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學校培訓 > 幼兒園自助進餐培訓小結

幼兒園自助進餐培訓小結

發布時間:2020-12-16 03:40:48

⑴ 幼兒園進餐環節的指導要點

幼兒進餐環節中的常規要求和指導要點

「聰明的大腦、健康的身體,是吃出來的。」可見吃是何等重要。進餐為幼兒身體發育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是幼兒生活學習的物質前提。而現實中,幼兒園進餐環節活動的組織並不盡如人意:進餐無序、環境嘈雜;有的教師催促幼兒吃飯,使原本輕松、愉快的進餐活動變得緊張起來;有的教師強迫幼兒吃飯,使幼兒感到焦慮、不安,降低了食慾;還有的教師對偏食、挑食的幼兒缺少關注引導,忽視對幼兒良好進餐行為和習慣的培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健康教育應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提高整體素質的基礎,教師應將身心和諧發展的健康觀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因此,加強幼兒園進餐環節的組織和指導,對促進幼兒身體及心理的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將幼兒園進餐環節的教育價值定位為「溫馨」二字,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含義:一是幼兒喜歡在潔凈、安全的環境中進餐,能維護進餐環境的安靜、有序;二是幼兒進餐時有愉快的進餐心境,有獨立進餐的意識和能力;三是幼兒喜歡吃多種食物,飯量適中,營養均衡;四是培養幼兒逐步建立安靜進餐、細嚼慢咽,餐後有序整理等良好的進餐行為和習慣。

第一節進餐環節中的常規要求和指導要點

由於不同年齡階段幼兒身心發展水平不同,在進餐環節表現出的進餐狀態、進餐需求也不盡相同。作為教師,我們要明確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進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並適時加以幫助、指導,以實現進餐環節的溫馨、有序,保證幼兒充足的營養,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的進餐活動包括進餐前心理准備、餐前盥洗;進餐中幼兒技能的掌握、習慣的養成;進餐後的整理、盥洗等。一日三餐中,多數幼兒在園要吃兩餐、兩點,即午餐、晚餐和上午點心、下午點心。因此,幼兒的營養攝入、進餐技能的提高、習慣的養成等與幼兒園的關系密切。所以,進餐中對幼兒有明確的常規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懂得進餐時情緒愉快對身體健康有益,能安靜愉快地進餐,樂意自己吃飯。

◆知道進餐前要洗干凈雙手。

◆正確使用餐具,學習掌握吃多種食物的技能,逐步做到獨立進餐。

◆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知識,根據需要適量進食,知道均衡膳食對身體有益;愛吃各種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吃飽吃好。

◆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做到細嚼慢咽,吃飯不發出較大聲音,不掉飯菜,保持桌面、地面干凈。

◆餐後有序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殘渣,做到餐後擦嘴、洗手以及漱口。

幼兒的進餐質量與進餐前的准備工作、進餐中的指導、進餐後的整理、盥洗有密切的關系。進餐前的良好氛圍、進餐環境的潔凈優雅,會為幼兒進餐創造好的心情,是愉悅進餐的前提;進餐中,教師親切、具體、適時的指導,在幫助幼兒習得進餐技能的同時,讓幼兒吃上飯、吃好飯、吃得舒服;餐後的整理、盥洗又使幼兒形成健康的進餐習慣。因此,教師要針對進餐環節具體時段的不同,有效幫助和指導幼兒的進餐活動。

托、小班幼兒進餐活動受周圍環境、情緒的影響較大,他們的小肌肉發展相對較差,手眼協調能力需要加強練習;中、大班幼兒的情緒相對穩定,他們的進餐技能明顯提高,自主性發展到了關鍵期。針對托小、中大各年齡段幼兒的身心心理發展特點,教師對幼兒進餐活動的指導要點也各不相同。

1.進餐前

托、小班幼兒

◆教師做好餐前准備,洗干凈雙手。

◆營造寬松溫馨的進餐氛圍,安撫幼兒情緒,為愉快進餐做好心理准備。

◆餐前15分鍾做好桌面消毒工作。

◆幫助幼兒有序做好餐前如廁、洗手活動。

◆指導幼兒參與擺放餐具的活動。

◆用形象有趣的語言,向幼兒介紹飯菜營養,激發幼兒進餐慾望。

◆注意夏季散熱,冬季保溫,保證幼兒食物溫度適中。取來的飯菜放在餐桌安全處,避免發生燙傷。

中、大班幼兒

◆教師做好餐前准備,洗干凈雙手。

◆引導幼兒學會餐前要保持愉悅心情。

◆餐前15分鍾教師帶領值日生做好桌面清潔、消毒工作。

◆指導幼兒自主有序地做好餐前如廁和洗手。

◆指導值日生分發餐具,擺放整齊,輕拿輕放。

◆鼓勵幼兒用喜歡的方式,向同伴介紹飯菜營養,激發幼兒進餐慾望。

◆注意夏季散熱,冬季保溫,保證幼兒進食的食物溫度適中。取來的飯菜要放在餐桌安全處,讓幼兒懂得不靠近,避免發生燙傷。

2.進餐中

托、小班幼兒

◆盛飯菜時動作要輕,能根據幼兒的進食量為幼兒盛飯,少盛勤添。

◆幫助幼兒嘗試自己取飯,提醒幼兒端平、慢走,輕拿輕放。

◆鼓勵幼兒愛吃各種食物,在教師幫助下能吃完屬於自己的那份飯菜。

◆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小勺進餐,提醒幼兒喝湯時兩手端平飯碗,避免灑飯。

◆引導幼兒知道麵食和菜、干點與稀飯要搭配著吃。

◆關注個別不會咀嚼、吞咽有困難的幼兒,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幫助、指導幼兒嘗試學習吃帶皮食物的方法。

◆以親切的口吻幫助吃飯慢、胃口不好、身體不適等幼兒吃飽吃好;糾正個別幼兒吃湯泡飯的習慣。

◆引導幼兒懂得不把飯菜放在別人碗里。

◆關注生病、有食物過敏史幼兒的進餐,適當調整食物搭配。

中、大班幼兒

◆盛飯菜時動作要輕,根據幼兒的進食量盛適量飯菜。

◆提醒幼兒有序端取飯菜,安靜進餐,對挑食、偏食以及暴食的個別幼兒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鼓勵幼兒身體不適時主動告訴教師,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幼兒進餐量。

◆指導幼兒學習吃魚的正確方法。

◆指導幼兒正確使用筷子。

◆引導幼兒養成細嚼慢咽、吃飯要安靜、不剩飯、不暴飲暴食等良好進餐習慣。

◆與家長協調一致,幫助肥胖幼兒適當控制進食量,調整食物結構。

3.迸餐後

托、小班幼兒

◆幫助、指導幼兒學習掌握飯後擦嘴、洗手、漱口的正確方法。

◆指導幼兒學習將餐具分類放在固定的容器里。

◆組織幼兒餐後進行安靜的區域活動。

◆等待幼兒進餐結束後進行濕性掃除。

◆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餐後散步、戶外觀察等安靜活動。

◆新生人園初期要詳細向家長反饋幼兒進餐情況,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中、大班幼兒

◆鼓勵幼兒主動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殘渣。

◆提醒幼兒餐後自主選擇安靜的區域活動。

◆引導幼兒有序地進行飯後擦嘴、洗手、漱口。

◆指導值日生進行桌面、地面的衛生清理工作。

◆組織幼兒餐後散步、戶外觀察和自由活動

⑵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進餐習慣》課題小結

淺談小班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

摘要
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良好習慣的養成,將影響著孩子今後一生的發展。進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環節,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是幼兒園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師和家長關注的問題。而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成長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裡都享受兩個甚至四個成人的照顧。入園後,他們需要學會自己獨立進餐,自我服務,這對他們來說是學習的開始。作為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採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做到因人而異,從而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關鍵詞
小班幼兒 進餐習慣 培養
幼兒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良好的進餐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經過開學初期的了解,我班大多數幼兒在家都是由家長喂飯的,很多孩子在家養成了邊吃邊玩、偏食、挑食、飯粒四散、吃飯慢的不良的就餐習慣。進入幼兒園後,家長也非常擔心孩子的就餐問題。入園離園時,經常有家長問「老師,我孩子今天吃飯怎麼樣?」「吃了多少?」等問題。作為小班的老師,我們要利用小班幼兒年齡小,可塑性較強這一特點,在孩子進入幼兒園這個新環境時進行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 我們可以運用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做好餐前的准備活動、培養進餐過程中的良好習慣、做好餐後的整理活動以及聯系家長通過家園合作促進孩子良好進餐習慣的形成。
一、餐前的准備活動
(一)養成餐前洗手的好習慣
幼兒進餐前,首先要洗干凈小手。洗手主要是讓小朋友們掌握洗手的順序和洗手後要保持手部的干凈。在我們的多元課程中的《這就是我》這個主題活動中教孩子正確洗手的步驟和方法。我先在課堂上邊念兒歌邊教孩子洗手「挽好小袖子,露出小手腕。打開水龍頭,沖濕小小手。關起水龍頭,拿起小肥皂。手裡轉三圈,放下小肥皂。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搓搓指甲縫,還有小手腕。打開水龍頭,泡泡沖干凈。關好水龍頭,合手甩三下。打開小毛巾,擦乾小濕手。小手洗凈了,細菌跑掉了。小手要勤洗,我們都健康。」熟悉後再到水龍頭下實踐,這樣邊念兒歌邊洗手既富有童趣又避免了孩子洗手愛玩水的小毛病。
(二)營造良好的用餐氛圍
讓幼兒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緒下用餐,就需要營造良好的用餐環境。在就餐前放一段輕松緩和的音樂,平復幼兒的情緒。小班幼兒還處在直覺思維的階段,他們容易受具體事物的直接影響,同時孩子都非常喜歡模仿老師。針對幼兒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利用飯菜到班後的時間對孩子進行誘導。用誇張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自己對這個菜的喜歡。孩子受老師的影響從而愛上自己不喜歡吃的菜。
二、進餐過程中的習慣培養
小班的孩子在進餐過程中容易出現吃得少、吃得慢、挑食、偏食、飯菜四散等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採取了以下幾個小措施:
1、角色游戲
小班孩子最喜歡玩娃娃家游戲,並且很喜歡扮演大人來照顧娃娃,於是。我就設計了「喂娃娃吃飯」的游戲,讓孩子體驗喂娃娃吃飯時的感受。邊喂邊念兒歌:小寶寶,來來來,張開嘴,吃一口,一勺飯,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像在游戲時喂娃娃吃飯那樣,自己吃飯了,不知不覺中也加快了進餐的速度。
2、趣味視頻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刺激食慾的作用。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蘿卜」,我就設計了一個卡通胡蘿卜,先讓孩子們觀看卡通胡蘿卜玩「超級變變變」的游戲,接著通過卡通「小兔」向孩子們介紹胡蘿卜的美味及其營養價值,以有效激發孩子的食慾。如果是吃海帶,我就會播放水生生物的視頻。並結合畫面向孩子提一些問題:「這是海帶,它是從哪裡來的?」當孩子說出答案後,我們就接著說:「哦!它是來自海里的味道。好特別的味道,請嘗嘗!」
3、耐心引導,打消幼兒依賴的心理
班上常常有這樣的幼兒,會吃但不願自己動手吃,要等人喂。我班上的晟晟就是這樣的孩子。午餐的時候,手放在腿上,手不拿勺也不扶碗,眼睛看著我們三位老師,好像在說:快來喂我。
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首先做到老師之間教育的一致性:堅決動嘴不動手。坐在旁邊多提醒,也可通過游戲化的語言鼓勵。如:看看誰最棒,能往大山洞裡送東西;比比誰的小手最能幹,能喂自己吃飯等。但是,堅決不能喂。對於進餐好或有進步的孩子及時表揚。
4、放個公共垃圾盤
幼兒用餐時,往往吃的是一片狼藉。這時,我會在每個桌子上放一個公共垃圾盤,引導孩子將掉在桌上的飯菜撿到垃圾盤中。在進餐姿勢上,要注意提醒孩子胸脯貼著桌子,手扶著碗,別讓飯「跑」到桌子下面去。
三、餐後的整理工作及衛生習慣
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提出的十七條教學原則中,第一條就說到「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這些幼兒自己能做的事就應該自己做,這也是培養自我服務的機會。還可以通過安排值日生的活動培養孩子為他人,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

⑶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進餐習慣階段總結

幼兒進餐習慣的培養 進餐是幼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但是,幼兒在進餐中卻形成了吃飯挑剔、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進而影響到幼兒的健康成長以及良好個性的培養。本文即根據幼兒在進餐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方法。 一、幼兒進餐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主要有 (一)進餐時的不良情緒。進餐時孩子的情緒愉快,那麼支配消化腺分泌的神經興奮占優勢,消化液分泌的增多,促進食物的消化,因此在進餐時讓幼兒保持良好的情緒也是至關重要的。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快樂進餐的。 (二)進餐時的不良習慣。幼兒吃飯耗時,這還是較常見的。不僅影響了正常的進餐,且給大人帶來了不便,對幼兒身體不利,究其原因,與幼兒吃飯時邊吃邊玩,邊吃邊講話,東張西望等習慣有關。 二、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方法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呢?針對以上在進餐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我們來講講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具體方法。 (一)合理組織,使幼兒有良好的用餐情緒 1、正確對待不同飯量的幼兒。根據各個年齡班幼兒自身的特點,正確對待不同飯量的幼兒。進餐時,對生病的、個別食慾不好的幼兒應為他們提供清淡可口的飯菜,不要強迫他們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兒長期飯量不大,但精神狀態良好,應尊重幼兒本身的意願,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2、家園共育、控制零食。一般在幼兒園里,幼兒是不允許吃零食的。這點主要出現在家裡,許多家長都是由著孩子來,孩子的零食不離口,沒有飢餓感。有些家長從孩子一起床就不斷往孩子的嘴裡添零食,特別是雙休日,孩子想吃什麼零食,家長就給買什麼,造成孩子沒有飢餓感。幼兒園應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採用節製法,對幼兒吃零食的量、次數有所控制、節制,少量吃的品種既要有精細的,也有「粗茶淡飯」時式的。如生吃蔬菜、瓜果之類。 3、以身作則、科學進餐。挑食是小班幼兒在用餐中常見的不良習慣。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以身作則法。通過了解和調查得出,很多幼兒對於一些食物的排斥和他們生活的家庭有著某種特定的聯系。比如:幼兒往往從成人平時的言談舉止中或者一些家長本身的餐飲或挑食習慣中直接或間接的受到了影響。這個就要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從而做到逐步的改善。 4、餐前安靜活動。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談話活動可以使幼兒較為興奮的情緒逐漸恢復到平靜;之間因游戲的結果而產生的消極狀態轉慢慢化為積極;通過注意的轉移使心情不好的幼兒把負面情緒降到最低……這一系列的舉措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讓幼兒帶著一個愉悅的心情去用餐。 5、醞釀愉快的用餐氣氛。為了保證幼兒吃飯時的良好情緒,教師在幼兒進餐前後不要處理問題或批評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做錯了事,老師要等他吃完飯再做處理,以免影響幼兒的食慾。教師要保證幼兒的進餐愉快,絕對不能讓幼兒哭叫,以免將食物吸進氣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飯作為體罰的手段。 6、創設溫馨的用餐環境。幼兒園應盡量設在安靜地帶,有條件的可加設隔音牆[5]。餐室要有取暖和降溫設施,在過冷、過熱的天氣應調節室溫。餐室的清潔衛生一定要在飯前打掃干凈,尤其應注意將玩具、教具收整齊;活動室兼做餐室的幼兒園,進餐時鋪上桌布,設立屏風,會讓幼兒感覺到活動室與餐室的區別,提高幼兒的進餐興趣;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播放曲目應是幼兒熟悉的小夜曲、輕音樂、鋼琴曲等;碗筷應注意大小合適,並力求美觀、清潔、耐用,過於陳舊的餐具要注意更新。 7、少盛多添、增加孩子信心。少盛多添堅持讓孩子自己動手盛飯。一次性給幼兒盛太多的飯會讓幼兒有恐懼感。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責備。孩子對盛飯、添飯很感興趣,每添一次都會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還有千萬不能在進餐時對幼兒說:「你吃不吃,再不吃,就再給你添以碗。」「不吃完就別想玩」以免讓幼兒形成一種觀念——吃飯是阻礙活動自由的負擔、吃飯是懲罰的工具。 (二)控制合理進餐時間 讓幼兒自覺調整用餐時間,減少用完餐後等待的時間也是老師們一直倍感困擾的問題。在義烏市賓王幼兒園實習階段,對幼兒進餐環節中出現的邊吃邊玩、邊吃邊講話、東張西望,我用了幾個小方法,效果不錯。 1、評選文明進餐員 例: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大紅花和一個△,告訴幼兒:「吃飯好的孩子,名字就會跑到大紅花里。如果不認真吃飯呀,名字會跑到△里。」我提出評選標准;名字在大紅花里就是文明進餐員。孩子了們會盡力表現最好。一旦有個別講話或貪玩的,我會加以提醒:「△里跑進一條胳膊或一隻腳,唉錯了,又出去了。」孩子們都能自覺約束自己,邱梓真以前吃飯一直貪玩,自從評上文明進餐員後,再也沒讓老師督促過。他說:「我怕名字從大紅花里跑掉。」看,只是一張紙,就有這么大的奇效,不妨一試。 2、小獎品的妙用 例:王洋吃飯貪玩,需老師不停督促,我就有意識地在他盤子里放上一片山楂片,說:「山楂片在看你吃飯呢!吃完飯,山楂片獎給你。」結果很有效,他不再磨蹭了,在規定時間內吃完了飯。以後,對於挑食或不專心的孩子我會用這種方法,有時在桌上放個寶葫蘆、小獎品或在盤里放上小鈣片,小饅頭等,告訴他們吃完了就可以拿,效果真的不錯。 此外,我們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對孩子物歸原處、輕輕擺放物品、主動清潔環境等教育要求,都在時時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與進餐教育互為補充,形成一以貫之的整體教育。我們在組織進餐時,靈活變換方法,孩子們進餐愉快,老師更是輕松愉悅,進餐成了一個輕松的環節。 三、總結 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和幼兒持之以恆的努力。成人細節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彌補。保育老師在指導幼兒進餐時,就需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兒良好行為,及時予以肯定。同樣,對於幼兒的偏差行為,給予一定的糾正。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期的進餐教育,以小班為重點,逐漸形成相應的常規。而在中班則是鞏固常規。到了大班時,就應該轉化到自覺的行為了。我們希望每一個常規不是孩子的束縛,而是孩子在集體環境中形成的自覺行為,最終為其的一生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想孩子在成長中難免出現問題,我們老師能做到的不是訓斥、埋怨孩子,而是從孩子心理特點出發,多動腦子想辦法,用心去開啟他們心靈之門,他們會敞開心扉接納你,喜歡你。當然,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們的孩子都能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並茁長成長。

⑷ 幼兒園進餐環節的指導要點

就餐時的細節組織

1

把握幼兒就餐時間,掌握正確的就餐方法

專家指出,就餐時間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到孩子營養素的合理攝取,由於鐵攝入不足,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患病率增高。兒保專家主張,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幼兒每次就餐所用時間在30~40分鍾為宜。

因此,班級教師和保育員針對吃飯過快的幼兒,及時提醒其細嚼慢咽,對幼兒進餐環節中出現的邊吃邊玩、東張西望,把飯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飯耗時過慢的幼兒,找出具體原因具體分析,教師嘗試用進步星,或午餐中多出來的水果、點心獎勵有進步的孩子,或用餐後活動如玩具分享、自主游戲等來吸引他們盡量吃快。讓幼兒逐步自覺調整用餐時間。

我園幼兒小班是用勺子進餐,中大班是用筷子進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給幼兒進餐各環節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調羹,飯往嘴巴喂時,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來的飯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學習怎樣使用筷子正確進餐。

如何做好幼兒進餐環節的管理?

2

規范幼兒端飯線路,確保進餐中的安全

在進餐過程中總有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那就是不安全因素,盡管幼兒也是很有序的按順序進行,免不了還是有因端飯引起潑灑或碰撞。老師也是天天強調注意安全,但還是不盡人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摸索,我們終於找到了其中的竅門。

如果所有的幼兒能都圍繞在固定的線路上(如逆時針從後到前)進行活動,那麼就不會出現交叉現象,就能避免人為的碰撞。於是我們對幼兒分組端飯的線路進行統一規范,每組由組長帶隊,按固定的順序進行,無論幼兒誰當組長,位置怎麼調整都不影響線路,讓每個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個位置該怎麼走。剛開始幾天需要老師不斷的強調提醒,慢慢就好了。這不是對幼兒的限制,而是一個培養規則意識的極好環節。

如何做好幼兒進餐環節的管理?

3

良好就餐習慣的養成

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幼兒園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標。在現代生活一般都比較優越的情況下,許多幼兒形成了吃飯挑剔、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如果沒有形成與之相應的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和規則,光有豐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幼兒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而攝取豐富的營養是健康發育保證。

⑸ 幼兒園學習常規圖標《安靜就餐》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不良進餐習慣會導致的後果
2、讓幼兒知道安靜的進餐,不挑食,細嚼慢咽的進餐習慣。
3、能夠積極愉快的進餐。
活動准備:
已拍好的幼兒進餐時的紀實錄像。
活動流程:
1、觀察與討論
(1)活動導入:觀看幼兒吃飯時的錄像。錄像內容:媽媽追著喂飯、挑食、狼吞虎咽、湯泡飯、掉飯粒、說話。
教師:小朋友們,錄像中都講了些什麼?
幼兒:講訴錄像內容。
教師:他們做的對嗎?為什麼?
(2)分組討論吃飯時該怎麼做。
教師:小朋友們,吃飯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幼兒: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大聲說笑、一口飯一口菜、不掉飯粒。
教師:請小朋友想想辦法,在進餐時我們應該怎樣做才會吃的又飽又好?
幼兒;討論
討論結果:每次進餐前安排「小小值日生",佩戴標志,擦桌子,介紹每一餐的菜譜,引起幼兒的食慾。播放輕音樂,
餐前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就餐環境,需要添加飯菜舉手示意老師。餐後幼兒能將自己眼前的飯粒收拾干凈,
將盤子、碗筷放在指定位置。
教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好,只有一日三餐都堅持這么做才會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3)聽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
教師:小朋友么,為什麼大公雞後來再也沒有吃到飯粒?
幼兒:因為小弟安心吃飯不東張西望,沒有把飯粒撒在地上,所以大公雞後來再也沒有吃到飯粒。
教師:告訴幼兒吃飯要專心,不能東張西望。
2、出示圖片,判斷圖中哪些小朋友是對的。
3、實踐體驗
幼兒安靜進餐。(提醒幼兒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大聲說笑、一口飯一口菜、不掉飯粒。需要加添飯菜舉手示意老師。
餐後能將自己眼前的飯粒收拾干凈,將碗筷、盤子放在指定的位置。)
活動延伸:
1、吃飯時注意提醒幼兒專心用餐,指導家長在家也要這樣要求幼兒。
2、鼓勵幼兒自己事情自己做。

⑹ 簡述幼兒園進餐活動的組織和指導工作

進餐的准備:由教師帶領值日生布置好餐桌,准備好餐具,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干凈、安靜的進餐環境。 進餐的過程: (1)要觀察幼兒的食量,注意培養幼兒文明進餐的習慣; (2)教師要教給幼兒正確的坐姿和使用餐具的方法; (3)教育幼兒不挑食、不偏食,提醒幼兒細嚼慢咽、不撒飯菜、不弄臟衣服、不東張西望、不大聲講...話。 進餐結束:幼兒吃完最後一口飯才能離開座位,並把餐具、椅子整齊地放在指定的地方。要養成飯後擦嘴、漱口的習慣。 31、組織幼兒園一日活動應注意哪些方面? 答:(1)把幼兒園一日活動列入教育計劃,保證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主動的發展;(2)要制訂一日生活常規;(3)要把組織的集體教育活動和分散的個體活動結合起來; (4)處理好自由與紀律的關系; (5)要面向全體幼兒; (6)保教結合,教養並重。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自助進餐培訓小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