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庭教育 包括哪些方面
家庭教育包括:親職教育、子職教育、兩性教育、婚姻教育、倫理教育、家專庭資源與管理教育、其屬他家庭教育事項。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根據家庭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根據對家庭教育的規律性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家庭教育實踐的基本要求。它是在家庭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對施教過程中各種矛盾關系的認識和處理的基本規則。
(1)幼兒園家庭教育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點和基點;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五: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貳』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從什麼方面講授家庭教育的具體內容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方面,講授家庭教育知識內容,就是說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一定孩子的行為和習慣起到模範榜樣的作用,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叄』 幼兒園家庭教育小結
家庭教育一定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成長會受環境影響,而父母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如果從小父母就讓孩子獨立思考,做自己,培養其良好的習慣和堅強的品格,而不是過於溺愛,什麼事都包辦,那孩子即使在幼兒園受到一些挫折,也會有勇氣堅持自己的,可以更快的融入幼兒園群體生活中,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庭教育也是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堅持。
『肆』 4-6歲兒童家庭教育指導主要內容
世紀50-90年代其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形式主要有:家庭訪問、來園接待、家園聯系冊以及家長會。在90年代的時候,隨著家庭教育指導的法規日趨健全、家庭教育指導的組織逐步建立以及家庭教育指導的培訓提高工作,這幾種形式的使用頻率都已經低於前幾個時期。幼兒園開始採用各種多姿多彩的指導形式,如家園信息窗與聯系箱、家庭教育學報、班級家庭教育黑板報與牆報等。 進入21世紀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形式會朝著與知識經濟的時代相適應、與世界學前教育的發展相適應、與學前教育的一體化相適應這三方面發展。21世紀上海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形式也在跟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常用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指導形式主要有個別指導、集體性指導兩類。個別指導形式包括:訪問家庭、在校接待、單獨咨詢、電話聯系、信件來往、家校聯系冊和電子信箱等;集體性指導形式包括:家長會、講座與報告會、經驗交流會、專題討論會、教育開放活動、親子活動等。且充分利用和發揮了家庭教育專業報刊雜志,自編小報,牆報與黑板報和電影、電視、廣播、自攝錄像、網路查詢等大眾傳媒的宣傳普及指導作用。特別是在現代生活中網路的普及,家長和教師可以方便快速的通過網路交流、傳遞信息。這已經成為最便捷的指導形式了。還有一種是親子活動,它是現在上海的幼兒園普遍都有的一種形式。
『伍』 幼兒園家庭教育的內容及方法
家庭教育特性
01
第一、啟蒙性
教給幼兒的東西,必須是周圍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具內體的、形象的、初步容的、淺顯的東西。
02
第二、復雜性
首先是指家長對孩子不僅有撫養的任務,還要通過教育,使幼兒在體育、智育、德育、美育諸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其次是指幼兒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們在成長變化中,而家庭內外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要教育他們成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3
第三、親切性
因為父母與子女是血緣關系,加之孩子年幼,活潑可愛,家長對幼兒有著天然的溫存、體貼之心,親切、輕柔的話語和動作。
04
第四、生活性
孩子是隨著父母和家人在家庭生活中受教育的,家庭教育的過程是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的過程。寓教育於生活之中是其特點之一。
『陸』 幼兒園家園共育都有什麼內容
只要跟孩子有關的都可以,比如。
一、幼兒健康性格該如何培養;
二、教會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三、讓孩子早睡早起少吃零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四、如何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只要有關幼兒教育即可。
拓展資料:
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並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兒園單方面的進行教育工作。家園共育在家長和孩子中至關重要。
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就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
拓展資料來源:網路-家園共育
『柒』 家庭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一、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幼兒園、學校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在孩子入園、入校後,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家庭教育由於發生在家庭之中,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歲……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古諺有: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熏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
可見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於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歲時,父親就抱了到郊外野遊,觀察自然,培養歌德的觀察能力。3-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並有意讓他在眾人面前講演,培養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教育,使歌德從小樂觀向上,樂於思索,善於學習。歌德8歲時能用法、德、英、義大利、拉丁、希臘語閱讀各種書籍,14歲寫劇本,25歲用一個有月的時間寫成了聞名於歐洲的詩歌《少年維特的煩惱》。再如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1350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都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瑪拉,從小被狼叼去,8歲時被人發現,但其生活習慣已與人兩樣,其生活習慣幾乎與狼一樣,四肢爬行,吃生肉,晝伏夜行,後來經過人為的訓練,兩年後才能站立,六年後可以象人一樣行走,四年內學會了6個單詞,在他17歲時,智力水平僅達到3歲孩子的水平。據《中國婦女報》披露,我國南京市一姓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將自已的三個子女從小鎖在家中,人讓他們與外界接觸,長達十幾年,致使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語遲緩,與同齡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異很大,近於白痴,所以不可忽視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連續性
家庭教育第二個特點是連續性。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如:杏林世家」、「梨園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時家風又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學風,學風的好壞也往往延續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如在中國近代,無錫人嚴功增補清未《國朝館選錄》,統計自清順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絕者,如蘇州繆、吳、潘三姓,常熟翁、蔣兩姓、浙江海寧陳、查兩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連續性往往對人才群體的崛起有著重要影響。這種情況。
古、近代比較突出,在當代隨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待業的增多,人們擇業面寬,一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不可能都從事同一種工作,但都不乏見到這種情況,即有些家庭成員工作中屢屢出現成績、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員違法犯罪接二連三。這都與家庭教育連續性有著很大的關系。
(三)、家庭教育權威性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確定了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系、撫養關系、情感關系,子女在倫理道德和物質生活的需求方面對父母長輩有很大的依賴性,家庭成員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決定了父母對子女有較大的制約作用。
(四)、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系和親緣關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系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
在家長高興時,孩子也會參與歡樂,在家長表現出煩躁不安和悶悶不樂時,孩子的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即使是幼兒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親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氣暴躁,都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點。家長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表現出驚恐不安、措手不及,對子女的影響也不好;如果家長處驚不變、沉穩堅定,也會使子女遇事沉著冷靜,這樣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家庭教育及時性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比幼兒園、學校教育要及時。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麼變化,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故此做為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紀人才的必要條件
《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指明:「今天的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兒童的自下而上保護和發展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是人類發展的先決條件。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繫到祖國的前途命運。提高全民族素質,從兒童抓起。」並提出:「在2000 年要使90%兒童(14歲以下)的家長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兒童的知識。」這頂目標明確了家長們肩負著為國家造就21世紀人才的重任。能否把這一代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這關繫到國家是否後繼有人的百年大計。福祿貝爾還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長首先要明確教育方向與國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則,不能把孩子視為私有財產,要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家庭這個小環境終將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採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錄像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著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著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兇殺暴力、荒誕下流的鏡頭映入孩子的眼瞼。家長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指導,提高孩子的鑒別能力,同時還要隨時檢點自己的行為舉止,為孩子樹立正面形象,優化兒童心靈,預防兒童犯錯誤,甚至於違法違紀。家庭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有助於安定小家庭大環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有了健康的細胞,才能有健全的肌體,細胞有病,就會引起肌體發病。古人雲:「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觀點就是這個道理。為此家長做好優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對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功在千秋。
總之,做為家長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建設人才,亦為子女成才盡到家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錯誤的贊美讓孩子自以為是
忠告1: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優秀
忠告2:多贊美孩子的行為和品行,少贊美孩子的天分和成果
忠告3:不要在別的家長面前過多贊美你的孩子,如果要贊美就去贊美別人的孩子
忠告4:要學會運用鼓勵、激勵代替空洞的贊美
二、物質生活豐厚,讓孩子好逸惡勞
忠告1:再富也要窮孩子
忠告2:別把孩子當豬養
忠告3:不要用金錢、物質獎勵,激勵孩子學習做事
三、孩子的事,家長替代做,讓孩子懶惰成性、嚴重缺乏自立能力
家庭教育漫畫
忠告1:孩子的事,自己做
忠告2:家長的事,孩子幫助做
忠告3:家長在孩子事情上,能懶就懶一點
四、把孩子圈養在眼皮底下,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敢
忠告1:放養孩子,回歸自然
忠告2:讓孩子交上積極向上的朋友
忠告3:進行付出和挫折等素質教育
忠告4:為社會付出,量大福就大
五、沒有家風和家規,隨意性管理,導致孩子與家長逆反、對抗
忠告1:用家風樹立正氣
忠告2:用家規監督行為
忠告3:讓家規去懲罰違規者,而不是人來懲罰
六、自己做不到的,偏偏要求孩子做到
忠告1:想讓孩子怎麼做,你就去做什麼
忠告2:麻將可以打,但不能在孩子在家學習時在家打,酒可以喝,但不能經常喝得醉熏熏的回家。架可以吵,也可以打,但找個孩子不在的地方盡情的吵和打
通常認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捌』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有哪些
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採用的家長工作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家長會、家訪、家長園地、家長半日活動開放、家長約談、家園聯系冊、家長信箱、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園網路互動交流平台、家園簡訊平台等。雖然每一項家長工作各有其特點,但都是為了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各項工作,同時展示幼兒園工作的優勢和需要家長配合的內容。
家長會。
家長會是家長工作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一般在幼兒即將人園時和每個學期初進行。主要內容包括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情況、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以及家園共育的內容,使家長們進一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側重點以及家長應如何支持、配合幼兒園的各項工作。
家訪。
家訪是教師在幼兒人園前較常採用的一種家長工作方式,主要是為了讓教師更多地了解即將人園的幼兒在家中的情況,和幼兒提前熟悉以降低幼兒入園後對教師的陌生感,並指導家長幫助寶寶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家訪亦可用於班級特殊兒童的家長工作,使其家長重視孩子在園的異常表現,進一步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的各項教育工作。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是教師向家長介紹幼兒園教育活動和育兒知識的常見途徑。它的主要內容有:向家長介紹教育教學計劃和主題活動的進展情況、展示寶寶在園活動的風釆、分享家庭教育策略、介紹幼兒護理常識等。教師還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一些家園互動的內容,比如在小班的家長園地,教師可以設計「誇誇我的好寶寶」欄目,請家長介紹他們看到的幼兒進入新集體後的可喜變化,讓孩子看到後漸漸喜歡上幼兒園,並學習好的榜樣。
家長半日開放活動。
幼兒園為了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經常會組織一些半日開放活動,主要內容涉及運動會、新年聯歡、六一聯歡、教育活動觀摩等。此外,還有的幼兒園根據當前的社會焦點、熱點問題整體設計了大型開放活動,如迎世博親子繪畫活動、為汶川地震受災兒童募捐的義賣活動、環保DIY親子製作活動等。
家長約談。
每個家長都希望老師能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因此,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與家長進行交流。約談可以是在幼兒來園和離園時與家長進行的短暫溝通交流,還可以是根據孩子近期在園出現的問題與家長進行的約定交流。
家園聯系冊。
家園聯系冊是供教師和家長書面溝通交流幼兒情況用的。聯系冊的主要內容是家園雙方相互介紹幼兒在家、在園的一些表現,提出問題和解決策略,使家園共同努力促使幼兒發揮優勢,彌補不足。教師的語言敘述要適宜,言辭要委婉易於家長接受。
家長信箱。
家長信箱是家長與幼兒園、與教師書面溝通的又一形式。家長是幼兒園服務好壞的主要評價者,因此,幼兒園可以設立家長信箱來搭建家長與幼兒園及時溝通的橋梁,家長既可提建議、提問題,亦可寫表揚信表達對教師工作的滿意。設立家長信箱主要是為了彌補家長與教師口頭交流的局限性。比如新入園時有些家長特別擔心教師不了解孩子,這時可讓家長以書面形式詳細介紹孩子的情況,然後把信投遞在家長信箱里,以便教師從更多側面了解幼兒。
家長學校。
幼兒園有責任指導家長學習科學育兒的方法,開辦家長學校是幼兒園全心全意為家長服務的一種體現。幼兒園會定期請專家到園里與家長互動交流,讓家長與時俱進地了解科學育兒、健康育兒的知識和方法。
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是由班上的教師推薦組成的家長服務團體,主要目的在於協助教師和幼兒園開展各項工作,是教師、幼兒園與家長之間聯系溝通的紐帶。
家園網路互動交流平台。
在信息化發展迅猛的今天,幼兒園為家長提供了便捷、實用的網路信息交流平台,主要內容包括建立園所網站、校友錄、班級博客等,以便家長們能隨時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與教師進行互動溝通。這種形象直觀的溝通形式深受廣大家長的好評。比如小班新生入園後,教師上傳大量幼兒在園活動的照片來消除家長的擔 心;中、大班教師上傳主題活動的照片讓家長了解班級的近期教育活動內容等。
家園簡訊平台。
這是幼兒園新增設的家長工作服務項目。教師能隨時上網給家長發送簡訊通知家長需要配合的各項工作,切實體現了一切為了孩子、全心全意為家長服務的宗旨。比如,教師可以將通知、溫馨提示、「請您關注」的信息直接發送到家長的手機上,使家長第一時間了解幼兒園活動的內容。
豐富多彩的家長工作形式需要教師活學活用。教師需要不斷累積家長工作的經驗,以便讓更多的家長支持幼兒園的各項工作,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玖』 幼兒園家長學校培訓講座《如何做現代合格的父母》
幼兒園的教育不僅僅是面向孩子們,更應對家長們進行有關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幫助與支持,家園共育便是教育的最佳途徑。許園長通過許多國內外生動的學校及家庭教育實例,讓家長力求透過孩子的視角解讀家庭關系,認識孩子。培訓內容有: 一、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 三、國外的幼兒教育; 四、現代...合格家長的十要素; 通過此次的家長學校培訓,給幼兒家長很大的觸動,不僅使家長了解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而且拉近了家長和幼兒園的距離,同時也為家長和老師之間搭建了有效的溝通平台,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