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層幹部培訓現狀怎麼樣有什麼問題
作為職工群眾的代表的基層幹部,能夠將職工群眾的心聲反應。因此,開展基層幹部培訓工作非常關鍵。詳細的劃分基層幹部工作職責從多個角度進行闡述。對突發事件及時發現並解決,及時將突發事件報告給上級領導,詳細的對突發事件進行詳細的記錄分析,找到當中的影響因素和對應的解決對策,保證基層幹部工作順利進行。總而言之,基層幹部在工作當中發揮了不可小覷的效果,其工作質量受到其專業素養的決定。那如今基層幹部培訓現狀怎麼樣?存在哪些問題呢?下面就由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繼續教育為大家說說基層幹部培訓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基層幹部參培意識不高。目前,基層幹部培訓活動當中基層幹部參與程度不高重點原因是他們缺少培訓、學習意識,對基層幹部培訓構成了比較錯誤的認識,片面的認為基層幹部培訓在浪費時間,毫無用處。特別是企業,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企業非常傾向於利益,造成基層幹部並無積極性參加到培訓工作當中。基層幹部參加培訓意識不高直接導致培訓活動質量不高,這給基層幹部培訓活動的展開造成了不良的硬性啊,也無法充分發揮基層幹部培訓的重要作用,讓目前的基層幹部培訓面臨了非常困難的境地。
2、培訓內容針對性差。基層幹部學習理論和解決實際當中問題無法聯系起來,對實際工作和實際生活當中人們關心的問題非常少的聯繫到,實用的新知識非常少,尤其是和本地、本部廣]實際的情況聯系更少,讓學習內容更加空洞,無法真正的將培訓:工作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特別是縣市黨校和行政幹部學校,因為經費緊張的影響,老師無法開展社會調查,教學當中無法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導致培訓當中缺少層次和專業性,缺少專業內容,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不高,直接導致教學內容變成了比較無聊空洞的說教,直接降低了幹部培訓的有效性。
3、培訓管理不夠嚴格。在基層幹部培訓、考核、使用當中缺少工作的統一性以及有效的制約體制,學不學都差不多,有小部分人並未經過培訓或者在培訓時期表現的非常差,也照樣被提拔。不健全的學習管理體制,學習管理工作缺少力度,讓一些參加培訓的人員無法真正的將工作和培訓的矛盾處理好,將精力主要放在交朋友上,無視理論學習和能力提升。幹部培訓管理當中不夠嚴格,出現了各種寬泛管理的情況。
4、學習與實際工作的思考聯系欠缺。培訓幹部教育當中,學是支撐,用是目標。學員在進行基層幹部教育培訓的學習當中,對不負責任的老師隨便講講小道消息、故事段子非常有興趣,喜歡在比較放鬆的氛圍當中將這個課程結束,同時對老師所講授的基層工作理論並不願意深入進行思考研究,並未重視將培訓學習成果進行利用。現場的教學工作當中,有的老師存在教學過程中從自我主觀意識出發,不是非常嚴謹,和學員交流互動中並未將所有問題完全解決,降低了學員對現場教學的真實性感受,無法保證學以致用,直接導致學員並未深人學習,思考問題也是非常的簡單表面。
『貳』 幹部教育培訓情況調查表怎麼填
每次外出學習及培訓活動的起至時間及內容,參加情況一一如實填寫即可。
『叄』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情況報告怎麼寫
XX年,對於職業能力培訓部而言,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和學院領導和同事共同承擔了「」汶川大地震帶來的切膚之痛,也和我的團隊的戰友共同見證了快節奏的培訓工作給我們帶來的成功和喜悅。現將一年來的工作和廉政情況匯報如下:
一、常規工作竟然有條,培訓項目和精品培訓課程日益形成
職業能力培訓部成立3年多以來,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總結,逐步形成了以民政事業單位崗位培訓為重點、以部機關公務員黨員培訓為重心,以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為特色的培訓課程體系和精品培訓項目。逐步開發了部機關公務員、黨員培訓項目;民政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能力培訓項目;民政行業和社會技能人才培訓項目,豐富了幹部培訓工作的內容。
二、開創性工作異彩紛呈,培訓中心成為機關和基層民政事業單位功能延伸作用日益發揮
1.年初3月份,協助部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中國殯葬協會聯合開發「清明節預案編制和突發事件應對專題研修班」,這是民政部歷史上首次就「清明節」預案編制和突發事件應對的培訓班。
2.7月份,在512大地震之後不久,協助部人事教育司,具體承辦了民政部「民政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會議」和「職業技能鑒定考務人員培訓班」。之後積極參與民政部全國首次職業技能鑒定和殯儀服務員職業技能競賽工作,為xx、xx、xx、xx、xx、xx等舉辦了8期專題培訓班;在中心舉辦了2期師資培訓班,5期示範性職業技能培訓班和1期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培訓班。
3.承辦部機關公務員和直屬單位負責人共計330餘人參加的3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專題培訓班」,在院領導和其它部門支持之下,較好地成了這一政治任務,受到部機關黨委和參訓學員的一致好評。
三、研究性工作碩果累累,以研究為先導的培訓特色日益凸顯
XX年,我們部門完成的培訓研究課題項目有:
1.學院XX年2級研究課題《民政企事業單位改革研究》XX年5月解題。
2.人教司XX年部標准研究《民政行業職業分類和代碼》,XX.5完成初稿,上報民政部和國家標准委。
3.人教司和部職鑒中心委託研究和開發項目《民政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操作技能)系列教學片編輯製作》,XX.9完成,在民政系統內部發行。
4.xx市民政局委託研究項目《xx市殯葬管理條例立法調研課題研究項目》XX.11結題。
5.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資助委託研究課題、培訓精品課程專題經費資助的《「殯葬管理和服務」專業教材開發項目》,進入最後審稿階段,預計今年「清明節」出版面世。
6.xx省xx市民政局委託的研究項目《民政理論及業務知識——基層民政幹部業務實用手冊及考核大綱》近期出版。
四、教材發行工作收入不菲,為學院收入開辟了新的財源渠道
1.我部承擔部人事司殯葬、假肢《國家職業標准》和《職業資格培訓教程》、《民政理論與實務》、《民政應急管理》的發行工作。
五、工作實效和業績較為突出,較好完成年初學院規定的目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在學院領導關注、各部門配合和培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民政事業單位崗位能力培訓方面大膽創新。
1.培訓人數:從2月份開始到12月初,先後舉辦了41期不同類型的培訓班,累計培訓人員3861人次,完成了全年培訓任務3000人次的128%。
2.培訓收入和利潤:據不完全統計,XX年全年累計完成培訓毛收入234.6餘萬元。其中,培訓班業務收入193萬元,教材發行收入41.6萬元。實現培訓利潤應在70.6萬元,較年初計劃32萬元超額145%。
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得到了受訓學員的一致好評和充分肯定。
『肆』 基層黨員幹部教育培訓中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廣大基層黨員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黨的先進性和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主體,而教育培訓直接決定著他們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他們作用發揮的優劣,歸根結底決定著黨的各項事業的成敗。帶著對這個問題地關注,我們調研小組深入到我市的市直單位鄉鎮農村和公司企業,以基層探訪、問卷填答和學員座談等方式,在主管領導、中層幹部、無職黨員和普通群眾等各個層次的群體中開展了調研,並考察了黨員活動室。通過耳聞目睹,分析綜合,發現我市的基層黨員教育培訓,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如下問題:
一、密度不夠,缺乏經常性。有許多基層黨組織在對黨員的教育培訓中,活動密度不夠,缺乏經常性,有的只是在上級有活動、提要求時,才組織黨員的教育培訓;而農村的黨員教育培訓活動普遍較差,能夠在每月的黨員活動日組織一次就算是好的了,多數平時很少活動或根本就沒有活動。如此不良現狀與中央下發的《關於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要求相去甚遠。
二、形式不活,缺乏多樣性。在已有的教育培訓中,缺乏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形式,普遍都是念念通知、學學文件、讀讀報紙,你念我聽、你打我通的單一形式。這種司空見慣、枯燥乏味的灌輸式教育培訓,多數黨員對此已經產生了「抗體」,自然也不會有好的教育培訓成效。
三、聯實不緊,缺乏針對性。黨組織教育培訓的內容,大多都是理論,而且學在學別人,議在議別人,不能緊密聯系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缺乏應有的針對性,尤其是對黨員最為關注的事關切身利益的內容很少涉及,造成理論與實踐、學習與應用的脫節,使教育培訓不能較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黨員不屑,缺乏自覺性。有的黨員不願意參加教育培訓,缺乏內在的自覺性,在黨組織開展教育培訓活動時,要麼消極怠慢遲遲不到,要麼編造借口根本不到,從而影響了活動的開展。
『伍』 幹部教育培訓宏觀管理,基礎能力建設等方面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對策建議
(一)教育培訓工作缺乏系統性。首先,教育培訓管理體制 沒有科學明確的界定,教育培訓工作零亂無序。其次,對各級干 部的文化知識和能力素質結構現狀缺乏系統的分析, 教育培訓工 作的針對性不強。再次,對教育培訓任務缺乏系統分工,教育培 訓資源配置不合理。
(二)教育培訓標准不夠明確。目前,幹部教育培訓的標准 要求過於籠統模糊, 對不同層次幹部的教育培訓標准要求沒有區 別, 對同一層次不同崗位不同分工的幹部的教育培訓標准要求也 沒有區別。
(三)教育培訓教材建設滯後。目前,教材建設管理混亂, 沒有一套系統的分層分類的幹部教育培訓教材。
( 四)教育培訓渠道、內容和形式單一,與新的形勢和任務 的要求差距較大。目前,幹部教育培訓主要是輸送到各級黨校和 行政院校進行政治理論培訓, 培訓的形式主要以傳統授課輔導方 式為主。培訓渠道和內容的單一,難以滿足培訓目標需求的多樣 性,培訓形式的單一又使培訓效率難以提高。
(五)教育培訓約束激勵機制乏力。幹部教育培訓缺乏動力, 一整套系統的、嚴格的、可操作的、針對幹部教育培訓的檢查、 督促、考核、獎懲制度尚未形成。雖然幹部在任期內有一定的培 訓要求,但是,這一培訓要求僅僅是泛指的,並沒有明確的具體 規定,幹部教育培訓成了一項軟任務。另外,幹部教育培訓與干 部使用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脫節現象, 客觀導向上也造成了幹部 輕視教育培訓,缺乏參加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和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