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剪紙的好處目的和意義
通過剪紙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孩子的創造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協調能力和合作意識。
⑵ 如何讓剪紙教學活動在幼兒園有效開展61
一、創設環境,激發幼兒興趣
1.創設幼兒感興趣的環境。在展示牆上,貼上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讓幼兒欣賞,感受濃郁的民族氣息與氛圍,這些作品深深吸引了孩子們。孩子們圍在四周贊嘆時我趁機引導幼兒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並把自己剪的作品向幼兒展示,讓幼兒拿在手中觀察。通過對實物的接觸,更加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對剪紙的興趣更濃了。
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開設了剪紙區角游戲,在剪紙區里投放有關剪紙的圖書,讓幼兒隨時翻閱。並投放了一些彩紙、剪刀,讓幼兒試著玩一玩、剪一剪,這樣孩子們對剪紙的興趣更加高漲了。
2.注重為幼兒創設帶有藝術意味的剪紙環境。為培養幼兒對剪紙活動的興趣,我們十分重視幼兒的參與,將幼兒和教師的剪紙作品布置裝飾活動室,鼓勵幼兒用各種形象組合粘貼成剪紙畫,貼在活動室內,讓幼兒充分欣賞剪紙的形式、造型,感知剪紙作品的語言。我們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努力創設一個符合農村特點、有童趣、有剪紙特徵的環境,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剪紙活動的願望。
二、從觀察入手,學習剪紙
1.以觀察為基礎,讓幼兒自由表現。如在進行剪紙活動《蘋果》時,我們先找來實物蘋果,讓幼兒仔細觀察。先觀察蘋果的外輪廓,再觀察蘋果的細節部分,幼兒通過觀察,了解掌握了蘋果的外形特徵,因此,在實際操作時能很快地剪出來。
2.生活中養成隨機觀察的習慣,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除了在活動中要學會觀察,還應更多地在生活中學會隨機觀察。如外出活動時,觀察花草、樹木、行人、小鳥、動物、小朋友游戲場面等等,為幼兒進行剪紙積累素材。
3.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事物。如在剪紙活動《兔子》時,幼兒對兔子不是很熟悉,我們就找來各種有關兔子的圖片,讓幼兒欣賞、觀察,以了解兔子的主要特徵。
三、剪紙教學的步驟
怎樣教幼兒剪紙?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目的、有系統、循序漸進地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兒逐漸提高剪紙技能和審美觀。
1.幼兒開始學習剪紙,比較適合目測剪。目測剪即憑借想像直接把紙剪出一定形狀。目測剪沒什麼要求,幼兒可隨意剪出自己喜歡的物體,其目的是培養幼兒剪紙的興趣及練習使用剪刀。
2.當幼兒對剪紙產生了興趣,學會熟練使用剪刀後,便教幼兒學習沿線剪。即按照紙上畫好的圖形輪廓剪,沿線剪主要練技能,要求手眼協調,剪刀沿著物體輪廓剪,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
3.最後學習折疊剪。就是將紙折疊一次或幾次後,剪出相連的紋樣。在學習折疊剪時,應注意折疊的層次不能太多,紙張不能太厚,否則幼兒的手腕力量不夠,剪不開;其次,注意圖案的連接點不能剪斷。
四、剪紙教學的方法
1.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把各種圖形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結合起來,使幼兒感到有趣並易於理解接受。如:練習目測剪直線,便可設計為「學做小廚師」,要求幼兒把方形紙剪成細長的面條,比比哪位小廚師的面條做得好;沿線剪圓形,便可設計為「削蘋果」,比比誰的蘋果皮削得長等。
2.剪紙與繪畫、粘貼相接合,豐富作品。由於技能的限制,幼兒的剪紙作品不能准確地表現物體。如:剪貓頭鷹的細小部分——貓頭鷹的眼睛、身上的羽毛,幼兒很難剪出,可指導幼兒用筆畫出。
3.幼兒剪出一個圖形時,教師鼓勵幼兒隨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添剪點什麼。大班幼兒剪的圖形比較逼真、形象,再在這些圖形上添上幾剪刀,顯得更加惟妙惟肖。如:在剪出的花上再剪出眼睛,花就有了神情;太陽剪出嘴巴,就會表達感情。這種方法有利於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4.剪紙作品可用來進行游戲或美化環境。如:剪的面條、服裝,可以玩開點心店、商店的游戲;剪的拉花、窗花可以做節日裝飾;剪的雪花可以布置成主題牆飾——美麗的冬天。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豐富了游戲、美化了環境,更能激發對剪紙的興趣,也激發了幼兒對美的事物和美的環境產生美的情感體驗,培養對美的感受力。
五、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幼兒大多天性喜歡玩弄剪刀喜歡剪紙,在剪紙活動中,他們通過眼、手、腦的協調動作,可獲得極大的興趣與滿足。眼、手、腦得到鍛煉的同時,又對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豐富幼兒的思維想像力和激發幼兒的創造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兒在剪貼、折剪活動中經常接觸各種顏色的彩紙、剪刀,通過對這些材料的性能、功用的了解、熟悉,不但擴大了幼兒的知識面,而且在剪紙活動中給了幼兒一個發展思維想像力、進行創造性活動的機會。這樣使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在創造性、發散性思維方面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實踐證明,剪紙活動對幼兒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在幼兒園開展剪紙活動是很有必要的。
⑶ 幼兒園活動《剪紙大挑戰》怎麼進行教學
先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剪紙技巧,剪一兩個簡單的圖案,孩子們跟著學,然後邊教邊指正。接下來拿出稍復雜一點的圖案讓孩子們自己剪,看誰剪得好,最後孩子們一起選出優勝者,可以發點小獎品鼓勵一下
⑷ 我女兒6歲,一年級,在幼兒園學過剪紙,很喜歡,想繼續學習,想問北京哪裡有好的老師可以教剪紙收費如何
呵呵,有條件的話,還是建議專業學習。 那裡面的東西學到了 ,才知道有多深,系統的學習,不僅進步快,而且做出的東西就是不一樣的。 我是武漢的剪紙金老師,這里大概跟您說說剪紙的內容。 如果是小孩子學習剪紙,一般就是從剪貼畫開始的。培養興趣,開發她的大腦圖形想像力,然後就是動手能力...。 再大一點就可以學習成人的折剪:團花對稱剪紙,非對稱的剪等。 然後就是刻紙,那裡就有單色剪紙,套色剪紙,染色剪紙。完了,最後可以學習下裝裱等。 而以上這些大概是一些學習的從小到大的流程。可能學到的。 針對具體內容的話,一般就是剪紙的語言,剪紙元素,剪紙的構思創作等等,當然太小了只能剪的時候稍微講講,分解給他。 呵呵,不知道北京有沒有這樣的專業剪紙培訓課,我們是武漢俊安剪紙,有空的話可以網上交流下。這是我個人見解O(∩_∩)O哈!當然每個人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一樣,希望您不要按部就班,僅供參考!
⑸ 談幼兒園應如何開展剪紙教學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發揮課堂教學的調控和組織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在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中運用自如;自覺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
⑹ 幼兒園剪紙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剪紙方法
1.線線相連與線線相斷
剪紙作品由於是在紙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須採取鏤空的辦法,由於鏤空,就形成了陽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連,陰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斷,如果把一部分的線條剪斷了,就會使整張剪紙支離破碎,形不成畫面。由此就產生了千刻不落,萬剪不斷的結構。這是剪紙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剪紙很講究線條,因為剪紙的畫面就是由線條構成的。根據實踐經驗把剪紙的線條歸納為五個字:「圓、尖、方、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胡須。」可以說線條是剪紙造型的基礎。
2.構圖造型圖案化
在構圖上,剪紙不同於其他繪畫,」它較難表現三度空間、場景和形象的層層重疊,對於物象之間的比例和透視關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據形象在內容上的聯系,較多使用組合的手法,由於在造型上的誇張變形,又可使用圖案形式美的一些規律,作對稱、均齊、平衡、組合、連續等處理。它可以把太陽、月亮、星星,飛鳥、雲彩,同地面上的建築物、人群,動物同時安排在一個畫面上。常見的有「層層壘高」或並用「隔物換景」的形式。
3.形象誇張、簡潔、優美,富有節奏感
由於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紙在處理形象時,既要抓住物象特徵,又得做到線條連接自然。因此,就不能採取自然主義的寫實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膽捨去次要部分,使主體一目瞭然。形體要突出,形成朴實、大方的優美感,物象姿態要誇張,動作要大,姿勢要優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動作一樣,富有節奏感。
4.色彩單純、明快
剪紙的色彩要求在簡中求繁,少作同類色、類似色、鄰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對比色中求協調。同時還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個為主的顏色形成主調時,其他顏色在對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減弱。有時碰到各種顏色並置起來,稍有生硬的感覺時,則把它們分別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獲得協調、明快的感覺。
5.刀法要」穩、准、巧」
民間剪紙的許多特點和風格都是是由於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產生的,如張永壽創作的「百菊圖」,許多地方都是運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種「羅漢須」的菊花,由於它初開時是直瓣,盛開時就捲曲,形成螺絲圈,剪這種菊花,要一瓣一瓣從里往外圈剪,剪成後花瓣捲曲自如,才能組成一朵形象殊異、風味別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種叫「鷺鷥羽」的菊花,由於它開花時一瓣套著一瓣,一瓣勾著一瓣,剪這種菊,要運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連,瓣瓣相隨,花瓣之間的粗細、大小才能參差有致,變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鷺鷥的羽毛一樣豐滿而美麗。
當同時刻制數量比較多的剪紙時,在刀法的運用上,要切不要劃,切出來的剪紙比劃出來的剪紙要顯得厚實。用刀時必須要像手拿鋼鋸一樣,上、下來回切動,用力要剛勁、均勻,否則,刀在千里就會失去靈活性。注意不要左右來回擺動,握刀上下必須垂直,刻出的剪紙才會准確。在剪紙時,下刀和起刀必須做到准,特別是在刀與刀們連接的地方,說下就下,說起就起,否則,線條就容易被刀刻斷或者刻不斷而把剪紙撕壞。
這里的「巧」主要是指運用巧刀刻出的「鋸齒」和」月牙兒」。這是剪紙刀法中很重要的兩種刀法。這兩種刀法運用得恰當,就能形成剪紙藝術獨具的「刀味紙感
⑺ 談談如何開展幼兒園剪紙活動
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並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制約,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兒童剪紙是兒童素質教學的重要內容,它不僅能培養兒童的審美情趣,還能鍛煉兒童的...動手能力,使兒童「心靈手巧」。所以剪紙已成為幼兒園和小學經常採用的美術教學課程之一。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筋。」也就是說,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於大腦的開發-。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我在班裡設立了一個剪紙興趣組。通過實踐,我總結了一些經驗: 一、創設良好的剪紙環境 由於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平時接觸的很少,所以作為老師首先就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剪紙環境,使幼兒能夠更好的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展。比如教室里牆面的布置是與一幅典型的剪紙畫,在窗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窗花,而牆上墜的是幼兒自己動手做的花鏈。平時,經常帶領幼兒觀看一些我國著名剪紙藝人的作品,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 二、激發幼兒的剪紙興趣 孩子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剪紙就是在嫁娶時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喜」字,有圓形的,方形的,心狀的,他們也特別感興趣。因此我收集了這些「喜」字,並展示給幼兒看。幼兒看後,都要求我能夠教他們剪這些「喜」字,我便讓他們跟我學習了一種最簡單的雙喜剪法。活動後,每個幼兒都拿著他們的作品,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笑容。從這開始,他們便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在區域角剪各種各樣的窗花。 三、引導幼兒學會觀察 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它的題材都來源與生活,來源與大自然。因此,當幼兒在創作剪紙時,他首先就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幼兒在平時生活中學做一個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善於觀察。在我第一次創作剪紙的教學中,我要求幼兒來畫一種小動物,這看似簡單的活動,卻引發了許多問題。很多幼兒畫出來的小動物都沒有典型的特徵,可以說是四不象。這也就充分說明孩子在平時生活中缺乏觀察。因此我留有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給孩子,讓他們在生活周圍找一種小動物進行觀察,然後再來進行創作。第二次,孩子們的作品著實有了很大的改觀,盡管線條上還不夠流暢,但是他們都能夠很准確的表現出動物的主要特徵,從這個活動中,孩子們也知道只有用心的去觀察我們身邊的事物,你才能夠創作出出色的作品。以後,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常的發現,孩子們每到一處都特別留心觀察。有一次我帶孩子去操場游戲,幾個孩子就圍在操場的一個角落觀察著什麼,在第二天,有一個孩子就交來了一幅自己創作的作品——蜈蚣。我當時十分的驚訝,詢問他為何想到剪一隻蜈蚣,他告訴我他昨天在操場上發現了一隻蜈蚣,他有很多很多腳,特別好玩。看來,孩子們已經開始學會觀察了。 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在剪紙的教學中,我先教幼兒剪直線和曲線,練習最基本的線條。等有了一定的基礎,我讓他們學習剪簡單的圖形,從圓形開始。在剪的過程中,我逐漸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圓的時候可以將正方形的紙對折,然後剪出半圓,打開後即成為一個圓形。通過多次的折紙,剪一刀就可以成為五角星等。整個教學進程的難度逐漸增加,十分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通過一段時間下來,幼兒已經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己進行創作出各種有趣的作品了。 四、多種教育滲透與剪紙教學中 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內在的聯系。在每次剪紙前,我都要求他們先想好自己需要剪什麼,用什麼方法剪比較合適,可以添加一些什麼?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幼兒的思維建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並且學會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有一個目的性。當他們在剪的過程中,有時也往往會出現敗筆,剪出的形象沒有達到他所期望的,這是我會讓他來想像此時剪出的形狀像什麼,從而再來根據這個已有的成品進行創作,完成另一幅作品。這樣既沒有造成幼兒的失敗感,還有助於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在完成一幅作品後,我請所有的幼兒都來做小老師,一起來評價他們的作品,從而來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每到一些季節或節日,我還讓幼兒剪一些有關這些主題的作品,增加他們對季節、節日的認識。 五、將趣味性寓於剪紙活動中 剪紙活動本身是比較枯燥的,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喜歡新奇、有趣的活動,因此我常在剪紙教學中插入一些小插曲,增加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1.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把各種圖形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結合起來,使幼兒感到有趣並-易於理解接受。如:練習目測剪直線,便可設計為「學做小廚師」,要求幼兒把方形線剪成細長的面條,比比-哪位小廚師的面條做得好;沿線剪圓形便可設計為「削蘋果」,比誰的蘋果皮削得長等。 2.剪紙與繪畫、粘貼相結合,豐富作品。由於技能的限制,幼兒的剪紙作品不能准確的表現物體,如:剪-蝴蝶、花籃其中細小的部份:蝴蝶的觸角、花籃的提手,幼兒很難剪出,可指導幼兒用筆畫出。有些面積大的-物體,如:衣裙、房子,可指導幼兒剪裝飾圖形或圖案貼上,使作品更豐富,美觀。 3.剪紙的作品可用來進行游戲或美化環境。如:剪面條、服裝,可以玩開商店的游戲;剪的拉花、窗花,可以做節目裝飾。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豐富了游戲,美化了環境,能激發對剪紙的興趣,也激發了幼兒對美的-事物和美的環境產生美的情感體驗,培養對美的感受力。 剪紙是一種實用性強、表現力豐富、流行最為廣泛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在我國有著深厚的傳統基礎,體現了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鮮明的本土藝術特色,它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讓幼兒在活動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還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並且繼承里中國的傳統藝術,所以,我認為在幼兒園開展剪紙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⑻ 幼兒園怎樣開展剪紙課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源遠流長,風格多樣,現在生活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幼兒園剪紙是一項手腦並用的美術活動。通過折疊、繪圖和使用剪刀剪制,培養幼兒藝術愛好,培養心靈手巧的性格,對其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有好處。但是現在很多幼兒園已經很少開展剪紙活動了。原因很簡單:首先是老師的緣故,第 一...,怕傷著幼兒,為了幼兒的一日活動安全度過。第 二,程序多,麻煩。其次,家長的緣故。家家都是獨生子女,捨不得讓孩子吃點苦頭,冒一點風險。所以,現在幼兒用剪子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其實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應該用剪子。通過剪紙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手腦並用,有利於大腦的開發。關於幼兒用剪子,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應該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勁。也就是說,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的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於大腦的開發。剪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這么多的益處,我們幼兒園為什麼不開展剪紙課呢?那麼,幼兒園應該怎樣開展剪紙課呢?我在幼兒園教過5年的剪紙課,以下是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 一、不能忽視安全教育 幼兒園小朋友自我保護意識差,所以每次上課老師要有意識地強調安全教育。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種習慣。 1.發剪子時的安全教育 幼兒畫好圖案需要用剪子時才發剪子。這時可以畫完一個發一個,也可以讓畫完的幼兒輕步走到老師那裡要剪子。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再一次單獨強調安全教育。 2.剪紙過程當中的安全教育 老師示範正確的剪法,也要求幼兒正確運用剪子。在剪紙的過程當中,不允許幼兒說話與走動,因為孩子多、距離近,幼兒很難把握自己,容易互相傷著。更不允許玩弄剪子,要給幼兒說明玩剪子的危險性。 3.收領剪子時的安全教育 領取剪子的時候,手心裡抓住剪子的尖部,剪子的把手部分朝外,或裝進剪子的小盒子里再交給老師。 二、培養好習慣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不錯,幼兒有個好的剪紙習慣後會終身陪伴著他的工作學習。 1.畫圖案的習慣 從外到里的畫法——每次剪紙,先畫圖案時老師都要求先畫大框,再給裡面設計細小的圖案。還有雙色紙的淺顏色的一面畫圖案,這對幼兒的眼睛有好處。 2.發紙的練習 發手工彩紙時讓幼兒從前往後傳。老師把要發的所有紙張交給第一排的幼兒,讓他往後傳。這時強調安靜的後傳,每個幼兒按順序只拿一張,不允許挑選。 3.寫名字的習慣 每次剪完的作品背後,讓幼兒寫完名字再交給老師,這樣不容易混。 4.講衛生的習慣 培養幼兒將剪掉的碎紙隨手清理到垃圾箱的習慣。如:2009年秋季,我到一所蒙古族學校聽課。聽一節初一的剪紙課,課堂上出現很多問題。有不會用剪子的,有畫得太小而剪不好的,還有的學生從哪一步下筆畫都不知道。這些不是現在老師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這節課出現的最大問題是所有學生課後都未能做到課後清理,第二節聽課時桌面與地面上都是碎紙片。我想這就是孩子們從小未能形成好的習慣而造成的。所以,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從現在起,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這會使孩子終身受益。 三、練習運用剪子 1.直線練習剪面條:這是最初的練習。就是剪直線練習。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進行。如:每人發一張紙(舊報紙,舊掛歷,白紙),用游戲的形式進行即可。 2.曲線練習剪圖案:老師多准備一些有簡單清晰圖案的舊報紙、舊掛歷、舊書封面、舊畫報發給幼兒,讓其按輪廓剪下來。 3.「一剪子」練習 「一剪子」指的是把圖案不停頓地剪完。也就說剪一筆畫。老師帶領幼兒畫簡單的人物。例如:首先,把紙對折,從中心線開始畫一半的圖案(小兔、花、小熊等),畫時老師領著畫一筆畫。在老師的指導下幼兒按輪廓剪紙。
⑼ 幼兒園剪紙教案不少少1000字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內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