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加大各類幼兒園全員培訓力度
據了解,當前,北京不僅要加強幼兒教師准入資質審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回逐步提升幼兒園師資整體答水平,同時還要加大各類幼兒園的全員培訓力度,採取分層、分類和重點項目結合的方式,做好舉辦者、管理者及教師的在職繼續教育培訓,加強舉辦者與管理者依法辦園的意識與能力,提升各級各類幼兒園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
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長、北京教育學會學前教育研究會秘書長蘇靖建議,重視幼師職前、職後的培訓,進一步強化師德師風教育,嚴格民辦園的准入制,對園長、教師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和監督舉措。據悉,為進一步落實依法辦園的要求,各區必須切實壓實屬地責任,對轄區內所有園所、機構嚴格管理,加強指導和檢查落實。「這種檢查是全方位的,不僅是幼兒園的消防安全,同時包含師資配備、辦園設施等各個方面。」
B. 我有一個關於幼兒園園長的培訓活動,每年在10次以上,每次規模在200家上下,現想找一些幼兒園設備公司贊助
可能性不大
C. 幼兒園如何做好新教師的培訓工作
一、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特點
「自我接受性」管理是以教師的自我管理為中心,結合園長等他人的管理,引導教師在形成積極的自我發展意識的基礎上發展主體性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自我接受性」管理具有以下特徵:
1.自我悅納 自我接受性管理最基本的一個要素是教師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欣賞,一個能正確認識自己,能自我欣賞的教師,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它包含了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
2.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教師基於原有的自我認識,依據自身認可的管理指標和准則,對自己教育工作所出的認識和判斷。
3.自我管理與他人管理協調一致 自我管理並非是沒有標準的管理,為了保證管理的有效性及管理對教育工作的導向作用,園領導的管理是必要的,園長所提出的各種管理要求和標准可以使新教師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兩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二、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能力
1.尋找自身優勢
自我接受性管理是在教師自我悅納、自信成長的基礎上所進行的自主管理,每位新教師正確認識自己,擁有自信、自尊的態度顯得猶為重要。我們通常認定的優秀教師應具備組織教學活動和教育研究等能力,對此,很多教師覺得自己平淡無奇,缺乏對自己正確定位和認識。那麼如何正確認識自己,進而學會欣賞自己呢?
首先,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理性認識自己。在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新教師會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或許視覺空間智能突出,教室環境創設豐富優美;或許人際關系智能突出,師生關系、家長關系特別和諧;或許數學邏輯智能突出,做事有條不紊、班級管理井井有條。從而認識到自己的優勢,並進一步明確對自己管理和發展的方向。
其次,結合他人評價,了解自己的優勢。在與同伴的合作過程中,我們總是會聽到一些評價,特別是新老師,大家的關注總是特別多。比如「這位新老師做事挺認真的」、「這位新老師手還挺巧的」等等。只要仔細留意一下新教師,就便於我們引導他們在他人的評價中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因此,從多方面去認識自己和發現自己的優點是新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基礎。
2.制定管理的計劃
「自我接受性」管理不是盲目的、自由的管理,制定自我管理計劃是新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的基石。
首先,根據自身特點制定計劃。新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發展的優勢在哪裡,存在哪些不足,還有哪些影響和制約個人發展的因素存在。在進行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尋找到發展的立足點,從而確立發展的方向和領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
其次,要結合外部需求制定計劃。積極了解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以及幼兒園目前的發展規劃,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同時,要確立行動策略。在確立行動策略時,要盡量將目標細化,並多參考有經驗教師的意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行動。
3.掌握管理的方法
所有的教師都覺得自己很忙,但是大部分教師似乎每年都在忙差不多的事情,缺乏挑戰,也難以突破和發展。所以新教師首先要學會時間管理,可以依據每段時間內工作重點的不同,進行重點關注和一般關注,據此安排自己的工作。這既節省了時間,又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新教師也要學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工作。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教學風格進行教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在管理的過程中,新教師還應該經常的進行自我反思,認真的聽取領導、同伴和家長對自己工作的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管理計劃,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二)增強領導的管理服務意識
1.給予自主
一個整天被媽媽抱在懷里的孩子,學會走路肯定要比別人來得晚,只有大膽放手,他才能在跌倒、爬起的過程中成長。對於新教師也一樣,只有給她們充足的自主空間,她們才會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快速成長。在具體實踐中,我們通過「日常工作菜單化」的方式,讓新教師有更多彈性的工作空間,從而逐步形成自我管理的習慣。
菜單中的內容,新教師可以自定時間、自定形式、自定具體內容來完成,擁有充分自主的權利。這種菜單式的工作方式,對許多工作內容不再做統一的規定,而是提供一個意向,宣傳一種理念,使幼兒園由一個高控制,高結構的管理模式,轉化為鷹架式的,開放式的管理模式。這也給了新教師有了更多自我管理的空間,並使她們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掌握自我管理的要素,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
對教育教學的管理是新教師的「自我接受性」管理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在讓新教師了解本園發展目標和宗旨的基礎上,給予教師充分的教學自主權,開設了三個允許:允許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自行研究,設計適合本班教學實際的課程計劃;允許教師建立相對穩定而有單性的,彈性的活動日程,在時間分配上作出彈性的安排;允許教師依據主題活動目標和自己的特長,班級的需要而布置合理的環境。這三個允許讓新教師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更加富有創意的開展工作。
2.給予支點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要實現新教師的自我管理,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需要給教師一個支點,讓教師在自我接受性管理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避免新教師在嘗試自我管理、自主發展時可能出現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引導教師建立「自我成長檔案」來為教師搭建支點。該檔案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師自我發展計劃;教師自主研訓記錄;教育信息的獲取記錄;專題研究(課題研究)的開展記錄;教學活動的創意設計思路;教育案例的記錄分析;自我反思、工作小結等等。同時我們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自我成長檔案」的交流活動,使新教師在與同事的共同分析中再一次反思和梳理自身的教育行為;幫助新教師提煉有價值的教育經驗和研究成果,使教師的思辯能力得到發展,並收獲成功的喜悅。
新教師通過建立、整理自己的成長檔案,對於自己的發展有一個明確的規劃,並能在整理檔案、研究檔案的過程中,主動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梳理,把握自己成長的足跡。
3.搭建舞台
幼兒園要創設各種機會,幫助新教師從取得最初步的、哪怕是一些小小的成功開始,讓她們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和力量,以強化其自信心,激發其積極性、創造性等主體性品質。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展示、觀摩、評比、交流等活動,讓每位新教師都有成為「第一」的機會,讓新教師體驗到自我管理的成功與樂趣。
同時我們還通過「活動開展申報制」,來鼓勵新教師大膽承擔重要任務,從中得到鍛煉與成長。如在幼兒園「元旦慶祝活動」的設計過程中,一位新教師的方案被選中了。被選中的活動方案設計者會獲得一定的獎勵,擁有充分的權利,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任務,園部則根據其需要給予必要的支持。通過大型活動的申報組織,新教師充分實現了的自我管理與他人管理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新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教師自覺管理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自我接受性」管理,應體現以「自我管理為中心,他人管理相結合」的管理特點,引導教師增強「自我接受性」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促進教師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得到專業成長。
D. 幼兒園老師經常培訓進修的好處
這樣的各方面的能力會不斷提升啊,說明你們幼兒園不錯啊
E. 如何 開展幼兒園的健康宣教的培訓
家長把孩子送入幼兒園,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讓其健康成長,作為幼兒園的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母親,這也是我最大的心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健康領域,並且在指導要點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可見健康對幼兒期的孩子乃至整個幼兒園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從事幼兒教育10 年來,我個人對於幼兒健康教育也頗有體會,總的來說,幼兒健康教育要以豐富知識、改進態度、傳授方法、訓練行為、培養習慣為原則,通過靈活組織形式具體實施。 1.幼兒健康教育要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滲透 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環節都可用來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常常比傳統意義上的「上課」來得及時而且更好理解。比如:幼兒一入園,第一件事情或許就是「怎樣在幼兒園上廁所」「如何正確使用自己的杯子、毛巾等物品」, 教師就可以在讓幼兒參觀熟悉新環境的同時適時地進行健康行為指導,而不必等到幼兒正兒八經坐下來時才進行。二、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使幼兒健康教育活動得以延伸,有利於鞏固幼兒的健康行為。比如:雖然教師已經專門組織過「不偏食,不挑食」的教育活動,但幼兒只是認識上有了提高,至於態度的轉變和行為的確立還有待於就餐時的檢驗,教師正好結合每日的「兩餐兩點」進行繼續教育。再如,鍛煉可通過早操,戶外活動實現、冷水浴可通過冷水洗手進行。 2.幼兒健康教育可以結合各科教育活動進行 為實現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落實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可以結合幼兒園的音樂、美術、語言、科學等教育活動形式來實施幼兒健康教育,使幼兒健康教育變得生動活潑,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比如:將枯燥單調的健康知識編成琅琅上口的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請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臟別碰我」這個兒歌我的兒子(不到3 歲)非常喜歡,我說了兩次他就記住了,而且在每次吃東西的時候我都會給他換詞,以此來提醒他吃東西前洗手,這個辦法非常湊效,過了一段時間,他已養成了主動洗手的好習慣。這樣一些教 育形式使幼兒健康教育的知識與道理易教易學,教育效果會很顯著。 3.集體健康行為指導與個別健康行為指導相結合 一般來說,幼兒健康教育以集體健康行為指導為主,但是,由於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如針對不同幼兒的個別問題逐一進行集體教育又未免太浪費時間,因此必須在集體健康行為指導的同時對幼兒進行有的放矢的健康行為的個別指導。比如:對某個常尿濕褲子的孩子多些關心和愛護,多提醒他及時入廁,特別是在他尿濕褲子後不要加以責備,否則會讓幼兒壓力更大,使其產生緊張情緒,不利於健康行為的培養。 4.幼兒健康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積極配合 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與家庭生活內容密切相關,在幼兒園有個人與公共衛生的問題、飲食習慣的問題、這些在家庭中同樣存在。如果只靠幼兒園的集體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就會讓孩子成為「兩面人」:在幼兒園是講衛生、不挑食的乖寶寶,在家裡大人嬌慣著,仍舊是老樣子。這樣幼兒健康教育的效果將事倍功半。所以,幼兒健康教育必須得到家庭的積極配合,家長理應成為幼兒健康教育的支持者與合作者。 5.幼兒健康教育對於不同年齡的幼兒有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側重點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不同的,就拿生活衛生習慣里的進餐內容來說吧:小班要求幼兒學會用小勺獨立進餐,掌握進餐的基本方法,而中班則要求幼兒學習正確使用筷子進餐,知道與人共餐要文明禮貌。我們作為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一定要把握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收到相應的效果。 在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時,不僅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應選擇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側重點、同時要了解每個幼兒的健康狀況、體質條件、家庭生活條件、營養、運動能力,教師應針對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教育,並進行相應活動,根據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時給予調整。 總之,我們的健康教育要根據幼兒的生長發育和體育活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 通過一定的教育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情感,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等自然因素,鍛煉幼兒的身體,增強幼兒的體質,同時給幼兒傳授安全保健相關知識,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F. 幼兒園總部領導來園指導工作和培訓工作
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