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論文淺談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答辯可能會問的問題
據我論文答辯經驗,各位評委可能會問:
1.研究的意義、價值。
2.創新點是什麼,特色是什麼?
3.研究思路
4.造價控制措施有哪些?
5.實際應用效果如何?
6.還有哪些不足或者需要改進之處。
B. 利用本土資源,促進鄉鎮幼兒園內涵的發展
(一)、立足本土,開發課程資源 1、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 我園地處閩北山區,經濟相對落後,和發達地區相比,科學技術的開發和利用基礎貧乏,可直接為幼兒提供的材料有限,但我們發現山區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廣闊的自然資源,我們深刻地意識到蘊藏在大自然中的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的價值,堅持「變廢為寶」、「貼近生活」、「因地制宜」的原則,創設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的幼兒園教育環境。 讓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讓幼兒回歸大自然的環境,這是綱要中的新理念。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網路全書,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為幼兒獲得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天然的場所。為此我們根據教育目標,因地制宜地搜集材料,為活動的開展做好准備工作。為了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積極性、主動性,凡是幼兒力所能及的,我們都引導他們共同做好材料的選擇和收集工作。如到附近的田野、山林、小溪去撿石子、樹葉、樹皮、蒼耳、狗尾巴草、榛子殼等,以不斷充實班上的游戲材料。這些來自幼兒手中的材料,再經過他們親自加工處理,便成了美觀實用的玩具。利用自然資源,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成長具有很好的良性作用。它不僅培養了幼兒自發的探索精神、創新的初步意識和動手能力,而且還增強了自我意識,陶冶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操,萌發了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利用家鄉本土文化,豐富教育活動內容 建甌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蘊含著無窮的文化教育資源。「茶鄉」「竹鄉」文化譽滿全中國。這些家鄉的本土文化如何成為適合幼兒學習和探索的資源呢?我們經過研究分析,把它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藝術方面有地方戲、挑幡、擔花籃、民歌、童謠等; (2)飲食方面有風味小吃,如芋餃、豆漿粉、粽子等。 (3)節日方面有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 (4)建甌特產方面有筍干、板鴨、板栗、茶等。這些資源既蘊含著許多文化藝術知識,又有著濃厚的民俗風情,我們把它們編成許多主題網路,如有關節日的主題可以按日期、風俗、活動線索等展開;有關藝術的主題可以按起源、分布、種類等線索展開;有關飲食的主題可以按製作材料、製作方法等線索展開。 (二)、主題源於興趣與經驗,引發幼兒主動參與 主題活動的產生,可以是幼兒自發生成的,也可以是師生共同建構的。但無論是哪一種,都必須是幼兒感興趣和需要的,能整合各個學科,能激發幼兒主動探索,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的。如在開展「水果王國」的探索性主題活動中,我們廣泛收集主題資源,巧妙運用水果,通過拼擺組合、描繪剪貼、看想編說等綜合手段,開發幼兒的想像力、提高了幼兒的思維品質與創造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再如,我園地處閩北竹子之鄉,為充分利用家鄉這一資源,我們開展了「筍」和「竹」的主題活動,我們通過讓幼兒找筍、剝筍、切筍、煮筍等活動讓幼兒了解筍的基本特徵;利用筍來開展分類、排序、數數,編題等數學活動;利用筍殼、筍來進行小製作等藝術活動。然後由「筍」我們又延伸到了「竹」的主題活動,在體育區內我們用竹子做成了竹筒、竹圈、竹棍、竹梯等,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意願,探討多種多樣的玩法;在音樂區內,用竹子做成響板、木魚、竹筒等各種樂器讓幼兒為歌曲打節奏;在藝術區內,我們利用孩子們收集來的竹製品讓孩子們通過欣賞、有目的的觀察,用折、剪、捏、畫等多種藝術形式來表現;在操作區內,我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分階段投放了不同材料,有竹圈、竹片、竹葉、竹條、竹塊等,讓幼兒通過拼擺,設計出各種各樣充滿童稚的玩具;幼兒製作完的小玩具用於娃娃家、商店等游戲活動------這樣既滿足了幼兒自己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慾望,又使主題活動體現了發展幼兒自主性的功能。 (三)關注幼兒活動過程,促進幼兒主動探索 過去教師組織活動,習慣於根據教學大綱和現成教材,將知識灌輸給幼兒,是一種完全在教師控制之下的活動,教師重視的是預定的目標實現與否。現在我們從注重學習的結果轉向關注幼兒學習過程和學習興趣、情感與體驗。在中班開展「水果王國」的探索性主題活動中,孩子們用桔子皮製作了豐富多彩的作品,他們想用這些作品在牆上布置成一幅壁畫,在粘貼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桔子皮用漿糊不容易粘貼到牆上。到底用什麼材料來粘貼比較牢固呢?我們決定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嘗試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於是我們先組織孩子們來假想一下用什麼材料可以粘?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了九種材料,分別是膠水、乳膠、飯粒、透明膠、雙面膠、橡皮泥 、鐵釘、吸鐵、螺絲釘。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想方設法找來了這些材料,並設計了一張記錄表,讓孩子們按自己的想法和願望選擇材料試一試,並對結果進行記錄。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地在邊嘗試邊記錄著,孩子們操作完後,我們組織他們對用什麼材料來粘貼桔子皮好進行了討論,這次經過他們自己的探索嘗試,孩子們基本上達成了共識。 其實這本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為了圖省事,直接告訴他們什麼能粘,什麼不能粘就行了。但我相信告訴的結果只能是授之以魚僅供一餐之需了,至於其它的他沒有遇到的問題就不可能去思考。過去,我們總喜歡從書本上選擇現成的教材,讓孩子在教師構建好的框架里接受知識,使教育脫離孩子的生活。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有著許許多多孩子們渴望了解和探索的奧秘,只要我們注意去尋求它,就能發現這里有一片廣闊的空間。而我們在這個活動中提供大量的材料讓孩子自已去嘗試,根據操作結果自我調整的過程,就是讓孩子在這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學會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及認真的學習態度,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了疑問,而有了疑問,就促進他們去追求新知。正是在這種「發現」與「求知」的活動中,幼兒對活動更加興趣、主動、與同伴的交往、合作也更多,發展也更好。 (四)鼓勵幼兒自由表達,共同分享 培養幼兒自主性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要尊重幼兒的不同表達方式,耐心傾聽幼兒的「百種語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在主題活動中把自己獲得的經驗通過圖表、圖畫、故事、製作等多種形式表達出來,並與同伴共同分享。如在開展「竹」的主題活動中,幼兒通過欣賞、觀察竹製品,用不同的藝術方式把它們表現出來,為了尊重幼兒這種內心語言的表達方式,教師積極地為他們提供材料、准備工具、並與幼兒一起布置展台,供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收集到的實物、圖片等。幼兒看見自己的探索成果,總是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教師、家長介紹,與大家交流、分享他的成功和快樂。而教師在整個活動中,注意記錄幼兒在探索中的表現,組織幼兒在小組、在班上開展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保存、整理幼兒的作品,記載活動的全過程,及時進行反思,為下一個活動做好准備。
C. 政治題:為我國稀土資源開發利用提兩條合理化建議
1,加強稀土資源開發的制度化監管,開采許可認證制度逐步走向透明公開,合理控制開採的數量
2,創新能源利用技術,提高稀土資源的利用率
D. 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中鄉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提綱怎麼寫
區域活動:指以幼復兒的制需要、興趣為主要依據,考慮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活動等因素,劃分一些區域,如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適合的活動材料,制定活動規則,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活動材料、同伴等的積極互動,獲得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區域活動的特點:自由性、指導的間接性、自主性、個性化
E. 我國在稀土元素資源開發和利用上的成就
不曉得,只知道中國稀土儲量大,以此低價銷售換取外匯
F. 課程游戲化城鎮幼兒園鄉土課程資源開發的實踐研究有什麼建議
區域活動:指以幼兒的需要、興趣為主要依據,考慮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活動等因素,劃分一些區域,如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適合的活動材料,制定活動規則,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活動材料、同伴等的積極互動,獲得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 區域活動的特點:自由性、指導的間接性、自主性、個性化
G. 什麼是本土化幼兒教育資源的開發
1. 教育資源 所謂「教育資源」 是指形成教育的要素來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 或者說教育資源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 或者是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 的物質和人力 [3] 。教育能否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資源的開 發利用水平。 2. 什麼是幼兒教育資源 幼兒教育資源是伴隨著新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而產生的一個概念, 簡單地說, 幼兒教育資源就是與幼兒教育相關的一切資源。 具體地說, 是幼 兒教育課程設計、 實施和評價過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 物力以及自然資源 的總和。 包括教材以及幼兒園、 家庭和社會中所有有助於提高幼兒身心健康 快樂發展的各種有效資源。 3. 什麼是本土化幼兒教育資源 本土化幼兒教育資源一方面是指現實生活的本土的自然環境、本地所 特有的人文景觀、 情境等, 它包括自然所賦予的和社會的各種環境等一切有 形的教育資源; 另一方面是指本地的文化背景和傳統、 民俗民風等無形的教 育資源。 (二)什麼是本土化幼兒教育資源開發 本土化幼兒教育資源的開發強調幼兒教育要立足本地、本園實際的特 色, 強調從幼兒身邊的生活出發, 挖掘本土可利用的資源, 開展教育教學活 動。 即深入現場和真實的生活情境中, 給幼兒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讓幼兒與 環境材料直接互動,自由表達他們對世界的認識。 本土化幼兒教育資源的開發為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條件,為擴 展幼兒的表現能力提供了空間,真正起到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同時尊重幼兒發展規律, 關注幼兒需求興趣, 在幼兒園內創設具有本土內涵 的環境,合理利用環境,挖掘本土化教育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