材深加工、紡織深加工以及深海養殖、
捕撈等項目一
般不予扶持。

三、扶持對象

符合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

四、扶持方式和相關政策

農業綜合開發扶持產業化經營採取貸款貼息和財政補助兩種方式,以貸款貼息為主。

東部地區(北京、天津、遼寧、大連、上海、江蘇、浙江、寧波、福建、山東、青島、廣東
12
個省、市)中央財政產業化經營項目資金
70
%以上用於貸款貼息項目,
30
%以下用於財政補助項
目。

中部地區(河北、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
10
省)中
央財政產業化經營項目資金
65
%以上用於貸款貼息項目,
35
%以下用於財政補助項目。

西部地區(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新
疆生產建設兵團
12
個省、市、區、單位)中央財政產業化經營項目資金
60
%以上用於貸款貼息項目,
40
%以下用於財政補助項目。

西藏自治區中央財政產業化經營項目資金全部用於財政補助項目;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中央財
政產業化經營項目資金
40
%以上用於貸款貼息項目,
60
%以下用於財政補助項目。

(一)貸款貼息項目

1.
鼓勵中央財政貼息資金
30
%以上用於固定資產貸款貼息,
70
%以下用於農產品加工所需
原料收購流動資金貸款貼息。

2.
優先扶持糧食加工、轉化貸款貼息項目;優先扶持固定資產貸款貼息項目;優先扶持與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合作選定的貸款貼息項目。

3.
固定資產貸款貼息范圍為
2010

1

1
日以後簽訂貸款合同
(包括
2009
年簽訂貸款合同、
申請連續貼息的貸款)、在
2011
會計年度實際發生並已經支付的利息。對落實單筆固定資產貸款
300
萬元以上的項目予以貼息,最高貼息貸款額度不超過
6000
萬元。

固定資產貸款貼息期限: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合作的貸款貼息項目一般為
3
年,最長不超過
5
年;其他項目最長不超過
2
年。

4.
流動資金貸款貼息范圍為
2010

6

30
日以後簽訂貸款合同、在
2011
年會計年度實際
發生並已經支付的利息。對落實單筆流動資金貸款
100
萬元以上,且累計達到
500
萬元以上、
6000

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貼息。

5.
對於同時申請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的項目,
財政貼息的貸款額度上限合計為
6000
萬元。

6.
貼息率根據同期人民銀行同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確定。

(二)財政補助項目

1.
財政補助資金
60
%以上用於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
40
%以下用於扶持產業化龍頭企
業項目。

2.
重點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的種植、
養殖基地及產地初加工、
儲藏保鮮項目;
龍頭企業
申報的種苗、種畜禽繁育及規模化養殖基地項目,農產品加工所需的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和廢棄污染
物綜合利用等項目,農產品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建設項目。

3.
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的項目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不高於
100
萬元、不低於
20
萬元,龍頭企
業申報的項目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不高於
200
萬元、不低於
50
萬元。

4.
地方財政按政策規定落實配套資金。

5.
項目單位的自籌資金不低於所扶持的財政補助資金總額。
具體比例由各省根據實際情況確
定。

6.
財政補助資金使用范圍


1
)種植基地項目:主要用於種苗繁育、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種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設施、農
用道路、輸變電設備及溫室大棚,質量檢測設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及培訓等。


2
)養殖基地項目:主要用於種畜禽繁育及養殖基地所需的基礎設施、疫病防疫設施、廢
棄物處理及隔離環保設施、質量檢測設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及培訓等。


3
)農產品加工項目:主要用於與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和廢棄污染物綜合利用等相配套的
設施設備,質量檢驗設施,衛生防疫及動植物檢疫設施,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對農戶進行培訓等。


4
)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項目:主要用於農副產品市場信息平台設施,交易場所、倉
儲、保鮮冷藏設施,產品質量檢測設施,衛生防疫與動植物檢疫設施,廢棄物配套處理設施等。

財政補助資金用於項目可行性研究、
環境評估費等項目前期費用的比例,
原則上不超過項目
財政補助資金的
3
%。

五、申報要求和立項條件

(一)貸款貼息項目申報要求

1.
貸款用途符合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扶持范圍和重點;
2.
貸款期限、
貼息期限及額度等
符合規定要求;

3.
項目申報單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經營狀況良好;

4.
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誠信記錄;

5.
貸款項目對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和就業帶動作用明顯;

6.
申報材料齊全完整、真實可靠。

(二)財政補助項目立項條件

1.
基本條件

--
有明確的主導產業發展目標,且有建設項目的主客觀要求;

--
申報項目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

--
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明顯;

Ⅲ 農業新政策補貼有哪些

根據今年5月份下發的《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我們可以看出,2018年農業補貼是有的,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主要用到下面幾類補貼上:
1.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這項補貼是採用一卡通的形式於6月30日之前下發到農民的手中,並且不能以現金形式代替。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農民將土地流轉出去的話,一定要簽訂相關協議,沒有簽訂協議的補貼將發給土地承包權者。簽訂合同的話要註明補貼究竟補給誰!
2.適度規模經營補貼
主要用於支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運營、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等方面。
3.農機購置補貼
這項補貼主要是用於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國家支持的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從17年發布的《關於報送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新增機具品目的通知》可以看出,2018年或許對進口農機進行補貼、或將試點推行購機貼息補貼、植保無人機作業補貼(前段時間已經公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重慶作為試點縣)、或將對技術成熟的綠色高效機具全部實行敞開補貼。
4.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補貼
主要用於支持區域優勢、地方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等方面。
5.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補貼
主要用於高產創建、良種良法、深松整地、施用有機肥、旱作農業等重大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等方面。例如福建省有8個項目獲得補助,包括水稻項目6個,葡萄、茶葉項目各1個,每個示範項目補助400萬元。
6.畜牧水產補貼
畜禽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發展、優質高效苜蓿示範基地建設、畜牧水產標准化養殖及畜牧良種推廣等方面。
7.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包括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產品流通和直供直銷、農村電子商務、休閑農業、農業農村信息化。
8.農民專業合作社補貼
主要包括稅收優惠、金融支持、財政扶持、涉農項目支持、農產品流通、人才支持政策。
9.農業結構調整補貼
主要是指糧改豆、糧改飼、耕地休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種植結構調整等方面。
10.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補貼
這項補貼只有試點地區才能申報,例如壽光市,爭取到中央資金8000萬元。
11.新興職業農民培育補貼
每個地方補貼不同。以廣東省為例,省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用於補貼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Ⅳ 雲南省法檢公務員考試法律專業知識A卷真題

各級公務員考試沒有指定教材。所有報考者均參加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常識判斷(側重法律知識運用)、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全部為客觀性試題。申論主要通過報考者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報考者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公務員考試考核的內容極為繁雜,涉及到數量關系、言語理解、判斷推理、常識和資料分析五大部分。無論哪個專業的考生,都很難同時擅長這五大部分的題目。因此,考生應該積極的從多方面的渠道深入了解公務員考試的內容和形式,通過網路、講座、看書、聽取已考過公務員考生的經驗等多方面、多渠道掌握公務員考試的總體情況。因為就考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當然也就買這兩本書了!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李永新主編的書不錯,可以拿來當做復習資料!祝你好運了!

Ⅳ 雲南十二五規劃與橋頭堡戰略的重要內容

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國共產黨雲南省第八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對於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富民強省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精神,結合雲南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緊抓難得機遇,增強科學發展的信心

(1)「十一五」時期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十一五」時期是雲南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面對百年不遇特大旱災的嚴重影響,面對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的嚴峻考驗,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省第七次、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奮力克難攻堅,不斷開拓創新,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經濟發展取得重大成效。全省生產總值實現翻番,人均生產總值接近翻番,糧食連續8年豐收,工業增加值實現翻番,旅遊等第三產業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8萬億元,比「十五」時期增加2.2倍,發展基礎更加牢固。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效。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6‰左右,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改善民生取得重大成效。城鄉居民就業不斷擴大、收入持續增加,城鎮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全面加強,民族貧困地區發展加快,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10萬人,全省各族人民居住、生活、交通、通訊條件全面改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重大成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七彩雲南保護行動」深入實施,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和重點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節能減排目標如期完成,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森林雲南」建設有序開展,森林覆蓋率達到53%,城鄉環境明顯改善。今天的雲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族團結、邊境安寧,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五年來,在推進科學發展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堅持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始終堅持增強後勁提高質量,始終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始終堅持統籌協調維護穩定。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

(2)「十二五」時期是我省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為我省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促進生產要素重組提供了有利條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雲南發展,作出了把雲南建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重大部署,為我省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全面發展、實現跨越提供了重大契機。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更加重視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發展,為我省進一步打牢基礎、培育產業、改善民生、建設生態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繼續加快,增長動力更加重視內需拉動,生產要素更加突出技術創新,為我省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營造了良好環境。尤其是經過多年的積累,雲南進入了厚積薄發新時期,支撐發展的產業平台更加扎實,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得到有效緩解,各族人民群眾加快發展、奮力崛起的內在要求不斷增強,為我省加速發展積蓄了強大能量。

(3)全面做好「十二五」時期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是我省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我省加速發展、進一步提升競爭實力的重要時期。必須認清形勢,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齊心協力建和諧,使雲南豐富的資源優勢迸發出巨大的活力,使雲南優越的區位條件迸發出巨大的活力,使雲南多年積累的基礎條件迸發出巨大的活力,使雲南各族人民加快發展的激情和干勁迸發出巨大的活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二、著力調結構、轉方式,推動科學發展上水平

雲南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進步,但由於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於一體的特殊省情,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集中表現為綜合經濟實力較弱、發展方式粗放、產業支撐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城鄉居民收入偏低、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維護社會穩定任務繁重、少數黨員幹部的能力素質與科學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等。必須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周密地做好應對困難和挑戰的准備,更加准確地把握發展中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充分發揮我省資源富集、市場廣闊等潛在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4)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戰略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教育現代化,加快改革創新,加大開放步伐,加強統籌協調,強基礎、快發展,調結構、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諧,不斷推進富裕民主文明開放和諧雲南建設邁上新台階。

——必須突出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發展是解決雲南所有問題的關鍵,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期待。在新形勢新階段條件下,我們要爭取一個更高起點、更高標准、更高質量的發展,全面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千方百計使雲南在科學發展軌道上走得更好更快,走出一條更有效率和更富活力的科學發展之路。

——必須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我省經濟發展層次不高、環境約束較大,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尤為迫切、尤為重要。要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重大任務,大力調整經濟結構,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使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轉變。要下更大決心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著力解決需求結構失衡、供給結構不協調、要素利用效率低、環境損害大、空間布局不夠合理等突出問題,著力提升我省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抗風險能力。

——必須突出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教育現代化這個抓手。雲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歸結起來是因為「四化」進程緩慢。要更加有力地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教育現代化,努力形成「四輪驅動」的良好局面,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為加快發展提供強大推動力。

——必須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發展的最終目的,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戰略舉措。要更加註重社會建設,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發展手段和目的的有機統一。

——必須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這個重要保障。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是鞏固雲南生態優勢的必然選擇,是破解資源環境制約的有效辦法。要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必須突出改革開放這個強大動力。改革開放是實現科學發展、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要適應國內外環境和條件的新變化、新要求,進一步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創造參與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5)「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要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兩強一堡」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就業持續增加,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全省生產總值和人均生產總值確保實現兩位數增長,力爭實現翻番。

——結構調整邁上新台階。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步伐加快,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消費率持續上升,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增加。農業基礎更加牢固,傳統產業得到優化提升,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成長,非公有制經濟比重提高,產業結構和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台階。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城鄉居民收入明顯增長,貧困人口比例明顯降低,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各族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

——社會建設邁上新台階。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民族文化強省建設取得新進展,各族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保持更加和諧穩定。

——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江河湖泊水質進一步好轉,「森林雲南」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持續降低,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循環經濟取得新進展,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明顯增強。

——對外開放邁上新台階。橋頭堡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開放合作平台和機制進一步完善,國際大通道建設全面推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實現重大突破,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打牢「三農」發展基礎

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推進農業現代化作為「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強化對「三農」的投入,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6)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繼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農業基礎產業、農民基本素質、農民基本保障、農村黨員幹部隊伍基本隊伍建設。推進「百億斤糧食增產計劃」,提高單產和品質,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嚴格保護耕地,加強農村土地整理復墾,推進中低產田地改造和「興地睦邊」農田建設工程,積極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增加旱澇保收的高穩產農田。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優質農產品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提高優勢特色經濟作物和生態畜牧業的比重。加強農業良種基地建設,發展現代種業,擴大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山區綜合開發,大力推進中低產林改造和木本油料基地建設。引導外商投資發展現代農業,支持優勢農產品擴大出口,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

(7)加快農業產業化。以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完善和落實支持農業產業化的政策措施。引進和培育一批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積極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廣泛推廣訂單生產,完善生產、加工、儲運、銷售、服務鏈條,形成有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8)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全農村綜合信息化服務體系,強化農村基層科技推廣、動植物防疫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和農村公路建設,加大農村危舊房和林區、墾區、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力度。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探索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完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開展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農墾改革、供銷社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推廣農村小額信用貸款。

(9)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繼續實施「農民收入翻番計劃」,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持續增收。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大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扶持力度,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增強農民轉移就業的穩定性和增加收入的可靠性。建立和完善支持農民創業的政策體系,促進農民就近就地創業就業。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民直接補貼力度。建立健全大宗農產品價格保護機制。

四、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經濟競爭能力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必須選准突破口,抓好具有支撐作用的大產業,培育具有領軍作用的大企業,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10)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產業政策為導向,加大工業投入力度,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繼續發揮煙草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作用,深度開發糖、茶、膠等優勢資源,積極發展特色鮮明、市場廣闊、吸納就業人員多的食品、葯品、生活用品、石材和工藝品加工等產業。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推動有色、冶金、化工等傳統行業向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方向發展,提升裝備製造業。完善礦電結合政策,加快發展現代新型載能產業。統籌發展配套產業,增強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的配套能力。

(11)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准確把握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立足於現有產業基礎,確定重點領域,加強政策支持,大力培育和發展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光電子及信息、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突破一批前沿性、關鍵性、基礎性技術,抓好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培育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加快形成一批新興產業集群。

(12)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重視企業在產業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增強企業的創新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鼓勵兼並重組,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培育發展更多擁有核心競爭力、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強與國際大企業的戰略合作,推動「央企入滇」取得更大成效,積極引進知名民營企業來滇發展。加強產業園區建設,支持優勢企業向園區聚集,促進產業集群式發展。

五、進一步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

更加註重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完善以內需促發展的內生機制,進一步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13)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快提升傳統商貿業,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業,積極拓展新興業態。著力抓好農村消費市場體系的配套建設,健全農村流通網路,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快推進社區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規劃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一批大型商業中心。加強政府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建設。

(14)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完善激勵政策。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改善居民消費預期,增加即期消費。改善消費環境,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大力培育文化、體育、保健、旅遊、汽車等新的消費熱點。合理引導消費行為,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

(15)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旅遊業「二次創業」,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強資源整合、項目開發、品牌培育和市場開拓,促進文化與旅遊互動發展,推動雲南旅遊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省級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一批現代物流園區,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業集團和大型商品集散市場、專業市場,把雲南建成連接國際國內市場的重要物流樞紐。堅持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並舉,大力發展金融、信息、科技、商貿、服務外包、會展以及社區、餐飲、家政、養老等服務業。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推進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經營。加大財稅、金融、投資、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營造有利於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 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

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的要求,以產業為依託,以城鎮為載體,加速人口、資源和其他生產要素的有序集中,加快形成優勢互補、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布局得當的區域發展格局。按照統籌城鄉、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科學定位城鎮功能,推進城鎮化快速健康發展。

(16)完善生產力布局。加快實施滇中城市經濟圈規劃,將其培育成全省加快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中國西部重要的經濟聚集區。重視建設沿邊對外開放經濟帶。通過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引導,吸引各種生產要素向城鎮、園區和重要交通沿線聚集發展,形成一批輻射力強的增長極和對內對外開放的經濟走廊。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突出區域發展特色,防止同質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逐步形成以優勢產業為標志的特色經濟區域。著力培育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培育一批經濟強縣。進一步開展擴權強縣試點,擴大縣級管理許可權。

(17)優化城鎮體系和管理。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加快構建大中小並舉、分布合理、優勢互補、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體系。做強大城市,做優中小城市,做特小城鎮,做美鄉村,加快推進城鎮村落一體化,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培育發展城市群、城鎮帶和組團型城市,促進不同規模的城市和小城鎮共同發展。重視集約、節約用地,多利用荒坡荒地、緩坡丘陵搞建設,強化土地、水、能源和環境等要素保障。堅持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戶籍限制,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注重從制度上維護好農民工權益,研究解決農民變市民後的土地、山林、宅基地、生育及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實際問題,力爭「十二五」時期末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著力構建城鎮管理長效機制,提高城鎮管理水平。規范發展住房市場,有效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應,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18)推進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把民族地區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優先安排與各族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益性項目,不斷壯大民族地區經濟實力,有效改善民族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邊境地區、高寒山區和石漠化地區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增強欠發達地區的內在發展動力。加快我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繼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以扶持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深度貧困群體脫貧發展為突破口,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推進扶貧工作,重點解決深度貧困群眾溫飽問題。加快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步伐,推進青藏高原東緣地區、烏蒙山區、滇西邊境山區整體脫貧。

七、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條件

堅持擴大投資規模和優化投資結構並舉,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增加對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新興產業、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的投入,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安全高效、適度超前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

(19)突出加強水利建設。科學規劃,統籌實施,掀起新一輪水利建設高潮。繼續推進「潤滇工程」建設,以農村人畜飲水安全、農田水利配套、城鎮用水供給為重點,完成一批骨幹水源工程、「五小水利」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推進滇池補水工程,力爭開工建設滇中引水工程,從根本上解決滇中地區的缺水問題。開展地下水普查和規劃,科學利用地下水資源。繼續開展六大江河干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和防洪體系建設,提高重點城市和農村集鎮、糧食主產區的防洪保障能力。加強跨界河流防護治理,確保國土安全。

(20)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建設鐵路新通道,大幅增加鐵路營運里程和運輸量,加快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際高速鐵路,努力構建完善的鐵路運輸體系。繼續完善公路網路,提高等級和路網密度,基本建成連接各州市、通達周邊的高速公路網和覆蓋全省的高等級公路網,實現州市高速路、縣縣二級路、縣鄉柏油路、鄉村硬化路的目標。完成昆明新機場建設,擴建、遷建、新建一批支線機場。加強港口、航道等航運設施建設,增加通航里程,提高通航能力。

(21)推進信息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寬頻網路、無線通信、衛星通信等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發展,提高農村和邊遠地區的信息網路普及水平。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突出抓好城鎮路網改造、通訊、能源、給排水、防災減災設施和無障礙設施建設,提高城鎮承載能力。積極開展園林綠化,加強城鎮綠化體系建設。

(22)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轉變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把雲南建成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地。積極開發利用水電,提高火電清潔化水平,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開發,探索發展核電,進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生產中的比重。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積極發展沼氣等農村新能源,大幅提升水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全省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完善省內城鄉電網,提高西電東送、雲電外送能力。加快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產業。

八、深入實施科教興滇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及省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奠定堅實的科技和人才基礎。

(23)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繼續實施創新型雲南行動計劃,把科技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改善民生緊密結合,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重大工程,推進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努力在共性和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強化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平台建設。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廣泛開展科技服務,加強科普工作。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積極推進質量興省戰略。

(24)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以鞏固義務教育和發展職業教育為重點,全面發展各級各類教育,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積極調整優化教育布局,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分類指導,積極推進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積極發展民族教育,關心支持特殊教育,促進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探索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質量評價制度。加強教師隊伍能力培訓和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健全教育資助體系。努力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

(25)強化人才支撐。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全面加強黨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工業人才、技能人才等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政府宏觀管理、市場有效配置、單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擇業的體制機制,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為牽引的人才引進機制,重點引進我省發展急需緊缺的專門人才和高端人才。營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平等公開和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改進人才管理方式,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動人才事業全面發展。

Ⅵ 雲南中煙工業公司 有哪些部門

公司所屬卷煙企業來有紅塔集團、紅雲自紅河集團,另有興雲公司、雲南中煙物資集團、雲南煙草研究院和培訓中心等直屬單位,至2009年初全系統共有職工3萬餘人。雲南中煙工業公司是按照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實行工商分設管理體制改革後,於
2004
年正式掛牌成立。公司下屬有紅塔集團、紅雲集團、紅河集團、物資集團、國際公司等單位。雲南中煙工業公司受中國煙草總公司委託,對雲南煙草工業系統國有資產行使出資人權利,經營管理國有資產,承擔保值增值責任。

Ⅶ 雲南省省考公務員培訓班,中公和華圖哪個好各自的強項是什麼,以及各自的協議班過關率

先看來看歷年真題,大概有自個了解,考些什麼,比如行測5個模塊都有些什麼,申論是怎麼考的,考試報名及考試時間在什麼時候,做好迎戰准備,做好復習計劃表,至於報哪個機構,別相信培訓,相信自己,如果要報可以報個遠程課程之類也可以,面授的話有很多機構在辦,華圖的可以致電3636551,買些好一點的題,多練習是關鍵了。

Ⅷ 我想要了解一下雲南發展培訓學院

雲南發展培訓學院是一所培訓到貧困地區從事發展援助實踐的志願者的成人培訓院校。這些志願者,我們稱為發展指導員。培訓過程中發展理論培訓和在雲南當地的發展援助項目的實踐將穿插交替進行。11個月的培訓合格後,若本人提出申請,發展指導員將到「互滿愛,人與人」國際發展援助組織重點援助的尚比亞或印度的項目從事6個月的國際援助實踐。

雲南發展培訓學院成立於2001年7月,是「互滿愛,人與人」組織在全球開辦的18所培訓發展指導員的學院之一。學院董事會由玉溪師范學院選派的幹部和亞洲TG學院代表組成,學院董事長有「互滿愛,人與人」亞洲區負責人擔任。董事會指派有中方人員及亞洲TG 學院代表分別擔任學院的正、副校長。現由一名丹麥籍教師負責培訓項目並兼任「互滿愛,人與人」組織雲南發展援助項目負責人。目前受訓學員有04年6月入學和05年元月及5月入學的中、外籍志願者。計劃在今年9月4日開訓的隊員正在招募中。

雲南發展培訓學院是非贏利培訓實體,入學受訓人士交有限的報名費和學費僅僅是確認志願資格的條件之一。學員受訓期間,享受學院按月發放的基本生活補助費。培訓經費主要來源於「互滿愛,人與人」組織的生均撥款資助。

Ⅸ 如何推動教師培訓走向專業化

提升專業化要有通暢的交流平台,開放的研討氛圍和務實的學習共同體的支撐。

教師培訓機構需要共同發起聯盟。該聯盟需要針對我國教師在職培訓的關鍵問題,以及教師培訓者的專業發展,整合優質教師培訓資源,創新教師培訓資源流通的靈活機制,為教師培訓者的專業發展創造交流的機會,提供研究基地與系統化解決方案,探索培訓者專業化發展的有效機制與路徑。其主要服務對象為基礎教育教師。


近年來,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不斷加大對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支持與管理力度,加強對國培計劃、教師培訓機構的嚴格遴選,湖南師范大學培訓中心榜上有名。在湖南地區成功獲得國培計劃的培訓資格。在這中間的培訓需要組織研製國培計劃教師培訓課程標准,鄉村教師培訓指南,能力提升工程課程資源等。這些管理舉措與研究成果,凝結了全國教師培訓工作者的集體智慧,使得教師培訓工作的各個環節、各項工作有了設計與實施的標准與規范。


我國現行的教師培訓工作具有數量型、學歷提升型、學科知識補充型等特點。教師培訓轉型不應「急轉彎」,而是進一步加強專業化、個性化、綜合化、信息化和校本化的發展。教師培訓的質量標准、課程設置、培訓手段、培訓者的素質要求,以及相應的形式、手段與學校教育截然不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首先要將教師培訓這項工作專業化。」袁振國表示,要用研究的態度看待這一課題。同時,每一位教師的學科背景、成長經歷和發展需求不同,反過來「倒逼」教師培訓向個性化發展,讓每位參與培訓的教師真正得到發展。


「教師培訓不能僅僅變成一種短暫的、功利性的培訓,要增強教師的學術情懷、人文情懷,要成為一個有內在修養的人。因此我們的教師培訓工作,應該要努力的讓我們的教師在他非所熟悉的學術領域裡面有廣泛的涉獵。」一位優秀的教師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對於人生的理解,對於社會變化的洞察遠遠超出了他對於學科的理解。正因為這個原因,他才能夠在社會生活當中有尊嚴,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家長們的愛戴,受到學生們的擁戴。


在全國的課堂里,新的思想、新的組織形態、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手段和方法層出不窮,互聯網無疑是其中的弄潮兒。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信息收集,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能夠讓個性化的教育、個性化的培訓變成可能。要知道教師最活躍、最激動的領域是在他的網路社區空間裡面。「充分發揮互動社區的功能,可能是我們這個群體能夠最好的利用的一個空間。」


此外,教師培訓主要在學校里是實現,校本研修也是教師培訓最可靠的地方。通過以學校為基礎,結合教師培訓的功能現狀和實際需要。另一方面,要通過個人的反思,通過同伴的互助,通過專家的引領來實現校本研修的高質量,而不是把校本研修變成了本校研修。

Ⅹ 2009rh 雲南省專業技術人員和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危機管理培訓考試試卷b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0題,每題0.5分,共25分)
1、危機處理要求管理者從戰略的高度審視自己管理的對象,對可能出現的危機作出判斷、預防和反應、控制。這屬於危機管理者的( )。
A、宏觀決策能力 B、科學決策能力
C、公開決策能力 D、事前決策能力

2、管理者應當在危機的( )承擔危機各個階段的決策、領導和控制職責。
A、危機預警階段 B、危機控制階段
C、危機善後階段 D、危機所有階段

3、管理者應當在常態管理中強化危機意識,這主要是針對( )而言的。
A、危機管理的經常性 B、危機管理的程序性
C、危機管理的長期性 D、危機管理的必然性

4、以下哪一項不屬於危機管理組織領導的應急反應系統的構成?( )
A、指揮決策中心 B、現場指揮中心
C、支持保障中心 D、物資儲備中心
5、以下( )屬於危機應對現場指揮中心的工作職責。
A、制定應急戰術策略 B、協調各中心工作
C、進行全面統籌工作 D、規劃應急整體安排
6、危機事件突發期的管理叫做( )。
A、危機預防 B、危機預警 C、危機控制 D、危機恢復、總結和學習
7、危機預警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個完善有效的( )。
A、危機預警信息系統 B、危機信息發布系統
C、危機信息監測系統 D、危機信息控制系統
8、學習型組織的倡導者是美國當代管理學家。
A、泰羅 B、彼得•聖吉 C、亨廷頓 D、西蒙
9、特定情況之下,以下哪些選項屬於政府應對危機時可動用特殊權力緊急徵用的資源?( )
A、公共資源與私有資源 B、集體資源與私有資源

C、國有資源與物力資源 D、組織資源與信息資源

10、特定情況之下,以下哪些選項屬於政府應對危機時可動用特殊權力緊急徵用的資源?( )
A、公共資源 B、集體資源 C、私有資源 D、以上全部

11、下列哪一項屬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技術支撐體系的構成內容?( )
A、行政管理 B、預案指標體系 C、緊急行為方式 D、信息網路
12、下列哪一項屬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非技術支撐體系的構成內容?( )
A、基礎設施 B、社會心理條件 C、信息網路 D、科技投入
13、以下哪一種傳染病屬於乙類傳染病?( )
A、艾滋病 B、鼠疫 C、霍亂 D、麻風病
14、我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是由哪個部門頒布通過的?( )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中共中央
C、國務院 D、全國人大常委會
15、金融危機的特徵是基於預期資產價格的( )而大量( )不動產或長期金融資產的行為。
A、上升 拋出 B、下降 拋出
C、上升 購入 D、下降 購入
16、2004年11月8日,中辦、國辦轉發的《關於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的工作意見》,正式在官方文件中提到了( )。
A、群體性事件 B、危機處理 C、新聞監督 D、以人為本
17、所謂群體性事件,是指由( )引發、有一定數量群眾參與、對社會公共管理秩序產生影響並構成現實危害的群體性行為。
A、敵我矛盾 B、人民內部矛盾 C、社會矛盾 D、經濟矛盾
18、處置群體性事件的「三可三不可」原則不包括( )。
A、可散不可聚 B、可順不可激 C、可解不可結 D、可嚴不可松
19、突發的衛生事件能造成眾多傷亡或對人群的生命和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產生一定強度或廣度的社會影響,需要緊急採取大規模的行動救援和處理。這屬於衛生事件的什麼特性?( )
A、突發性 B、危害性 C、復雜性 D、公共性
20、根據《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方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的內容包括個案信息、總體信息之外,還包括下列哪一項?( )
A、信息過濾 B、信息歸檔 C、信息通報 D、信息共享
21、存款保險制度可能引起( )問題。
A、擠兌 B、貸款量下降 C、存款量下降 D、銀行業的道德風險上升
22、根據海恩法則的描述,每一起嚴重的安全事故背後都會有多少個事故徵兆?( )
A、18 B、29 C、300 D、1000
23、下面的內容哪一項不是企業經營的內部危機信號構成要素?( )
A、企業所處行業法規 B、企業基本情況;
C、企業生產狀況 D、企業市場營銷概況。
24、危機事件持續期的管理叫做( )。
A、危機預防 B、危機預警
C、危機控制 D、危機恢復、總結和學習
25、危機事件恢復期的管理叫做( )。
A、危機預防 B、危機預警
C、危機控制 D、危機恢復、總結和學習
26、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首先爆發在( )這個國家。
A、日本 B、中國 C、泰國 D、韓國
27、美國1933年頒布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實行銀行業務與( )的分業經營。
A、信用業務 B、收費業務 C、借貸業務 D、證券業務
28、宏觀經濟中若是總需求超過總供給,則會發生國民經濟的( )現象。
A、擴張 B、收縮
C、既不收縮也不擴張 D、既可能收縮也可能擴張
29、存款保險制度起源於( )。
A、中國 B、美國 C、日本 D、英國
30、存款保險制度能夠起到( )作用。
A、防止擠兌 B、減少貸款 C、減少存款 D、減少銀行業的道德風險
31、群體性事件造成的嚴重的後果一般不包括( ):
A、破壞社會秩序 B、危害公共安全
C、影響社會穩定 D、造成國家分裂
32、群體性事件( )其實就是社會穩定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社會動態穩定的必要條件,對於社會風險、社會動盪的發生具有不可或缺的預見、監測、防範與緩解的功能。
A、預警機制 B、處置機制 C、責任追究和考核機制 D、善後機制
33、下列哪一項不屬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涵蓋的范圍?( )
A、突發性死亡造成的群體恐慌 B、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 D、重大職業中毒
34、根據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規定,較大食品安全事故屬於哪一級別的事故?( )
A、I級 B、Ⅱ級 C、Ⅲ級 D、IV級
35、( )的過度發展會增加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A、實體經濟 B、虛擬經濟 C、第一產業 D、第二產業
36、危機預防的主要指導思想是( )。
A、危機防不勝防 B、防患於未然
C、危機是不能預防的 D、只要工作到位,就能避免一切危機發生
37、危機預防的主要方法是( )。
A、風險管理 B、信息管理 C、風險控制 D、風險評估
38、完善的支持保障組織機構的技術支持人員不包括下列中的( )。
A、采購人員 B、管理人員 C、志願人員 D、警戒人員
39、危機保障要求編組靈活,運轉協調,指揮得力,職責明確。這屬於危機保障的( )。A、效率原則 B、科學原則 C、安全原則 D、協同原則
40、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直接因素是( )。
A、各種具體的利益沖突 B、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不強
C、群眾的參政意識增強 D、社會轉型引發的矛盾
41、危機發生後的決策通常叫做( )。
A、非常規決策 B、常規決策
C、程序性決策 D、一般性決策
42、危機事件的評估總結可以採用( )。
A、「5W1H」的方法 B、「6W1H」的方法
C、「7W1H」的方法 D、「8W1H」的方法
43、群體性事件預防控制工作的重點不包括有( )。
A、加強基層調解組織建設 B、建立健全社區服務與管理機構
C、建立健全調解組織 D、加大打擊腐敗的力度
44、通過( ),能提高領導幹部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與處置能力。
A、開展法律法規宣傳 B、構建緩沖機制
C、遏制流言傳播的信息渠道 D、加強培訓
45、下列哪項不屬於加強群體性事件情報信息的收集與處理的措施( )。
A、健全信息情報網路B、建立預防群體性事件的監控報告制度
C、建立媒體輿情分析機制D、加強對互聯網信息的監控和震懾力度
46、當前的國際貨幣制度是( )制度。
A、日元本位 B、美元本位 C、人民幣本位 D、黃金本位
47、在國際經濟中,美國一直以來都是( )國家。
A、貿易賬戶(經常帳戶)順差 B、貿易賬戶逆差
C、資本賬戶逆差 D、出口最多
48、在國際經濟中,中國一直以來都是( )國家。
A、貿易賬戶(經常帳戶)順差 B、貿易賬戶逆差
C、資本賬戶順差 D、進口最多
49、( )提出應對所有與貨幣兌換有關的國際證券和外匯即期交易徵收稅率統一的國際稅,以抑制金融投機行為。
A、克魯格曼 B、金德爾伯格 C、明斯基 D、托賓
50、托賓稅能夠起到( )的作用。
A、杜絕金融投機 B、抑制金融投機
C、擴大金融投機 D、杜絕金融危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題,每題1分,共25分)
1、與常規決策相比,危機管理的應急反應中的決策要實現哪些轉換?( )
A、非程序性決策向程序性決策轉換 B、民主決策向權威決策轉換

C、理性決策向經驗決策轉換 D、決策目標由利益共同體向命運共同體轉換

E、專家決策向領導決策轉換

2、新聞媒體可能會在危機的應對中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 )
A、對付謠言最有力的武器,在危機事件中充當著「穩壓器」的作用

B、媒體作為一個信息平台,在危機事件中起著雙向交流的橋梁作用

C、會挑起人的破壞性慾望,煽起沖突對抗情緒與行為

D、造成人精神鬆懈、意志渙散,瓦解人的生存意志,起到腐蝕劑的作用

E、能夠起到激勵人們奮起應戰、戰勝困難、推動實踐發展的作用

3、危機保障組織體系必須具備的能力包括( )。
A、快速反應能力 B、綜合保障能力 C、全局控制能力
D、防衛生存能力 E、指揮通訊能力

4、危機管理者應當遵循( )與外部媒體進行協調溝通。
A、確定需求原則 B、熟悉信任原則 C、配合行動原則

D、分工合作原則 E、互不幹涉原則

5、以下哪些選項屬於危機應急管理者所要承擔責任的內容?( )
A、危機的突發發生或大規模爆發B、危機發生後的決策、領導和控制

C、危機發生後的物資儲備不足D、危機事態的不斷擴大

E、新聞媒體由於獲取信息渠道不當而進行虛假宣傳

6、根據公共危機事件的時空特徵,可以把公共危機事件劃分為( )。
A、國際性公共危機事件 B、全國性公共危機事件 C、經濟性公共危機事件
D、區域性公共危機事件 E、政治性公共危機事件
7、啟動應急預案的關鍵在於( )。
A、要嚴格按照啟動條件的規定,適時啟動預案
B、要對當前危機的情況做出准確的判斷,以確定啟動相應的應對措施
C、一旦感覺到危機將要發生就必須立即啟動預案
D、必須要收集到充分的危機信息後才能啟動預案
8、危機恢復主要包括以下重點工作( )。
A、經濟社會正常秩序的恢復 B、各種設施的恢復重建
C、傷亡人員的救治和善後處理 D、公共部門形象的重新塑造和心理危機的干預
9、一個合格的危機管理決策者應該具備( )等基本素質:。
A、良好的心理素質 B、豐富的專業知識
C、高超的溝通技巧 D、敏銳的洞察力
10、危機控制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
A、啟動應急預案 B、做出危機決策
C、執行危機決策 D、管理危機信息
11、在我國市場化改革過程中,隨著社會轉型的加速,社會矛盾也日益激化。特別是進一兩年來,群體性事件的又呈現出一些新變化,包括( )。
A、由新成因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數量逐年攀升
B、反復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矛盾增多,聚集方式網路化趨勢明顯
C、事件過程對抗化程度加劇
D、城郊結合部是群體性事件的高發地
12、我國目前已經發生的群體性事件看,主要誘因有( )。
A、弱勢群體對某些特定的客觀現實不能接受,產生相對剝奪感,邊緣化趨勢使他們對政府不滿
B、政府相關部門的一些政策出台時機不成熟,解釋不到位,超過了部分群眾的心理承受程度,引起群眾不理解
C、群眾民主意識不斷增強,但法制觀念淡薄
D、西方資本主義敵對勢力的控制和影響
13、群體性事件的社會危害主要表現在( )。
A、妨害社會秩序,影響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和工作學習
B、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極容易導致眾多人員的傷亡和社會財富的重大損失
C、群體性事件給違法犯罪分子以可趁之機,導致嚴重刑事犯罪活動的發生
D、危害社會安定,妨害人民團結,不利於國家政權的穩定
14、我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的編制依據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C、《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D、《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E、《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
15、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什麼樣的方針?( )
A、預防為主 B、長效投入 C、統一領導
D、分級負責 E、常備不懈
16、從事危機管理的人員應具備以下哪些基本素質或能力?( )
A、心理控制能力 B、客觀判斷能力 C、學習求知能力

D、團隊協作能力 E、溝通應變能力

17、危機管理的應急反應程序大致遵循的基本程序是什麼?( )
A、成立機構,專人負責 B、深入現場,收集信息 C、分析研究,探尋根源

D、評估後果,確定對策 E、組織力量,落實措施

18、與常態管理相比,危機管理中對能力的特殊要求突出表現在( )等方面。
A、應急性 B、常規性 C、程序性
D、綜合性 E、確定性
19、三株集團在一次突發事件中走向敗亡,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
A、應對突發事件必須要建立強有力的應急處理機構
B、應對突發事件時社會或企業組織要和政府進行良好的溝通
C、應對突發事件管理主體必須要有主見,並及時作出反應
D、強調與社會公眾、輿論媒體進行溝通
E、應對突發事件要強調以人為本的首要原則
20、群體性事件的特徵包括( )。
A、參與主體多元性 B、有一定組織性,預謀性
C、形式多樣性,危害嚴重 D、一定的擴張性和變異性
21、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原則有( )。
A、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和指揮的原則 B、依法處置、團結教育多數的原則
C、慎用警力、武器和強制措施的原則 D、「三可三不可」、「三解決」原則
22、處置群體性事件的指導思想有( )。
A、積極預防思想 B、正確有效的現場處置方法和對策的思想
C、果斷出擊的思想 D、堅持依法處置,妥善處理遺留問題的思想
23、預防群體性事件的制度需要( )。
A、健全社會基本保障制度 B、完善信訪制度
C 、健全社會主義市場機制 D、完善對弱勢群體的司法保障制度
24、做好群體性事件處置的善後工作需要( )。
A、嚴格執行政策、法律,按不同性質,分不同層次做好對涉及事件的人的處理
B、消除危害後果,恢復正常秩序
C 、強制戒嚴
D、做好各項善後處理工作
2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金融危機劃分為( )的類型。
A、貨幣危機 B、銀行危機
C、系統性金融危機 D、債務危機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0.5分,共10分)
1、( )群體性事件基本上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具有非對抗性,往往與經濟利益訴求有關,沒有明顯的政治目的。
2、( )政府相關部門要適應時代發展,建立網路信息員隊伍,加強網路輿情收集、分析與研判,完善網路輿情控制與引導機制,並藉助政府資源,進行網路評論,形成輿論強勢。
3、( )危機管理的應急反應程序應當先進行深入的現場信息收集,然後成立專門的應急機構,落實負責人員。
4、(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如此行為。
5、(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突發衛生事件5小時內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
6、( )突發事件必然導致危機狀態的產生。
7、( )危機管理的組織領導機構職能既包括應急職能,也包括常規職能。
8、( )危機管理具有常規程序性、不確定性以及風險性。
9、( )危機管理與常態管理具有不相容性。
10、( )管理者應當在常態管理中強化危機意識,將危機管理常態化。
11、( )任何群體性事件在發生之初,就帶有政治色彩。
12、( )根據危害程度、流行強度,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只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才能宣布其為法定傳染病。
13、( )市場經濟是一種滲透著債權與債務關系的信用經濟。信用關系成為經濟正常運轉的充分必要條件。
14、( )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構成了金融危機。其中經濟危機是金融危機的先導。
15、(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一場有史以來最嚴重、最深刻的金融危機,危機首先在資本市場由股市的大崩潰引起。
16、( )在日常進行緊急狀態演練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強各級領導者、管理者和廣大民眾的憂患意識。
17、( )處置群體性事件講究「扼殺在搖籃之中」,只有這樣,才能防止事態擴大、蔓延和變化,把其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18、( )要加大對群體性事件的責任追究力度,凡發生群體性突發事件,無論直接間接,當地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都必須承擔領導責任,一律引咎辭職或撤職。
19、( )當停產、倒閉、被兼並企業的職工在工作安排和生活保障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時,很容易引發群體上訪甚至鬧事事件。
20、( )對於因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如在初期階段,要充分發揮公安機關等強制力量的震懾作用,以武力大造聲勢,形成強壓態勢,給鬧事者造成極大的心理震懾,使其行動受阻,自動放棄鬧事念頭。
四、案例題(本大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
案例1:
美國總統布希2008年9月19日說,為了結束目前這場幾十年.
請根據以上材料闡述國家的財政部門和中央銀行在金融危機中的作用。
案例2: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中的危機信息發布

(案例摘編自大河網2009年4月21日王永福的「不應忘記松花江水污染教訓」和中國教育電視台網站2005年12月1日的報道「哈爾濱水污染事故調查」)
結合案例,談談政府如何做好危機事件中的信息發布工作。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
1. 為什麼說當代經濟危機的先導和主要表現形式是金融危機?
2、結合實際工作,談談如何在危機形勢下提高決策的效率和准確性.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0題,每題0.5分,共25分)
1、A 2、D 3、D 4、D 5、A 6、B 7、A 8、B 9、C 10、D
11、D 12、B 13、A 14、C 15、B 16、A 17、B 18、D 19、D 20、C
21、D 22、B 23、A 24、C 25、D 26、C 27、D 28、A 29、B 30、A
31、D 32、A 33、A 34、C 35、B 36、B 37、A 38、C 39、D 40、A
41、A 42、A 43、D 44、D 45、D 46、B 47、B 48、A 49、D 50、B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題,每題1分,共25分)
1、BD 2、ABCDE 3、ABDE 4、BC 5、AD
6、ABD 7、AB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 13、ABCD 14、ABC 15、AE
16、ABCDE 17、ABCDE 18、AD 19、ACDE 20、ABCD
21、ABCD 22、ABCD 23、ABD 24、ABD 25、ABCD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0.5分,共10分)
1、對;2、對;3、錯;4、對;5、錯; 6、錯; 7、對; 8、錯; 9、錯; 10、對;
11、錯;12、對;13、對;14、錯;15、對;16、對;17、對;18、錯; 19、對;20、錯
四、案例題(本大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
案例1參考答案要點:
由於金融危機影響范圍廣泛,牽涉面大,因而需要各個方面的配合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理效果。這其中國家財政和中央銀行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國家財政在這方面的主要職能體現在:第一、用公共資金直接購買不良資產。第二、直接收購和接管破產的金融機構。第三、向金融機構注入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第四、稅收優惠政策。
中央銀行的主要職責是作為最後的貸款人保證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和穩定。最後貸款人制度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和再抵押的融資業務。其主要手段是:通過提供信用貸款、抵押貸款、票據貼現、短期透支、購買資產的方式,來解決危機中金融機構遇到的流動性困難。在極端情況下,央行也可能直接用貨幣資金收購或者接管金融機構。除了救助和接管外,中央銀行還會採取強制提高銀行體系的資本充足率、加大對銀行的監管力度和信息公布等措施來增強金融機構的抗風險能力。
案例2參考答案要點:
危機信息的披露是指政府針對發生的公共危機的具體情勢,採取大眾傳播及其它手段,對社會信息傳播加以有效控制的活動;其目的在於,按照社會傳播和新聞傳播的規律,對危機處理過程進行干預和影響,維護社會秩序,避免造成社會動盪,促使危機向好的方向轉化。危機信息的及時發布,是維護公民知情權的體現。在危機管理中,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危機信息的發布工作,做到及時、透明、有效地發布危機信息。政府發布的信息時機以及信息的披露對於維護社會穩定和穩定人們的情緒應該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像水污染事故這樣的危機事件中,政府必須及時發布信息,把社會對危機的輿論引導到有利於危機解決的正確方向上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避免造成社會混亂。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
第一題參考答案(要點):
金融危機總是先於經濟危機而爆發。這是因為金融資產比產業資產更具有市場敏感性的特點造成的。其市場敏感性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金融資產的流動性更強。因為金融資產屬於虛擬經濟,比實物資產更便於交割和買賣,具有更高的市場流動性;第二,金融資產的價格波動性強。因為金融資產與它所代表的實物資產分離了,因此它更容易受到市場心理的影響。一定的實物資產價格波動可能會導致市場預期的急劇變化,並對金融資產價格產生倍數的影響。
第二題參考答案(要點):
危機決策作為一種非常規決策,它與常規決策相比主要有以下特點:時間的緊迫性;決策所需信息的嚴重不足;決策後果的嚴重性。危機決策雖然時間緊、信息不充分,但是它仍然要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通過壓縮花在每個步驟上的時間,提高決策的准確性和時效性。提高危機決策效能的關鍵就是要提高變危機決策為常態決策的能力,而要實現這個轉變就必須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科學的危機決策機構;(2)確立科學的危機決策流程;(3)採用科學的危機決策方法;(4)提高危機管理決策者的素質

閱讀全文

與圍繞雲南發展開展專業化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