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技能課程 > 中國工業技術培訓

中國工業技術培訓

發布時間:2021-01-15 14:31:06

❶ 中國現代工業技術

民國時期缺乏對工業的發展規劃,輕工業由於投資較小,資金周轉快發展很大,比如紡織、麵粉、輕化工業。抗戰前資源委員會曾經有一個重工業大綱,但缺乏實際的實行方案。所以建國前我國的工業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盡管飛機、汽車和大型船舶在建國前很早都有造出過,但前兩者最早均是軍閥(東北軍)出於軍事或政治目的製造的,沒有形成批量生產,造船業從清末開始一度有很好的技術,北洋海軍的平遠號即為國產,此後一戰時期國內企業也為外國造過較大型的船舶,雖然中間發展有多次中斷,但總的說來造船業在建國時還是相對其他行業有一定的基礎的。民國政府本身對於重工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兵工,主要是輕武器的製造,而且由於抗戰前總是將大量本就不足的財政資源投入軍費,所以重工業發展不大。
建國後,成體系的工業建立是蘇聯援助的功勞,雖然我們長期以來否認這點。要知道五十年代初期蘇聯也還沒有完全從戰爭中緩過來,而且一個完整工業體系的建立你就是有錢買也很難買到的。另外當時蘇聯援建的工業企業本身的技術水平並不落後於蘇聯國內的一般水平,同時在非敏感技術領域,還提供了大量圖紙,並幫中國培訓了相當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再加上蘇聯雖然不是無償援助,但為低息(年利1%)貸款,這對於剛剛經歷戰爭造成的惡性通貨膨脹的中國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的。

❷ 中國現在工業技術怎麼樣

工業技術水平距離世界先進水平有相當的差距,因為鋼材品質、數控機床、精密加工、工人素質等諸多因素,很多先進國家能生產出的產品我們還不能生產,對我國民生、國防等都有一定的影響。

❸ 中國工業整體水平如何有哪些方面是世界領先的

近現代的中國一直都給人一種貧窮落後的感覺,無論是在高精尖技術方面,還是一般的加工製造業方面,中國都與發達國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這種感覺是十分片面的,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後,中國早已經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形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中國整體工業水平較一線發達國家還有著差距,特別是在工業生態建設和人均工業產出兩個方面,但在中國也有著領先世界的方面。

目前,要說最火的東西是什麼,那必然是我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在全球導航系統領域,之前一直被一些大國壟斷,我國無法參與到其中,而之前使用得最多的也是美國的GPS。導航對於一個國家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在認清了局勢後,我國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研究導航系統,最終在全體研發人員的努力與國家的支持下,我國成功地走在了這個領域的前列。

❹ 目前中國工業技術難點有哪些呢也就是說我國有多少產品造不出來 全靠進口

這個 多了去了吧,大型的鑄造業。冶煉業,提煉啊這些都不行

❺ 目前中國有向德國輸出專門學習工業專業技術人才的渠道嗎

「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都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針對製造業發展提出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比較兩個戰略可以看出各有特點,除了技術基礎和產業基礎不同之外,還存在戰略思想等方面的明顯差異。德國工業4.0為德國工業發展描繪了細致的發展藍圖,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認真與嚴謹,在戰略思想、基礎研究、技術教育、政策和措施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戰略思想的差異

比較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一個重要的區別在於,德國工業4.0戰略是一個革命性的基礎性的科技戰略。其立足點並不是單純提升某幾個工業製造技術,而是從製造方式最基礎層面上進行變革,從而實現整個工業發展的質的飛躍。因此,德國工業4.0戰略的核心內容並不拘泥於工業產值數據這個層面上「量的變化」,而更加關注工業生產方式的「質的變化」。

相對於德國工業4.0,《中國製造2025》,則強調的是在現有的工業製造水平和技術上,通過「互聯網」這種工具的應用,實現結構的變化和產量的增加。這種區別就好比《中國製造2025》是在工業現階段水平和思維模式上尋求階段內的改進和發展,德國則是尋求從工業3.0階段跨越到工業4.0階段,實現「質的變化」。這種戰略思想上的差別應該說是客觀條件的反映,符合現實基礎,但也說明中國製造2025缺少戰略上的理論深度和技術高度,也缺少市場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戰略基礎的差異

戰略基礎包括基礎研究、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等,是戰略實施成功的基本條件。仔細研究《德國工業4.0》,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戰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基礎科學研究,很多細節方面的任務目標,都以「高、精、尖」的理論知識作為依憑。

致力於改善德國科學基礎研究的條件,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相比之下,中國基礎學科的研究比較薄弱,科研創新能力不強,很難有重大突破。其根本原因,除歷史基礎條件因素之外,也有政策的因素。

在政策支持上,中國橫向研究比縱向研究無論在數目上,還是支持力度上都要大很多,導致中國應用型的研究領域較強,理論基礎研究較薄弱。中國還在制定國際化行業標准方面缺乏經驗和條件。因此,我們有必要下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同時,我們還有必要採取開放式的合作方針,積極成為網路化先進理論和先進標准體系的重要接入者,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包括德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一起分享理論、技術與市場。

戰略措施的差異

在配套政策方面,德國為了有效實施工業4.0,比較重視對技術、政策和環境等進行評估調整。比如,德國系統評估新技術對相關法律可能造成的顛覆性影響,以及創新周期縮短可能導致相關規則架構頻繁更新等,及時對現行不利於發展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了修改。

德國比較重視構建支持工業4.0的法律環境,及時對與責任、數據保護、貿易限制、密碼系統等相關法規進行調整,培養全國國民的競爭意識,比較重視反思和自我調適。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

在協同方面,德國成立了統一協調,建立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信息技術通訊新媒體協會、德國機械製造聯合會以及德國電子工業聯合會三個專業協會共同建立了秘書處,負責為優先主體研發路線圖。我國除了在中央層面成立由領導同志擔任組長的領導和戰略咨詢委員會之外,還應該大力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協同機制建設。

❻ 中國的工業技術是從哪引進的誰帶動中國短短時間突然發達

中國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洋務運動」時期。1949年以來,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一直是中國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20世紀中國提出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的戰略目標。21世紀中國提出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新構想。

18世紀初,中國工業生產規模曾經處於世界前列。18世紀以來,中國製造業佔世界製造業的比例經歷了下降和上升兩個階段。如今,中國工業產規模再次走到世界前列。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中國工業百年發展歷程。

洋務運動 中國工業邁開第一步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為「自強」,後期口號為「求富」。

洋務運動主要指導思想就是「師夷制夷」 、「中體西用」 八個字。前四個字「師夷制夷」 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系,即學習西方的長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在清朝中葉開始,手工業的大發展基本上滿足了國內生產需求了,所以重工業幾乎是不存在的。直到清朝後期的洋務運動,開辦了工業學堂之後,滿洲里也就是現在的東北地區才正式接觸機械製造業等重工業的行業。

運10

汽車產業也是類似,當年國外幾大車企在中國合資設廠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求中國解散國內汽車研發團隊,在生產合資車可以躺著賺錢的情況下,國內不少車企也就缺乏研發自主汽車的動力了。

集成電路是政府報告中提出的重點發展方向,但是在過去,我們過分注重技術引進,輕視了消化吸收。國內少數手機晶元設計公司在近10年時間里,歷代產品用的都是ARM的內核,所有的CPU源碼都是從ARM手裡買的,可謂「引進一代、落後一代、反復引進」,並沒有做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始終是買買買。

因此,如果只是引進技術,但放棄消耗吸收和自主研發,重則一個產業受到毀滅性打擊,輕則只能當整機組裝廠,並導致技術和利潤受制於人。在引進技術之後,必須重視消化吸收,成功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僅僅是國內企業技術升級的第一步。只做引進技術,放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發的做法不妥當,同理,關起門來自主研發,閉門造車也是不合時宜的。

在中國技術升級的過程中,特別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五大領域,除了5G通訊這項與國外同步發展的技術之外,在其餘幾個方面,完全可以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重點扶持國內團隊自主研發,同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類似於90年代沈飛引進蘇27的同時,成飛可以自主研發殲10,實現互相促進,殊途同歸。

可以說,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就像人的兩條腿,不可偏廢。相對於單腳跳,兩條腿走路,可以走的更快,走的更穩。

❼ 中國工業自動化技術培訓中心的介紹

中國工業自動化技術培訓中心(英文名稱:China Instry Auotmai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Center ,簡稱 CIATTC)是自動化科學技術專回家學者和自動化科學技術領域的企事答業單位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的學術性社會團體, 中心主要從事自動化理論的研究與應用,自動化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自動化裝備與新產品的設計、製造、測試技術,自動化材料與自動化工藝,自動化技術與新產品在電力、冶金、化工、石油、交通、礦山、水利、輕紡、建築、農業、國防等系統及各工業領域中的應用。

❽ 中國工業設備技術培訓中心在哪

清河永泰園

❾ 世界一流的中國工業技術有哪些

計算機來(世界上運算最快自的銀河系計算機在中國)
量子(中國有世界最長的32里路的量子隧道)
激光 高鐵 稀土萃取 衛星導航 太陽能風能沼氣等綠色能源的運用.很多的,也有很多正在發展,只不過我們不是能夠馬上就能夠運用和大規模生產 .這幾年軟體行業也不錯的.

與中國工業技術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