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幼兒發展有什麼聯系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課程價值取向比較 1.三種環境創設反映三種不同的課程理念 試看我國傳統的幼兒園環境:戶外是開闊的場地,場地上縱橫清晰地點綴著小圓點,便於幼兒在此整齊地列隊操練。室內是開放的空間,其設計思想是根據班級的人數安排桌椅,因為全班三十幾名幼兒將同時排坐,便於集體教學;牆面上的布置有提示老師教的,有示意幼兒練的;而玩具和材料在靠邊的玩具櫃里,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則在教案上,這一切都將在一個規定的時候呈現。在這樣的環境中,集體活動時井然,自由活動時喧囂。顯然,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以集體授課為組織形式的課程模式,它更多地強調了整齊、劃一和規范,更多地強調了個體對集體(權威)的應答和服從。 再看今天改革中的我國幼兒園環境:戶外場地增加了現代化的氣息,大型組合性運動器械和塑膠場地使操場更加氣派。室內用矮櫃區隔了若干個活動區角,各個活動區都固定地陳列著豐富的材料,便於幼兒個人或小組選擇性的操作。區角若在四周則騰出中間的空地,區角若佔用一半室內則騰出另一半空間,以便保留集體教學的位置。在此,我們欣喜地看到,教育的意圖正在盡可能地客體化,教育目標隱蔽在環境和材料中,並且在個體操作和集體教學的互補中得到實現。 在德國看到的幾所幼兒園環境:戶外基本上是土坪和草坪,帳篷、木屋、石階、木樁以及大型的沙池和可移動的廢舊物、自然物,實為原始古樸。而活動室基本上都是用櫃子、木架、屏風和布簾將室內區隔成大小不等的區域,區域沒有固定的學習功能,材料可以任孩子們搬來搬去。除了區域性的空間,很少再有專門辟出可以容納全班正規集體教學的空間,所謂集體活動也只是隨地就坐圍攏在一起討論問題,時間很短,也要不了多少空間。很明顯,這是一種以個別和小組自由活動為主的形式,課程主張的是讓兒童自主、自由地發展,老師對環境的創設是刻意的,而孩子與環境的互動卻是自然的。 2.幼兒園環境與課程特色的體現 改革中的我國幼兒教育,出現了不少具有個性化的幼兒園課程,標以游戲的特色、情感的特色、體育的特色、藝術的特色、數學的特色、科技的特色等等。這些幼兒園都在本園課程的特色上下了很大工夫,從而都能拿出一套非常成熟的課程方案和研究成果——活動設計或教材。然而在欽佩之餘卻總不免有那麼點遺憾,因為與課程特色相應的理念和新的教育觀念,大都落實在活動的設計和教材的編選上,課程的思想僅僅在教師自己的把握中。走進這些幼兒園,如果沒有園長對課程方案的介紹,如果沒有老師對現場活動的解釋,僅憑幼兒園的環境就很難區分出各種不同的課程特色。一個新進該園的教師,如果不經過一定的培訓,就很難使她的教育工作立即得到該課程思想的體現。 在德國參觀了九所託幼機構,原以為幼兒園看多了會由於其大同小異而失去興趣,然而每新到一個幼兒園,就會迎來一個新的面貌,園本化的特點不斷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感悟。有一個幼兒園完全是家庭式的環境創設,每個班級(他們稱為小組)好似是一個大家庭,有高的大桌子,有矮的小桌子,有閣樓、有半邊隔開的板鋪,可睡覺可活動,還有各種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另一個幼兒園充斥著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設施,專門的體育室里各種在我們看來需要高難度運動技巧的設施,孩子們靈巧地在上面玩耍。走廊里也是可用於鑽爬壘高的設施,室內部分用架子和布簾做的開放式區隔,使室內空間變大,便於孩子們的大肌肉活動,戶外則是大片沙石,木板、石墩之類。一看就是一所以體育為特色的幼兒園。還有一所則明顯是年齡跨度很大的混齡教育機構,因為每個活動室都有適合最小年齡(如學步兒)、適合中等年齡(如幼兒)、適合較大年齡(如小學生)的不同設備和用品,牆上的格言是「小的進來,大的出去」,意即每個孩子進來時是班上的小弟弟或小妹妹,出去時已經成長為班上的大哥哥或大姐姐了。另有一所很有特色的幼兒園,是集中游戲,即一年中有兩個月的集中游戲,平時是以主題活動為主線來實施課程的,環境的創設要配合主題。而有兩個月則完全是孩子們的自由活動,在這期間,老師不加任何干預,孩子們的自由程度就好象是在兒童樂園里玩耍。這時候孩子們可以自由結伴、自由選擇活動室、自由搬動可以搬動的材料,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環境是隨孩子的意變化的,老師只是在不同的地方觀察和監護,給孩子一些建議和支持。 同樣是課程特色的反映,我感覺一個很大的區別是,聽我們的幼兒園介紹課程,新的理念新的觀點新的做法很令人鼓舞,但聽完介紹看環境看活動卻大同小異,特色如何體現,只能帶著一套研究成果回去嚼味,很多則味同一般,有的還不堪細嚼。而在德國參觀,感覺他們並沒有在理論依據上大做文章,也沒有在教材的編寫和活動的設計上費盡心計,特色就在環境的創設中體現了,要問他們依據什麼,有個園長說得很朴實,「是孩子喜歡的,也是我們認為值得的。」 由此我們認為,環境應當能吸引人的注意誘導人的行為,應當能使身處其境的人受到潛移默化和感染,至於吸引人注意什麼?誘導人去怎樣行為?潛移默化人的哪些品質?那就是課程思想在環境中的暗示了。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一般原則 幼兒園環境是最能體現幼兒園教師教育理念和創造性勞動的地方,無論哪一種課程方案,無論哪一種園本特色,根據現代教育思想,幼兒園環境創設必須遵循一個共同的理念:尊重—滿足孩子所需;信任—放開孩子的手;發展—給孩子以挑戰。 所謂滿足孩子所需,是指環境的規劃和布置是從孩子的視角,考慮孩子的年齡,考慮孩子的興趣,考慮孩子的發展需要;放開孩子的手,是指對環境的利用應給孩子更多選擇的自由,減少不必要的限制,減少過分的保護性措施;給孩子以挑戰,是指環境必須能使幼兒經常產生各種問題,不斷誘發著孩子的好奇心,驅使孩子永無止境的探索。在此前提下,我們從許多幼兒園的經驗中概括出四條環境創設的基本原則。 1. 有利於發展的規范化布置 有一個教育督導員,在巡視了兩所幼兒園以後,對這兩所幼兒園的教室環境創設做了如下評價: 甲幼兒園的教室玩具材料充足、牆面欄目豐富、布置適合童趣、各發展領域的內容都能在環境中得到體現,但是各班教室整齊劃一,每個教室的環境布置都基本相同,沒有個性。園長說:「我規定了各班環境布置應該具備的基本要求,某些材料由園方統一購置,並有意識讓各班老師相互學習,鼓勵創新,也鼓勵模仿。」 乙幼兒園的各班教室完全是個性化的,有的教室是區隔的,有的教室是開放的,有的教室廢舊物的利用很有特色,有的教室結構材料極其豐富,有的教室的語言表演區非常醒目,總能從不同的教室發現新的環境創意。園長說:「我提倡教師不斷創新,鼓勵每個教室具有不同於其他教室的獨特之處。」 在此,我十分贊賞甲幼兒園的那種規范化的做法。我們知道,環境具有誘導行為的意義,教育意圖的客體化,意味著我們的課程目標、內容和對全園幼兒的基本要求將隱含在規范的環境布置中,通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潛移默化幼兒的行為和品質。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減少教師教育行為的主觀性,滿足了幼兒按自己的需要主動學習。二是各班環境的規范布置具有公正的意義,當我們創設了有利於幼兒發展的豐富環境,就能讓幼兒更多地受益於環境的恩惠,較少地接受教師的說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之間由於知識和能力的差異,帶給幼兒接受教育的不公平性。 規范的布置包括與本園課程相應的激勵性格言和教育家的名言,這
② 幼兒園環創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性
環創的定義為來:視聽嗅味觸之感源皆為環境教育。
好的學校每面牆都會說話。
通常情況下,幼兒園環境創設會設立一個主題。根據主題教師進行布置將幼兒的操作作品呈現或展示在牆面上。
其中包括主題牆,背景牆,吊飾,區角。
區角又分為創意角落,廢品大變身,幼兒操作區,兒童活動區。
③ 幼兒園環境創設有什麼特別重要的意義
幼兒園的環創當然也別重要,建議你看下http://m.tianya.cn/bbs/art.jsp?item=98&id=983091環境是幼兒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
④ 幼兒園環境創設對幼兒的影響
1.影響幼兒的個性發展
幼兒時期是幼兒的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重要時期,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發展著的個體,具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徵,因此幼兒園應該為幼兒提供發展良好個性品質的環境和寬松的氛圍,允許他們個性的發展,支持他們個性的形成,只有這樣才能為幼兒以後的個性發展起到引導和奠基作用。
2.影響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讓我們成人都為之驚訝的,如果我們保護不好,則會扼殺其發展。幼兒園的環境包括了許多新鮮的、充滿想像力的內容,這些內容可以使幼兒充分發揮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對其以後抽象思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3.影響幼兒審美能力
幼兒時期不僅是個性發展、形成和想像力形成的階段,也是審美能力逐漸培養形成的重要階段。由於年齡較小,閱歷不深,幼兒的審美觀具有明顯的直觀性,他們會直觀地感知周圍看到、聽到和接觸到的事物,其審美能力的形成深受這些直觀事物的影響,環境對幼兒的影響遠遠地大於裝飾和美化對幼兒所起到的作用。因此,創設富有審美情趣的幼兒園環境會更加直觀的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4.影響幼兒實踐能力
在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時,一般都會為幼兒提供一些實踐的機會,如讓幼兒的親手裝扮活動室,做一些手工,為幼兒生活實踐提供了舞台,也培養了幼兒的實踐動手能力。
⑤ 如何進行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培訓心得
、什麼是‚心得體會"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在參與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中,人們往往會產生有關某項工作的許多感受和體會,這些感受和體會不一定經過嚴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對這項工作的感性認識和簡單的理論分析。用文字的形式把這些心得表達出來,就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屬於議論文的范疇。一般篇幅可長可短,結構比較簡單。
2、心得體會怎麼寫?心得體會的寫法
心得體會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I、標題
心得體會的標題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 在XX活動(或X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關於XX活動(或XX工作)心得體會(或心得) 心得體會
如果文章的內容比較豐富,篇幅較長,也可以採用雙行標題的形式,大標題用一句精練的語言總結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標題是‚在XX活動(或X 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例如: 從小處著眼,推陳出新——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的心得
II、正文 這是心得體會的中心部分
(1)開頭 簡述所參加的工作(或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的過程及結果。
(2)主體 由於心得體會比較多地傾向於華考範文網在文章標題下署名,寫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後。
3、寫作心得體會應注意的問題
(1)避免混同心得體會和總結的界限。一般來說,總結是單位或個人在一項工作、一個題結束以後對該工作、該問題所做的全面回顧、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一項工作結束後找出有關該工作的經驗教訓,引出規律性的認識,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它注重認識的客觀性、全面性、系統性和深刻性。在表現手法上,在簡單敘述事實的基礎上較多的採用分析、推理、議論的方式,注重語言的嚴謹和簡潔。
心得體會相對來說比較注重在工作、學習、生活以及其他各個方面的主觀認識和感受,往往緊抓一兩點,充分調動和運用敘述、描寫、議論和說明甚至抒情的表達方式,在敘述工作經歷的同時,著重介紹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動性和獨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嚴謹,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只論一點,不計其餘』』。
(2)實事求是,不虛誇,不作假,不無病呻吟。心得體會應是在實際工作和活動中真實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態,故作高深,更不能虛假浮誇,造成內容的失實。
(3)語言簡潔,生動。心得體會在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敘述、議論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地採用描寫、抒情及各種修辭手法,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1、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3、要寫得有真情實感 不要矯揉造作地拼湊感受,要避免公式化。上半篇介紹文章內容,下半篇對照自己聯系實際來個自我批評,最後再來寫上幾句空洞的保證。我們要開放思路,在真正理解原文閃耀的思想火花和藝術力量中真切的感受會驟然產生。
4、寫獨特新鮮的感受 檢查式的讀後感不可取,要盡力寫出有新意的見解來感染讀者。例如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該文一反常人論調,說孟嘗君只是好做雞鳴狗盜之徒的首領,所以真正有治國之才的士一個也沒得到。全文不到一百字,卻被譽為駁論文的‚千秋絕調‛。
(四)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臵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⑥ 幼兒園環創的作用及好處
返廠的作用及好處當然是有很多好處,這樣可以促進幼兒幼兒的感官能力呃,接收能力。
⑦ 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有何感受及建議
幼兒生活在幼兒園里,不可避免地要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也必將在與環境互動中實現發展的目的。通過參觀各班環境裝飾使我深刻的體會到環境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環境裝飾應讓幼兒充分有效的感知、自主地參與、 共同進行再創作。在創設環境時,教師應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出發,讓幼兒多動手動腦,按照科學的原則來創設幼兒園環境,發揮環境對幼兒的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 ******************************* 您好,答案已經給出,請您瀏覽一遍 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歡迎回復我! 如果滿意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答案】按鈕 或者客戶端的朋友在右上角評價點【滿意】 您的採納, 是我答題的動力 也同時給您帶來知識和財富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