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油砂油開采技術與開采成本
(一)油砂油開采技術
由於油砂油的性質不同,其開采方法也不一樣,而且其埋藏深度不同,採用的開采方法也不完全一樣。根據油砂礦的不同條件,國際上通常採用的開采方法主要有:露天開采、地下開采、巷道開采及其他開采方法。其中以露天開采及地下開采為主。加拿大阿爾伯達油砂油開采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圖1-7):
1.露天開采
其基本條件是,油砂出露地表,用常規的採煤、油頁岩、層狀鐵礦的方法開采。它具有資源回收率高、勞動效率高、可用大型機械自動化設備、生產安全的特點。露天開采所需的設備及費用、油砂油採收率較其他方法好,技術上較為成熟,在加拿大及委內瑞拉等都已形成工業大規模開采。
圖1-6 加拿大阿爾伯達油砂油產量歷史數據與預測數據圖
圖1-7 加拿大阿爾伯達油砂開采方式與埋深關系圖
現有技術包括:
(1)卡車和掘土機已替代作為地面開采主要方法的手輪式挖掘機和拉索挖掘機。連續探測礦藏質量的智能系統是該技術的獨特特徵。
(2)砂漿管線將作為礦藏一次運輸和開采點與萃取廠長距離低溫油砂油分離的主要方法。「新式管線」具有探測測量控制流量和分離的作用,它將確保最佳條件、降低能量的需求。出現區域性萃取廠,開採的礦藏運輸到這里進行分離,並出現區域性提煉廠,經提煉後將稀釋的油砂油運往合適的市場。
(3)可移動式礦區采礦技術將是未來主要的突破性技術。這項技術就是將整個采出的礦藏運到提煉廠,然後再把地層砂返回到采礦區。這項技術生產操作范圍小,降低項目費並能滿足大提煉廠的需求。
但以現有的工藝技術從油砂中生產原油成本仍然較高,約15~18美元/桶(據加拿大國家能源委員會,2004)。在阿爾伯達,由油砂生產的原油量已超過常規石油產量。預計到2010年,阿爾伯達油砂原油產量增至180萬桶/日(9 500萬t/年),生產的汽油、柴油等可以滿足加拿大國內對油品需求的1/3,成為加拿大石油工業的一大支柱。
2.地下開采
對於埋藏較深的油砂,特別是300m以深的油藏,挖掘成本很高,一般採用地下開采方式。地下開采包括出砂冷采、蒸汽吞吐、SAGD法、注入溶劑法、井下就地催化改質開采、水熱裂解等開采方法。
(1)出砂冷采技術。出砂冷采是加拿大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稠油開采技術。對於地下具有一定流動能力的稠油油藏,出砂冷采可極大地提高油井常規採油生產能力;通常沒有生產能力或產能很低的稠油油藏,出砂冷採的單井產量可達到5~15t/d,有的產量可增加幾十倍。其主要原理是在井底形成「蚯蚓洞」、擴展和「泡沫油」的流動作用。其一,是通過出砂冷採在油藏中形成「蚯蚓」孔及「蚯蚓」孔網路,使油層孔隙度從30%提高到50%以上,滲透率從1~2μm2提高到幾百達西,所產生的蚯蚓孔的直徑可達10~30mm,極大地提高了稠油的流動;其二,是稠油所含的少量溶解氣在稠油流動過程中產生小氣泡,形成泡沫油流動,一方面提高了原有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增加流動的動力,並保持蚯蚓洞的穩定。稠油出砂冷採的基本特徵是:一般出油為5%~10%左右。總的液固產量較為穩定,原油產量初期較低,待出砂量趨於穩定時,原有常量大幅度提高,達10~30t/d以上。
(2)蒸汽吞吐和蒸汽驅技術。蒸汽吞吐及蒸汽驅油的主要作用如下:降低原油粘度;高溫解堵作用;降低界面張力;流體及岩石的熱膨脹作用;高溫下稠油裂解,粘度降低。蒸汽吞吐及蒸汽驅油在稠油開采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稠油開採的大部分產量是靠該方法實現的。
(3)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SAGD)。目前,國際上油砂油地下開采項目所採用的開采技術主要為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SAGD)(圖1-8),現在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加拿大,近年來新上馬的地下開采項目主要為SAGD項目。
水平井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基本原理是以蒸汽作為加熱介質,依靠熱流體對流及熱傳導作用,依靠重力作用開采稠油。
水平井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利用重力作為驅動原油的主要動力;採收率高;累計油氣比高;除了大面積的頁岩夾層以外,對油藏非均質性極不敏感。
圖1-8 蒸汽輔助重力瀉油技術(SAGD)原理圖
由於地下水平井開採油砂技術油砂提取在地下而不是在地面,這就省去了地面油砂的挖掘工作,特別是對於埋藏較深的油砂礦,深度越深,挖掘成本越高;隨著水平井鑽井技術的提高,在幾百米深的油砂礦中鑽水平井並不困難,由於具有成本小、污染小的優點,近幾年國外加大了地下直接開採油砂的力度。
(4)地下水平井注氣體溶劑萃取稠油技術(VAPEX)。該方法是蒸汽輔助重力瀉油方法的一個發展。在VAPEX中,不是注蒸汽,而是注烴類氣體。烴類氣體主要包括乙烷、丙烷、丁烷等;注入的氣體既可是一種氣體,也可以是幾種氣體的混合物。注入的氣體在地層溫度及壓力下處於臨界狀態,重油和瀝青被這些注入的氣體溶解,其中較輕的組分被抽提出來,形成的稀釋液的流動性比原油和瀝青的流動性更好。而采出液在地面經過加熱又很容易分離出來,分離出來的烴類氣體又可以再注入地層。這種工藝方法,可以用於一對水平井中、單水平井中或一口垂直井和一口水平井組合的情況下。
該工藝的主要優點是:與SAGD相比,VAPEX所需設備便宜、操作簡單,而且氣體溶解具有選擇性,它只溶解在油層,不溶於水,因此適用范圍廣。
(5)井下就地催化改質開采技術。在簡單的熱作用下有稠油可以發生減粘裂化和熱裂解而改質。人們也提出了在加熱處理中,向井下注入氫和可以產生氫的物質的方法。除了能溶入原油中而使原油膨脹外,H2能進入微小孔隙;當底層壓力降低時,被壓縮的氣體和原油膨脹而能產生出更多的原油,並且處理過程對原油加熱,由於熱膨脹而降低了原油的粘度。
在處理過程中,首先注入催化劑。這些催化劑是通過油田開采中常用的岩石充填或類似於壓裂作業中注入支撐劑的方法來放置的。因為大多數重質油藏的岩石骨架都有未膠結砂,礫石充填是必要的步驟,用來防止沖蝕和嚴重的出砂。通常催化劑是按類似於礫石充填或支撐劑大小尺寸來設計製造的。除了處於重質原油中,催化劑還暴露於鹽水中。
(6)水熱裂解降粘開采稠油技術。是在注入蒸汽的條件下,藉助於稠油與蒸汽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降低稠油的粘度,從而達到井下降粘開采稠油的目的。
關於稠油的水熱裂解反應,最早始於加拿大,它主要用於瀝青質的輕質化。20世紀80年代初,Hyne、Viloria的等人採用溶液熱力分解作用描述了發生在200℃~300℃溫度范圍內的稠油與水蒸氣之間發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這些反應包括酸聚合物反應、地層基質及流體釋放出水、氣作用而發生的有機硫化物裂解、水煤氣轉變反應及加氫脫硫反應等。Hyne及其合作者把油砂在水存在條件下加熱時發生的全部變化稱之為水熱裂解。
3.其他開采方式
除了以上介紹的一些技術外,還有一些技術也開始應用於油砂的開采,例如,火燒油層技術及地下隧道開采技術等。
(1)火燒油層技術。原理主要是:向油層注入空氣或者氧氣,在一定的部位點火,使其發生燃燒,利用燃燒產生的熱量將重油加熱,達到將油采出的目的。
(2)地下隧道開采技術。2000年,加拿大油砂地下開采公司(OSUM)研製了大型隧道挖掘機,對埋藏較深、不宜露天開採的焦油砂,先打一個垂直豎井至焦油砂埋藏層底。然後在下面進行水平式挖掘,可挖20m 直徑的水平圓柱形油砂礦,每天可挖出4.5萬t油砂。其挖掘費用不高於露天開采。
其他還有地下水力開采、核力開采等開采方式,但都未進入商業實用階段。
(二)油砂油分離技術
熱化學水洗法與ATP干餾法分離油砂油將會成為未來地面油砂分離的主要方法,其中,仍然以熱化學水洗為主。但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漲,ATP干餾技術將會有一個飛速發展時期,目前,其生產份額占不到0.1%,10年後的生產份額將會達到5%~10%。
1.熱化學水洗法
目前,加拿大地面油砂的分離主要是採用熱水/表面活性劑,通過熱鹼、表面活性劑的作用,改變砂子表面的潤濕性,使砂子表面更加親水,實現砂與吸附在上面的瀝青分離,分離後的原油上浮進入鹼液中,而油砂沉降在下部,以達到分離的目的。
2.ATP熱解直接生產輕質油
有關油砂熱解分離技術,加拿大阿爾伯特省油砂技術管理局主要思路是實現油砂中重質組分的輕質化,AOSTRA Taciuk Process,簡稱ATP工藝,原理是採用250℃以上高溫進行裂解,經過高溫處理後,瀝青的質量得到很大改進,分子量變小。高溫處理過程中發生的最重要的變化就是輕質油的產生。
ATP技術最初是在澳大利亞用於油頁岩加工生產燃料油,B ill Taciuk是該項技術的發明人,20世紀90年代,加拿大開始將此技術應用於油砂的開采,由AOSTRA和UMATAC公司共同開發研究油砂熱解可行性研究。
在過去17年中,這項技術經過了不斷的發展和改進,在卡爾加里東南的ATP實驗工廠中已經處理了超過17 000t油砂和其他含油物質,顯示ATP方法在技術上是萃取和初級改質的有效方法。
(三)開采及供應成本
在新技術的巨大推動下,加拿大油砂油的開采成本逐年下降。到1999年,油砂油開采成本已穩步降低到12.64美元/桶,特別是最新技術的應用之後,成本已降到10美元/桶以下。在加拿大的Syncrude公司,其人工成本是35加元/小時,人工費用占該公司油砂油開采成本的一半以上。預計今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成本會不斷降低(表1-3)。
表1-3 加拿大油砂油開采及供給成本
㈡ 采礦業的采礦技術
基本分為兩種形式
地表采礦 大型露天采礦 採石場 普通露天開采 砂礦開采 削去山頭開采 地下采礦 淺礦床開采 斜井采礦 直井采礦 硬岩采礦 鑽井采礦 由於露天煤礦的酸性廢水排放,造成氧化鐵在溪水中的沉積
采礦業對環境的影響包括水土流失、礦坑造成的地面沉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以及采礦過程中含化學物的廢水對地下水的污染等。
現代許多國家對采礦業有嚴格的環境保護和恢復地表狀態的法律法規,保證采礦區域要恢復原有的狀態,甚至要求比采礦以前的環境更好。使用過去的方法采礦,對采礦業限制不嚴格的國家,采礦業會對環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同時會影響人類的健康。
采礦業會對周圍環境和地下水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化學物質會集中污染大片地區,例如煤礦就會產生大約20多種有毒化學物質,會經由排放水和供應水的渠道擴散污染范圍。有嚴格控製法律的國家,采礦業必須有水文專家和地質學家仔細研究處理污染物,一般採用五種單獨措施,處理水污染問題:水分離系統、含污染物廢水集中存塘、地下水採集系統、地表水排放系統和隔離系統。對於含有酸性污染物的水要直接排放到水處理系統處理。 以前可以由私人或小公司從事采礦事業,但現代采礦事業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一般都是由國際知名的大企業從事。
㈢ 地下大體積采礦如何永久性防止大規模塌陷
我國的煤炭開采同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不同,以地采為主,其他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多以露天開采為主,這並不代表我國的采礦技術落後,相反我國的采礦技術是處於世界前列的,至於說落後大多是說管理方式人員冗雜,機械化水平較低,
地下煤炭是一層一層由淺入深開採的,采完之後叫采空區,基本都會用矸石加上其他凝固材料進行填充,但肯定不會填的和原始一樣實在,所以一層層累計塌陷,這個是地下資源開采無法避免的,塌陷多深很難說,猜測應該是填充工藝好壞或者地質構造的問題了;
㈣ 充填技術的發展
礦山充填技術在地下采礦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完善充填工藝技術及發明新型充填材料,是采礦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1)要大力發展和使用低成本的可靠充填物料;(2)要做好尾砂、全尾砂高濃度、自流輸送和膏體泵送的研究,以減少充填成本,減少環境污染,建設無廢料礦山;(3)在推廣充填采礦的同時,注意采礦能力的適應,加大機械化采礦進程,綜合提高采礦能力;(4)要注意影響充填采礦效率,降低成本;(5)採用新型的膠結固化材料替代水泥,改善充填料漿的輸送條件,是膠結充填采礦今後研究的重要課題;(6)針對礦山充填料漿的濃度和流量檢測儀表壽命短、故障多、檢測失准,使得制備的充填料漿達不到設計要求,應加強對充填監測儀表新產品的研製與開發。
㈤ 什麼是煤礦開采技術專業
煤礦開采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煤礦地下開采為重點,通過對采礦方法、准內備方式容、開拓方式、礦井開采及設計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的學習和實訓,使本專業學生能夠成為從事煤礦地下開采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能夠在大、中型煤礦企業從事現代化煤礦企業基層生產、技術和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課程:工程數學、計算機基礎、工程制圖、工程力學、煤礦地質、電工基礎、機械零件設計與基礎、井巷工程、采礦CAD、礦山電工、礦井通風、煤礦安全技術、綜采生產工藝(含開采方法)、礦山企業管理等。
㈥ 煤礦開采學中綠色開采技術內容是什麼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煤礦地下開采為重點,通過對采礦方法、准備方式、開拓方式、礦井開采版及設計權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的學習和實訓,使本專業學生能夠成為從事煤礦地下開采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能夠在大、中型煤礦企業從事現代化煤礦企業基層生產、技術和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課程:工程數學、計算機基礎、工程制圖、工程力學、煤礦地質、電工基礎、機械零件設計與基礎、井巷工程、采礦CAD、礦山電工、礦井通風、煤礦安全技術、綜采生產工藝(含開采方法)、礦山企業管理等.
㈦ 我國煤炭開采方法的發展展望
1.2.5.1 煤炭開采技術的發展總方向
採煤需要科學,這本是無可爭議的問題,最近又被有些大學者提出來,可見我國採煤還有許多不科學的地方,嚴重影響著我國煤炭工業的發展。[6]錢鳴高院士在《煤炭產業特點與科學發展》一文中,提出科學採煤的5個主要方面:煤炭生產機械化、煤炭生產與環境保護、礦井矸石與利用、煤礦安全生產和提高資源回收率。錢鳴高院士認為煤炭開采科學技術的主要體現:一是安全生產,二是提高資源采出率,三是保護環境,四是機械化開采以提高效率。若不在這些方面進行管理,必然不是科學采礦,而是在利益驅動下的野蠻采礦。[7]
使采礦工程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發展現代採煤技術,是世界煤炭開采技術發展的總方向。中國採煤技術的發展不但要順應這一潮流,更要結合我國煤層賦存特徵、技術經濟特點和社會發展條件,滿足我國煤礦開采動態發展的需要。
1.2.5.2 煤炭開採的學科發展方向
採煤學各分支的劃分是採煤學科內容充實和深化的結果,它促進了各分支內容的深入研究。隨著各分支內容更深入的研究,出現了相互融合、綜合研究的趨勢,礦山壓力控制、採煤方法選擇專家系統的開發、礦井開采設計的優化、採煤生產過程的監測、露天與井工聯合開采等都是這種趨勢的體現,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發展。應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新方法及高新技術,綜合研究解決采礦問題,探求采礦規律,促進了採煤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由此發展了礦山力學、采礦系統工程、采礦地質、開采沉陷及治理、采動影響的建築物保護等。采礦邊緣學科的研究,豐富和擴展了採煤學的研究領域,深化了採煤學的研究內容,是值得重視的發展方向。
1.2.5.3 煤炭開采方法的發展展望
煤炭開采方法的進步是採煤工程技術發展的永恆主題。[7]傳統的井工和露天開采方法是各自獨立進行的,為實現煤炭資源合理持續健康發展,應深入研究露天與井工聯合開采技術,這是煤炭開采方法發展的必然趨勢。
露天與井工聯合開采將露天采礦技術和地下采礦技術有機結合,可實現露天開采與井工開採的優勢互補,具有合理高效開採煤炭資源,減少資源浪費的優點,是實現資源綠色開採的必然選擇。必須指出,露天井工聯合開采不單單是露天采礦技術和井工采礦技術的簡單結合,而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形成、完善並實施露天井工聯合開採的新型採煤工藝,才能真正將露天井工聯合開采上升到露天井工協調開採的高度,這是露天井工聯合開采所追求的目標。
當前,露天井工聯合開采技術無論是在基礎理論上,還是在技術內涵、適應條件的研究上均不太成熟。從提高回採率、擴大采礦規模、減少剝離量和實現內部排土目的出發的煤礦露天井工聯合開采技術的研究工作在國內才剛剛起步,還處於探索階段,迫切需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礦山企業的聯合攻關和研究探索,盡快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煤炭露天井工聯合開採的先進技術與理論,即露天井工協調開採的技術與理論。
㈧ 礦產開采
【礦產資源開發】是指采礦權人的采礦、選礦等生產活動。
【開采順序】是指采出井田儲量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一定順序。合理的開采順序,是指能保證開采作業安全,資源能充分、合理、綜合的回收利用和開采效益好的開采順序。
【開采方法】在開采礦床中的有用礦物時,根據礦床地質條件和生產技術水平,在礦體和圍岩中,以一定的布置方式和程序,掘進一系列的采准、切割巷道,並按一定生產工藝過程進行的回採工作。開采礦產的方法劃分為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
【開采方案】是指開采礦產資源時,對所要採用的開采方法的設計方案。
【開采工藝】是指在開采礦產資源的開拓、采准、切割和回採的各個階段的技術措施和施工方法。
【採掘工程】是指開采有用礦物時,在開采礦產資源的開拓、采准、切割和回採的各個階段,開掘的各種井硐、巷道,以及為建立運輸、通風等系統和安全生產、頂板管理等進行的各種具體的建設項目。
【選礦工藝】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礦物原料中的有用礦物與無用礦物(通常稱之為脈石或矸石)或有害礦物分開,或將多種有用礦物分離開的工藝過程。
【開採回採率】是指露天和地下開採的礦山,計算開采范圍內實際采出礦量與該范圍內地質儲量的百分比。根據計算范圍的大小,分為工作面、采區(塊)、階段和全礦井回採率。開採回採率是衡量礦山企業開采技術和開采管理水平優劣、資源利用程度高低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采礦貧化率】是指計算開採的范圍內原礦地質品位與采出礦石品位之差與原礦地質品位的比值。這是衡量礦山企業采出礦石質量的指標之一,也是分析采礦方法是否合理的方法之一。
【選礦回收率】是指選礦產品(一般指精礦)中所含被回收有用成分的重量占入選礦石中該有用成分重量的百分比。這是評價礦山企業選礦技術、管理水平和入選礦石中有用成分回收程度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也是反映資源利用率水平的指標。
【礦石】是指地殼中的礦物集合體,可以在當前經濟技術條件下,以工業規模從中提取國民經濟所必須的金屬或者礦物產品。
【礦體】是指蘊藏於地下的天然礦石的聚集體。
【礦床】是指礦體的總稱。地殼中由於成礦作用形成的,且在質和量上符合當前經濟和技術水平條件,能夠開采和利用的礦體,稱之為礦床。
【礦田】是指劃歸一個礦山企業開採的全部礦床或其一部分。
【井田】在一個礦山企業中,將礦田分為若干獨立部分,分別劃歸為若干個礦井開采,礦井的開采范圍稱之為井田。
【統一規劃開采礦產資源】是指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利用一套開拓運輸系統,在技術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更多地開采出所有的共生、伴生礦產資源。
【綜合開采】是指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對不同礦床、同一礦床的不同的有用組分,不同層位的共生和伴生礦產資源進行同時開采。
【綜合利用】是指對多種有用組分共生、伴生的礦石,在選冶過程中,除按設計回收主要礦產外,還必須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條件下,充分回收有用的共生礦產、伴生礦產。同時,對開采和選冶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要及時進行處理,盡可能回收一切可能回收的礦產和可利用物質。
【礦山設計】是指根據礦床賦存狀況和經濟技術條件選擇的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礦產資源開發方案。主要內容是確定礦山規模、服務年限、開采方式、開采順序、采礦方法、礦石洗選加工工藝、產品方案及生產、社會設施的總平面布置方案和排水、供電、運輸等方案。
【殘留礦體】是指采礦權人由於開采經濟技術條件等原因,未能采出的礦體,或者為了保證礦山生產安全保留的礦柱。
【已關閉礦山的保安殘留礦體】是指采礦權人在采礦過程中,為確保礦山的生產安全,保護地貌、地面建築及主要巷道、分割采區和礦井、防水防火而留下的一些不採或暫時不採的保安礦柱、護巷礦柱、境界礦柱、斷層礦柱、防水(火)礦柱等。其中為保護地貌、地面建築而留下的礦柱為永久性保安礦柱,不得開采或回收。
【尾礦】是指有用組分含量低到當時經濟技術條件下不能再分選回收的那部分選礦生產排泄物。
【廢石(矸石)】是指不含有用礦物(組分)或含量過少,不能以工業規模進行加工的岩石或含礦岩石。一般包括采礦過程中被剔除的礦體外圍的岩石(即圍岩)、礦體中的夾石、煤層中的夾矸,以及露天開采時被剝離出來的內、外剝離物。
【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是礦井地質測量、礦井地質和采礦用圖的一種。將礦區范圍內的地形、地物和井下主要巷道綜合畫在一張圖上,便於井上、井下工程對照。這樣的礦圖稱之為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
㈨ 安全、高效采礦技術體系
包括大型深凹露天礦高效采礦綜合技術,深部及復雜地下礦安全、高效開采新工藝,深部煤炭資源及特厚煤層、薄煤層開發技術,石油驅採油技術,特殊類型氣藏的開發技術等。經過多年開采,我國以露天礦為主的鐵礦山80%都已進入封閉圈以下,轉入深凹或地下開采;我國有色金屬、非金屬及煤炭多為地下礦,其中煤炭、有色金屬地下礦山佔90%以上。經過幾十年的開發,開采深度越來越大,有的甚至達到千米以下,由此而帶來開采難度加大、開采條件惡化、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難題,已成為我國礦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因此,大力發展深部及復雜礦體的安全、高效采礦綜合技術已迫在眉睫。迫切需要通過科技攻關,解決難采礦床的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建立起難采礦床安全、高效開採的綜合技術系統。大型深凹露天礦高效采礦綜合技術是集露天與地下兩種采礦技術,多學科、多專業的綜合性課題,是露天采礦、地下采礦的工藝流程及技術要素在一個開采系統中的優化組合配置。目前我國露天礦山整體開發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在露天礦逐漸進入深凹或轉入地下開采條件下,進一步提高采礦、運輸效率、降低采礦成本,是關繫到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通過解決大型深凹露天礦安全、高效開采及運輸系統、露天與地下聯合開采等關鍵技術難題,將有效緩解露天礦山晚期礦石生產能力不足的困難局面,延長礦山壽命,並大大節省礦山建設投資,降低采礦成本。
近年來,我國在深部礦床開采方面,經過科研、設計及企業的不斷研究創新,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深井開采方法、岩爆傾向、地熱防治、尾礦充填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在礦床埋藏深、岩溫高、岩爆傾向大、品位低、開采強度大的條件下,如何實現安全、高效、清潔生產,在礦體大面積開采條件下的應力轉移規律及合理回採順序、深井高應力堅硬礦床誘導碎裂連續采礦方法與工藝技術、深井岩爆巷道支護材料與支護技術、高效安全采礦工藝技術、深井開采大規模高效安全爆破技術、深井開采井下熱環境控制技術、大區域岩層穩定性動態實時監測預警技術與裝備、地下礦山采礦信息技術等關鍵技術方面有待進一步深入、系統研究,為深部復雜礦床的安全、高效開采提供技術支撐。
我國很多煤礦井經過十幾年,有的經過百年的生產,礦井的回採深度越來越深,很多礦井采深已達到600~800米,有的已超過1000米,正在向1200~1300米延伸。我國東部的一些新區煤層埋藏很深,上有幾百米厚的沖積層,建井和將來的深部開采都將遇到很多新的技術難題。如深厚沖積層大型深井建設技術、厚煤層綜采成套技術、薄煤層綜采機械化和自動化技術、短臂綜采技術、巷道和回採工作面的支護技術、煤炭地下氣化技術,以及煤與瓦斯突出、突水、高溫高濕等安全防護技術都是煤炭開采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我國石油老油田總體上已進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階段,穩產難度加大;新增儲量品位下降,低滲、特低滲、稠油儲量比例上升,開采難度加大。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石油採收率。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包括提高注水開發老油田採收率技術、低品位石油資源的聚合物驅、C02混相驅、表面活性劑驅以及鹼/聚合物驅經濟有效開發技術。為適應特殊類型氣藏的開發,需要開發異常高壓氣藏高產井開發方式和進行安全生產技術研究,發展低滲、低產氣田大型壓裂酸化及水平井采氣技術,多層疏鬆砂岩氣藏防砂、堵水技術,以及高含硫氣藏防腐、脫硫和天然氣凈化技術,深化凝析氣田循環注氣提高凝析油採收技術等。
㈩ 采礦證到期廢止 不再開采,所在縣國土資源局要求礦山恢復綠化,種植,有什麼法律法規駁嗎謝謝
礦山開采五證一照:
1、礦山生產許可證(正本、副本)
2、礦山安全生產許內可證(正本、副本)
3、中容華人民共和國采礦許可證(正本、副本)
4、礦長安全生產許可證
5、礦長資格證
6、營業執照(正本、副本)
礦山開采技術是指用人工或機械對有利用價值的天然礦物資源的開采技術。根據礦床埋藏深度的不同和技術經濟合理性的要求,礦山開采技術分為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兩種方式。接近地表和埋藏較淺的部分採用露天開采,深部採用地下開采。
對於一個礦體,是用露天開采還是用地下開采,取決於礦體的賦存狀態。若用露天開采,則應該採用多深合理,這里存在一個深度界線問題,深度界線的確定主要取決於經濟效益。一般來說,境界剝采比如少於或等於經濟合理剝采比的,可採用露天開采,否則就採用地下開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