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麻煩各位幼師老師們回答一下,我暑假在培訓機構教幼小銜接的拼音,上課小走來走去,跑來跑去,怎麼辦
既然是幼師,那在藝術特長方面有沒有專長?例如會不會彈鋼琴,或者古箏,或者舞蹈很好之類的,可以到培訓機構上課的。工資比幼教高很多。或者,你可以考小學或者中學教師資格證,去做老師,每年可以考兩次
2. 加盟拼音,識字速成班教師要培訓多長時間
拼音教學教學怎樣才能教好? 剛跨入小學學前班的學生,對學習充滿了幻想和希望,首先接觸到的漢語拼音教學是他們要面對的第一關,這部分知識內容單調、枯燥、抽象,如果老師只是讓孩子們簡單地一遍一遍地讀寫拼,學生肯定不感興趣。
而拼音又是學
3. 幼兒園家園共育都有什麼內容
只要跟孩子有關的都可以,比如。
一、幼兒健康性格該如何培養;
二、教會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三、讓孩子早睡早起少吃零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四、如何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只要有關幼兒教育即可。
拓展資料:
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並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兒園單方面的進行教育工作。家園共育在家長和孩子中至關重要。
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就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
拓展資料來源:網路-家園共育
4. 幼兒園和一年級都不怎麼講拼音,孩子有必要提前學拼音嗎
現在的小學都不教拼音了,提前學拼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每到孩子幼升小階段,家長會被一些網路上的傳言搞得更焦慮了。
過早地學習拼音,降低了一些學生對新知的期待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
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學習過程會使孩子的內心升騰起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而之前學過拼音的孩子已過早地釋放了拼音學習的成就感,簡單的重復,會使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大大降低。
“今天學的我早就會了”和“今天我又學會了……”,這兩句話背後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家長們還要特別小心所謂的“拼音突擊培訓班”,孩子們似乎在短時間內“會讀、會拼、會寫、會默”了,其背後付出的代價是極大的(機械、反復地操練),孩子很可能對之後的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更不利於滋養積極的學科情感。
小學時期的孩子畢竟比幼兒園的孩子大一些,在小學學拼音有三個好處:
①在兒歌、童謠中識字會更有趣,學拼音也不會枯燥。
②在用中學、學中用、學拼音中學識字,在識字中強化拼音,雙向聯系,雙向鞏固,二者互為作用,互相促進,效率更高。
③在語境中學拼音可以降低難度,增加復現率,減少機械記憶的壓力,學習相對輕松。
5. 怎樣上好一年級的拼音教學
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學得如何,對於以後學習語文知識有著直接的影響。自我市去年放寬入學年齡以及取消學前班以後,由於學生拼音基礎不同,年齡相差較大,客觀上給一年級拼音教學造成了一定影響。經過兩年的探索,我校在拼音教學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現把我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總結歸納如下:
第一、遵循客觀規律,科學選擇教學策略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特點以及個性心理特點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分析一年級新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及其規律,並在此基礎上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
從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來看,初入學的孩子在知覺、記憶方面還帶有很大的直覺性、形象性,抽象思維較弱。兒童的注意力,容易被新穎的刺激所吸引。因此,要讓孩子們愉快到掌握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就必須採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特的感受與體驗,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使他們初次接觸學校與課堂,就建立起愉悅的心理體驗,這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將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第二、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與參與者,教師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每一年都選擇責任心強、業務水平較高、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一年級教學工作,並採取多種措施,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1、組織學習心理學與教育學有關知識,學習新《課程標准》,更新教育觀念。每年,我們要求每名教師寫業務筆記20篇,教育隨筆20篇,期末進行展覽評比。通過學習,使教師以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為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基礎。
2、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我們先後組織一年級教師參加了市、區組織的新教材培訓、小學生心理健康培訓、班主任培訓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等。在培訓中,我們注意激發學生教師參與培訓的動機,調動教師積極思考與實踐,以主體的身份主動投入到培訓中,提高了培訓效果。
第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
一年級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藉助外部刺激來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採取了游戲、兒歌、活動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1、游戲。教育家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學生非常喜愛的事情,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快快樂樂地學,輕輕鬆鬆地記,深受學生歡迎。例如,在教學「ai ei ui」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打電話」的游戲,兩名學生邊表演打電話邊對話:「ui ui ui,我是小ai你是誰?」「ui ui ui,你是小ai我是ei」。通過游戲,學生反復朗讀,加強了記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兒歌。兒歌由於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我們緊緊抓住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a o e」時,教學生朗讀兒歌:「嘴巴張大a a a,嘴巴圓圓o o o,嘴巴扁扁e e e。」學生邊唱邊記住了a o e 的發音。在學習「ch」時,教師教讀兒歌:「小猴子,嘴兒饞,吃了杏子吃李子,吃了李子吃柿子,吃了柿子鬧肚子。」在反復吟誦中,學生熟悉了「ch」的發音。
3、圖片。從兒童心理角度來看,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他們對於抽象的字母的學習,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需要藉助直觀教具這一外部的刺激來集中注意力,圖片能把抽象的無意義的字母和直觀的圖象結合起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字母的讀音和字形,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上課時,教師充分利用教學掛圖和課本插圖吸引學生注意力,再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字形和圖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們的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結合起來。
第四、開展豐富多採的課外活動,鞏固學習成果
在提高課堂四十分鍾教學效果的同時,我們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採的課外活動,以配合、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除了常規性的拼音驗收以外,我校每年舉辦拼讀拼寫比賽,表彰拼音學得好的學生,激勵學生學好拼音,說好普通話。我們還鼓勵學生訂閱《小學生拼讀寫》雜志,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閱讀。除此以外,還鼓勵學生用拼音學寫簡短的日記。盡管學生還寫不好,有許多寫錯的音節,而且只能寫一句話,但通過寫日記,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了學拼音的重要性,並學以致用,鞏固了學習效果。
第五、校內外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爭取家長支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學校和教師必須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每個一年級入學之初,我們都及時召開家長會,虛心傾聽學生家長的教育意見和建議,並邀請教育專家為家長做專題報告。並與學生家長保持經常的、密切的聯系,力求及時溝通,在教育方法上與家長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爭取家長的支持。
2、加強幼小銜接。學生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開始其學校生活,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重大改變。為使學生順利適應這一轉變,我們積極與周圍的幼兒園聯系,派一年級的教師到幼兒園去聽大班的課,也請幼兒園老師到學校來聽課、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也向他們提出我們的建議,相互取長補短,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適應學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