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小班互動式家長會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長:
上午好,非常感謝您們能在百忙之中抽時間來參加我們小班的首次家長會,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小班的兩位老師對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同時,也非常歡迎您的孩子加入到小班這個大家庭,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能成為朋友,成為合作的夥伴。
現在,我先向大家介紹我們班的兩位老師:
我是XX老師,XX年畢業於中專幼師學校,從事幼教工作XX年,本學期擔任小班班主任老師,主要負責小班的班級工作及教學工作,XX老師是我們班的保育老師,從事幼教多年,負責班上的幼兒護理及衛生消毒工作,她們對工作兢兢業業,對孩子和藹可親,深受家長和孩子的喜歡。在工作中我們兩位相互取長補短,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把送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教育好。
今天召開這次家長會的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幼兒初入園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幼兒在園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家長需要配合的一些工作等,以便讓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1、班級情況分析:
首先,班級情況分析:我們班共有幼兒XX名,其中男孩XX名,女孩XX名。幼兒平均年齡為2—3歲之間,其中有大部分是新生,有XX、XX、XX等是這學期剛入園的小朋友,幼兒園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剛入園幼兒的情緒較不穩定,家長也不放心。大部分幼兒在家是與親人寸步不離,所以存在入園情緒不穩,嬌氣、愛哭,依賴性強,霸道等現象。並且大都數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較弱,需要一步步培養。
針對這一現象,所以本學期我們班是一教一保,把重點放在幼兒的護理方面及安撫幼兒情緒等方面,本學期的主要任務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導幼兒對幼兒園生活感興趣,適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能基本遵守幼兒園的一日常規,教會幼兒一些簡單的知識。
為了讓幼兒能更早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下面向各位家長介紹一下幼兒入園前家長的准備工作和幼兒入園後的各種表現以及家長應對和處理措施
(一)、家長的准備工作
1、教給幼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如廁,獨立入睡等
2、對幼兒進行心理准備教育
對孩子說:你長大了,該去幼兒園了,那裡有很多老師,很多小朋友,大家可以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聽故事,在幼兒園里很快樂,切不可嚇唬幼兒說「不聽話送你去幼兒園」,以免造成孩子對幼兒園的抵觸情緒,對老師的恐懼心理,要讓孩子知道,是因為他長大了,要學很多知識,才送他去幼兒園,而不是因為不聽話才送他去幼兒園的
3、家長要做到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情緒穩定,幼兒入園是孩子踏入社會的第一步,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因為是第一次離開父母,會產生分離焦慮,對孩子來說,入園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孩子入園,我們家長自己首先要情緒穩定,不要有焦慮感,有時孩子的焦慮是由家長的不穩定情緒引起的,要正常送幼兒入園,不要興師動眾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來送,這樣更容易引起孩子強烈的依戀,其次,要相信老師,給予老師有充分的信任,我們既然把孩子從你手中接過來,那麼我們所盡到的就是父母和老師的雙重責任,既要照顧好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又要對幼兒進行各種習慣的培養教育。
『貳』 幼兒園怎麼跟家長互動溝通比較合適
幼兒園跟家長的良好互動最終目的就是做好家園共建,讓家長多了解我們的理內念指導我們的教學容目的,建立彼此的信任,通力合做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但是所有的家長也不是天生會做家長,也是需要不斷的學習「專業知識」的。
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除此之外也是可以防止因家長和老師的溝通不暢導致誤會的產生,給有幼兒園帶來不利的影響。
建立溝通渠道有很多,第一就是在直接溝通的渠道也就是QQ群、微信群。當然光譜幼兒園應該是建立了家委會,很多東西幼兒園和家長可以在一起討論。另外就是關於幼兒園的逢節必過的習慣也是舉辦親子活動加強和家長溝通的方式。
『叄』 互動形式的幼兒園中班家長會發言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家長: 首先,感謝大家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今天的家長會,我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對你們以往對我們工作的理解、配合和支持表示感謝!今天我們聚在一起,無論談什麼,都離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我們的孩子,如何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才。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幼兒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我想這句話是對我剛才提到的問題的最好回答,那就是「家園共育」。這也是今天我們召開家長會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是幼兒三年學前教育中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為了我們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我先簡單地作下介紹: 一、中班幼兒教學特點: 1、年齡大都在3周半至4周半,思維剛剛開始有認知結段,較小班比較能遵守紀律。注意力仍然較短15—20分鍾左右。 2、對外界開始有主動探索的願望,在教學中基本上還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開始對所學的東西有簡單的思考過程了。 3、有了學習的慾望,對老師講的東西表現出感性趣,並似懂非懂地接受下來。 4、對小班的孩子來講,基本上還是保育為主,讓孩子習慣有規律的生活,為以後學習打基礎,而中班我們要開始較為系統地傳授知識。 5、中班教學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對將來孩子上小學學知識有很強烈的承前啟後的基礎作用。孩子們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基本上就是要從中班開始逐漸養成,這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一個新的起點,所以我們希望家長多和我們配合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做得好你的孩子今後的學習成績就將逐步上升。做得不合適,一但引起孩子的厭惡情緒,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需要很多年時間家長和教師共同配合逐步糾正,才能把孩子的學習態度拉回正確的道路。
『肆』 幼兒園與家長之間如何做到家校互動
朋友你好!幼兒園與家長之間家校互動的方式很多啊!比如說幼兒拼圖,專等等。反正可以讓家長和屬孩子一起做的事情都可以,也可以向校方建議,每周都在學校舉行一些活動,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一起互動的有比較寬裕的時間來互相溝通和了解,也可以增進家長、孩子、老師三方之間的感情,每個年齡階段的寶寶在生活中都會給媽媽帶來很多煩惱 比如小孩無故生氣什麼的 你要去看育兒方面的書 給媽媽提供一些早教意見 其實就是建立信任感 對寶寶好 他會幫你在家裡宣傳你的教育的 親子游戲也是必須進行的 和家長一起 陪寶寶玩 搞一些活動 送點小禮物
『伍』 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互動溝通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針對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互動溝通的有效策略,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小小看法和做法: 一: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家長,與之溝通的策略也是不同的。如果是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溝通,我更多的是從孩子的用餐、午睡等生活習慣方面與之溝通,交流在園的一些情況。也盡量是多說積極的一面。如果是和爸爸媽媽們交流,更多是從孩子各方面的發展談起:可以交流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溝通能力等放秒溝通。這樣的話,大家彼此都要交流的話題,溝通起來也比較順暢。 二:如果是孩子在園出現了什麼狀況了,老師需要與家長進行溝通了。那這時,作為老師態度一定很重要,誠懇、真心。積極主動和家長在第一時間做好溝通交流,多進行自我批評和自我反思。我想,只要老師的工作做到位了,家長也一定會理解的。 三、平時就要注重和家長的溝通交流,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和理解也是從平時的點滴小事中形成的。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礎,今後,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溝通起來總是要方便些。總之,我們要用真心、誠信、熱心、耐心待人,做家長的朋友。
『陸』 家長在幼兒園里怎麼跟孩子做互動
幼兒園需要家長的互動有很多,范圍也很廣,你指哪方面的.比如我們過中秋節,家長可以幫助回老師搜集有答關中秋節兒歌,故事等等.觀察節日前期後期月亮的變化在園里是不可能完成,這就需要家長的互動了.
查看原帖>>
求採納
『柒』 幼兒園發給家長的互動手冊如何寫(急!~~~~)
我希望我的寶貝能在這個和諧的環境里健康的成長。 讓孩子的動手能力慢慢提高,也希望孩子能在幼兒園里有很多的好朋友,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友誼。 我希望老師能對每個孩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批評。我想這樣會更有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畢竟孩子都太小,老師的和藹可親應該更是孩子去幼兒園的動力。 希望幼兒園能在孩子的伙食問題上多下點功夫。
『捌』 幼兒園怎樣和家長溝通培訓心得
幼兒園與家長溝通技巧心得:家校溝通要講究方式方法:
1、對「溺愛型」家長要重說服
交談時,更應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贊賞和表揚,然後再適時指出學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你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啟發家長實事求是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千萬不要袒護自己的子女,因溺愛而隱瞞子女的過失。
2、對「放縱型」家長要重事實引導
老師在交談時要多報喜,少報憂,使學生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愛心與期望心理,改變對子女放任不管的態度,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同時,還要委婉地向家長指出放任不管對孩子的影響,使家長明白,孩子生長在一個缺乏愛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從而增強家長對子女的關心程度,加強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為學生的良好發展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
3、對「打罵型」家長要重勸告
對性格粗暴,剛愎自用、甚至蠻不講理的家長,要以冷對「熱」,以靜制動,以柔克剛。越是難以理喻,就越要堅持曉之以理;要做到先傾聽而後以動。要寬容、理解。
4、對「隔代」家長要重尊重
對於有教養的家庭,盡可能將學生的表現如實向家長反映,主動請他們提出教育的措施,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充分肯定和採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並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學生家長一起,同心協力,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
『玖』 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互動溝通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決定溝通的因素包括溝通的主體、溝通的內容和溝通的地點。因此,溝通的策略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選擇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以及因地而異的方式,才能進行有效溝通。 一、因人而異的溝通策略 根據家長性別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溝通策略;根據家長年齡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溝通策略;根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選擇不同的溝通策略;根據家長的受教育程度,選擇不同的溝通策略;根據孩子的個人狀況,選擇不同的溝通策略。 二、因事而異的溝通策略 以交流孩子情況為主的溝通策略;以反映孩子問題為主的溝通策略;以布置配合工作為主的溝通策略;孩子在幼兒園出現事故時的溝通策略;家長因誤解情緒過激時的溝通策略。 三、因地而異的溝通策略 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一定要考慮到地點。有些一般性的溝通, 教師可以在家長接送時用簡短的語言在教室內與家長溝通。但是,遇到反映幼兒某方面的「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地點,避開其他家長和孩子。人際溝通學中提到溝通主體會因溝通的地點而發生情緒、心理等方面的變化,影響溝通的效果,同時,選擇地點也是對家長的一種尊重,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