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大班美術培訓先從什麼學起
您好~幼兒園大班的美術教育可以從以下幾點下手: 1.線條練習,培養孩子大膽作畫,認識不同線條的裝飾; 2.構圖練習,明白橫豎構圖的取景,以及主體和背景的關系; 3.創造想法,培養孩子想像力; 4.色彩搭配,多運用不同顏色,明白冷暖色對比,以及不同顏色表達的意義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我是畫啦啦的糖果老師~ 畫啦啦少兒美術課堂——最懂兒童的互聯網藝術課堂, 關注「畫啦啦藝術創想」公眾號,給孩子一份美術的禮物。
2.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 幼兒園的美術教育主要有繪畫、手工和欣賞三大內容。
2、美術欣賞開闊了幼兒的視野,增加表像經驗的積累,提高對美的感受力。繪畫與手工是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具體的操作表現,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逐步掌握多種繪畫和手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有進行創造性表現的意識和慾望,體驗從活動中得來的各種感受,同時又促進美術欣賞力的提高。
3. 求一句少兒美術教育的宣傳語
1、溫馨安迪藝術,快樂帶你進步。
6、一支筆,一幅畫,繪上孩子心中多彩的家。
7、渲上手頭美麗的色彩,放飛心中斑斕的夢想。
8、寧靜的藍天,青青的綠野,繪上孩子心裡美好的家。
9、安迪沃爾,選擇我們,留下孩子的純真時代。
10、畫出你眼中的世界。
4. 幼兒園美術培訓班試畫課該教什麼
折紙 剪紙 蠟筆畫 水彩畫 簡筆畫 水粉畫 線描畫 版畫 軟陶等等。。。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幾項結合一下,比如說在畫好的水彩畫背景上加上折紙動物之類的。 確定一個主題,你先一步一步演示怎麼畫,讓學生也跟著畫,如果發現進度慢或他們畫著有困難可以下去指點。注意畫幅的難易程度以及課堂的時間把控。 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准備充分,步驟分明,清楚知道下一步你要怎麼講,學生要怎麼做(並且考慮下他們畫出來的預期成果,很多時候會讓你灰心喪氣,做好心理准備)。小孩子的思維跟大人是不一樣的,很多咱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他們一無所知,所以,一定要耐心、細心、有愛心。 個人經驗之談,純手打,望採納。
5. 幼兒園教師繪畫培訓方案
孩子學繪畫 可以看看 《童心童畫》劉蓉編寫的童心童畫還蠻好的 題材和構思概念都很新 可以當做幼兒園教材(因為本來就是武大幼兒園園長編的)在家教孩子也可以
6. 如何給幼兒園老師培訓繪畫和手工
繪畫:素描
水粉
水墨
都是繪畫的一種,給幼兒教師培訓,叫他們怎樣構思兒童畫就行了
手工:手工有很多種
剪紙,撕貼畫
折紙
或用廢舊的東西製造手工作品,總之,你只是叫他們製作方法就可以了。
7.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育論文:如何讓中班幼兒在拓展培訓班中快樂繪畫
」這正好說明,好的藝術創作需要的是敏捷的頭腦、靈巧的雙手,以及真摯的情感,缺一不可。才藝活動靈活而多變化,對發展孩子的心智能力極有幫助。心智能力包括知覺能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創作力。用心培育心智能力,對培養一個觸覺敏銳、思考力強、富創意、具冒險精神的孩子起著關鍵的作用。 幼兒的繪畫過程是幼兒追求美、向...往美、表達美的過程。傳統的幼兒繪畫是以訓練技能技巧為主的范畫教學,這種教學不要求幼兒開動腦筋,只要求他們按照教師的畫法步驟臨摹,這種模仿畫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而《綱要》精神提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應支持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准化要求的偏向」,本學期我依據《綱要》的指導要點,為激發幼兒繪畫興趣,在指導幼兒繪畫過程和評價幼兒作品上做了一些嘗試。 一、用「各種手段」指導幼兒的繪畫過程 《綱要》中明確指出:「應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這就強調了「情趣」在幼兒繪畫中的地位。教師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美術活動中要引起和保持他們對美術活動的愛好。使他們熱忱的投入到美術活動中去,情感、智力各方面都活躍起來,各種潛能都得到發揮,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喜歡美術活動,樂於從事美術活動。因此創設一個情趣性的情景,可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愛好和態度,激起他們實現願望的努力,並伴隨其良好情緒至始至終。 在故事化、游戲化的情景性活動過程中,幼兒感愛好,樂意去表達和表現,更能激發幼兒的想像和創作。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運用語言創設情境,啟發幼兒想像與創造,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推向高潮。 例如在繪畫「我想有個家」的時候,以一隻無家可歸的小鳥想有個家的故事為線索,引出幼兒的討論話題,讓幼兒體會失去家園的痛苦感受。由此,讓幼兒創作出處在到處只有樹樁的環境中的「各種表情的小鳥」作品。 又如,在繪畫「豐收的果園」和「快樂的小刺蝟」的活動中,我又以游戲為手段創設出一定的情景,將活動內容融入到游戲中去的一種教學方式。以小刺蝟做游戲的形式,畫出果園里的樹、花、草地等,在教授幼兒各種動態的刺蝟造型的基礎上,讓幼兒在用各種小刺蝟造型組合的游戲過程中,學得積極主動、大膽地想像創作,因此,每個幼兒的畫面迥然不同,給幼兒帶來了無窮的快樂。這種方式比較符合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做中玩,玩中學,為孩子創設一個寬松、自由,安全的氛圍和心理環境。 除了運用故事、游戲,我還嘗試著用兒歌、謎語、情景表演等富有情趣的形式來開展美術活動。 幼兒的知識和能力是由經驗中來的,特別是繪畫活動更離不開幼兒的直接經驗,他們的繪畫內容來源於自然,貼近幼兒的真實生活,所以我注重創設讓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動手動腦,去觀察、體驗和感受,去獲得很豐富的直接經驗。我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室外自由活動時間,引導幼兒觀察大自然的美。小小幼兒園也是大自然的縮影,有草、有花、有樹,隨著季節的變化,園內景色也不斷變化,讓幼兒認識這些美是很有意義的。他們把感受最深、感受最美的景色躍然紙上,畫面充滿了生氣。 隨著認識能力的發展,5歲幼兒能選擇與對象相似的顏色來表現客體;6歲幼兒則在表現出對象固有色的基礎上,添加對比色或類似色,畫面色彩豐富,如暖色表現熱鬧和快樂,冷色表現傷心和神秘等。我們應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階段,適時的提供不同條件給予指導,使幼兒的繪畫水平從低級階段像高級階段過渡。 兒童需要手、眼、腦的協調活動,他們需要用腦去想像、理解、加工審美意念,用語言表達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所以必須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操作機會,教師引導幼兒應以自己的眼光觀察和感受美術作品的造型、色彩、構圖,觀察周圍環境事物的結構、特徵、運動模式,並通過語言的描述,讓幼兒把通過審美感知所把握到的整體的藝術形式和自然形式在頭腦中形成表象。當幼兒開始運用色彩、形狀創造形象時,教師可以啟發幼兒對自己頭腦中表象進行加工,並加入自己大膽想像、形成全新的審美意象,運用語言在作品中創造性地表現出來。但在我們的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有的孩子專心致志地畫畫,有的卻拿著筆在紙上瞎塗,沒有象樣的東西,幼兒在造形活動中表現出的創造性也離不開他們對美的認識和感情,他們對美的認識是膚淺的,但卻是基礎的,因為美的內涵是通過形式體現出來的,造形藝術為幼兒對美的認識,尤其是視知覺對美的形式的認識提供了條件。我們對於幼兒要多給於他們鼓勵,用春風吹面般的語言來引導他們,同時要注重他們的個體差異,給幼兒樹立信心,使他們大膽的不拘一格的活動。我們不要幼兒照貓畫虎,要讓他們表現自己的思維。孩子們喜歡畫自由畫,所畫的內容總是與他們的所見、所聞、所知有關,充滿真摯的感情。那些對孩子生活有較大影響的人和事,如幼兒園的老師,自己生活的環境,看到的動畫片等等都會成為孩子筆下的內容。例如,在繪畫《美麗的海底世界》時,我新授了運用透視原理進行繪畫的技巧後,幼兒便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美妙的海底樂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像催化劑一樣,激發幼兒不斷去實踐,去探索。法國教育家盧梭非常強調教育應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來進行。他說:「你必須好好地了解你的學生之後才能對他說第一句話。」對幼兒來說,沒有興趣的學習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在幼兒園《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幼兒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有了興趣,幼兒才會主動思考,並自學採取行動。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興趣,並在幼兒的興趣點上挖掘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使幼兒獲得有關經驗,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同時幼兒繪畫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統一模式的指導會讓幼兒畫出統一模式的畫來,所以我針對性地適當在技能上給予指導。如畫《美麗的蝴蝶》,目標是用弧線點、線、面、對稱的方式來裝飾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畫出基本線條如:曲線、直線等,基本形狀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讓幼兒用形狀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點、線、面來裝飾蝴蝶,背景幼兒自由添畫,這樣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和創造力。 又如,幼兒在進行塗色時,由於小肌肉群發育未完全,手眼協調能力弱,注意又以無意注意為主,所以他們的作品往往會出現白色空隙,會畫到邊線外。針對此現象,我嘗試著用孩子們的語言用兒歌地形式幫助孩子們自我提醒自我約束,從而在愉快地念兒歌聲中又濃又滿地著色。色彩鮮艷了,孩子的成功感得到了滿足,從而作畫的興趣也提高了。 二、用「賞識的眼光」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 幼兒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教師要充分認識和利用。要理解童心,從兒童的角度去欣賞,不追求完美,應注意發現畫而上每一根線條、圖形、色彩能傳達的幼兒的思想和情感,贊賞幼兒的點點滴滴的創造,並提供機會讓幼兒進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溝通。如定期展覽幼兒的作品,教師要避免一言堂的現象,盡可能的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評價,幼兒互相欣賞,互相評價,同時提高了評價能力,使幼兒得到滿足,產生快感,受到激勵。 尊重幼兒。評價兒童畫並不是一個死的標准,每個幼兒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的畫也就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說的清,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美術作品時要尊重幼兒、傾聽幼兒的奇思妙想,通過談話了解幼兒的心聲,善於發現幼兒作品中的精華所在,表現出接納、贊許的態度,只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