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職稱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 計算機專業畢業需要考嗎
各地的抄免考規定各有不同,你可以到當地的人事考試中心詢問,下面是浙江的免考參考一下吧.
(一)博士學位獲得者;
(二)留學回國人員;
(三)申報工藝美術、藝術、體育教練員專業技術資格的;
(四)轉評專業技術資格的;
(五)碩士學位獲得者初定中級專業技術資格;
(六)國家承認的計算機類大專以上(含大專)畢業人員,不包括其它專業設有計算機課程的畢業人員;
(七)獲得全國計算機軟體資格(水平)證書的人員;
(八)在計算機應用方面取得成績,並獲設區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以上的人員。
⑵ 崗位任職合格證書和全國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教育工程職業技能證書哪個含金量高
都沒含金量..半斤對八兩..
一張是緊缺辦,人事局發的.但是不屬於人事局的專業技術證書.所以沒用.
另外一張可能是勞動局發的osta證書.但是同樣不屬於勞動局的職業資格證書.所以還是沒用...
完畢
⑶ 幼兒園為什麼要以研促培,以賽促培來提升年輕教師專業能力
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簡稱《意見》)要求:「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完善頂層設計;整合相關項目和資源,採取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國1000多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新一輪提升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以評促學,激發教師持續學習動力;建立教師主動應用機制,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 [1]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簡稱「提升工程」)是在標准引領下,「培訓-測評-應用」系統化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2]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簡稱「提升培訓」)是提升工程的總體目標和任務之一。掌握培訓需求,研製培訓方案,是組織實施提升培訓的基礎性工作,下面對此進行重點討論。
一、培訓需求
(一)調研形式、對象與內容
筆者採用問卷調查、座談訪談和文獻分析等形式開展專項調研。面向2013年「國培計劃」項目的參訓學員發放調查問卷,收回500份,其中有效問卷484份。組織召開座談會,參加人員來自高校、中小學和師訓、電教、科研、教研機構,包括教育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培訓者、教研員和骨幹教師;一線的與會人員以農村為主,兼顧城市學校。在問卷調查和座談的同時,進行了個別訪談。專項調研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情況、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情況、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情況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的困難及迫切需求等。
(二)調研結果與培訓需求
1.調研結果分析
(1)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開展情況。自2005年起,通過組織實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等,中小學幼兒園專任教師中,一半以上參加了相關項目培訓。其中,近三年來參加信息技術應用(或含有信息技術應用)學習和培訓的次數,「5次左右」佔1.65%,「3次左右」佔13.02%,「1次左右」佔33.47%,「幾乎沒有」51.86%。結果說明,五成的教師近三年沒有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存在少數教師重復培訓情況。
(2)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情況。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應用信息技術。①普遍重視信息技術應用。超過90%的教師認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十分重要」和「比較重要」。②部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備課。超過25%的教師經常進行電子備課,近70%的教師經常使用搜索引擎和各類型網站來獲取教育資源。③多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上課。35%以上的教師經常採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④部分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應用實踐。「經常」開展的佔5%,「偶爾」開展的教師佔55%。⑤一半以上教師需要支持條件的保障。認為「缺少信息化教學硬體設施」的佔55%,「缺少信息化教學軟體(平台和資源)」的佔61%。
(3)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調查表明,當前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不夠強、水平不夠高。①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70%的教師認為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少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②技術工具使用層次較低。多數教師經常使用office常規軟體,不經常使用音視頻和動畫編輯軟體、互動式電子白板等;需要各類信息技術應用培訓的達到55%。③教學資源製作技能薄弱。能自己製作上課過程中使用的教學資源(視頻、圖片、動畫、課件等)只佔40%,從未製作過教學課件的超過10%;需要相關技術人員指導的超過40%。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較低。「不了解」內涵的超過四成;需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案例及相關指導的超過60%。⑤缺乏應用信息技術變革教學方式、整合教學資源、創設教學環境的意識與能力。
2.培訓需求
(1)培訓內容。「信息技術應用理論知識」佔13%,「計算機及網路基本操作技能」佔29%,「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法及課件製作」佔59%,「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模式方法培訓」佔36%。結果說明,教師對培訓內容的需求以方法技能為重點。座談訪談中,對話者要求根據教師實際能力水平,分層培訓,逐級提升。
(2)培訓方式。「高層次專家講座」佔22%,「一線教師主講的教學應用指導」佔46%,「基於案例的互動式培訓」佔45%,「與教研活動相結合的分散式培訓」佔27%,「其他」佔2%。結果說明,教師對培訓方式的需求以應用指導、案例教學和研訓結合為主要形式,突出實踐性、互動式。座談訪談中,對話者要求採取混合式培訓模式。
(3)培訓資源。問卷中,有61%的教師認為「缺少信息化教學軟體(平台和資源)」,有64%的教師迫切需要「可供下載的教學資源包」,有61% 的教師迫切需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案例及相關指導」。座談訪談中,對話者迫切需要個性化學習資源和大量的典型案例,且網路資源能夠支持移動學習。
(4)培訓保障。對「從日常教學出發迫切需要的支持(多選題)」,有41%的教師迫切需要「信息化硬體配置(如電腦等)」,有42%的教師迫切需要「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座談訪談中,對話者強烈要求落實對教育部門特別是校(園)長的考評,確保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應用的基本條件。
二、方案設計
提升培訓方案設計有兩個基本依據:一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培訓課程標准和能力測評指南等;二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需求。下面從四個方面討論方案設計的主要問題。
(一)設計理念
堅持「統籌規劃、按需施訓、應用為本、測評驅動、底部攻堅」[3],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推行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培訓新模式,遴選一線教師滿意的培訓資源,[4]全員培訓與專項培訓相結合,做好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有機銜接,骨幹隊伍先行,分級負責實施。專項培訓突出骨幹、省培引領,全員培訓傾斜農村、以校為本。
(二)項目設置
按照《意見》要求,省級重點加強中小學校長、專兼職培訓者和教研員等骨幹隊伍以及農村教師的培訓;市縣通過專項培訓和專題教研,組織開展區域性教師全員培訓;中小學幼兒園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將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促進學用結合。
⑷ 為什麼靈活運用這個教學法能夠如此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幾點看法
吉安縣大沖中學
易軍
自從
2006
年實施農遠工程以來,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也大幅度提高,
大部分中青年教師都能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教改以及有效教學的深入,
信息技術如何融入課堂,
這對全體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就使得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出
現了捉襟見肘的現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提出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幫助各科教師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信息技術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
廣大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
要注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
段,
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
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師
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
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
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要以教師
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為起點。
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
具備適應現
代教育的綜合素質。
並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促進學生的信息素
質不斷提高,推廣信息技術,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訓渠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專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首先,
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從觀念上內更新,理解整合的內涵:不是簡單地把
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
,從思想上
達成共識;其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師資現狀,確定培訓內容:即:計算機意識、知
識、技能與態度;學科教育理論與學科最新發展;
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最
後,提供展示平台讓教師通過「設計——實踐——反思——再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積
極創設氛圍,將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一)培訓方式上
1
、走出去,請進來。選派骨幹教師參加培訓,請周邊學校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到學校
進行講課。
2
、定時學習,以骨幹帶全體。做好校本培訓
3
、進行考核,嚴格把關。利用暑期對教師進行計算機考核,要求教師能熟練掌握教學
中常用的
30
個軟體操作方法。
4
、通過教師之間相互觀摩、互相介紹經驗、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師運用計算機輔
助教學的創新能力。
(二)培訓內容上
主要側重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實施「硬考核」
。
培訓內容分為四個階段:
基本技術階段、
開發技術階段、整合技術階段、技術熟練階段。
1
、基本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
Windows
的操作技能和
Office
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息、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麼使用」的問題;
2
、開發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工具軟體,像
Flash
、
Photoshop
等,主要解決信息
技術「能做什麼」的問題;
3
、整合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信息技術與課例研究相結合起來的培訓,主要解決
信息技術「為什麼用」的問題。
4
、技術熟練階段。主要的培訓內容是
Office
中的
Powerpoint
、
Frongpage
和
Flash
的基
本使用方法,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麼樣用好」的問題。
三、加強整合教學問題反思,為研究型教師發展開拓思考之路。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
掌握新的教育技術,
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經。
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特別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突出對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
⑸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怎樣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
一、更新觀念,提高教師對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信息技術正在構造一個網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有機結合的教育環境,一座新的、無限開放的平台將在這個環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資源將得到溝通,新的教育教學規律將要在這個平台上產生並得以運行。在信息技術環境中,人們不僅需要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觀念和理論去重新審視和指導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觀念層面的現代化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和內核,如果不更新觀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不會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而且還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教育教學改革需要有相應的科學理論和新的觀念做支撐,現代教育技術又是整個教育改革的制高點或突破口。組織教師開展現代化教育理論學習和討論,讓大家明白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趨勢、現代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關系、從全新的視角出發,掙脫傳統教學的羈絆,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觀念。二、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家常說,「要給學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卻應該是「要給學生一勺鮮活水,自身需要長流水」。信息技術培訓不同於其他學科的培訓,更注重於實際操作。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建設高質量的教育,必須有高質量的教師。」教師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掀起了學電腦用電腦、提高自身信息素養的熱潮。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挖掘潛力按需施教的原則,操作為主講授為輔、集中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形式,使教師學以致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優化教學過程,並努力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達到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要求,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結合在一起。三、強化實踐,促進信息技術與園本研究的整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從而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達到培養大批具有21世紀能力素質的人才(即創新人才)的目的。隨著教師駕馭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最終受益的是受教育者。教師應積極運用多媒體組合手段開展教學信息化教育展示了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個適應性社會過程,它的發展取決於它是否能很好地適應教育環境及如何為教育服務。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回顧過去,反思有哪些成績值得發揚,有哪些教訓需要吸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不斷實踐、展望未來,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現代化繼續邁進。
⑹ 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初級)
1.硬體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鍵盤、滑鼠、光碟機、U盤、列印機、顯示器等);
②了解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基本組成與結構;
③會正確開關計算機;能夠正確使用校內所配備的各類電教教學設備。
2.軟體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計算機操作系統用戶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啟動運行應用程序);
②熟練掌握一種漢字輸入法,每分鍾可輸入15個漢字;
③掌握在計算機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夾及復制、粘貼、刪除、移動文件等操作;
④會使用Winrar、Winzip壓縮軟體進行壓縮與解壓處理;
⑤會使用Word辦公軟體進行文字輸入並進行簡單的內容、格式編排和列印;
⑥能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⑦會在互聯網上瀏覽信息,搜索教育、教學資源,會在網上進行上傳、下載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學素養:樹立與教育信息化相適應的信息意識;能夠對各類信息化教育資源進行價值判斷,選擇與任教學科相適應的信息化教育資源並應用於課堂教學。
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中級)
除具備初級能力外,還須達到:
⑺ 關於憑2009上半年軟考成績免試申請職業技術證書的問題
軟考和 職業技術 不同.
軟考是工信部的東西;職業技術是人力資源與勞動保障部的東西;
工信部負責的有: 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也就是軟考、電子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全國信息技術水平考試、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工程
人保部負責的有: 國家職業資格鑒定( 職業培訓與技能鑒定)、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
基本上職業技能的應該是人保部的最為權威,在電子行業內應該屬於工信部權威,但是如果你要進入軟體行業,還是軟考優勢更大。
未查到你所說的職業技術證書,只有職業資格證書,屬於人保部范疇。
而你說的河南的說法,權威內容應該是工信部的:
引用地址:http://www.ceiaec.org/pygc_pxjh.htm
通過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各級別課程培訓考核的學員,可獲得相應級別的《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培訓證書》。對具備一定能力的學員,各培訓基地應積極組織協調他們報名參加人事部、信息產業部統一組織的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相應級別的考試。
這個東西就是: 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工程
參考網站如下:
國家職業資格工作網: http://www.osta.org.cn/index.html
人保部: http://www.mohrss.gov.cn/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http://www.ceiaec.org/index.htm
信息產業部通信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http://www.gcvaic.org/
工信部:http://www.miit.gov.cn/
另外,為使你全面掌握計算機相關考試,免費贈送等級考試網站地址::D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http://sk.neea.e.cn/jsjdj/index.jsp
⑻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是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准則嗎
既然是能力標准,就不是准則。因為,能力標准可以隨不同能力的人,而作為准則,就應該是人人要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