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完家庭教育講座後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可以通過圍繞感點,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煉感點、聯系實際,縱橫拓展、總結全文,升華感點來寫。
1、體會
心得體會重在「體會」,說明講座的主講人和主題,然後講述其中感觸較深的內容,要體現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2、提煉感點
亮明基本觀點,既可就事論事對內容做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表達家長要以身作則的決心。
3、聯系實際,縱橫拓展
可以聯系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現象,也可以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計劃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
4、總結全文,升華感點
「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表態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
注意:
1、心得體會的標題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在XX活動(或X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關於XX活動(或XX工作)心得體會(或心得)。
2、開頭要簡述所參加的工作(或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的過程及結果。
2. 家庭教育培訓驅迫令心得
(1)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學校積極引導,雙方共同努力
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兒子的母親目前是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引以為自豪的事,也是一種促進力量。雖然他不知道母親考研的歷程有多麼辛苦,但母親深夜還在靜靜的看書的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榜樣,使他明白只有勤奮努力才會夢想成真。孩子已經上初一,雖然母親不在身邊,孩子在爸爸和學校老師的諄諄教導下,不僅在學習上有進步,其他各個方面都有了可喜的進步,成為了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2)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習慣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心得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天晚上吃完飯後,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高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3)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兒子小的時候很喜歡玩電腦游戲,我對他說,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樣,比如,做幻燈片之類,拿給別的孩子看時,多有成就感啊。於是兒子學會了製作幻燈片,時常還叫別的孩子欣賞,並教會他們。兒子現在喜歡上了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我同學家的女兒去學英語,讓他也去跟著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媽媽說:「我班上有一個英語說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看到孩子這樣愛學英語,我很欣慰。我知道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著急,真希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說要繼續報名學英語,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4)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裡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知道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3. 家庭教育與學習方法講座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好家長勝過好老師。家長應該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所以,每個家長都要認識到這一點,並不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就可以,並不只是創造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就是稱職的,放養也需要一定的度,還需要家長收放自如地加以教育、規劃,促使其更加健康地成長!
4. 家庭教育學習總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榜樣,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非常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當然並不是單單的教會孩子背幾首唐詩,讀幾首兒歌,認識幾個漢字,而是教育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教會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養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當然,對於只有兩歲多的幼兒來說,空泛講授深奧的道理並不能使他明白其中的含義,孩子自然就不會接受,所以具體的還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一)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己。如果缺少家庭的關愛,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問題,都是因為家庭缺少愛,試想一個孩子連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他還會去關心體貼陌生人嗎?所以,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快樂無憂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尊重他人的時候,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做到了呢?記得有一次,涵涵犯了錯,我狠狠的訓斥了他,還說了一些重話,說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本來沒覺出問題,可是後來他居然學會了這句話,動不動就說我打你。這讓我很後悔,也很傷心,後悔以前不該對孩子這樣說話,傷心的是孩子對媽媽說這樣的話,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謹言慎行。
5. 班主任家庭教育學習心得怎麼寫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接觸機會多,對學生及家庭的情況有更深的了解,學生及家長對班主任也最為崇敬、信賴,這是班主任指導家庭教育的優勢和條件。但是,要完成時代賦予的這一神聖使命,班主任還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幫助家長轉變家庭教育的觀念家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家長的教育觀念正確與否是關鍵。家庭教育觀念決定著家庭教育的走向,家庭教育觀念不正確,會使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因此,班主任指導家庭教育的當務之急,是從轉變家庭觀念入手,積極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理念,並使之入腦、入心,形成正確的教育觀、親子觀、人才觀,使之成為家庭教育的行為指南。如:許多家長一談到培養孩子成才,就自然地聯繫到智力開發、教育投資、熱衷於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一講到家庭教育,就認為只要盯住孩子的學習、輔導孩子的學習、保證孩子的學習就可以了,而對於孩子做人的教育則忽略了。被恩格斯譽為「新時代的偉大詩人」但丁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添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古今中外的事例表明,一個人具備優良品質越多,其聰明才智往往發揮得越好。否則,縱有聰穎的天資,也會被不良品性和習慣所淹沒。家庭是我們每個人的第一生活空間和成長的搖籃,從根本上說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如果家長沒有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教育好孩子的心情再迫切,效果也是很差的,甚至是事與願違的。2、引導家長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在指導家庭教育的實踐中,班主任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家長經常「索要」實用的家庭教育方法,而不太探索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一些家長常對老師說:「我沒多少文化,教不了他,孩子就聽老師的,老師辦法多,您費心多管管,孩子的教育就全靠您了。」好像班主任的一副「靈丹妙葯」就能解決家庭教育遇到的所有難題。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班主任應利用各種機會,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基本規律重要性的認識,在家庭教育實踐中自覺地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用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去分析、認識錯綜復雜的家庭教育現象。(班主任 )正如人們常說的「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以身作則」就是家庭教育的一條「金科玉律」,家長的人格狀況、素質狀況、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父母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榜樣作用,用正面的、積極的言行熏陶孩子。3、善於與不同類型的家長溝通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個體差異大。因為家長的人格修養、性格氣質、知識層次、職業類別等都是千差萬別的,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是萬能的,某種方法在這家有效,到另一家則可能不靈。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走訪調查分析,對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狀況、家庭關系、家教思想做到心中有數,利用家長會在進行普遍性家庭教育的同時,抓住各個家庭的特點,按照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進行分類指導,以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如:對於那些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不管的家長,班主任要及時將學生的點滴進步反映給家長,激發他們對孩子的信心;對因離異而忽視孩子的家長,要勸他們不要因為個人恩怨而影響甚至耽誤孩子,幫助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盡到父母的義務和責任。4、啟發家長不斷自我完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乃中國父母們的共同心願。重視孩子教育是中國的優良傳統。為此,家長不論自己多苦多累,都想方設法送孩子上學讀書,渴望孩子將來成才。父母們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學習進步,重視提高孩子的素質,卻忽略提高自身的素質。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父母的學習精神和知識積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能否把孩子教育好,很重要的是取決於家長自己能否不斷的學習。無數的經驗表明,那些樂於學習、善於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努力學習家庭教育基本知識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能更得心應手地處理各種棘手問題。反之,不重視、不善於學習、憑老經驗教育孩子的家長,在教育實踐中往往事半功倍。班主任可以利用召開「主題家長會」、聽專題家庭教育報告、互動交流溝通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積極鼓勵家長以各種方式學習家庭教育的理論和方法,讓家長學會學習,構建「學習型家庭」,這才是家庭教育指導的最佳境界。5、尊重家長,向家長學習由於家長和教師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處於不同的社會環境,他們在社會經歷、職業經驗、思想水平、專業知識能力上都有明顯的不同,這就決定了教師與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這種經驗、思想和知識的互補,恰恰是雙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在指導家庭教育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家長,向家長學習。事實上,我們既能夠從家長身上獲得大量信息,也能從家長的厚望中激起從事教育事業的責任心,家長也能從老師身上汲取教育孩子的知識技能。這樣,教師和家長和諧融洽、互相信賴,才能真正實現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6. 聽完家庭教育講座後的感想怎麼寫
要點:首先說明講座的主講人和主題,然後講述其中感觸較深的內容,並通過相關內容引發自己的思考,最後通過此次講座對自己以後對孩子教育有什麼影響。
正文:
這個周四的下午在學校聽了家庭教育講座,是本市的中英文學校的校長彭文明校長主講的。本次講座是的主題是《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首先彭校長通過幾個小故事講了習慣的重要性,其中講了一個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十幾個宇航員一起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時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就是這樣一個動作讓設計師非常感動,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
這個故事讓我們了解了成功就是從好習慣開始。還講了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的一段名言:「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裡有習慣,哪裡就有神經系統在工作。」
烏申斯基認為,經過教育,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彭校長還講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要學會」四會「首先就是要培養好習慣。
接著彭校長講了習慣培養的重點一、做人的習慣,二、做事的習慣,三、學習的習慣,四、交往的習慣,並根據這四大點列舉了36種具體的習慣。強調了我們家長們在生活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好習慣和哪些不良的習慣。
然後講了怎樣培養良好習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量21天,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這也讓我想起了孩子的親子閱讀,上小學前一直和孩子堅持親子閱讀,後來上了小學,孩子的識字量大了,基本就自主閱讀,可是發現孩子自己選書時就常常只選漫畫書,後來就恢復和孩子的親子閱讀,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慢慢讀書的范圍就起來越廣。
最後彭校長還講了培養良好習慣的五個步驟及怎樣糾正不良習慣。講糾正不良習慣時彭校長通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應該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聽到這么好的教育講座, 通過這個講座讓我更加了解了要教育好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學習到很多培養好習慣的方法。記得巴金先生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讓我們一起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