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教師課題研究講座總結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共慶我們自己的節日--第27個教師節,藉此機會,請允許我代表全體青年教師,向一直以來給予我們無私幫助和關懷的校領導、老教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祝全校教職員工節日快樂,幸福安康!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有幸代表優秀教師在這里發言,心裡既激動,又緊張。激動的是,能被評為優秀班主任、成為優秀教師中的一員,這是學校領導和同事給予的認可和鼓勵,緊張的是,自己距離「優秀」的標准實在是有一定的差距,這份榮譽權當做是一種鞭策和鼓舞,用以激勵自己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中,更加虛心地學習,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不辜負校領導和各位同志的期望。
有人說,人生之中會面對很多的選擇,而擇業和擇偶卻是眾多選擇中最關鍵的。要麼選擇喜歡的,要麼喜歡選擇的,我想,不管怎樣,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這一行,就應該把它當做一項事業,正如大詩人泰戈爾所說: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但讓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虛的垂著它的綠蔭。教育正是葉的事業,正是一項奉獻愛心的事業--愛校、愛家、愛學生,愛國、愛黨、愛鐵能。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的人生態度是當好老師的前提。從教之中,或許你會有年輕氣盛的躁動,或許你會有不眠不休的焦慮,或許你會品嘗到屢遭挫折的痛楚,但與此同時,你也或許會有峰迴路轉的驚喜,或許會有淺嘗甘霖的欣喜,或許擁有萬千子弟對你一生一世的信任和愛戴,因為,只要老師能給學生一個微笑,學生必然會回報老師一個溫暖的春天。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為鐵能公司培養出人品好、技術硬、身體棒的學生,是我們每個遼北技師學院人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我們的身上承載著礦區萬千家庭的希望和夢想,稍不用心,就可能耽擱一個人一生的前程,沖擊一個家庭的幸福,甚至影響未來鐵能公司又好又快發展。因此,做為教師是光榮的、教書是嚴肅的、講台是神聖的,絕不能稍有懈怠。為了更好地培育企業和社會需要的技能型應用人才,讓更多的畢業生成為生產技術崗位的骨幹,讓更多的畢業生榮登公司以上技能比武的領獎台,讓更多的畢業生成為各個方面領軍、核心,讓更多的畢業生成為各級崗位優秀領導者,我們就要以學生的成人、成才為己任,努力修養心性,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修養,努力鍛煉本領,鍛煉提高作為職業院校合格教師的職業能力。教學上,就要不惜投入教育情感,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式,增加教學藝術性,讓更多的學生擁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育人中,就要奉獻愛心、增強責任心,立足化育人心,行為養成。堅持用正確的思想引領人,用道德的力量教育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做到愛而不寵,嚴而不厲;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而有度,用良心和智慧去塑造人的心靈,讓更多的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個人成長上,就要不斷學習,不倦不怠,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和學識修養;就要夯牢基礎,在教學基本功和教學能力提高上狠下功夫,增強教學和育人本領;就要勤修多練,向學院要求的「雙師型」邁進;就要積極實踐,到現場鍛煉、跟蹤調研、技術攻關,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力求在工作中,涌動向上的激情,增強本領,迸發創新火花,提高水平,為學生成功、人生幸福不斷地完善自我,鍛煉本領,就要在照亮學生的同時努力照亮自己。
各位領導、老師,教育需要奉獻,不懂奉獻的教師絕不會是一位好老師;教育需要能力,不注意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老師也絕不是好老師;教育需要愛心,缺乏愛心的人當不了老師;教育需要高尚,唯有教師人格的高尚,才可能使學生心靈純潔。選擇了教育事業就選擇了奉獻,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高尚,就應該遠離低俗,我想,這應該就是「為師者」生命的真諦。在現實情況下,特別是學院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們更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一份清醒,保持一份沉靜,保持一份寂寞,保持一份清高,揚師德、樹師風、鑄師魂。惟其如此,我們才不愧於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無愧於教師這個光榮而神聖的稱謂!
最後,再次衷心祝願各位領導和全體老師萬事順心、永遠開心!祝願我們學校越辦學好!
謝謝大家!
⑵ 講座:怎樣做好幼小銜接教育
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幼兒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的終結階段,是小學教育的開始階段,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於: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二是通過銜接工作對幼兒加深了解做出更為正確的評價。本學期,我們大班組成立了「幼小銜接」研究小組,開展研討會,制定幼小銜接具體計劃,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時定班,幼小聯手,家校聯手,實現幼小銜接順利過渡。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
我們的具體措施是:
一、培養幼兒自學遵守常規,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人們常說,兒童一入學就「進入了符號的世界,掉進了規則的海洋」,在小學有許多規則要孩子們熟悉和遵守,如《小學生行為規范》等。大班的老師應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常規,加強規則意識,為孩子們順利由一個年齡階段邁向另一個年齡階段鋪平道路。為此,進入大班後,我就向幼兒介紹小學的情況,介紹哥哥姐姐認真學習的事,激發幼兒嚮往小學的迫切心情。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有意注意,我特別製作了豐富的、新穎有趣的教具,活動中彩洗染生動的教學形式吸引孩子們,使幼兒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參加學習活動,培養了幼兒的自控能力。為培養幼兒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握筆和坐勢正確,一開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確示範,讓孩子有正確的模仿,然後我又通過練習書定自己名字等活動鞏固幼兒養成的習慣,平時,認真觀察孩子們發現個別幼兒的不良姿勢,及時糾正。
另外,我與家長一起鼓勵幼兒早起、不遲到,積極堅持參加幼兒園晨運活動,在生活處理方面,時時提醒幼兒抓緊課間休息時間解大小便,教他們學習自己削鉛筆,整理書包,學會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恆是常規培養的關鍵,因此,我經常對幼兒的常規進行檢查,並通過各種游戲鞏固幼兒已有常規,我還激發幼兒樂意擔任值日生的熱情,讓值日的幼兒提醒同伴遵守常規。
二、從各方面提高幼兒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銜接。
1、時間上的互相靠攏
在幼兒園大班,按規定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鍾左右,注重動靜交替,注重遊戲,注重幼兒活動與參與。而小學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鍾,與幼兒園相比較靜多動少,並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鍾,對很多一年級小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許多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嚮往在這時變成美麗的泡影,心裡開始失望。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上做了適當延長,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三十分鍾左右,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准備。這種時間上的靠攏非常有效。
2、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上互相銜接。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坐姿、寫姿、握筆姿勢是我校多年來一直強調的事情,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在高年級糾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這樣的起始階段建立起上述幾個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在大班後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范。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參觀看有關錄象,這些活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在常規上有要求。如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間里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盡量在活動後喝水、上洗手間。集體活動時能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老師加強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日常生活中,老師盡少使用在小、中班時對幼兒常用物質獎勵法,注重激勵幼兒發自內心的對事物的專注和興趣,培養幼兒內在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他們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點培養。
幼兒園大班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時上幼兒園,按時入睡,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使用權幼兒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上小學時丟三拉四,東拉西扯的現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小學後能開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
4、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的重要銜接工作,從小中班開始,我就非常重視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在語言教學中,我經常組織幼兒對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聽、看、講述、講座,引導幼兒學習新的語言、詞彙、了解作品,再通過看圖說話、情景表演、木偶劇、小話劇等表演出來,使幼兒得了更多鍛練語言的機會。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我變過去教師講、幼兒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常常先提問題,讓幼兒帶著尋求答案的心理,去開展活動,並鼓勵幼兒大膽地對沿未理解的內容進行講座,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參與語言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語言游戲活動,使幼兒獲得運用語言表達自己思想的最佳機會。
5、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
升入大班我們堅持開展了閱讀活動,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閱讀和老師指導下的閱讀活動兩種。這兩種活動,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選擇閱讀內容的機會,又能得到老師的引導,在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中,閱讀方法、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通常,班裡有這樣的情形,識字的小朋友喜歡讀書,讀書又能學到更多的字。人與書產生互動,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在互動中增長。擁有這樣的基礎進入小學,給小學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如開學上課時,能聽老師的要求正確理解拿、取書,能看通知,喜歡識字活動,能順利地閱讀報紙,能正確理解題意。識字興趣、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明顯比不識字的小朋友強,學習的起點高。
值得說明的是,我們從來不專門設計活動教識字,幼兒識字活動都安排在分區活動里,孩子們利用老師提供的可操作的材料(識字角),按自己的興趣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加以遷、選擇。要知道,在幼兒階段識字不是任務,而「利用環境、自然習得」則是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同樣,我們把這條經驗介紹給家長,希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要意識到這點。
⑶ 幼兒園家長學校培訓講座《如何做現代合格的父母》
幼兒園的教育不僅僅是面向孩子們,更應對家長們進行有關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幫助與支持,家園共育便是教育的最佳途徑。許園長通過許多國內外生動的學校及家庭教育實例,讓家長力求透過孩子的視角解讀家庭關系,認識孩子。培訓內容有: 一、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 三、國外的幼兒教育; 四、現代...合格家長的十要素; 通過此次的家長學校培訓,給幼兒家長很大的觸動,不僅使家長了解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而且拉近了家長和幼兒園的距離,同時也為家長和老師之間搭建了有效的溝通平台,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可。
⑷ 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老師需要做些什麼專題講座
1.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注重全面發展的「和諧式」教育
幼兒能夠順利度過幼小銜接,不只是靠幼兒園大班的培養,而是建立在整個幼兒階段的良好教育基礎之上,以及小學階段加強幼兒適應性的培養。尤其是幼兒園的教育既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年齡特點,強化幼兒發展的內在聯系,又要關注幼兒的生理成長,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才能為幼兒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幼兒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做好充分的准備。
2.加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的培養
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應重於幼兒知識的學習。幼兒末期和學齡初期的幼兒,隨著知識的不斷滲透和經驗的不斷積累,知識的獲得相對於學習知識的興趣要容易得多,而恰恰是學習知識的興趣能引導幼兒學會學習、樂於學習。解決好幼小銜接問題,就要擺脫「智育至上」的錯誤觀念,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幼兒對學習產生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幼兒學會自我更新知識,提升幼兒的自我學習能力。
3.加強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做好入學前的社會性適應准備
社會性發展是嬰幼兒發展的一個主要內容。幼兒和小學低年級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還處在最初的發展階段,但是幼兒在獲得社會化技能和社會適應性方面能夠通過教師和同伴產生積極的影響,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幼兒園和小學應通過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來發展其遵守規則的能力;通過培養他們的任務意識來發展其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培養他們的交往意識來發展幼兒友好相處、合作共事、樂於助人的社會化技能等。這既是今後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任務。
4.提升幼兒教師整體素質和待遇,增加男性教師的數量
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基礎教育。尤其是在促進幼小銜接這方面,幼兒教師承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一方面幼兒園應重視對在職教師的培訓,吸收高學歷的師范類人才,多請專家型教師來園進行指導,鼓勵教師繼續深造,增加男性教師的數量和比例;另一方面,在幼兒園積極配合下,政府應出台相應措施,提高幼兒教師的待遇水平和地位,改變幼兒教師當前所處的不利現狀。
5.加強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體現「雙向銜接」
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幼兒園與小學的配合與協作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而且銜接應是雙向的,一方面幼兒園向小學靠攏,另一方面小學教師也應多與幼兒園教師聯系,定期交流,共同研究教育理論、教學內容、探討教學方法,研究教學對象的學習心理狀況等。當然,「雙向交流」並不單只研究教學方面,還包括如生活環境、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其他方面。
6.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以形成家長和社會對幼兒教育的共識
幼小銜接工作中,家長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無論是幼兒的生活起居習慣,還是社會性行為習慣,都直接受家長的行為和態度的影響。一方面,幼兒園通過開辦家長學校、邀請家長參加活動等方式,把現代教育的觀念傳授給家長,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和幼兒發展觀;另一方面,幼兒教師還應該對幼兒家長展開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意見、建議,及時了解幼兒的發展與進步,並調整教育目標,使家園合作能有的放矢地進行。
總之,幼小銜接教育應以能力銜接為重點,做到全面而系統;要適應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促進其健康成長;要在關心幼兒學習能力的培養的基礎上同時關注幼兒身體和心理的發育和健康;要遵循個體差異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避免幼小銜接走向極端。
⑸ 幼兒園家庭教育知識講座
家庭文化及成員的職業、經濟條件、信息、自身教育水平及觀念、家庭成員和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家長對幼兒的具體指導、教養方式...家長參與到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幼兒園對教育資源的積極利用,是幼兒園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積極貢獻者也是為幼兒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首先,我們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等多渠道的宣傳,讓家長認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認識到自己本身對於幼兒來說就是一大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