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何要對義務教育質量進行監測
據報道,《中國來義自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已於近日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正式發布,報告不僅將語文、數學、科學作為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重要學科,還將德育、體育、藝術納入監測領域,監測學科領域涵蓋面廣泛,凸顯我國監測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
不同於國際大型教育測評項目,我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嚴格依據國家課程標准開展,監測指標體系和工具全面體現國家課程標准基本要求,結果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我國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准確掌握國家課程標准執行和落實情況。
監測不僅將語文、數學、科學作為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重要學科,還將德育、體育、藝術納入監測領域,監測學科領域涵蓋面廣泛,凸顯我國監測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
⑵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已經發布了嗎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中國首份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中國回義務教育質量監答測報告》近日發布。
專家表示,這是我國首份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德智體美和學校教育教學等狀況進行了客觀呈現,並對如何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質量提出了建議。
⑶ 義務教育的教育質量應如何進行提升
據報道,日前,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中國義務教育質量專監測報告》屬。這是我國首份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基於監測結果,建議從七方面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
據介紹,監測中心基於監測數據撰寫了不同方面的結果報告,提交國家教育相關部門,為教育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同時,監測中心每年還為所有參測的省份和樣本縣(市、區)提供監測結果報告,並組織開展監測結果報告解讀會,推進監測結果應用。
⑷ 首份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報告反映學生綜合能力如何
我國首份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報告反映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較薄弱。
2018年8月,《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報告》,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這是我國首份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報告。在這份報告里,有當下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全貌,也有對於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過程中尚存短板較為精準的聚焦。義務教育的成績與不足,總是最為牽動社會的神經。
4.學生對課程的喜歡程度高
監測結果顯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喜歡語文課的比例分別為93.8%、和89.1%,四年級學生喜歡科學課的比例為91.5%,八年級學生喜歡物理、生物和地理課的比例分別為82.4%、和86.6%、和80.1%;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喜歡音樂課的比例分別為89.6%、和87.9%,喜歡美術課的比例分別為88.6%、和81.8%,喜歡體育課的比例分別為92.9%、和87.3%,喜歡品德課的比例分別為89.8%、和83.5%。
5.教師受學生喜歡程度高
報告顯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喜歡班主任的比例分別為91.6%、和79.6%,喜歡語文教師的比例分別為94.7%、和87.4%,喜歡音樂教師的比例分別為90.8%、和84.4%,喜歡美術教師的比例分別為88.6%、和81.1%,喜歡體育教師的比例分別為90.5%、和84.7%,喜歡品德教師的比例分別為90.8%、和82.1%。四年級學生喜歡科學教師的比例為91.2%,八年級學生喜歡物理、生物、地理教師的比例分別為83.4%、和84.3%、和81.3%。
⑸ 如何做好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方案
迎接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檢查准備工作;及迎檢主要流程;一、檢查內容;1.義務教育學校學基本標准達標情況;;2.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3.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4.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二、迎評前應做的准備工作;(一)縣級申報材料;1.縣級自評報告;;2.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申報表;;3.縣級義務教育學校學基本標迎接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檢查准備工作及迎檢主要流程一、檢查內容1.義務教育學校學基本標准達標情況;2.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3.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4.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二、迎評前應做的准備工作(一)縣級申報材料1.縣級自評報告;2.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申報表;3.縣級義務教育學校學基本標准達標驗收資料;4.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調查資料;(二)檔案資料(直接印證資料)5.縣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匯報;6.縣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監督和問責機制的建立情況及文件資料;7.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入學相關文件資料;8.三類殘疾兒童入學情況的相關文件資料;9.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縣域內初中的比例不能低於省上規定的標准,並逐步提高的資料;10.義務教育財政經費投入情況表,近三年「三個增長」「一個比例」的相關文件資料;10.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用於義務教育的比例是否達到省級規定要求的相關文件資料;11.認真落實《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實施意見》(甘政發?2012?5號),徵收教育費附加和甘肅地方教育費附加文件資料;土地出讓金計提教育發展專項資金計提資料和用於義務教育文件資料;12.標准化學校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的相關文件資料;13.縣級實施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的相關文件資料;14.教師配備和編制標準的相關文件、統計表及資料;15.縣級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的相關文件資料;16.教師培訓情況及落實培訓經費的相關文件資料;17.小學、初中鞏固率、學業成績合格率、初中理、化、生實驗操作合格率的相關文件資料;18.縣級小學、初中學生體質健康及格率情況的相關文件資料;19.學生行為規范合格率相關文件資料;20.義務教育學校就近入學政策落實情況,均衡編和控制擇校情況的相關文件資料;21.減輕中小學課業負擔的相關文件資料;22.縣級義務教育學校課程計劃、地方課程開設及學校落實情況;23.學校安全工作相關文件資料。(三)其他輔助資料及准備工作24.迎評工作方案(指南);25.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專題片;26.縣委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出台的文件匯編;27.亮點和問題(一般歸納總結2個亮點1個問題);28.全縣學校分布圖;29.接受約談預案(一般要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有關部門領導在場);30.申報時存在的問題整改情況說明及相關證據、接受咨詢資料和說明,主要包括:(1)2012年預算內教育經費的增長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未達標補缺資金撥款單復印件;(2)財政局《關於2012年「三個增長」未能達標的說明》(3)生均校園佔地面積和生均校舍建築面積未達標學校相關說明。31.四個座談會預案(縣級和抽檢學校);32.問卷調查預案(縣級和抽檢學校);33.受檢學校路線預案等。三、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實地檢查(一)分組到縣1.檢查組在省會城市集中分組後,分別到縣,每個縣(除路途後)一天工作時間。縣上分管領導和教育局長要到上一個縣接專家,並在路上介紹亮點。2.主要領導要陪同檢查學校。3.用餐要求吃自助餐,但無自助餐可吃桌飯。4.准備好專家工作條件:在專家入住的房間,每人備一台筆記本電腦,將相關材料電子版考在電腦桌面或移動盤上。5.主動介紹工作亮點:一般要求歸納出兩個亮點、一個問題(二)抽取學校1.分類:①類別:包括獨立小學(教學點)、獨立初中、一貫制學校、完全中學等;②位置:包括縣城(城區)學校、農村學校;③整體水平:包括好、中、差,以薄弱學校為主;④學性質:主要抽取公學校,如有特殊需要,也可抽取個別民私立校。2.數量:一般為6-8所,如受檢縣學校數量較多可適當增加。3.方法:①提前做好學校分類並提供全縣義務教育學校位置分布地圖(紙質與電子版);②檢查組按基礎數據和材料審查中的薄弱環節,可指定部分學校;③路線安排可考慮所抽學校分布情況,確有行程、道路不便的因素,對個別學校進行調整。(三)查閱檔案資料目的:搜集評估該縣的有關數據、政策等信息,為評估各項指標達標情況,作出認定結論提供佐證。1.內容:①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省級學基本標准有關數據和情況;②小學、初中計算差異系數的8項指標的原始數據;③工作性評估指標有關數據、文件等;④滿意度調查有關材料等。2.安排:①縣級材料:提前將待查材料集中在一專門地點並安排相關人員現場協助,以供檢查組成員統一查閱和問詢;提供檔案材料按18項類別分裝。②學校材料:在檢查學校時集中提供,包括學校基本情況、學生和班級情況、教育隊伍情況、學條件情況、經費情況等。3.要求:認真負責,證據確鑿。若有必要在不涉密情況下,檢查人員可要求受檢縣、校提供復印件、電子版或對材料進行拍照。(四)約談區(縣)及部門領導1.教育經費三個增長、一個比例、培訓費2.學條件校園面積、縣城學校生均校舍面積、體育場、計算機、生均儀器設備之偏低等3.教師隊伍校長教師交流制度及落實、學科配齊率、教師培訓4.薄弱環節和薄弱學校優質高中招生分配到每一所初中學校落實情況,(五)座談會和隨機訪談1.類型方式:分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座談會、校長座談會、教師座談會、家長座談會4類。方式包括采訪學校門口接著學生的家長和檢查期間接觸到的有關人員;請地方提供一些有關人員信息,與有關人員通電話(簡訊)等形式。2.數量和時間:四類座談會,在每縣至少召開1次,隨機訪談人數視情而定。座談會時間一般控制在一小時內。
⑹ 加強教育質量監測評估的政策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教育督政,督學:
是為了保證教育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貫徹執專行,是為了實屬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是為了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對教育督導適用范圍、教育督導的原則、教育督導機構、督學、教育督導實施及其法律責任等方面都作了明確的規定,構成了完整規范的體系。
教育質量監測:
實施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目的在於了解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的狀況,掌握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准確報告基礎教育質量的現狀,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對引導教師、學校和家長、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促進少年兒童綜合素質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從目的、內容、方式上有別於傳統的學業考試,它以科學抽樣為基礎,利用標准化的監測工具、規范化的監測程序組織實施,並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平台,服務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新教育管理手段。樣本縣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部門和學校要端正思想、正確認識,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開展工作,保證質量監測工作有序進行,做到監測信息准確、客觀,充分發揮質量監測工作的正面導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