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學校培訓 > 幼兒園泥塑活動培訓總結

幼兒園泥塑活動培訓總結

發布時間:2021-01-02 21:13:55

❶ 幼兒園通過哪些途徑開展泥塑活動

泥塑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也是深受幼兒喜歡的活動之一。泥塑活動可以讓幼兒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和創造,按照自己的意願,動手捏造出自己喜愛的事物。為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和解決教育實踐中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我們進行了關於幼兒園泥塑活動的研究與實踐,引導教師在深入學習、領會泥塑活動教育價值的基礎上,探究泥塑活動在幼兒園的開展。

一、不同年齡階段幼兒泥塑的主要特點。

1.小班階段(3—4歲)

小班幼兒在塑造技能上處於原始性體驗、感知泥土階段。由於這個年齡的幼兒手部小肌肉的發育不夠成熟,認識能力也很有限,他們在塑造時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無目的地玩兒泥,在任意拍打、擺弄的過程中。偶爾發現自己塑造的形象與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於是給予命名。比如:有的幼兒會說:「我捏了一個餅干」。也有的幼兒看著自己捏的泥說:「我這個是蛋糕」。還有的幼兒整個活動中始終在揉泥、分泥、再揉泥,或用力摔泥。在幼兒快樂的玩耍中,他們感受到能使泥不斷地變化:揉圓、拉長、壓扁,還可將泥條捲起來等等。幼兒在這種單純的玩耍活動中,喜歡上泥塑活動。

經過更多的擺弄、操作後,在小班的後期,幼兒由無目的的動作逐漸呈現出有意的嘗試。他們常常在塑造前就宣稱他要做個什麼,然後才開始著手塑造。他們依據自己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實物和游戲中玩耍的小玩具,產生了塑造的興趣,可以有目的地設計一些簡單的物體形象。但塑造的卻是「蝌蚪人」式的浮雕作品,因為他們手的動作發展不夠成熟,還不能很好地表現物體的細節。如幼兒塑造的「小朋友」只有頭和身體,「小兔子」只有頭和一對長長的耳朵。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邊玩邊做,就能初步鍛煉幼兒的思維,發展手的小肌肉靈活性和協調性。

2.中班階段(4—5歲)

中班幼兒在小班塑造的基礎上,已經初步具有了立體造型的意識。正如日本幼兒心理學家崛崛內所說,「(在黏土造型方面)4歲左右的幼兒就有了較好的有意造型的傾向」。中班初期,幼兒還不了解立體的東西。他們還是以圖畫式的半立體形式去表現事物,可以說是浮雕式作品。如,兒童塑造的小飛機、小動物、蝌蚪人等,雖然已經具有了較完整的結構。但還是用棒狀組成的平面圖。他們表現的是兩度空間式樣,也就是說雖然用棒狀結合並有連接了,但是還不能立起來。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觀察實物、玩具,能意識到要讓自己塑造的人或動物站立起來,就必須在腿部多加泥,慢慢地嘗試著將塑造的人物和動物的下部塑造得較粗大,逐漸體會到到上輕下重的道理,讓作品立起來。

❷ 幼兒園里泥工活動中團圓和搓圓說法相同嗎

教學目標抄:
1、認識各式襲各樣的包、了解其材質與性能。
2、用畫畫、寫寫、剪剪、撕撕、貼貼等方法設計一款別致的包。
3、體驗創作的快樂。
教學准備:
廢舊紙盒、各種布料、彩紙、裝飾品、剪刀、膠帶等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小熊一家乘坐火車的情景,問「小朋友,你們猜猜小熊一家乘著火車要到哪裡去呀?」「他們要到包的世界去,那裡有許多漂亮的包,你們想去嗎?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欣賞活動
1、多媒體顯示各種包,幼兒欣賞。
2、教師提出問題
(1)包可以分成哪幾種?
(2)包主要有哪幾部分組成?
(3)這些包都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
(4)我們要做一個漂亮的包,可以用哪些材料?
三、操作活動
1、 教師示範講解包的做法。
(1)教師:「那怎樣做一個漂亮又特別的包呢?」(多媒體顯示製作步驟)
(2)教師:「現在你們知道怎樣設計製作包了,想試試看嗎?」
2、幼兒進行設計與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講評活動
1、教師將幼兒作品擺放在展示台,教師:「你覺得那一個包最漂亮,好在哪裡?」
2、幼兒與作品合影。
3、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都設計出了與眾不同的包,老師相信,將來你們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

❸ 幼兒園小班泥塑捏草莓的教案,活動目標是什麼

教學目的:通過教學生利用陶泥製作有情趣的小工藝品,培養學生善於聯想、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教師示範演示,和啟發為主,讓學生通過泥塑去開拓思維。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真正的完成「美」的作品。 教學用具:陶泥、刀子、牙簽等。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師啟發、演示及輔導,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對傳統泥塑工藝簡要介紹,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視頻和優秀的泥塑作品圖片,讓學生對泥塑這一傳統工藝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泥塑藝術的魅力,繼而自然地揭示出課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好多同學小時候都玩過泥巴,或玩過橡皮泥,我們欣賞一些泥塑圖片,然後同學們分組討論,設計自己想要完成的泥塑作品。 二、講授新課: 1、教師演示泥塑工藝品的製作方法和過程。 A、和泥。教師講授和泥的基本方法。要把泥和的沒有氣泡,泥和好的標準是不粘手,軟硬合適,又有一定粘性。 B、塑造。教師介紹塑造的基本方法:揉:雙掌交錯反復旋轉揉動。 搓:雙掌來回摩擦將泥搓成條狀。 捏:用拇指或別的手指把泥捏扁或捏成一定形狀。 壓:運用手掌在桌上或板上把泥弄扁。 刻:用小刀或牙簽等在泥上刻出圖案。 粘:我們可以用軟的泥將兩個部位組合在一起,不容易粘接的地方可以用牙簽來連接。整體形象注意:舍棄細部,抓准基本形。 C、細部刻畫 注意:對所塑造動物的特點可以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加以表現。 D、上色處理 注意:色彩之間的搭配,突出動物本身明顯的色彩特徵。 2、學生進行泥塑創作 A、玩一玩:感受、探究泥的特性。 B、說一說:說一說老師展示的和生活中見過的泥塑作品。 C、做一做:明確題材范圍,以組為單位分工合作,進行創意製作。 三、評價展示: 強化反饋對學生的作品進行交流、展示、點評。

❹ 幼兒園小班泥塑捏草莓的教案

草莓紅了小班教案社會 今天,孩子們首先通過故事《草莓紅了》使幼兒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和語言。在活動中的重點是通過故事讓幼兒感受到分享自己及他人所帶來的快樂。其原因是小班幼兒有比較強的自我中心傾向,與他人分享喜歡的物品時有一定的困難。雖然今天只進行了一次這樣的活動,但通過孩子們的回答他們願意分享,喜歡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讓給其他幼兒。 家園共育: 1、給孩子購買其喜歡的食物後,教育孩子首先請老人或父母品嘗。讓孩子知道所有的物品都不能獨占,應該與家人分享。 2、鼓勵孩子將喜歡的玩具、小動物、圖書帶到幼兒園。 請家長積極配合,從明天開始孩子可以將自己喜歡的物品帶到幼兒園來,在物品上寫上名字。我們下一步將要進行分享活動。請家長配合!

❺ 幼兒園泥塑什麼東西圓又圓的教案

一.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用誇張的藝術形式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頭部,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2.培養幼兒創造力和想像力,體驗自由創作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1.陶泥和泥工板若干,各種輔助物(豆類和鉛絲,火柴、羽毛、毛線等),背景音樂磁帶。 2.網上下載的有趣的臉譜圖以及一些大師的作品(見附1)。 3.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 三.活動過程 (一)師生一起玩"照鏡子"游戲:找一找自己頭部特別的地方師:你覺得自己什麼地方最特別? 幼:我的眼睛小小的,還戴著眼鏡;我的耳朵像數字3;我的頭發是卷卷的……教師小結:每個小朋友都很特別,這些特別的地方都很有趣。 (二)欣賞有趣的臉譜圖或大師作品,拓寬幼兒思路,引導幼兒富有個性的想像師:老師這里也有幾張特別的臉,有的還用了一些特別的材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你覺得哪幅作品最特別?什麼地方最特別?它是用什麼材料來裝飾的? 幼:這些作品都很特別,有的耳朵像蝴蝶;有的一張大臉上還有三張小臉;有的臉像個愛心;有的辮子上還有兩個小臉;有的臉上還插著羽毛……教師小結:這些作品有的很有趣,有的給人感覺很奇怪,但這些作品都很特別。 (三)幼兒創作"特別的我" 1.師:老師也想變一個特別的我。教師運用泥工的基本技能進行示範講解:先用紫砂泥 做臉盤(紫砂泥有些硬,可以先捏一捏,再壓一壓,盡量使臉盤變大),然後用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做眼睛、嘴巴、耳朵等五官,最後選用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裝扮"特別的我"。 2.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變得特別呢?那你想變得怎樣特別呢? 3.幼兒互相交流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適時追問:"你為什麼要這樣變?""你想用什麼材料來裝扮自己?" 4.幼兒操作,教師提示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進行創作(播放背景音樂)。 (五)交流展示幼兒作品 1.請小朋友和同伴互相說一說自己什麼地方變得最特別,心裡是怎麼想的。 2.同伴間互相評價:你覺得誰最特別?為什麼? 3.教師評價幼兒作品:表揚有創意、能顯示個性的作品。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每個小朋友都用紫砂泥和輔助材料為自己設計了一張特別的臉,老師覺得只要小朋友能夠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大膽地表現出來,那你就是最棒的。

❻ 幼兒園不同年齡段泥塑特點是什麼應如何制定不同年齡段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各年齡段體育活動動作目標及指導要點 大班 一、走 : ——繞障礙曲線走 指導要點:發展幼兒靈敏素質,設定的信號必須之前使每一個幼兒都能了解,並 能較容易地區分兩個信號的不同, 以便在活動中作出相應的速度變化。 加速走時, 要求 步子比慢走時要小,但頻率要快。手臂的擺臂速度也隨之加快。 二、跑 : 1. 變化跑——繞障礙曲線跑 指導要點: ( 1 ) 以弧形跑為例, 類似跑中的彎道貌岸然跑, 要求在跑動中身體重心 稍向內傾,手臂的擺幅也有區別(內臂小點,外臂大點) ( 2 )以折線跑為例,在跑動中 要注意變換方向, 所以得控制身體的重心, 在快接近改變方位的眯時, 應放慢速度注重 急停和起動教學。 2. 走、跑交替——走 . 跑交替 300 米 指導要點: ( 1 )走—跑,聽到跑的指令,下肢迅速蹬擺做出跑的動作,同時兩臂迅速由 直臂變屈臂前後擺動, 身體稍向前傾。 ( 2 ) 跑—走聽到走的指令, 迅速由跑轉變為走, 並調節呼吸。 3. 快速跑——快跑 30 米 指導要點:強調下肢的蹬 . 擺充分,步幅要大,步頻要快,擺臂要用力,上體稍前傾, 目視前方。 三、跳 : 1. 縱跳 ——能用力蹬地連續縱跳觸物(物體離幼兒舉手指尖 25 厘米) 指導要點:同中班。在此基礎上,再強調在起跳前蹬地要用力,手臂要求預擺,這樣就 會增加跳的高度。 2. 從高處往下跳——雙腳站立從 35 厘米高處往下跳,落地較穩 指導要點:屈膝預擺,身體稍前傾,落地緩沖,注意身體平衡。 3. 立定跳遠——跳距不少於 40 厘米 指導要點:預備——腿稍屈,臂後擺,上體稍前傾,也可彈動一次; 起跳——腿蹬直,臂向前上擺,展體,使身體向前上方跳出; 落地——屈膝全蹲 4. 助跑跨跳 ——能助跑跨跳平行線,跳距不少於 50 厘米 指導要點:向前跑動中單腳起跳,蹬地用力,方向要正,在空中瞬間滯留前弓步, 擺腿落地後,不要驟停,應繼續向前跑幾步

❼ 幼兒園小班有模具的泥塑的教案

小班陶藝泥塑教案:相框的製作 【網路綜合-小班陶藝泥塑教案:相框的製作】 《泥塑——相框的製作》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製作泥相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陶藝的基本技法——手捏成型法、盤條成型法、泥板成型法等,提高他們的製作能力。 (2)通過觀察相框的外形、圖案裝飾,激發起學生對陶藝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陶藝作品的設計和裝飾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學過的陶藝技法製作泥相框。 難點:設計新穎,外形獨特,裝飾美觀。 三、教學資源: 教學課件(有關相框的圖片資料)、泥相框范作、泥塑用具等。 四、教學設計: (一)導入: 自從我校開展陶藝教學後,我看到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每當你們在製作陶藝作品時,老師也被這種氛圍所感染,時不時地拍些照片,你們想不想看看自己製作陶藝時的精彩片段呢?(學生齊聲回答:「想看」) 放課件——《正在陶藝製作中》 我想如果把這些精彩的照片配上相框效果會更好,於是老師做了兩個泥塑相框,你們看看和我們這些照片匹配不?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泥塑——相框的製作。 (二)講授新課: 1、在製作相框之前,讓我們了解一下,相框的基本結構。(課件) 分為外框、底板、裝飾、支架四部分。那麼我們在挑選相框時,哪幾部分是最吸引我們的目光呢?(外框、裝飾)也就是相框的主體部分。 2、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各種各樣的相框,注意觀察它們的外形和圖案裝飾。(課件) 3、剛才我們欣賞了一些各種材質的相框,你們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做一個。別著急,讓我們學習一下泥相框的製作方法。(課件) (1)首先把一塊練好的泥分成兩份,製成兩張泥板。 (2)把這兩張泥板摞在一起,切割成外形、大小相同的兩塊泥板。把其中的一塊挖空並製成外框。 (3)設計添加圖案裝飾並製作支架。 (4)把各部分的銜接面打毛刺,摸泥漿,並進行組合。 (5)最後,運用學過的陶藝技法,進行裝飾整理。 這樣,一個泥相框就製作好了。(出示泥相框的範例) 4、下面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各種陶泥相框(課件) 歸納陶藝的幾種基本技法:手捏成型法、泥條盤築法、泥板成型法。 圖案裝飾法:刻畫法、粘貼法、鏤空法(並板書) (三)作業訓練: 下面時間就讓我們獨立設計製作一個泥相框。(音樂) 學生製作,教師巡視輔導。 (四)作品展示並總結: 根據相框的外形、圖案裝飾等方面進行評價。 總結陶藝的基本技法。 (五)課後拓展: 1、把自己的生活照貼在泥相框里。 2、框涼干後,可以將其塗上顏色。 (六)板書設計: 泥塑——相框的製作 陶藝技法: 手捏成型法 泥條盤築法 泥板成型法

❽ 如何引導家長來協助研究利用繪本提高幼兒園泥塑趣味性

引導家長來協助研究利用非本提高幼兒園泥塑曲味性很重要。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泥塑活動培訓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