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糖尿病病人護士在健康教育中應該教會病人飲食中注意些什麼
讓病人認識到糖尿病的危害,學會自己辨識食物的糖分,自己控製糖分的攝入量。
㈡ 膨化食品知多少 健康教育課
膨化食品這個不僅是孩子們的最愛,同時也是成年人所喜歡的零食,膨化食品以其良好的口感和炫目的包裝,越來越受到所有人的喜愛。該類食品不但口味多樣,而且吃起來喀喀嚓嚓的聲音也能讓人跟著快樂起來。那麼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吧:
一、 膨化食品的優點
1、口感好:膨化食品體輕、色淺、香濃、酥脆、口味豐富。
2、易於消化吸收:膨化技術使澱粉徹底熟化,內部呈多孔狀,水溶性質增加,有利於胃腸消化酶的滲入,提高了營養素的消化吸收率,便於吸收。
3、易於儲存:膨化食品經高溫高壓處理後,可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並且減少了水分,限制了黴菌的滋生,密封後可長期儲存,不易變質。
二:膨化食品的缺點
膨化食品一般是以谷類、薯類為主要原料,所以它的主要營養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熱量、高鹽、高糖、多味精,屬於「五高一多」食品。一小桶的薯片是102g,平時你坐那看電視不一會就吃完了,我帶大家分析一下你到底吃了什麼:一小桶所含能量是549kcal、蛋白質:6.46g、脂肪32.6g、碳水化合物56.8g、鈉737.8mg,大量攝入膨化食品,容易使孩子易造成孩子飽腹感,影響孩子的正常飲食,多種營養素攝入不足,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1)高熱量。能量是549kcal,按照一個輕體力勞動者的成年男性每日推薦攝入量是2400kcal、女性是2100kcal。如果按照我們一日三餐能量比例分配:早、中、晚餐各佔30%、40%、30%,則其三餐的能量分配數值為:
早餐和晚餐:男性為2400*30%=720kcal ,女性為2100*30%=630kcal
午餐:男性為2400*40%=960kcal , 女性為2100*40%=840kcal
如果對於輕體力勞動者的成年女性而言,早餐或者晚餐的所需能量都為630kcal,而這個小筒的薯片就有549kcal的能量,自己看看,是不是接近於一頓飯的熱量了,如果你吃一筒下去,再吃正頓飯,則你攝入的熱量就會超標了,容易導致脂肪堆積,導致肥胖。
(2)高脂肪。脂肪32.6g,成人脂肪適宜攝入量占總能量的20-30%,這個脂肪不僅包括了你吃的零食中的脂肪、還包括你平時吃飯攝入的食用油、動物肉類。「2005年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北京18歲以上成人的超重和肥胖率已高達49.6%,在全國居首位,接近一半的人面臨肥胖問題。與之相呼應的是心腦血管病成為北京居民第一殺手,占居民死亡原因的44%,減肥刻不容緩。」
(3)高糖。碳水化合物56.8g。白砂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蔗糖,屬於一種雙糖,它在蔗糖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一分子的果糖和一分子的葡萄糖,也是增加甜味的天然甜味劑。我們都知道,吃太多的糖會增加糖尿病的危險、會增加肥胖的危險。
(4)高鹽。鈉為737.8mg,快接近於1g食鹽了,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日食鹽攝取不宜超過6g,而我們現在食鹽攝入量已經超標了,近幾年,北京每人每天食鹽平均攝入量為13.4g,超過推薦攝入量一倍多。鈉攝入過多,尿中的鈉離子/ 鉀離子比值增高,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因素。
(5)添加劑:A、人工合成甜味劑:阿斯巴甜,是一種比蔗糖甜200倍的甜味劑。盡管不會導致血糖升高,但尤其是對那些受精神問題困擾的人帶來危害,美國的一個科研機構曾經終止過對這種甜味劑給抑鬱患者帶來危害的研究,因為一些研究對象在長期服用它之後反應劇烈。B、焦糖色,是一種食用色素。C、食用香精。D、谷氨酸鈉,是味精的主要成分。E、二氧化硅,是一種抗結劑。F、單甘油脂肪酸酯,是一種乳化劑。G、檸檬酸,是一種酸度調節劑。這些添加劑只要符合國家食品添加劑的相關標准,添加的量在國家規定的范圍之內,是對身體和健康沒多大影響的。但是兒童和青少年還是盡量少接觸添加劑多的食品,做到「少吃或不吃」。
所以消費者在權衡利弊後,盡量不吃或少吃膨化食品,多選用自然發酵法製作的饅頭和糕點。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更應少吃膨化食品。以免影響正常飲食,導致營養不良。同時消費者應盡量選擇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密封包裝的膨化食品,最大限度減少受危害的機會。
㈢ 衛生監督機構怎樣做好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食品衛生的監來督和管理是通過自監督和管理達到不斷改善食品生產和經營過程的衛生條件,增強從業人員食品衛生意識、提高經營者自身衛生管理水平,最終達到保障 食品的衛生和安全的目的.這一切的實現都必須有一個把監督者意志轉化為經營者的意識然後改變其衛生行為的過程.而健康教育方法就是促成這一轉變的最佳橋 梁,他是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使受教育者先"知"再"信"後"行",這一目的也正是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所追求的目標.因此,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監督過程 的每一個環節中注意運用健康教育手段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㈣ 觀《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有感
《學校學生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知識講座》 營養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人的生長發育,健康水平,勞動能力和壽命長短都與營養密切相關。營養來源於食物,人們一日三餐就是要從食物中獲得各種營養素,以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
一、人體對營養的需要
生命活動需要消耗「能量」就象發動機需要汽油,電燈需要電一樣,這些能量的來源就是人們每天吃下的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都能在體內轉化,以供給人體活動的能量。蛋白脂、脂肪和糖被稱為「熱源物質」。除「熱源物質」外,食物中的維生素,無機鹽和水也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雖然它們不能供給熱量,但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都少不了這類物質。因此,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和水,通常稱為六大營養素。
1、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人的肌肉、骨骼、血液、毛發等沒有一處不含蛋白質,沒有蛋白質便沒有生命。蛋白質是由二十多種氨基酸組成的,其中有八種氨基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由食物供給,稱之為「必需氨基酸」蛋白質又分動物蛋白質和植物蛋白質。
一個人每天需要的蛋白質總量要根據年齡、性別、勞動條件和健康狀況等而定。兒童、青少年在生長發育期以及婦女在孕育和哺乳期所需的蛋白質要比其它人多一些。
2、脂肪:是一種富含熱量的營養素,包括脂肪酸和脂類等,它是人體的重要成分之一。脂肪主要來源於動植物油脂。過量的脂肪對人體健康不利,尤其不能過多吃動物脂肪。
3、糖:糖類又稱碳水化合物,可分為單糖(果糖、葡萄糖)雙糖(蔗糖、麥芽糖和乳糖)和多糖(澱粉、糖元、纖維素和果膠等),糖類是重要的營養素之一。
4、無機鹽:無機鹽又稱礦物質。人體中含量較多的無機鹽有鈣、鎂、鉀、鈉、磷、氧、硫等,還有一些微量元素。
①鈣:是人體含量最多的一種無機鹽,也是人體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鈣來源於乳及乳製品,豆類、谷類、蔬菜、蝦米皮、魚、蝦等也是鈣的重要來源,少年兒童每天需要1000毫克的鈣,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
②鐵:在人體內含量很少,屬於微量元素,由於參與人體氧的運輸,交換等重要功能,因此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如果食物中長期缺鐵,就會發生缺鐵性貧血。鐵的吸收利用受多種因素影響,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易吸收,植物性食物中的鐵不易吸收,而我國食物構成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因此較易造成鐵缺乏。含鐵較多的食物有蛋黃、肝、腎、糧谷類、豆類、綠葉等。兒童青少年每天需鐵15g。
③碘:碘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碘缺乏時能引發甲狀腺腫大,俗稱「大粗脖」同時影響人體的能量代謝和兒童的生長發育。一般碘的需要量為每人每天100-140微克,食鹽加碘可能解決缺碘問題。
5、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質。它的種類很多,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脂溶性維生素,可溶於脂肪,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K等,另一類是水溶性維生素易溶於水,有維生素B族(包括維生素B1、B2、B6、B12,銅酸、葉酸,泛酸等)和維生素C等,大多數維生素在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由食物供給。
幾種維生素缺乏能引起的疾病:
缺乏維生素A:夜盲症,乾眼病和角膜軟化症,皮膚乾燥,毛囊角化
缺乏維生素D:兒童佝僂病,成人骨質軟化病
缺乏維生素B1:腳氣病
缺乏維生素B2:口腔、皮膚和腿部疾患
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
二、食品污染
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即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物品。
食品污染是怎麼回事?
食品(食物)從其作物生長到收獲、採摘,從生產加工、運輸、貯存、銷售直到食用前的每個環節中,由於各種條件,多方因素的作用及影響,使原來無毒無害的食品,混進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質,降低了食品的營養價值和衛生質量,人吃了這樣的食品就能對人體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這一過程叫食品污染。
(一)食品污染分類:
1、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和昆蟲都可造成生物性污染,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及其黴素、黴菌及其黴菌素。
這些如果出現在食品中可引起食物中毒,還可引起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和蟲卵對食品污染往往是通過食品而使人得蛔蟲、絛蟲、旋毛蟲病等。
2、化學性污染:包括有害金屬、非金屬、有機物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等對食品的污染,如:汞、砷、鉛、鎘、亞硝酸鹽、有機磷、有機氯等。
3、放射性污染:主要來自放射性物質的開采、冶煉以及國防、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和排放。
(二)食品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食品污染的來源主要是原料的污染,產、儲、運、銷、加工烹調過程中的污染,以及從業人員不認真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帶來的污染等。
食品被污染後,有的導致食品內大量細菌及繁殖或產生內毒素和外毒素,吃了這樣的食品就會患腸道傳染病和發生食物中毒;有的食品被細菌污染後,經過一定時間,引起食品的腐敗變質,人吃了這類食品,不僅營養大量減少,還可能會造成食物中毒,還能使人患痢疾、腹瀉、霍亂、副霍亂、傷寒、副傷寒等。
三、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人吃了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一類急性疾病的總稱。
有毒食物形成的原因有下列幾個方面:
1、食物被病原微生物(細菌、黴菌等)污染並大量繁殖,以致食物中存在大量活菌和大量毒素。
2、食物被化學毒物污染達到中毒劑量。
3、攝入含有天然毒成份的某些動、植物。
4、攝入通過動物和植物2次轉移的毒素。
(一)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發生於溫度較高的夏秋季,因為這個時期的氣溫適合病原菌增殖和產毒,致使病原菌污染食品而發生中毒。細菌性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
動物性食物引起中毒表現為發熱、頭痛、頭暈、食慾不振,繼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瀉一日可達7-8次,發燒38-40℃。嚴重者血壓下降抽風、昏迷、重症病人可因心衰、腎衰導致死亡。
預防:加工肉類製品時必須生熟食品分開,保存時要低溫貯藏或用鹽腌煮肉時肉塊不應超過2公斤,厚度不超過8公分,煮沸3小時以上,蛋類要煮沸10分鍾以上。前一餐剩下的食物一定要回鍋加熱後再食用。
(二)真菌性食物中毒
霉變甘蔗中毒
甘蔗收割後越冬貯存中,由於環境不衛生,受到真菌污染,真菌就會在甘蔗中繁殖並產生毒素,吃了有毒素的甘蔗就會發生食物中毒。甘蔗中毒多發生在春季。
甘蔗中毒的臨床表現:很快出現惡心、嘔吐、腹瀉。有的大便呈黑色,有的頭痛、眩暈、復視,嚴重者可出現抽搐、雙眼球同時向上凝視,瞳孔散大,牙關緊閉,輕者很快恢復,重者死亡率頗高。
預防措施:①甘蔗成熟後再收割②收割後貯存時間不能過長③發現霉變的甘蔗堅決不能吃,要及時銷毀。
(三)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①豆角中毒
一般豆角不中毒,但食用沒熟透的豆角能引起中毒,原因可能與豆角中含有紅細胞凝集素沒被加熱破壞有關。
豆角中毒潛伏期短,最快食後10分鍾發病,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瀉、頭痛、頭暈,有的出現胸悶,出冷汗,四肢麻木等。
預防措施:菜豆宜燉食,加工時間要長,可使毒破壞,切不能急炒,更不宜涼拌。
②發芽土豆中毒
③毒蘑菇中毒
(四)化學性食物中毒
1、亞酸鹽中毒
①蔬菜不新鮮,腐爛變質時可能產生亞硝酸鹽中毒。
②蔬菜在腌制過程中也能產生亞硝酸鹽。
③製作熟食加過量的發色劑,亞硝酸鹽過量引起中毒。
④苦井水也可引起亞硝酸鹽中毒。
中毒表現:很快出現口唇青紫,結膜、顏石、指甲也出現青紫,並有頭暈、頭痛、惡心等症狀,重者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預防:①不吃腐爛蔬菜②不喝苦井水③腌菜時最好觀腌,含鹽濃度達到15%以上的要在腌制半日-1日後再吃④加工肉類製品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應按規定劑量使用,不可隨意亂加。⑤嚴格管理建築部門(工地)使用的防凍劑(亞硝酸鉀等),防止污染飲用水和食物而造成食物中毒。
2、有機磷農葯中毒
常用的有機磷農葯有敵百蟲、滴滴畏,1605、1059等,對人和畜禽都有很強的毒性。
中毒表現:發病快,乏力,瞳孔縮小,有的出現流涎、多汗、惡心、嘔吐、肌肉震顫,呼吸困難,嚴重者,可昏迷,肺水腫,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預防:宣傳農葯正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加強農葯管理,嚴禁農葯與食物混合裝運、存放,嚴禁用裝過農葯的容器和包裝物盛裝和包食品。
四、學生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項
1、在外就餐時:一定要到集體食堂或有衛生許可證的消毒設施完備的飯店就餐,切不可購買街頭攤販的無定型包裝食品。
2、購買小食品及飲料時:一定要看包裝是否清潔、完整。是否有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凡是「三無」和超期食品飲料切不可食用。
3、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勤理發,勤換衣服,勤洗澡。不隨便扔垃圾,不隨地吐痰。 有關觀後感的文章倒是沒有找到,但是希望這個對你有幫助,算是一個素材吧!寫東西總得有點材料不是?
㈤ 小學五年級健康教育《哪些食物不能吃》教學設計
消化良患者定要管自嘴否則吃該吃食物使病情加深甚至誘發其疾病所定要忌食食物:
1.忌攝入含蛋白質鈣質食物
乳類、乳製品、瘦肉類、魚、蝦米皮、雞蛋黃、咸雞蛋、松花蛋、物軟骨、豆類、豆製品、海帶、紫菜等都含量蛋白質或鈣質若攝入使便呈鹼性乾燥量少難排所應減少食用
2.忌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3.忌脹氣消化食物
干豆類、洋蔥、土豆、薯及甜食應適控制免影響胃運化加重症狀
4.忌堅硬油膩食品
堅硬油膩食物更宜消化食加重病情應忌食
5.忌期食用糯米
糯米含量糊精粘性較強膨脹性容易消化消化良者期食用糯米加重病情
6.玉米應偏食
玉米蛋白所含氨基酸較其糧食及豆類少缺少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等體必需氨基酸玉米所含尼克酸屬於結合性類型能體吸收利用偏食玉米造些營養缺乏導致營養良
7.甘薯
消化良脘腹脹滿者宜食用《綱目拾遺》說:滿者宜食能壅氣食容易產氣發脹肚消化良烷腹脹滿者食用能使病情加重
8.冬瓜
脾胃虛寒者宜食用冬瓜性寒傷陽損胃食導致脾胃虛寒更甚消化功能減弱產食慾振、腹脹、便溏或泄瀉等症狀
9.豆腐乾
病及體弱者宜食用豆腐乾豆腐榨乾水制食品《隨息居飲食譜》說:腐於堅者甚難消化及弱病皆宜食食容易導致消化良病變
10.鴿肉
食積胃熱者應食用食積胃熱病應消食化積忌食味厚品本品味厚食礙胃滯脾食加重病情
11.宜食用蟹、特蠣、蠶蛹、蚌
12.忌燙冷食物燙食物及湯水刺激或燙傷胃黏膜;冷食物冰淇淋、冰鎮飲料、酒類、冰咖啡及剛冰箱取食物食入導致胃黏膜血管收縮缺血利於消化吸收
㈥ 健康教育試卷
一、當血液中的紅細胞數或血液中紅蛋白的含量低於正常水平時,為貧血。 貧血的原因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造血的原料不足,二是人體的造血機能降低(即骨髓的造血機能降低),三是紅細胞受過過多的破壞或損失。貧血可分為多種類型,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
2、人體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 左右
3、11~14歲脈搏的次數為每分鍾 80-90次
4、一般情況下,體溫升高1℃,脈搏每分鍾增快10~20次
5、常見的運動損傷有挫傷、肌肉損傷、關節韌帶損傷、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損傷、髕骨勞損
如何避免食物中毒: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種類。食物中毒主要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細菌性食物中毒多見。另外,菜豆中毒、豆漿中毒和因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的中毒也時有發生。
那麼怎樣預防食物中毒呢?
針對年齡特點,同學們應該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不良的個人衛生習慣會把致病菌從人體帶到食物上去。比如說,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會進入消化道,就會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
2、選擇新鮮和安全的食品。購買食品時,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狀,是否有腐敗變質。尤其是對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綠綠的外表誘人,要查看其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有廠名、廠址等標識。不能買過期食品和沒有廠名廠址的產品。否則,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徹底清潔。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凈;需加熱的食物要加熱徹底。如菜豆和豆漿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徹底加熱會引起中毒。
4、盡量不吃剩飯菜。如需食用,應徹底加熱。剩飯菜,剩的甜點心、牛奶等都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不徹底加熱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變的糧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黴菌毒素會引起中毒。
6、警惕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中毒。裝有消毒劑、殺蟲劑或鼠葯的容器用後一定要妥善處理,防止用來喝水或誤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沒有衛生許可證的小攤販處購買食物。
8、飲用符合衛生要求的飲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潔凈的水。
9、提倡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抵禦細菌的侵襲。
只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認真學習食品衛生知識,掌握一些預防方法,提高自我衛生意識,就能最大限度減少食物中毒的風險度,從而預防食物中毒,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如何安全上網
1. 千萬不要把姓名、家庭住址、學校名稱或電話號碼等與自己身份有關的信息在公開信件中提供給閑聊室和公告欄等。如果事先沒有徵求家長或監護人的意見,千萬不要向別人提供自己的照片。
2. 千萬不要理睬如下信息或公告欄的內容:暗示信息、挑釁信息、威脅信息……它們會讓你感到不舒服的。
3. 當有人無償贈送你錢或物時,應當引起警惕。如果有人以贈送禮物為由要求你前去赴約, 或提出登門拜訪時,應當高度警惕。
4. 一旦發現任何人讓你感到不安的信息,應立即告訴自己的父母或監護人。
5. 切勿在父母或監護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安排同人進行面對面的約會。如果父母或監護人同意你去約會,一定要選在公共場所約會,並且要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
6. 記住,網友可能用假名。由於你無法聽到,也無法親眼看見他們,所以上網者很容易把自己偽裝起來。因此,謊稱自己是1名「12歲女孩」的「她」實際上很可能是一位年齡更大的男性。
7. 在通過電子郵件提供自己的個人資料之前,一定要確保你與之打交道的是你本人和父母都認識並且信任的人。
8. 要像了解所有其他朋友那樣去了解「網友」。
㈦ 小學 健康教育 食品的選購與儲存教案
教學內容:我們愛整潔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什麼叫整潔,人和環境為什麼要整潔。
2、培養學生愛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在平時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潔,培養學生愛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有關個人衛生、環境衛生的投影片數張。手帕、書包、文具盒、書本等若干件(干凈與不幹凈的),臉盆若干。
學生准備: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已經是二年級學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助了。能告訴大家,你每天起床後都做了些什麼嗎?(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帶子……)
很多同學都非常能幹,學會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會整理房間、打掃教室衛生,並保持它們的整齊清潔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課文《我們愛清潔》,看一看什麼叫整潔和怎樣做到愛整潔。
二、學習新課
1、在家愛整潔。
⑴齊讀課文,領會「整潔」的含義。
①出示:這塊手帕干凈嗎?這一塊呢?這個書包不僅外面臟,再看裡面的書本放得怎樣?我們說:這個書包不幹凈、不整潔。
②投影片:這個小朋友的家干凈又整齊。我們說:他的家很整潔。
⑵了解「按時」的含義。
①你們知道清晨大約是指什麼時候?(天剛亮)
②你每天幾點鍾起床?是誰叫醒你的?每天都在這個固定的時間起床,就叫按時起床,「按時」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⑶提問:起床後,你做些什麼事?怎樣做的?
⑷講述:我們所做的這些事都是圍繞著個人衛生來做的。你們看,××同學穿的衣服多整齊,××同學的手、臉洗得真干凈,××的頭發(小辮)梳得真整齊……他們真整潔。
⑸除了個人衛生做得好,你房間里的被子誰疊?枕頭、床單誰鋪、誰撣?桌子誰來抹?我們應當自己的事自己做。(看投影片或錄像片)
①指定學生復述自己平時的做法。
②突出:疊、鋪、撣、抹。表現: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塵不染。
2、在學校愛整潔。
了解學校環境整潔的內容與保持環境整潔的方法。
⑴清掃教室的步驟是怎樣的?
⑵為什麼要先開窗戶,再灑水、擦黑板、掃地、抹桌椅?不這樣做會怎樣?步驟顛倒又會怎樣?為什麼?
⑶老師為什麼要誇獎我們?是怎樣誇的?
3、身心健康與環境整潔。
1、為什麼生活在干凈、整齊的環境里才會真開心?
2、怎樣才能長久保持這樣的美好環境?(指定學生上台表演、操作)
3、小結全課學習內容。
三、反饋檢測
1、游戲。
比賽穿衣、系鞋帶。請四位同學脫掉外衣,解開鞋帶,看誰最先穿好衣服、系好鞋帶。
2、思考題。
說一說怎樣才算整潔?你做得怎樣?
板書設計:
按時起床:穿衣、洗漱
在家裡
整理房間:疊、鋪、撣、抹
1、我們愛整潔
打掃教室衛生:開窗、灑水、擦黑板、
掃地、抹桌椅
在學校
保護校園環境:不亂丟、不踐踏……
第2課 不隨地吐痰
教學內容:不隨地吐痰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的危害,培養學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的良好衛生習慣。
重點:培養學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的良好習慣。
難點:培養學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的良好習慣。
教具:掛圖
教學過程 :
一、 故事導課。
講豬八戒吃完西瓜後把果皮亂扔,結果自己踩上西瓜皮摔倒的故事。告訴學生,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有很多危害。
二、提問:隨地吐痰有那些危害?有痰要吐的時候怎麼辦?
讓學生討論。
熟讀兒歌:
隨地吐痰不衛生,
痰中細菌傳疾病。
有痰吐進痰盂里,
健康清潔又文明。
三、提問:亂扔果皮紙屑有那些危害?你平時是怎樣做的?
學生討論。
教唱兒歌:
果皮箱,張大嘴,
果皮紙屑丟箱內,
從小養成好習慣,
環境整潔行為美。
四、你覺得我們身邊的環境怎樣?該做個怎樣的市民?
板 書 設 計
不隨地吐痰 健康清潔又文明 環境整潔行為美
第3課 換牙的衛生
教學內容:換牙的衛生
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人的一生有兩副牙,乳牙和恆牙 。恆牙是永久牙。
2.使學生知道換牙的衛生,知道怎樣保護牙齒。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描述牙齒的重要作用和牙齒不健全所帶來的不便;引導啟發總結學生回答的關於牙齒的保護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猜謎語:兄弟生來白,隊伍排整齊。
飯菜全切碎,活兒幹得快。
你若猜不出,張口他就來。
2.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牙齒,發現了些什麼?總結講述我們從6—7個月開始到兩歲左右長出乳牙,到12歲左右又長出恆牙。
二、學習新課: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說說我們的牙齒的作用?(切斷,研磨食物,幫助發音。那麼我們沒有了牙齒會怎麼樣呢?)
2.了解牙齒,了解我們的乳牙和恆牙。
3.既然恆牙和我們這么密切又對我們這么重要,那麼我們要怎麼來保護它呢?
4.①不要咬硬東西。咬硬東西,一是不得力,因為牙還沒有長牢,容易造成牙齒錯位,影響咀嚼和美觀。
②不要用手摳和用舌頭舔。在牙剛長出時,有點癢,如果用手摳或者用舌頭舔,很容易造成牙齒的松動和變形,長得會七扭八歪,形成畸形。
③要注意牙齒的衛生。
三、鞏固新知:
1.組織學生表演牙齒和蛀牙的節目(節目內容是一個小朋友開始時牙齒很好,但是它不注意牙齒的衛生,經常吃零食,還特別愛吃甜食,結果造成牙齒有了蛀蟲,經常牙疼,疼痛難人忍。最後他去了醫院,醫生幫他治好了牙疼,終於他痛下決心,該掉了亂吃東西的壞習慣,並且經常刷牙,注意牙齒的衛生,慢慢地他終於又長出了新牙。看他多開心啊!)。
2.組織學生到黑板前面來復述牙齒包括的種類和保護牙齒的方法(要求學生能夠做到發言大膽積極,果敢,聲音洪亮,語言流利,鍛煉自己發言的能力。)
第4課 一日三餐
教學內容:一日三餐
教學目標:了解為什麼要安排一日三餐,科學安排一日三餐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一日三餐中的科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汽車行駛要加油,人每天活動要吃飯,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
講述:一日三餐不僅能給我們的身體加油,還能為我們進行活動提供必備的能量。假如人不吃飯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日三餐中的科學。
(板書:5.一日三餐)
二、 學習新課
一日三餐好處多
談話: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吃一定量的食物,才能保證一天的活動、學習的需要。為什麼要安排一日三餐呢?每日一餐行不行?如果你每天只吃一頓,會有什麼樣的感覺?一日三餐有又什麼感覺呢?
學生討論並匯報。
講述:一日三餐是人體活動的需要,因為白天是人活動、學習的集中時間,這期間人體要消耗大量的熱能。通常情況下,胃排空食物約需3-4小時,也就是說進食後不到4小時,肚子就會餓了,就又該吃飯了。如果到時你不吃飯,就會感到飢腸轆轆,頭昏眼花。
科學安排一日三餐。
講述:吃飯不僅要定時,還要定量。每個人的胃所能容納的食物是有一定限度的。暴食會引起急性胃擴張,使胃損傷;吃得太少又會使胃部空磨,引起疼痛感,同樣會損害胃。因此吃飯定時定量直接關繫到兒童的身體健康。
學習課文第二句話:早餐應該吃得好,午餐做到要吃飽,晚餐講究精而少。
提問:什麼樣的早餐叫做吃得好?
中餐為啥要吃飽?怎樣才能吃得飽?
晚餐的「少而精」指的是什麼?
清淡,以蔬菜為主,減少脂肪、糖類的攝入量,盡量吃低熱量的食物等。
一日三餐有規律,身體健康發育好。
聯繫上述內容,說一說你家每日三餐都吃些什麼?比一比誰家安排的最合理。
三、 鞏固和反饋
看一看,你能從下面三幅圖中看出各是哪一餐嗎?除了時鍾可以給你提示外。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找出正確答案?
做一做: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自己設計一天的食譜。
第5課 吃飯要細嚼慢咽
教學內容:吃飯要細嚼慢咽
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一些科學進食的衛生常識。
2.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要細嚼慢咽而不能狼吞虎咽的原因及平時生活中,應當怎樣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次課我們學習了一日三餐,同學們還記不記得我們一日三餐應當怎樣吃?……這一次我們繼續學習,一日三餐當中,我們到底應當怎樣來進餐呢?。
二、學習新課:
吃飯時要慢慢的的吃,不能邊吃邊講話,也不能狼吞虎咽:
1.(下面聽老師,你們來思考:一個人,在沙漠里好久,渴的口乾舌燥,突然,在他面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水果,你們想想看,他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對,會流口水,那麼,他都已經渴的不行了,為什麼還要流口水,是不是他看到水果後,就不這渴了?……)
向同學們講述口水的作用,並使同學們知道洗嚼慢咽的好處。
a.有利於消化和吸收
b.可吃出食物的美味
c.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
d.清除食物中的異物
2.當心吃飯時講話
a.它是一種不文明的行文
b.如果講話的話,可能會被嗆到,或者食物進入氣管,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3.吃飯時狼吞虎咽的壞處:
a.加重腸胃消化的負擔,引起胃病
b.沖淡胃酸,引起消化不良
c.飲食過量,引起肥胖
三、鞏固新知:
1.智力挑戰
2.才華展示
3.總結該課,對發言同學進行客觀的評價(由學生來評價)。
第6課 睡眠好 身體好
教學內容:睡眠好 身體好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按時作息的好處,每天能保證10小時。
2.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睡覺姿勢,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啟發引導學生,由學生自己說出,應當怎樣睡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學校里,同學們你們都幾點睡覺,幾點起床?算一算,你們每天都睡了幾小時?
二、學習新課:
1.睡前不要做:
a.不要吃得太飽
b.不要賀濃茶
c.不要看驚險電視節目,不要聽恐怖故事
d.要用溫水洗腳
2.睡覺時要:
a.蓋的被子要根據季節和天氣而適當
b.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要打開一扇小窗戶)
c.不要蒙頭睡覺
3.卧如弓:
睡眠的姿勢很重要,你們知道我們的的心臟長在人體胸部的左邊還是右邊呢?當然是左邊了,那麼我們睡覺時應當向左邊還是右邊,或者是平躺著睡?那麼原因又是什麼呢?
身體向左側彎曲,像弓箭一樣,「卧如弓」
三、鞏固新知:
1.組織學生自己給自己評價一下,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都做到了嗎?
2.請學生到講台,發表一下,今後我們打算怎樣來睡眠?
3.總結該課使學生知道:
睡眠是恢復(精神)和(體力)的最好休息方法,是(長身體)的重要時刻。每天我們要睡足(10)小時,養成(早睡早起)、(按時起床)的好習慣。
㈧ 營養食品與健康都要考些什麼內容
營養、食品與健康專業(專科)屬福建省高等教育教育自學考試體制改革「試點專業」。根據規定參加試點專業考試的考生均要參加主考學校所組織的助學輔導(含校內、校外),有關考務事項由主考學校統一負責辦理(包括報名、成績發放、轉免考手續和辦理畢業證書)。試點專業考試時間為每年的1、4、7、10月份。由於試點專業的考試機會多,應用性強,加上有助學輔導,只要考生努力,畢業周期可大大縮短,因此深受考生、家長、辦學單位和用人單位的歡迎。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食品與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為滿足社會對營養、食品與健康等相關領域對專門人才的需求,以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形式培養培養較高水平的從事營養、食品與健康指導和管理的應用型專門人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營養、食品與健康專業(專科)由我校主考,2007年1月起面向社會開考,屬福建省高等教育教育自學考試「試點專業」。
一、培養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員能夠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人體醫學、生物化學與微生物學等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營養學、食物營養學、營養與健康、食品衛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具有人體營養保健、常見疾病的膳食防治、營養食譜的制定、膳食營養計算與評價、社區營養改善項目實施的基本技能以及食品衛生管理的初步能力。其目的是培養較高水平的從事食品營養、營養指導和管理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滿足食品、營養等相關領域對專門人才的需求。
二、課程設置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概論、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大學語文、計算機應用基礎、醫學基礎總論、基礎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與食品微生物、基礎營養學、食品加工與保藏(專)、人體營養、食品衛生學、臨床醫學總論、疾病的營養防治、中醫營養學基礎、食品衛生法規與監督、烹飪與膳食管理基礎。
三、招生對象
應往屆高中、中專、職高、職專、技校畢業生;在籍中專生等等
四、畢業生待遇
凡按規定取得本專業規定課程合格成績,累計達70學分以上,並通過相應課程的實踐環節考試(或考核),思想品德經鑒定符合要求者,由福建醫科大學和省自考秀發給「營養、食品與健康專業」專科畢業證書,教育部電子注冊,國家承認學歷,享受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同等待遇。
重大政策特別提示:根據福建省人事廳、教育廳(閩人發[2006)111號)文(關於取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的普通話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的精神。在籍大中專學生參加高一學歷層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並取得畢業資格的,可以按照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學歷辦理畢業生就業報到證;在籍學生畢業後三年內獲得自學考試畢業文憑且沒有就業的,本人可憑自學考試畢業文憑和相關材料申請辦理高一學歷層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
營養、食品與健康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各地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研究所、食品行業、醫院、賓館、酒店、學校、食品進出口部門等等。可從事食品檢驗、品質管理、食品質量分析、衛生監督、營養治療和保健、營養教育、餐飲管理、食品營銷與貿易等工作。
㈨ 飲食健康教育知識
健康晚餐三要素:早吃、素吃、少吃
晚飯如何吃才更健康
讀者咨詢:晚飯到底該不該吃
近日有讀者咨詢,說他的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晚飯不吃,餓治百病》的文章,看了之後,他開始晚上不吃飯(但吃一些水果等)。到現在已經整整3個月了,自己的感覺還好,體重下降了2.5公斤。
對於不吃晚飯這件事,人們的說法不一。他想求證一下,不吃晚飯是否有益健康?
現代人不適合不吃晚飯
在這篇《晚飯不吃,餓治百病》的文章中,列舉了我國古代很多「過午不食」養生的例子。但作為現代人,告別了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不吃晚餐就變得不那麼「因地制宜」了。例如,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習慣吃早飯,如果再不吃晚飯,等到中午一起吃,那麼兩次進食的時間間隔大概有24小時,白天還要面對緊張的工作,這顯然是會餓壞身體的。就算是生活節奏比較緩慢的一些中老年人,可以好好地吃早餐和午餐,但由於自身的消化吸收功能逐漸減退,不吃晚餐同樣對健康不利。
「早上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這句俗語說明了每一餐對於人的作用。雖然說晚餐要吃少,可是並不代表晚餐就不重要了,可以被忽視。
警惕主食不足損害健康
現在,很多人不吃晚飯,或放棄主食只吃一些水果,認為這樣可以減肥,或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的確,這樣做短時間內能達到體重減輕的效果,但長此以往,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頭暈惡心、精神恍惚,容易造成皮膚暗淡、面色蠟黃等問題。
營養專家指出,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得低於人體攝入總量的55%,如果低於這一水平,就會對身體產生極大危害。
主食不足,身體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就不足。而碳水化合物具有解毒功能,一旦缺乏,血液中有毒的廢物不能及時排除,就會造成膚色暗淡、臉色難看;主食類食物攝入過少,而動物性食物攝入過多,對大腦的危害更加嚴重。動物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況下代謝不完全,會使血液中積聚更多的有毒廢物——酮,它能引起惡心、疲勞以及損害腦部健康;同時,主食攝入不足,容易導致氣血營養虧虛,引發腎氣不足。中醫認為,頭發的生長和脫落,潤澤和枯槁都與腎中精氣的盛衰有關,腎氣不足的人頭發容易脫落、乾枯、變白。
晚餐太豐富健康亮紅燈
對於晚餐,大多數人的問題不是吃得太少,而是吃得太多。如今,很多人都習慣「早餐馬虎,午餐應付,晚餐豐富」。甚至,有的人從不回家吃晚飯,下班後就開始每天的「應酬」,吃喝幾個鍾頭,很晚才回家。還有的人加班熬夜後把晚餐和夜宵放在一起,吃完後馬上睡覺。其實,這些不好的習慣容易引起多種疾病,這也讓國人健康頻頻亮起「紅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翟鳳英表示:這種「中午吃不好,晚上補回來」的做法最傷身。由於晚餐飯量不斷增加,進餐時間延長,不少都市人頻頻出現失眠、記憶力減退、不想吃早飯和逐漸發胖等問題,時間長了還會導致許多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那麼,晚飯到底應該如何吃才更健康?您需要記住健康晚餐的三要素:早吃、素吃、少吃。
可安排在晚上6點左右
晚上8點之後最好不要再吃任何東西,飲水除外。並且,晚餐後4個小時內不要就寢,以便讓食物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消化。
晚餐早吃是醫學專家向人們推薦的保健良策。有關研究表明,晚餐早吃不僅有助於消化,還可大大降低尿路結石的發病率。人的排鈣高峰常在餐後4~5小時,若晚餐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經入睡,尿液便瀦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久而久之,會逐漸形成結石。
晚餐素吃遠離大魚大肉
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尤其應多攝入一些新鮮蔬菜,盡量減少肉類食物的攝入。
攝入蛋白質過多,人體吸收不了就會滯留於腸道中,會變質,產生氨、硫化氨等有毒物質,刺激腸壁誘發癌症;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大量的臨床醫學研究證實,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的人比經常進食素食的人血脂一般要高3~4倍,而患高血脂、高血壓的人如果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無異於火上澆油。
晚餐少吃防心腦血管病
與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給的能量不超過全日膳食總能量的30%。晚餐經常攝入過多能量,會引起血膽固醇增高,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會誘發動脈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晚餐過飽,血液中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濃度就會增高,晚飯後人們的活動量往往較小,能量消耗少,上述物質便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轉變為脂肪,久而久之身體就會逐漸肥胖。
用晚餐做個「最後總結」
晚餐其實可以為你的一天做一個「最後總結」,一些早餐、午餐吃不到的東西可在晚餐適當補充,使一天的食物攝入保持均衡。晚餐時應有兩種以上的蔬菜,既增加維生素又可以提供纖維。如果能在吃完晚飯的40分鍾後外出散散步,將會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