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裡傳授真正的純糧釀酒技術
去火速看看,專業做純糧食釀造技術的,可以實地考察下
2. 糧食釀酒的方法步驟
用大米釀糧食酒的方法。
道具:大鍋、小鍋、大酒缸子、釀酒蒸籠、廢舊棉絮、干凈白布、大盆子或豆腐盆、大酒壇子
材料:大米、釀酒粉、水
方法:1、首先需要把大米淘干凈,用漏篩裝好,這時可以一邊燒水,水不宜太多,一般水、米各半(或者水略多於米)即可。水開後把大米下入鍋中煮,米下鍋後需要用鍋鏟適當的攪動,防止結鍋。
2、待大米煮至快熟時減小火力,直至把鍋中的米飯完全煮熟,熟後即可把火撤掉,待其略冷卻後再鏟出鍋裝入酒缸中待其冷卻,當溫度冷到30——40度左右時即可用米酒粉兌好水和入米飯中(一般米酒粉中會寫明一包可釀多少斤大米),完全攪拌均勻後把米飯壓平,再在其上面撒上一些酒粉水然後用干凈的白布蓋上。
3、入窩,這個步驟也是很關鍵的一個步驟。先需要找一些廢舊的棉絮、毛毯都可,把他們放入大盆子中弄好一個能容得下酒缸的窩,把酒缸放入窩中後再在其酒缸上面蓋上白布並壓好,最後用保暖的材料(廢舊棉絮等)把酒缸完全裹好,放於房間內一個對時(24小時)後即可掀開酒窩了。
此時酒出窩後還不到釀酒的時候,這時我們還需要找個大酒壇子把全部發酵好的酒裝入壇子中,裝好後密封保存一兩個月後才進行釀制。有的人也會在封存之前加入一些糯米酒或者紅薯乾等。其釀制過程則還需要很多的工序。
1、把發酵好的酒倒入到大鍋中,加入適量的水進行煮,在鍋的上面套上釀酒的蒸籠(上下兩頭都是空的,而在蒸籠中間會有一個類似船槳的木板,木板上有刻痕且都流向於木板的末端——通向蒸籠外面),在蒸籠的上面再放置一口小鍋,再在其小鍋內加入冷水,最後再用打濕的碎布把蒸籠和鍋的介面處密封好即可。
2、在鍋中的米酒煮開後即會有熱氣往上冒,遇到蒸籠上的小鍋時則會凝結成水珠,水珠到一定程度後即會掉下,順著刻有刻痕的木板流至末端,此時末端需要用一個酒缸接著流出來的酒。一般來說第一鍋水的酒其度數都會相對較高,甚至能點著火。待蒸籠上面的那小鍋水熱了後其出酒的速度也就慢了,這時我么需要把小鍋裡面的水舀出來倒掉,再換上冷水,如此循環即可。一般一鍋酒糟可以釀三至五鍋水(上面的小鍋)。當然具體每一次的量則需要根據其鍋的大小來決定。
酒釀出來後我們只需要再找相關的酒瓶裝好密封保存即可了,這樣釀出的酒也就是我沒們在老家自己喝的糧食酒了。
3. 想在農村自己家鄉釀酒。自產自銷,而且是用農村的土辦法釀酒而成。這可行得通嗎因為工廠的設備很貴,加
產量不大可以自產自銷,辦個小酒館小飯店是這樣的,
4. 土方釀酒技術
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釀酒原料與釀酒容器,是穀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據考古出土距今五千多年的釀酒器具表明: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存在釀酒這一行業,而釀酒之起源還在此之前。遠古時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釀酒原料不同,所用微生物及釀造過程也不一樣。酒麴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
5. 做純糧食的白酒釀造技術在哪裡可以學
很多賣設備的地方都有白酒釀造技術可以學的,像寧波傳成酒械就有。你專可以先去學技術,不收屬一分錢的,先把技術學完了,你自己做出酒來喝過了,覺得可行再考慮後面的事。酒的口感方面各人感覺都不一樣,你想做什麼樣口感的酒都可以學的,學到你覺得滿意了為止。如果覺得不行可以直接走人,最多就是損失幾天學習時間。
6. 白酒釀造工藝流程(詳細一點,講明各步驟)
白酒釀造大多是固態發酵,其主要產物是乙醇。經檢測分析,白酒中除了大部分是乙醇和水外,還含有占總量2%左右的其他香味物質。由於這些香味物質在九中種類的多少和相互比例不同,才使白酒有別於酒精,並形成不同的風格特點。
1、原料及其配比釀制釀酒的原料是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麥(16%)、玉米(8%),他們的質量比例有很嚴格的要求。配料時按先多後少原則依次運到辦料場地,不得配錯各種糧食比例。
(6)北方土方法糧食釀酒技術培訓擴展閱讀:
白酒處理技術:
陳釀法:貯存老熟,一般用陶瓷壇陳釀效果好。
勾兌:這是決定酒質的重要環節,以往都是由富有經驗的老師傅擔任這項工作。現在利用計算機的勾兌技術也正在研究發展之中。
配加混合香酯(新工藝白酒)的研究:現在能夠生產混合香酯。這是以硫酸為催化劑,將酒精和醋酸人工合成為乙酸乙酯,用酒精和高級脂肪酸合成相應的高級脂肪酸酯.然後蒸餾分餾,凈化處理後,進行毒性實驗,證明無毒,可供食用,於是進一步製成混合各酯分的"混合香酯",作為調香劑加入到一般質量的白酒中。可提高白酒的質量。
酒香氣成分的研究:白酒中的香氣成分極為復雜,除了酒精(乙醇)之外,還含有數百種化學成分。白酒中的主要成份分為四大類:醇類物質、酯類物質、酸類物質和醛酮類物質。不同香型的白酒,其主體香氣成分是不同的。如汾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是最主要的香氣成分,乳酸乙酯的含量約為乙酸乙酯含量的30%,而己酸乙酯的含量較低。瀘香型白酒中,主體香成分是己酸乙酯及適量的丁酸乙酯。而米香型白酒中的乳酸乙酯的含量比乙酸乙酯的含量較高。
7. 怎樣土法釀稻穀酒
稻穀酒方法如下 直接將生料(大米、玉米、高梁、稻穀、紅薯等)加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發酵6~8天就可蒸餾製成優質白酒。
釀酒的原料要求經過粉碎,(大米不必粉碎),一般細度要超過80目,粉碎機底篩直徑在1mm以下。只有達到這樣細度的顆粒,才能被水充分浸泡才能使黴菌廣泛的與澱粉接觸、酶解,使澱粉的糖化率達到95%以上。在配料順序上,應採用先水後糧再加曲的方法較好,糧水比應控制在1:3,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用量為原料總量的0.6%~0.7%。先按比例把40℃的水倒入缸中,然後把粉碎好的糧食逐漸的倒入缸內,邊倒邊攪拌,再加入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下曲時溫度不要超過40℃。釀酒的關鍵在於發酵,發酵搞好了,酒的質量、產量都會得到提高。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於40℃者易產酸,甚至曲種死亡,低於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5℃。
8. 民間土法釀酒步驟
1、浸泡
將高粱送進泡水池,加水浸泡24小時。
2、蒸煮
浸泡後之高粱,用鍋爐蒸煮,俗稱蒸高粱飯,簡稱蒸飯。
3、冷卻
高粱飯蒸煮完畢,用輸送帶送入冷飯機,輸送途中加進谷殼,使高粱飯不致太黏稠而加速冷卻。
4、拌曲
將冷卻後之攙有谷殼的高梁飯,送進拌曲機,加入顆粒狀曲粉,用拌曲機使高粱飯與曲粉均勻混合後,倒入發酵池。
5、發酵
發酵10天後,蒸餾得酒。
6、蒸餾(第一道酒)
將發酵完成之高粱飯,用人工倒入蒸餾鍋,蒸餾所得謂之第一道酒。第一道酒因較具高粱味,必須調兌以改善口感風味。
7、再拌曲、再發酵
第一道酒蒸餾後之高粱渣滓,出鍋再加谷殼冷卻,再加入曲粉均勻拌和,送進發酵池,進行再發酵12天。
8、再蒸餾(第二道酒)
第二道酒,較無高粱雜味。較香、較醇、較順口。
蒸餾過程中,酒液流出,最先餾出之酒精濃度在80%以上,謂之酒頭,慢慢下降,酒精濃度在20%~40%為酒尾。酒液以酒精濃度高低分開收集、儲存,濃度60~70%作為大麴酒,50~60%間為高粱酒。
9、調兌與灌裝
為使酒質均勻一致,迎合消費者口味,必須進行調兌,又稱勾兌,將不同酒精濃度,分次蒸餾,以及年份,作不同比例之勾兌,求其色、香、味上的均衡。然後進行灌裝於玻璃瓶或磁瓶,灌裝前需於地窖存放若干時日(通常6個月以上),使新酒辛辣味經過老熟(熟成),去除糟味,改善口感。
(8)北方土方法糧食釀酒技術培訓擴展閱讀
從造酒工藝上看,自秦、漢以後,制曲、釀酒的技術工藝在我國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曲是以穀物、豆類為原料,作為培養微生物的載體,在上面培養大量的黴菌、酵母菌用曲釀酒同時起到酒化和糖化作用,酵母菌是重要的發酵微生物,能分解碳水化合物,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
曲的種類很多,釀酒採用不同的曲種,可以實現不同的產酒率,並使成品酒各具風味。「曲為酒骨」,制曲和選擇用曲是釀酒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酒品都習慣用曲名來命名,如大麴酒、小曲酒等。
大麴因它的成品形狀像大磚而得名,大麴以小麥、大麥、豌豆等為主要原料,含有豐富的微生物群和微生物在繁殖過程中分泌出來的各種酶類,以及微生物分解曲原料而形成的代謝產物,如氨基酸等。小曲的曲坯很小,形狀大小不一,主要是以大米、小麥、稻糠等為原料,以中葯材為副料製成。
小曲製作時的菌種是自然選育培養的,在原料處理和配用葯材上,都為有效菌種的繁殖提供了良好條件。經過曲種接種後,有效菌種大量繁殖。大麴和小曲在釀酒時,都有糖化和發酵的雙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