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飲用水培訓
英盛觀察幼兒日常生活中的飲用水安全知識
一:什麼樣的水是安全飲用水?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七大營養素之一。對人體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安全的飲用水,才能保障生命的健康生存。從飲水與健康角度來講,良好的飲水應該符合以下幾點要求:一是干凈不含致病菌;二是含有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三是含有新鮮適量的溶解氧;四是偏鹼性的,水的分子團要小,活性要強。
目前,我國居民飲水的主要有:自來水,純凈水,人造礦化水,礦泉水和天然水。
二:白開水是幼兒的最佳飲品
飲白開水不光能滿足幼兒對水的生理需要,還能為他們提供一部分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不管是碳酸飲料、營養保健型飲料,還是當前許多家庭熱衷的純凈水和礦泉水,都不宜代替自來水作為人的主要飲用水。兒童,因為代謝快,對水的需求量相對比成人多,同時腎臟功能不健全,因此,水和礦物質、微量元素缺乏或過多,都會影響身體健康。習慣喝飲料不喝水的孩子,常常食慾不振、多動、脾氣乖張,身高體重不足。
燒開的自來水冷卻到25—35℃,此時水的生物活性增加,最適合人的生理需要。
三:長期飲用礦泉水和純凈水不利於幼兒健康
礦泉水中某種礦物質或微量元素的含量高,對特定人群有保健作用。例如,有缺鋅症的兒童飲用高鋅礦泉水就會有益處。如果不缺鋅,就沒有必要飲用這種礦泉水。將礦泉水當成普通解渴飲料讓孩子常年飲用,容易導致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長期過多地沉積在人體,可能會引發某種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腎結石。而蒸餾水、純凈水、太空水等,多數產品在除去水中工業污染物時,也將水中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去除一大部分,長期飲用,必然使人體某些礦物質或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對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影響更大。
四:幼兒每天和多少水適合
喝哪種水 孩子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體質較弱、免疫力差,因此對飲用水的要求標准也比成人高。白開水是寶寶的最佳選擇,燒開後冷卻4~6小時內的涼開水,是最理想的飲用水。 白開水有利於新陳代謝,幫助散熱,保持免疫
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最合適的喝水時間 只要孩子的小便正常,可根據實際情況讓他少量多次飲水,如果孩子出汗多,應給增加飲水的次數,而不是飲水量。 以下兩個時間盡量不要給孩子飲水。
五:兩個時間盡量不要給孩子飲水:
飯前不要多喝水:飯前給孩子喝水,會稀釋胃液,影響孩子的食慾,也不利於食物的消化。正確的飲用方法是,讓孩子在飯前半小時喝少量的水,這樣可以促進唾液的分泌,幫助寶寶消化食物。
睡前不要多喝水:如果睡前喝水過多,會影響睡眠,導致第二天精神不佳,也可能導致遺尿, 喝水水溫&每日喝水量
喝多少溫度的水:過冷或過熱的水,都會對孩子嬌嫩的胃黏膜造成損失。夏天時不能將冰箱內拿出來的水給寶寶喝,容易發生胃不適甚至痙攣;冬天則不能給寶孩子喂太熱的水,容易發生燙傷。 一般來說,孩子在夏天最好喝與室溫相同的水,冬天則飲用水溫在40度左右即可。
每天喝多少量的水: 3歲內的寶寶每次飲水量不宜超過100ml,3歲以上可增至150ml。只要孩子小便正常,飲水的次數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夏天天氣熱,出汗多或經常待在空調房,可以適當給孩子增加飲水的次數;冬天則相反。
六:如何讓孩子愛上喝水
興趣喝水法:經常給孩子變換飲水的容器、調配口味,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從眾心理,增加孩子喝水的興趣,培養定時飲水的好習慣。
習慣喝水法:家庭環境中要營造定時喝水的氣氛,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喝水的好習慣。
隨機喝水法:喝水要少而勤,不一定按「頓」喂。
喝水注意事項: 不要只喝礦泉水,盡量少喝或不喝飲料,飲料添加劑進入體內會傷肝、腎。如果吃的多、喝的少,會導致小兒生病。
㈡ 如何做好幼兒開學安全工作培訓心得
第 一,在開學之初,幼兒園就對全體教職工舉辦了一次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講座,用鮮活、生動的具體案例啟發、教育大家,促使教職員工對安全預案和安全工作常規做到融會貫通、活學活用,增強教職員工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第 二,本著「什麼問題突出就整治什麼」的原則,要求幼兒園教師對照幼兒園安全工作細則,...仔細檢查各人負責的包干區域,查找安全隱患。同時,要求每班上交一份安全檢查報告,列出具體問題,由園部及時整理、維修、上報,保證開學工作安全有序地開展。 第 三,幼兒園教師根據新生家長對學園安全工作缺乏了解的特點,指導新生家長做好幼兒安全接送,重視幼兒的安全教育等。在幼兒入園後開展「常規教育周」活動,保教人員一起到班級,強化對幼兒良好生活常規的培養。 安全第一課,為教師及時綳緊了安全弦,為幼兒安全撐起了一把牢固的 「安全傘」。
㈢ 幼兒園預防性侵害教育總結
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防性侵更不能例外。而幼兒性別意識模糊,教育的關鍵不在於告訴他們多麼深奧的性知識,而是培養他們的性安全意識。
一、「不要隨便摸我」
幼兒對性別沒有明確的認知,因此我們將本次安全教育的側重點放在「好好保護自己身體」上。
二、什麼樣的人進行性傷害?
「如果陌生人要摸你,你願意嗎?」
「不願意......」
「那如果是你認識的人呢?」
「願意......」;「不願意......」
防性侵小貼士
孩子:
1、拒絕爸爸媽媽以外的人觸碰自己的隱私部位,如果他人強行觸碰,要大聲呼救,告訴爸爸媽媽並報警。
2、沒有徵得爸媽的同意,不可以獨自跟其他人出門玩耍,尤其是異性,不論是熟人、鄰居還是親戚。
3、遭遇猥褻或性侵害時,要及時跟爸爸媽媽說,讓他們來解決問題。
家長:
1、不要將孩子單獨交給異性成年人看管,尤其是將孩子寄宿時,更需提高警惕性。
2、給孩子普及基本的防性侵教育,告知他們男女有別,既不能讓爸媽以外的人觸碰自己身體,也不能主動去觸摸別人的隱私部位。
3、時刻與孩子保持交流溝通,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一旦發現孩子遭受侵害,要第一時間報警,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
㈣ 如何降低幼兒園事故的發生率培訓心得
一、幼兒園安全防範措施 (一)建立切實可行的安全制度,並嚴格執行 幼兒園安全制度應規范齊全,涵蓋幼兒在園生活、學習的全部安全內容。條文應具體、明確、操作性強。定製度容易,落實制度難,這是我們工作中常有的體會。為了不讓制度成為一紙空文,幼兒園除組織職工學習、將制度公示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專人負責對安全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在全園創造處處安全、時時安全的環境。 (二)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 幼兒在園的安全與教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安全教育應從教師與幼兒兩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師專業化程度。 ①進行安全知識與技能培訓。內容包括教師一日工作常規、幼兒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方法、消防知識等。 通過培訓,使教師樹立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安全防範意識,掌握有關幼兒安全的基本常識和技能,加強工作規范性,促使幼兒教師的工作水平更趨專業化的騰飛。 ②在案例分析中學習。通過案例分析,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師對安全事故後果的預見性,從而設法避免事故發生。這種用事實教育教師的方法比園長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如案例:中班幼兒在練習平衡,全班幼兒脫了鞋子分成兩隊,一個跟一個走過連續擺放的前後搖晃的平衡台(檯面較光滑),釩釩過平衡台時老師輕輕抓著他的手,結果釩釩還是從平衡台上滑了下來,被前面翹起的平衡台打傷嘴唇,縫了兩針。討論如下: 問題1:這是一起什麼性質的事故? 眾教師:老師在場有意識地照顧了他,這應該屬於意外事故。[在很多教師看來,只要是老師沒有離崗或沒有直接傷害幼兒的事故都是意外事故。] 組織者:什麼叫意外事故?先理解「意外」一詞。[一片議論] 部分教師:意外事故即意料之外的事故。 組織者:這個活動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老師能否意料到?[一陣沉默] 教師1:老師應該想到幼兒穿著襪子走在平衡台上會滑倒。 教師2補充: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走平衡台了,老師更應該有這種經驗。 教師3:老師扶著他說明老師怕他摔跤,應該說老師已經預計到了可能出現的結果。 組織者:在能夠預料到可能出現的情況和結果下發生的安全事故,准確地說屬於意外事故嗎?請大家思考。 問題2:這起事故的問題出在哪? 教師1:平衡台不能按前後搖晃的方向擺,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難度大大,幼兒很難踩准平衡台的中心位置。 教師2:兩組平衡台同一種擺法,沒有難度區別,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問題3:這起事故是否可以避免?[議論紛紛] 有的教師認為可以避免,有的教師認為難以避免。 問題4:怎樣做就可以避免這起事故?[討論熱烈] 組織者:既然有這么多辦法,回到剛才的問題,這起事故可避免嗎? 這時,教師們都認為這起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2.對大眾幼兒進行創造性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及相關能力培養。 對於幼兒的安全教育應從認知與行為兩方面入手,並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率的目的。 (1)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安全教育並非說教式教育,對於幼兒而言,很多安全事故是他(她)沒有見過更沒有經歷過的空間,沒有經驗可談,較為抽象。但是,又不能等幼兒經歷之後自然成為直接經驗。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別人的經歷中獲得間接經驗。我們可以將有關安全事故的圖片張貼於班上,引導幼兒討論圖上會出現什麼不安全的後果,怎樣才可以避免危險,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防範意識,而且還可以提高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圖片形式的安全教育比簡單說教留給幼兒的印象更深。如果幼兒身邊有安全案例,要迅速抓住進行討論,以事實說明問題,教育幼兒引以為戒。 (2)安全常識及自救方法的教育。教師可在幼兒園的公共區張貼一些適合幼兒掌握的標記,如「119」「安全通道」「禁止跳下」「嚴禁觸摸」「禁止玩火」「不喝生水」等,以引導幼兒的正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