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技能課程 > 專業美術培訓教學方式

專業美術培訓教學方式

發布時間:2021-01-16 10:59:15

① 求:少兒美術培訓班的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

要有教師資格證。去教育局申請辦學合格證,據說比較麻煩。規模不大的話可以不注冊。

少兒美術主要內容應該是:折紙、撕紙、實物粘貼;泥塑、石子彩塗與拼貼;油畫棒簡筆畫、水彩筆簡筆畫;線描裝飾畫;少兒美術鑒賞;基礎美術知識。(由於年齡問題,出於安全考慮建議不要動刀或其他具有安全隱患的繪畫工具)

② 藝術生文化課教學方法有哪些

現在高考對知識本身的考查難度與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反而更注重考查考生對知內識理解與應用的能力。藝術類考容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強的特點決定了他們適應新高考、快速提分的潛力也非常大。只要方法得當、目標明確,再經過專業老師指點,藝術類考生考前突擊一定會起到較好效果。高考需要考數學、語文、英語、文綜(或理綜),想在這么少的時間里,把六門課都學好對於藝術生來說是很難做到的。
考生要合理安排復習時間,較好的科目安排更多一點的時間復習,在短時間內用偏科的復習方法,讓強項得高分。(注意少數院校對英語和語文有最低要求)文化課的學習應該夯實基礎,一切由強化舊知識、鞏固舊知識開始,然後再做好新知識的掌握。
要學會取捨,由於藝術類考生文化課錄取分數線不高,所以考生就要力求會的知識多鞏固,爭取考試不丟分,而難題、偏題、怪題、綜合題則要大膽捨去。還要重視結合高考模擬試卷,加強考前實戰訓練。

③ 美術教學方法有哪些

現在的高中美術提倡以學生為主 教師為輔助 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現在的專小孩很懶 動手屬能力少 要適當的啟發 激發他們的興趣來教學
《高中美術新課程》總目標第一句就提出:「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學習活動」,就是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美術鑒賞活動。課上我們能給學生創設好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致。新課改提倡自主學習,我們在課上就應該先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自主探究,再加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呼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合作精神。

④ 現在國內少兒美術培訓班的模式是不是都差不多固定一個模樣的有沒有什麼平台教學模式比較新穎的

這個我不太清楚誒,不過應該都差不多是那個樣子吧,我這種行外人也不懂少兒美術培版訓有什麼模式。我覺得權這個少兒美術培訓班的教學質量不在這個它採用的什麼教學模式,更多還是得看這個少兒美術班他聘用的老師水平怎麼樣、領導層管理的怎麼樣才對,這才是決定一個少兒美術培訓班教學質量的東西。如果一個少兒美術培訓班他招聘的老師教學水平都很差的話,那麼這個少兒美術培訓班你即使是給孩子報了,我估計也學不到什麼東西。我倒是知道一個專門教小孩子學畫畫的軟體挺專業的,推薦給你,這個軟體叫做美術寶1對1。我專門去了解了他們招聘老師的要求,都是超級嚴格,不僅要求要大學本科學歷,還要有教美術的經驗才行,我覺得挺好。

⑤ 美術教育學什麼

美教學出來主要還是教書的多一點…… 1。 《美術教育學》課程研究性學習初探李玙君【摘要】: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運動中,許多大學都將研究性學習融入課程教學,並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美術教育學》是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課,通過在這門課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對美術教育學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用達到一定水平,並培養其創新精神和研究探索能力,使他們具備自我發展的素質。 【作者單位】 【正文快照】: 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運動中,許多大學都對學生研究的培養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並將研究性學習融入教學,使學生在一種師生互動的探索活動中完成知識構和能力的提升。《美術教育學》作為高師美術教育專必修課,是一門具有美術學科特色的教育理論課程,對生學習美術教育基本原理……2. 美術教育學課程目標實施途徑探索黃曉霞【摘要】:美術教育學是高師美術教育專業主體課程之一,以培養學生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施行推動了中小學課堂職能和教師角色的轉變,也直接決定了美術教育學課程目標發展的新趨勢,教學更傾向於培養師范生獨立設計和研究教學、獲取可持續性發展的能力。這一長遠發展目標的實現在現實教學中面臨重重困難,解決矛盾的關鍵是在課程教學中探索更加切合師范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變成主動的探索式學習,逐步引導學生成長為研究型教師。因此要結合高師美術教育學課程實施現狀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期推動美術教育學課程教學改革。 【作者單位】 【正文快照】: 從1902年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創建我國第一個圖畫手工科起,美術教育學(當時稱「教授法」)就逐漸與普通教育學、訓育學、心理學和倫理學共同成為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主體課程。時至今日,美術教育學已成為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塑造學生教學能力的主體課程……等等……反正有很多啦

⑥ 專業的美術培訓怎麼樣

其實培訓基地都差不多,只是說教學方式,跟老師的水平有關系。
就拿美術,畫室來說,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你自己的領悟能力,我以前在畫室,見過很多,學了幾年的,還不如一個領悟能力強的學幾個月,所以最主要的還是在你自己。
如果說領悟力差一點,你可以通過多畫、多練、多臨摹來提升。
如果說領悟能力比較強,多畫、多練、多看。通過多看,來領悟。
反正我個人覺得不管是哪類藝術生,培訓基地好不好,只能說佔百分二十,百分之八十在靠自己!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為什麼教師要進行美術培訓

摘要:本文通過對美術培訓教育的調研、美術教育的課程實施等方面,針對美術教育對孩子成長中的意義進行了分析。發現美術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美術教育;想像力;好奇心;記憶力

現今「美術」教育無處不在,已經融入到了日常教育和生活中。而繪畫是美術培訓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種藝術方式,它是指運用點、線、面以及結合色彩等元素,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孩子都喜歡彩色的世界,繪畫是大部分孩子都喜歡開始他們「創作」的首選。不僅因為繪畫經濟實惠方便,更是因為孩子通過繪畫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美術教育不僅培養孩子想像力,引發孩子好奇心,帶動孩子動手能力,加強孩子圖文思維記憶力,提高孩子的求知慾。美術教育也關繫到孩子的智力發展與思想品德教育。進行美術藝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社會、文學與藝術的修養,並且還可以提高學生欣賞繪畫作品的能力,使學生的道德品質情操得到提高。現今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一般發展起來,美術培訓必定會出現一些問題,美術培訓如何在培養孩子想像力、引發孩子好奇心、提高孩子求知慾方面,實施因人而異,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一、美術教育的意義

1.繪畫對想像力的培養

(1)想像力的培養

繪畫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在不同年齡期,學生的想像力不同的,兒童的想像力不僅十分豐富而且很強大,身邊的實物、動物、人、景物等,他們都可以通過想像力達到創作出一種新的樣子,比如各種形狀的蘋果、藍色的馬、紅色的天空等等……

(2)繪畫作品的評定

繪畫作品沒有好壞、錯與對的標准答案。我們不能用唯物觀去理學生的作品,因為在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在對事物有了基本的認識上加入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看似不和諧的景和物,通知他們的想像力又毫不違和的組成了一個全新的景或物,這就是繪畫對想像力的塑造和闡述。

2.繪畫培養好奇心,並伴隨著求知慾

繪畫的題材會有很多種,范圍也很廣,主要從節日、慶典、歌頌、傳統,民俗等等,都能以繪畫的形式記錄和表達。繪畫題材的豐富多彩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提升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是由新奇實物刺激所引起的一一列的探索心理與行為活動。學生有了好奇心對世界的感知力也會和同齡人有很大的區別,好奇心往往都伴隨著求知慾,想要畫出沒畫過的東西,就存在第一次的繪畫訴求,當繪畫完成後,孩子的成就感也就隨之而生。美術教育中正確的引導與培養學生的好奇心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繪畫題材要新穎

美術培訓教育中的課堂繪畫課題要符合各年齡段孩子特點,繪畫授課時結合引人入勝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史記故事、名人事跡等等,在這些故事和繪畫結合表現中,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在無形中提高孩子們的想像力。

(2)繪畫中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會對他感興趣的提出他的疑問,有著非常強烈的探索精神,還會像老師追根究底。因此,在繪畫教學過程中如果有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就需要保護他們提問的積極性,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的答案,即使這在繪畫表現中可能沒有唯一的答案。美術教師應該具備引導孩子發散性思維的能力,教師應該合理引導,鼓勵學生,使學生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從而讓他們在今後的成長學習過程中有這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自強不息下去。所以,美術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疑問,不管質量如何,一定要有耐心和熱情,並加以正確指導。如果教師持有不耐煩、應付和斥責的態度,都將挫傷學生好問的積極性,還會扼殺他們的求知慾,進而打擊他們的創造精神,後果是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3.繪畫增強記憶力

圖案記憶法是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圖案記憶法就是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畫,抓住實物特點,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很容易引起孩子興趣,也能更清晰的了解到事物的實質,繪畫的本身就是記憶和回憶的過程,是把印象具象化。

二、美術教育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1.美術教育固定化

在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的美術培訓機構的美術教育還不健全存在在一定的問題。現今美術教學沒有做到以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需要出發,沒有按照孩子年齡特徵教育規律和孩子的心理特徵來設計教學計劃和授課內容。現在的美術教學仍然是老三步走:美術入門、美術技巧、臨摹訓練。在美術入門的授課中,往往構圖固定化,使得學生繪畫學習中思維定式化了,不利於學生創新創作思維的發展。在練習的過程中只要進行模仿教師繪畫就可以了,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利於學生繪畫思維的拓展,導致在未來的更專業的繪畫技能學習中,學生的繪畫認知有了限制,也就很難有創造性的發揮。在強化訓練的過程中,往往採用臨摹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和想像空間,不利於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和創作能力的培養。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教學固定化的問題,應當創造不同教育的方法。如同一主題可羅列不同創作形式,分享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欣賞到自我認識到糅合資源熔爐再創成自己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創作了。

2.繪畫作品評價方法片面

國內美術作品評價也比較片面,美術教師在授課時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在對學生的繪畫藝術作品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重視學生技能和技法在繪畫作品中的運用體現,還應重視繪畫作品中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體現,要綜合去評價學生的繪畫作品。此外,在評價形式上也應該進行改革,將教師評價、學生互價和自我評價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優點與存在的問題,進而再一步反思、提升自己的繪畫創作能力,甚至為學生將來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總結

學生在繪畫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經常注意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有創造性的想法。作為教師首先應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給予表揚鼓勵,鼓勵學生自己解決繪畫過程中的問題,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在美術教育過程中要注意教學體裁的選擇,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他們的求知慾。美術教學是老師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從幼兒教育到初級教育甚至到大學的課余時間,用來學習美術,這樣全面發展,一項不要落下提高了綜合素質。美術興趣的培養過程能養成有耐心、會觀察、會反復對比研究的頭腦。

⑧ 在線美術教育機構的教學模式如何

在線美術教育機構的教學模式,
有公立也有私立,據說私立的更認真些。
你可以到教育局辦事處詢問,
以教育局的說法為准。

⑨ 選擇正規的美術培--訓--班方法有哪些

你的文化和專業水平很大程度決定了你學習的院校和專業方向,所以建議版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權情況去找。只能給你一些挑選美術培訓的建議:
首先可以通過宣傳冊、網站多了解,不能輕信宣傳。所以實體考察很重要,一定要多對比。條件和環境好當然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學質量,兩者選一寧可選擇教學好的。看教學適不適合自己,可以試學一段時間,從作品、師資氛圍、老師是否負責來看。往往優秀的是有體系的教學,科學的管理

⑩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方法

1
注重兒童感受,尊重幼兒年齡特徵

在我們的課堂上,不論學生年齡大小,教師都很注重自身地位,強調教師與學生的身份關系。我稱此類教師為「控制型教師」,他們不論是在講授課程還是隨堂個別輔導時,都在把控學生,比如常出現這類語匯:「你能這么(畫)」、「不能讓(顏色塗太滿)」等等控制性較強的指導詞彙。

還有一類教師,我將他們稱為「朋友型教師」,教學以朋友形式與孩子交流、互動。學前兒童處在一個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對待繪畫本就是熱情滿滿,所以此時,如果教師尊重其年齡特徵,注重幼兒的感受,蹲下來與其對話,以朋友形式進行交流,恐怕幼兒對美術課堂的體驗會更加不一樣。

在上課時,教師都會用教鞭來指畫,或是敲打教鞭提醒學生注意看黑板,但美國幼兒園用的卻是一片顏色鮮艷,質地輕柔的羽毛。想像教師在引導孩子們看畫時,舉著的是一片彩色的羽毛,讓孩子們體會到的是柔和與美感,而不是木棍的冰冷僵硬。從這些細節也可以體會到教師是以「朋友」的角色在引導兒童,而不是以「控制」的形式去教授。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影

2
注重家教合作的落實,讓家長當學生

我們經常說到家教合作,但美國課堂的家教合作也使我眼前一亮。入學前,家長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擔任哪門課程的助教,之後每學期會安排一次為其兩周的培訓,共十天。時間安排在晚上六點半至九點。你的小孩在哪個年級,你就參加這個年級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就是本學期要給孩子們上課的內容,家長們先提前上一遍,同時也包括一些上課時的小技巧,比如名畫欣賞時怎麼掛畫、用羽毛指點作品、調色如何師范、多與兒童交流、提問後讓孩子們多發表意見等等,最後一次培訓課,會讓家長們練習畫一幅素描,說是練習素描基本功。

但我覺得這個環節的培訓,如果家長不經常聯系,單靠一次課程可能也解決不了基本功的問題,所以猜想此環節的安排可能是校方想掌握家長中專業美術能力如何。

這種家教合作的形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們經常說家教合作,但合作的最普遍形式是兒童在家時家長教育,在學校時交由老師教育,這種家長先進入學校培訓,再與兒童一起參與教學的形式鮮少。

▲ 家長與孩子共同進行藝術創作

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同時顧菁女士也提到,通過她本人的觀察,越是熱心參與學校活動的家長,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就比其他孩子優秀許多。確實,家長參與到學校活動中來,不僅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觀念,這樣在家庭教育中才能更好地與孩子交流溝通,幫助其健康成長。

3
在綜合課程中,體現美術的獨特性

我國藝術課程標准中提出了藝術教育綜合化的問題,強調既要保持藝術各學科的特點,又要防止生硬、盲目地結合。確實,藝術綜合有利於促進學生整體藝術審美修養的提升和多種能力的發展。

本書中也給我們舉出了實例——繪畫與音樂的綜合,稱為「音樂畫」。我們所常見的音樂繪畫綜合課程基本形式一般是聽音樂並用抽象形式畫出感受。另一種是在小朋友畫畫或做手工時,老師播放背景音樂來襯托氛圍。讓孩子們在愉悅的環境下,體驗繪畫的樂趣,讓課堂輕松而充滿活力,也打破了課堂的單一沉悶。

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式課堂特別注重美術專業詞彙的使用,突出美術的特有性。我注意到在他們的課堂中,從四歲左右開始,教師會告訴孩子們一些專業的繪畫詞彙,如空間(近景、中景、背景、重疊、透視)、節奏(線條、色彩、質地、重復)等等。但教授這些詞彙時教師會注重年齡變化來強化詞彙和元素的了解,從無意識到潛意識再到有意識地教授。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摘

4
審美培養從欣賞開始

美式課堂由於時間較為充沛,每次課為兩小時,前半部分多數是用來欣賞名家名畫。據本人統計,二十節課中有十三節課有名畫欣賞環節。而且在欣賞時老師撇開深奧難懂的哲學思想,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巧妙地帶領孩子了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風格與流派,知道一些重要的美術家和作品,同時也讓其了解美術與生活、歷史、文化的關系。

一開始我充滿疑惑,認為幼兒年齡較小,要了解這么多知識性內容恐怕有難度,但通過之後越來越多的課例發現美式課堂對於欣賞名畫作品有幾個特點:

1
對於畫作的選擇會根據年齡的不同加深欣賞范圍。3歲至5歲左右,選擇的名畫一般都是主題突出,造型簡潔、幾何形的點線面符號,這樣便於引起幼兒的聯想。6歲到7歲左右兒童的欣賞范圍會逐步擴大,增加不同類型的欣賞內容。

2
對於作品的選擇,只會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的、已經得到美術史認可的。對於當代藝術作品教師一般不會選擇,認為只有經過歷史沉澱後的作品才值得學習和鑒賞。

3
教師一般會選擇四至五幅名畫,所選畫作都會超越孩子的理解水平,且都是會與本節美術課主題相適應的世界名畫。教師引導時以提問為主,以此來激發兒童的興趣,教師的每一句話、每個動作都有教育意圖在其中。

孩子的創造力是從模仿開始的,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強,將來創造性的潛力就越大。欣賞不同主題,不同表現形式的名畫作品,讓兒童從小接觸經典,培養審美水平,我想這應該是審美能力的第一步。

5
注重兒童體驗的過程,享受兒童分享的樂趣

由於本人在校外美術機構教學,不論是培訓機構還是家長,對孩子的美術課最看重的是其最後的作品效果,因為家長沒有辦法從其他途徑去了解課堂,了解孩子,就算隨堂陪學,恐怕也體會不了兒童內心的感受與收獲。那教師在課堂注重兒童體驗的快感與收獲時,如何讓家長也滿意,並能了解課程內容呢?

我認為兩全其美的方式是課後請家長進入課堂聽孩子分享畫面故事。首先,在兒童年幼時,將自己的畫面故事與他人分享是一個重要過程,同時通過孩子的分享也能讓家長更好的了解課堂內容。當然這個過程也離不開教師與家長的積極溝通,嘗試向家長講解課程理念讓其改變原有錯誤的觀念。在美式課堂中很注重幼兒體驗過程,同時還強調其愉悅性,例如在《小小抽象畫大師》一課中,講解馬蒂斯圖形時,教師給每人發了一個不一樣圖案的白色剪紙,要求小朋友們在畫冊上找出和自己剪紙一樣的圖形。小朋友們找得很認真,用游戲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對抽象圖形有了感覺認識和視覺敏感度。

6
注重文化多元與材料、表現技巧的多元

對於課程內容的選擇,美式課堂涉及的面很廣泛,以學習西方經典名畫為主,同時又涉及到了東方的水墨、非洲的粗麻布編織、埃及的小雕塑、印第安的圖騰等等;在藝術形式上抽象、立體、古典等風格都各有接觸;材料的選擇上,除常見的蠟筆、水彩外,泥土、糖紙、玉米衣等各種生活周邊材料都利用到藝術創作中來。對於材料的多樣性學習不僅能使作品更加豐富,同時兒童在觀看和體驗材料中也能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摘

王振宇教授在本書《序》部分提到幼兒美術不是一個「該不該教」的問題,而是一個「為什麼教」和「怎麼教」的問題。部分教師認為,學前兒童不必要學習技能技巧。其實,技能技巧就如同「使用說明書」,先了解了使用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去創作,對於幼兒也是同理。

艾斯納曾在《兒童的視覺與知覺的發展》一書中提到「藝術表現所需要的技巧並不能因個人年齡的提高而自然獲得,藝術的發展也並非和生理成長的進度成正比。相反,任何人(包括美術教師和藝術家)所有的所謂創作技巧,均是由當時比較有學識、經驗的人所傳授。而且許多創新技巧,更加需要各種系統性的學習過程才能獲得」,「我們沒有理由假設兒童不需要知道任何技巧就可以表達出各種藝術內容」。因此,學前兒童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技能技巧學習值得教師教授。

美式課堂注重教學過程,但作品卻有些「差強人意」。雖然說過程的愉悅性能讓兒童有快樂的體驗很重要,但作品效果的不佳,恐怕隨著兒童的審美能力提升,也會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不自信感。良好的作品成果呈現也會對提升審美能力有所幫助。作品效果好壞,不在於教師動手幫助兒童完成所謂的良好作品,而在於教師課前的准備以及課程的語言引導:

閱讀全文

與專業美術培訓教學方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