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教師環境教育陪訓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加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凸顯。更為嚴重的是,受短期利益的誘惑,破壞森林、過度放牧、獵殺野生動物、偷排污水等人為破壞環境 的現象層出不窮,給我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這些不良現象的出現與公民的環境意識淡薄不無關系。近些年,我國的公眾環境意識的調查結果 都不盡如人意,如2012年北京市第九次公眾環境意識調查顯示:北京市民環境意識總體表現一般,且呈下滑趨勢;青年群體環境意識得分持續偏低,對環境保護 的關注程度有待提升;2013年首次全國生態文明意識調查的結果也表明,我國公民的生態文明意識呈現「高認同、低認知、踐行度不夠」的特點。我國公民的環 境意識令人堪憂,環境教育任重而道遠。根據OECD的環境教育研究報告,2-16歲是形成環境意識的關鍵時期。還有研究表明,促進人類積極保護環境,關心 地球的首要因素,是他們在兒童時期就認識和熱愛大自然,即所謂的「少小若天性,習慣成自然」[1]。幼兒期是環境意識萌芽和初步養成的關鍵期,環境教育應 該從娃娃抓起。幼兒園環境教育不僅能提升幼兒自身的環境意識,使幼兒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同時還能通過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使幼兒的環境意識、行 為輻射至家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國內外幼兒園環境教育的比較 1.國外幼兒園環境教育概況 從國外來看,環境質量好的國家公民的環境意識都很濃厚,而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從幼兒園開始的環境教育。這些國家的幼兒園環境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 是重視實踐體驗。如美國以及許多歐洲國家非常重視幼兒的自然體驗,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森林教育在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境內得到迅速發展,現如今 德國有大約700家「森林幼兒園」。從這些國家現行的森林教育實踐來看,大量的戶外親身實踐活動有助於促進教師與孩子們環境意識的形成[2]。二是重視多 方合作。在歐美,負責環境教育的不僅有環保部和教育部,還有政府其它部門及非政府組織等多方的參與。三是重視師資培訓。如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在《國家環境 教育法(1990)》的指導下,制定了《環境教育和培訓計劃》。由於有環境保護署撥款的支持,該計劃成為美國學校環境教育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各州環境教 育中心負責集體組織和實施環境教育的培訓工作[3]。四是國際合作加強。1994年起,國際環境教育基金會(FEE)主要針對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環境教育 活動啟動了生態學校項目,至2007年有67個國家在實施生態學校項目,全球有2.2萬多所生態學校[4](我國於2009年加入)。 2.我國幼兒園環境教育現狀 我國幼兒園環境教育起步較晚,存在一定問題。國家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的環境, 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按照《綱要》的精神,環境教育在幼兒園在各領域的教學中都有一定滲透,但也存在一定問題:一是幼兒教師自身 的環境教育水平有限。據調查,目前絕大部分幼兒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環境教育,他們接受環境教育的渠道主要來自社會媒體的宣傳,所以他們的環境知識 是零星的、不系統的,同時也相對缺乏必要的幼兒園環境教育的理論及方法的指導。二是缺乏環境教育課程和相關課程資源的支撐。由於環境教育具有跨學科的特 點,其內容滲透於幼兒園教育的其它各個領域,因此在幼兒園的環境教育就顯得零散、不系統,甚至容易被忽視。相應的,相關課程資源的開發也較為落後,例如直 至2008年我國才有了第一套正式出版的幼兒環境教育教材——《環保從兒童開始》。 三、加強我國幼兒園環境教育的對策 幼兒年齡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而幼兒園環境教育與其它年齡階段的環境教育有很大不同,需要通過專業的幼教工作者以恰當的教育方式才能實現,幼兒教師 具有一定的環境素質和環境教育能力是有效實施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強幼兒園環境教育首先要從幼兒教師的環境教育入手。 1.促進幼兒教師的環境素質和環境教育能力的提升 幼兒教師自身的環境素質水平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本班幼兒的環境素質。一方面,幼兒教師具備必備的環境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將影響到幼兒園活動設計的科學性。 另一方面,幼兒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幼兒教師具備一定水平的環境意識、環保行為,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而且這種的影響有可能是終身的。因此,加強幼兒教 師自身的環境教育,促進教師自身環境素質的提升,會直接而深刻地影響到幼兒的環境素質。根據國際上發展較為成熟的幼兒園森林教育與生態學校的經驗和理念, 幼兒園環境教育應以體驗探究為主,幼兒的學習應源自生活。幼兒教師應學會充分利用當地環境資源優、劣勢條件,並將之融入幼兒園的環境教育活動,通過教師的 引導,幼兒的親身體驗,從而實現有效的幼兒園環境教育。負責幼兒教師培養和培訓的教育部門應與政府環保部門聯手,並爭取其它相關部門、企業的支持,加強幼 兒教師環境教育方面的培訓,促進其環境素質和環境教育能力的提升。 2.加大幼兒園環境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 (1)環境教育培訓教材、閱讀材料的開發 應開發專門適用於幼兒教師的環境教育培訓教材,使幼兒教師的環境教育知識得以補充和完善,同時可提供各種內容的以幼兒體驗為主的環境教育活動案例,使幼兒 教師的環境教育能力得以提高。幼兒的閱讀是幼兒園教育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還應開發適合幼兒的環境教育閱讀資料,如各種繪本、故事書等。 (2)家庭及社區環境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充分開發和利用家庭及社區的環境教育資源,一方面應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環境教育基地,如自然博物館、附近高校的環境教育基地等;另一方面盡可能多地開發和利 用幼兒生活環境中的其它教育資源,如利用公園里的動、植物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教育;利用附近的污染的或未被污染的河流或湖泊進行水環境保護的教育;利用 污染性天氣現象如霧霾、沙塵暴、酸雨等進行大氣環境保護的教育等等。 (3)將環境教育融入幼兒園環境創設 幼兒園是幼兒主要的生活和學習場所,因此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將環境教育的內容融入,通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能充分地讓幼兒在環境中獲得體驗。如在幼兒園環 境布置中,可充分利用各種廢舊物品,使幼兒明白,沒有真正的垃圾,所謂的「垃圾」經過回收利用,都是寶貴的資源;在幼兒園里可以種植各種植物,養殖小動 物,讓幼兒園成為一個微型的「生態園」,給幼兒提供親近自然的機會,在種植活動中還可以指導幼兒利用果皮等食物廢棄物等發酵作為肥料,回歸大自然,體驗生 態環境的美及了解生態環境保護的方法等等。 總之,加強幼兒園環境教育是提升我國公民環境意識的重要舉措,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幼兒園環境教育不僅僅只是幼兒教師的責任,更需要教育部門、環保部門等各方面的合作,只有這樣,幼兒教師的環境教育能力才能得以提升,幼兒園環境教育才能真正做到科學、有效。
2. 師德師風教育培訓內容
一、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倡導「愛國守法」就是要求教師熱愛祖國、遵紀守法。
第一,愛國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支撐。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各族人民道德品質的重要特徵,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熱愛自己的祖國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第二,守法要求教師依法執教。守法是《憲法》所規定的所有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和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指守法主體以法律為自己的行為准則,依照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活動。教師職業的示範性,要求教師成為守法的楷模,對受教育者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把熱愛祖國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權利職責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二、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這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倡導「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沒有責任感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對工作高度負責,要熱愛自己所在的崗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積極主動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三、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調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因此,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書育人是教師最核心的職責與任務。教書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書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倡導「教書育人」就是要求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任務。
所以,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對教師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教師,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嚴於律己,以身作則。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教師自己要言傳身教,以身立教,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
六、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3. 如何對教師健康教育進行培訓內容
新形勢下如何針對少年兒童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體育、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較強的活動能力、勇敢頑強的毅力、艱苦奮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他們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是小學階段的體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新任務。
我校結合實際情況,為加強教師保健意識及預防疾病能力,為向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幫助學生降低常見疾病患病率,促進學生形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習慣,扎實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針對《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工作做如下計劃、安排: 一、指導思想
以小學生健康教育的有關文件精神為指導,堅持育人為本,運用健康教育的理論的方法,切實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校全體師生健康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對教師進行健康教育培訓,使老師、學生了解衛生健康的重要意義,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衛生習慣,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
1、加強領導,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切實抓好健康教育工作。 2、聆聽專家講座,拓寬教師知識層面。
3、積極參加各種健康教育教研活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