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私人培訓機構當老師還要負責招生,去街上和學校發傳單,有前途嗎
我們這兒就是,天天讓老師出去發傳單,做宣傳,要家長的電話號。而且還是全國內連鎖的容大型教育機構。然而銷售部門,沒人。都是讓老師出去要資源。美其名曰讓老師體驗。。。呵呵了,老師要到號碼再讓銷售打電話,簽了單了,老師又沒有提成。而且每個月老師上前15次課都是義務的,不給課時費。過了15次課才會有課時費。一次就四五十塊錢。。。。輔導機構老師苦逼。
⑵ 教育培訓學校門口發傳單怎麼才有吸引力啊。。。
吸引小朋友,還是弄得熱鬧點,在發傳單時再贈送點小禮品,小貼紙什麼的就挺版吸引孩子的,權在單頁上設計有獎知識競猜,可在某天內進行現場比賽。但發傳單還是要吸引大人送孩子來學,就要多介紹下你們的教學實力,教學成果,可來參觀試聽什麼的,在進行點專業講座。不專業的小建議:)
⑶ 培訓班宣傳單怎麼寫-樣板
快印美來根據多年宣傳單印源刷的經驗總結以下三個要點:
1、製作宣傳單的單位。輔導班的名稱,就是標題,一定要放在搶眼的位置,讓學生和家長很容易看出是哪個補習班。宣傳單給客戶的第一印象就要與眾不同。廣告背景也要符合傳單製作單位所屬行業,培訓機構一般傳單上會出現老師,學生,學士帽之類的象徵性圖片。
2、顧客知道是哪個補習班之後,緊接著需要了解信息了。宣傳單必須清晰地寫明,招收學生的學習階段,開設課程,師資力量,上課時間,收費等。
換個思路考慮,既不能把普通的老師變成名師來欺騙學生和家長,也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資金改變硬體。其實大家都知道,只要老師認真教,教學效果相差不大。補習班,就是搞服務的,所以補習班唯一能改變的是「服務」。
關於服務這一塊,建議以下幾點:
(1)堅持考勤:每天,每節課都考勤,只要學生遲到或者逃課,立即告知家長。這樣即是對家長負責,也能避免風險。
補習班宣傳單設計有以下幾點:
第一:色彩的搭配;請專業的設計師來處理。
第二:背景,包括教育資質,師資背景等,越詳細越好。
第三:課程安排,包括內容、時間、地點、費用等。要如果價格定的比較合理.可以提升很多的銷售額。
⑷ 發補習班傳單技巧
有很多初入營銷職場的朋友給筆者發郵件或打來電話,訴說其剛剛進入企業做銷售的種種迷茫和困惑,的確,在中國的近8000萬營銷大軍中,確實有一部分營銷人,由於專業或職業選擇的失誤,或「霧里看花」地做營銷,或所在的企業缺乏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與培訓,造成了這一部分營銷人到底該何去何從,是「向左走」(轉行),還是「向右走」(繼續做下去)的這樣一個艱難抉擇。
筆者認為,作為營銷人,不論你是處在哪個階段,存在這些問題和困惑都是難免的,同時也是正常的,因為,營銷作為一項門檻低,工作和生活相對不穩定,但專業技能、綜合素質都要求相對較高的行業,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或者能夠做好的,它需要全心的投入,忘我的工作,平時的日積月累,才能做到後來的厚積薄發,「功成名就」。筆者套用近代詞學研究大師王國維所謂詞的三種境界,來表述成功營銷人所必須經歷的三個必不可少的發展階段。
熱點推薦:2006創業項目絕密檔案磨豆成金星巴克品牌傳奇創業就賺女人的錢2006春季求職攻略大全春「機」盎然創業忙創富時代:十大新商業模式
第一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數,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是宋代詞人宴殊《蝶戀花》里的一句話,在這里把它用來比喻初入營銷職場新人的迷茫無助的狀態,非常恰切。很多剛畢業的學生,或轉行剛進入營銷行業的「新新人類」,在剛剛從事營銷工作時,往往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加上缺少相關培訓或一些上級沒有「傳幫帶」意識,便造成了這些營銷新手「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而迷迷茫茫、孤苦無助的心境,甚至產生「昨夜西風凋碧數」的迷失、悲涼、蒼涼的感慨,於是,一些營銷人在沒有相關指導和幫助的情況下,或打退堂鼓中途轉行,或淪落為「裝卸工」或「鋪貨員」,他們在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後,有的順利進入了營銷人的第二階段,而有的還在原有崗位上「原地打轉」,這時候他們會發出「裝卸工」或「鋪貨員」這面「紅旗」還要「打」多久的疑問。
營銷新手在這個階段一般要經歷2—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為營銷涉及的面太廣,作為一個優秀的營銷人,他不僅要熟悉本領域的營銷理論,把握營銷的發展趨勢,而且還要研究相關的經濟學、社會學、哲學、法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等,不僅要上知天文,而且還要下曉地理,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綜合素質較高而左右逢源並深受客戶歡迎的人。
營銷新人在這個階段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才能盡快地擺脫迷茫的狀態:
1、多學。中國的高等教育較多地表現為應試教育,哪怕是作為市場營銷「科班」出身的「營銷才子」,其在大學時所學的營銷知識也一般很難在較短時間內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這就需要營銷新手在初入市場一線時,一定要拋棄「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一定要以空杯歸零的心態,去進行深入地學習。那麼,如何學習,向誰來學習呢?第一,向上司學習。上司只所以能成為你的上司,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所以,一定要多向上司學習,多學習其帶領團隊打硬仗、打苦仗、打勝仗的方法,並且,向領導學習,還會給領導一個好的印象,個人成長的機會也會相應地增加,因為領導都喜歡謙虛而好學的人。第二,向同事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多向身邊的同事學習,不僅會給你帶來好的人緣,給人以隨和、易交往的好印象,而且還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而很快就與團隊打成一片。第三,向企業學習。學習所在企業的文化和管理制度、學習企業的發展史、壯大史,學習相關的產品知識、生產知識,學習競品企業好的策略與方法等等。第四,向客戶學習,尤其是向經銷商學習。不要老是認為經銷商連高中甚至初中都沒有畢業,舉止、談吐粗魯而不屑一顧,從而不去學習。其實,很多經銷商都有其獨特的思路和優勢而可供我們學習的,關鍵的是,我們能不能發現。比如,經銷商做市場的魄力和膽量,經銷商良好人際關系即人脈的建立技巧等等。
⑸ 你好,我做教育培訓,宣傳單頁上用了唯一二字,工商局打電話要罰款,
可以嘗試協商,主動承認錯誤,保證盡快修正,去掉違反廣告法的字眼,實在不行,只能接受罰款,後期注意下。
⑹ 教育培訓機構地推招生,如何做好高效地推與有效轉化
發傳單這個事情,做過的人知道,轉化率通常是在0.3%到0.5%左右。也就是說,你發1萬張上面印著各種降價優惠商品的傳單,會有大概30~50個人會通過掃上面的二維碼下載你的APP客戶端。如果上面再附上什麼「十元抵用券」之類的,那麼轉化率會再高一些,0.8%~1.0%左右。
小於1.0%的轉化率。這是大部分O2O、電商、移動互聯網公司交出的「發傳單」答卷。而在這個大項目中,我們發傳單的轉化率是多少呢?1.0%?不對。2.0%?不對。5.0%?不對。難道是10%?不對。22.3%。我們發出了22.3%的轉化率。也就是傳統傳單轉化率20倍~40倍。那麼問題來了—傳單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故事背景
策略:以5元爆款團購為主題的大促銷(是不是聽上去覺得挺無聊的,這才是樂趣所在)。對顧客來說,上團購,花5元錢就可以看一場電影,或者買20塊錢麵包甜點等等。
電影票和麵包券均是團購上很暢銷的產品。配合線上線下所有產品、免費、付費渠道的推廣,為期兩個月,覆蓋25個城市。
不難算出,這是一個幾千萬元級別投入的推廣項目。那麼問題來了,在對新市場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你如何策劃,才能確保這樣一大筆錢都花在了有效的地方?
▌ 挖掘用戶場景
一個策劃就是一個產品。
產品新人有一個通病,就是喜歡在產品里堆積酷炫功能。而很多做Marketing的人的通病,就是喜歡堆積FAB(Marketing術語:Features,Advantages,Benefits)。比如你看一個轉化率是0.5%的電商傳單上,一般就是列印著一堆優惠,例如:「電冰箱8折!」「看電影5折!」「僅限十一黃金周!」「買100送50!」,然後上面印了十來個優惠商品。
這樣的設計,都是創意驅動或是資源驅動的。換句話說,是從設計者擁有的「資源」出發,有什麼創意就往上加,有什麼FAB就再往上堆,推向市場以後,又問—為什麼消費者都不買賬呢?
如果讓一個產品經理來分析這個問題,答案就很簡單了:因為你不是從用戶需求出發的。
有人反駁,我給優惠,難道不是瞄準用戶需求嗎?不是。因為用戶需求是分場景的,他在超市結賬的時候,對於一張20元抵用券的需求,和他在電梯里看到你的框架廣告的時候對於同一張20元抵用券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做產品的人都知道一個叫作「用戶場景」的詞,即用戶使用產品時候的很常見場景是什麼。圍繞著這個場景,才能做出具有黏性的好產品。
現在你已經知道了策劃即產品,那麼我們回到「發傳單」這么一個小環節中,你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用戶通常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拿到我的傳單的?
於是你就會發現,用戶拿傳單的場景,需要再被拆分成三個細分場景:
(1)選擇接受傳單的場景
(2)閱讀傳單上內容的場景
(3)根據傳單上的內容做出行動的場景。
在這三個場景中,第一個場景的優化可以提高發傳單的接受率;第二、第三個場景的優化可以提高傳單的轉化率。在每一個場景上提升3倍~5倍的轉化率,很終就可以帶來20倍~40倍的轉化率差距。
▌第一個細分場景:選擇接受傳單
很多人以為發傳單的關鍵只有一張傳單的內容本身。而事實上,這個立體的場景里至少有四個重要元素:傳單、發傳單的人、用戶的心情,以及用戶所處的環境。
用戶看到地推人員時,往往是在商場或CBD來去匆匆的道路上。他是忙碌的,而他對陌生的地推人員的情緒往往是帶著一定抵觸的。你的「傳單產品」—記住,不僅僅是傳單本身,還有發傳單的人和他所說的話—如何適應這個場景?
大部分的O2O公司的大促銷地推人員在發傳單的時候,會努力加上15-30秒的話術,例如說:「你好,我是XXX的。現在下載我們這個APP看電影只要5塊錢啊,你只要掃一下這個二維碼,然後點擊下載,然後BLAHBLAHBLAH……就可以了。要記得回去下載噢!」
這樣做有三個問題:
1.降低了地推的效率;
2.話術越長,在將話術的指導從總部傳遞到一線地推人員的過程中,打折就越厲害,導致很後極其依賴於個人能力,而不是整體策略;
3.作為一個陌生地推人員,你說這么些話,與正常在商圈大街上走的人的情緒(或是匆忙,或是開心)是不匹配甚至相抵觸的。
如何做一個簡單高效、容易傳授,又充滿情緒共鳴的第一步呢?當你圍繞著這個場景去思考以後,答案就出來了。
說完,就遞上傳單。然後轉向下一個。用戶往往還沒有經過邏輯思考,就已經接受了。(事實是,大部分人決定接受或者不接受傳單,只有不到0.3秒的時間,哪來什麼邏輯思考,全是情緒驅動。)
▌第二個細分場景:閱讀傳單
但是「五塊錢的快樂—你Y在說什麼呢?」(別忘了我們的核心優惠是五塊錢的電影團購券之類的)不要急,且看下去。
在接到傳單以後,用戶閱讀傳單上的內容的時間一般也不超過1秒鍾。這樣想,你很快就可以理解上面印12個優惠商品再加上三行打折信息是沒有用的。你如何設計一個在1秒鍾內就能讓用戶決定行動的「傳單產品」?(提示:上面肯定沒有寫滿12條優惠信息)
很多做Marketing的人覺得CTA(Marketing術語:CallToAction)一定是基於優惠。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思維定式。因為優惠是一個邏輯概念,而人是一個情感動物—人類幾乎所有行動決策的臨門一腳都是情感驅動的(引自神經學家AntonioDamasio在1994年的科學著作《笛卡爾的錯誤》)。
所以你的CallToAction,應該基於一個情感訴求,而非邏輯訴求。所有的優惠的存在,都應該是為了推向一種情緒。
網頁鏈接
繼續分析場景。大街上接到傳單的用戶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處在逛街中歡樂的狀態,第二大類是處在奔波中、前往上班路上,或者剛剛下班的疲憊狀態。在這兩種情緒下,你的「產品」如何介入他們的視野,才能夠在1秒的時間內激發他們的行動(CallToAction)?
以下是我的答案(它絕不一定是很好的):
沒有七八個優惠商品,沒有折扣力度,沒有下載APP的提示,甚至連周圍的那些小字都是設計團隊堅持說「不加實在是太醜陋了」才加上去的。其實我覺得不加,效果可能更好。
有人可能會問,但是你連優惠都沒有交代,根本沒有達到目的啊!
用戶路徑中的每一個步驟,只傳遞一個信息或者一個指令,就已經足夠。很忌諱的就是試圖在一個步驟里告訴用戶五件事情。這會讓用戶不知道究竟該干什麼。
而這傳單只是試圖在這1秒內傳達一個與用戶場景有情緒共鳴的信息:「掃一掃這個二維碼,你會獲得一些快樂。」(再帶上一些好奇心情緒的驅動)
▌第三個細分場景:做出行動
現在用戶決定行動了。
這時候大部分用戶的場景是什麼呢?他們正行走在沒有Wifi的大街上,而手機數據又特別寶貴。所以,你的「傳單產品」必須在這種非常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讓用戶非常輕松順暢簡單地完成整個操作。你會怎麼做呢?
傳統O2O電商的做法是,讓用戶掃二維碼,然後去到應用市場下載APP。這又是一個充滿本位主義(「我想要你下載我們動輒幾十個MB大小的APP」),不思考用戶場景的做法。很終結果就是轉化率極低。
針對這個場景,我們做了一個簡單有效的優化:
用戶掃了掃二維碼以後,直接去到我們建立的一個本地微信公眾號。我們在這個公眾號的簡介中,終於給出了「5塊錢可以看一場電影」的FAB。而在用戶點擊關注以後,系統的第一條自動回復,就是下載APP的鏈接。
這樣,如果用戶不在乎流量或者在WiFi環境下,那麼他可以當場下載;或者,他在去到WiFi環境以後,依然保留著這個下載鏈接。而在用戶忘記了的情況下,我們會通過後續地推送對用戶有價值的本地生活信息,來提醒他回到這個下載鏈接中來,直到完成很終的轉化。此外,作為一個本地生活服務信息提供商,你還建立了在每個本地城市的媒體渠道,但這是後話了。
很重要的是,你已經成功地讓用戶做出了第一步行動。「行動」這件事,是有加成效應的,也就是說你有了第一步簡單地行動,就會有更大地可能去做出第二步、稍微更困難一點的行動。
▌MVP策劃和ABCDE測試
當然,Marketing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
在這個傳單的設計上,我們在三天內做了五個版本的對比測試,每個版本發1000份傳單:
版本一:傳單正面是買50送50的優惠信息,二維碼是微信號;反面是傳統的超優惠爆款陳列。
版本二:傳單正面是買50送50的優惠信息,二維碼是去到應用市場;反面是傳統的超優惠爆款陳列。
版本三:傳單正面是「五塊錢的快樂是什麼?」的標題,下面是超優惠爆款陳列;反面是公司Logo和Slogan。
版本四:傳單正面只有「五塊錢的快樂是什麼?」;反面是超優惠爆款陳列。
版本五:傳單正面只有「五塊錢的快樂是什麼?」;沒有反面。
做這五個版本的測試,因為內容不同、優惠方式不同,所以要求設計團隊、地推團隊、數據分析團隊、物料團隊、銷售團隊(需要談下相應爆款團單)在三天內緊密配合。很後測試結果的數據顯示,版本五的轉化率很高:發出去的1000份傳單,帶來了223個關注,當天轉化成下載的佔25%。而其他版本的轉化率都在個位數。
我們在兩個城市都用版本五做了測試,都得到了22%左右的數據。很終敲定了這個方案,也就是你上面所看到的這個「很簡單」的設計。它一點也不簡單。
這個「傳單產品」被鋪開到25個城市以後,它維持著20%的轉化率—這是一個傳統發傳單的人很難想像的恐怖數據。但通過以上的分享,你能夠看到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將它變成現實的。
很忌諱的就是試圖在一個步驟里告訴用戶五件事情。這會讓用戶不知道究竟該干什麼。
這個「傳單產品」被鋪開到25個城市以後,它維持著20%的轉化率——這是一個傳統發傳單的人很難想像的恐怖數據。
⑺ 我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做宣傳的,除了發傳單、報紙上打廣告、張貼小廣告之外,又沒有更有效的宣傳方式
你的目的無非想更大限度的擴充生源,其實你這些方法已經很古老了,能起到專一點作用但不屬是很明顯。建議你到附近學校去走訪一下學校的班主任(不要告知校長),給予一點表示(比如請吃飯等方式增進一下感情),對於介紹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提成,那麼你的生源可能會源源不斷而來。不要怕別人賺錢,其實別人賺的錢越多,你的資源和利潤就越大。
⑻ 培訓教育的宣傳單應該到哪裡去發
我們主要做 簡訊廣告群發的 不知道 能不能幫上忙 瞬間能讓客戶的信息到達千家萬戶 效果好 速度快 成本低 下面是工作 QQ
⑼ 我們是教育培訓機構,如何對宣傳單派發人員進行激勵
首先,可以效仿售樓宣傳單的派發,在宣傳單上註明派單人姓名或記號,派單員還可以留下聯系方式對受眾關於培訓事宜的疑問做具體解釋,最終以宣傳單的記號和派單員的直接和間接業績進行考評給於一定提成,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派單員的積極性。
重要的是增加對派單員的人文關懷,可以從細節做起,比如主要領導抽時間去給派單員送去一瓶飲用水(適合定點派單),這樣既可以保證派單員派單的質量,又體現了機構對於派單員勞動的尊重;再有對兼職派單員的薪水施行日結制,誠信為本,善待派單員,樹立良好的合作信譽,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這樣長期可以節省派單宣傳人力成本,更能提高派單宣傳的效應和效率。(有些中介機構,想方設法在兼職派單員身上節約成本,最終宣傳效果不佳,另外僱主的品牌形象也在派單員的抱怨中遭到了負面的傳播。所以聰明的僱主要學會善待派單員,讓派單員不僅在幫助企業傳播品牌和業務信息。同時積極地增加了企業和品牌的美譽度!)
另外,可以積極聽取派單員的聲音,傾聽他們的意見,畢竟實際在做派單工作的是他們,他們比你更清楚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最有效的改進辦法,不要「一言堂」,讓派單員合理地發揮,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宣傳效應。當然,對提出有建設性意見的派單員要進行及時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