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節日和娛樂活動的教育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愉悅孩子身心,弘揚社會主旋律。
『貳』 幼兒園勞動者們節日好說課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是所有勞動人民的節日。 2、了解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並體驗勞動是件辛苦又快樂的事。 3、激發愛勞動的願望。 【活動准備】 1、假日里,布置幼兒去附近的理發店理發,到超市購物等,了解人民的勞動。掛歷一本、幼兒帶家長工作照一至兩...張。 2、工人、農民、醫生、教師、科技人員、司售人員、服務人員的工作錄像片斷。 【活動過程】 1、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 (1)教師請幼兒認讀5月1日,提示幼兒想一想為什麼字是紅色的?是什麼節日?誰的節日? (2)講解「五·一」節的來歷,告訴幼兒這是全世界勞動、工作的人都過的一個節日。知道是所有勞動人民的節日。 2.認識誰是勞動的人,他們都做哪些工作。 (1)觀看錄像片斷,邊看邊穿插提問和引導,啟發幼兒理解勞動者是用自己的勞動為大家服務的人。 (2)談談自己身邊的勞動者。請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拿出家人的照片說一說他們都是干什麼的。教師引導孩子們發現他們的工作和小朋友生活的關系,引導幼兒尊重他們。 3、請幼兒回憶參觀理發店、超市的情景,進一步了解這些地方的工作人員勞動的辛苦。 教師提問:你在這些地方看到了些什麼?他們是怎樣勞動的? 4、讓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 5、幼兒討論,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勞動是件辛苦而又快樂的事。 提問:理發店的叔叔阿姨都幹些什麼事?沒有他們會怎樣?超市裡叔叔阿姨每天站著累嗎?既然累為什麼還要干?你覺得他們的心情怎樣?為什麼? 6、帶領幼兒參加幼兒園公益勞動(撿石子、撿樹葉、掃地),並觀察勞動後場地的整潔,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勞動的辛苦和快樂。 7、師生共同布置「勞動的人最光榮」的展覽,將家長工作照裝飾後張貼在上面。 【活動延伸】 讓幼兒為老師、父母或其他勞動者製作一份小禮物,祝賀他們的節日。
『叄』 中國的傳統節日對幼兒園的活動有哪些意義
所謂傳統節日是人類社會發展背景下的產物,具有時代的烙印。五千年的華夏文明,鑄就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可見,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節日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在這種背景下,教育訊猛發展。當代的中國幼兒教育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可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節日文化的、十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為什麼孩子們所熟知並熱衷的卻是"洋節日""洋風俗"?很多人對於節日的概念已經淡化,不同成長年代和成長背景中的人對於節日的感受與理解有著本質的不同,尤其對身處激烈社會競爭中的年輕家長而言,對傳統節日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使我們不得不對自己的民族文化產生憂思與緊迫感。因此,如何對待青少年中產生的輕視自身文化的傾向,任何看待自身傳統文化,如何讓我們的孩子珍惜自己的傳統節日、發展我們的文化,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更新,不致面臨被湮沒和扭曲的命運等等,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課題。我們知道,與西方文化歷來崇尚的"愛智"的教育目的相比,中國傳統文化之於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其獨有的倫理型文化正是最為注重道德自覺和理想人格培養的文化,其以人際關系和諧作為最高范疇的理想型教育對於人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因此,作為具有悠久歷史、豐富文化傳統的中國的國民,就更應當清醒並堅定地保持文化自覺;重視我們的節日就是在弘揚我們的文化。下面淺談在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活動的教育意義及教育途徑。 一、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的教育意義 (一)、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促進幼兒健康情感的發展 情感是人在社會活動中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體驗。豐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們精神生活得以高度發展的必要條件。尤其情感對孩子智慧的發展、德性的養成,以及整個人的成長,是陽光,是雨露。如果沒有情感就沒有完美的童心。但是,兒童的情感生活並不完全是自發的。我們應當重視對幼兒的情感教育。誠如郭沫若所說:"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而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相應的禮節、禮儀,這些禮節、禮儀體現著道德精神。中國傳統節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節日習俗更是豐富多樣、各放異彩。從古至今,傳統節日的紀念、慶祝方式隨時代的更替在不斷地變化,但總有一些植根在深處的東西時代綿延至今生生不息,那就是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在我們深刻地理解傳統節日文化中附著的教育意義之後,我們抓住節日的核心意義,把握要點進行價值遴選找准和突出節日文化中的精華,然後設計活動,使幼兒在傳統節日活動中健康情感得到發展。如: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以及春節的不同節日活動中使幼兒感受到家庭和睦,尊老敬祖的精神,從而產生愉悅、舒服的情感體驗。 (二)、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陳鶴琴先生所倡導的"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實踐中也發現,要兒童自主、自信、主動發展就必須以這一思想為宗旨。因此,我們在開展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讓孩子做。如:端午節,教師介紹"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及端午節的習俗。使幼兒知道端午節是我國人民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然後,示範、講解包粽子的方法,再提供材料讓幼兒動手參與包粽子,最後讓孩子品嘗粽子。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端午節"使之成為孩子內心熱愛和期盼的節日,幼兒主動積極性得到發揮,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發展。 二、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的教育途徑 (一)、寓傳統節日教育於幼兒園一日活動之中 幼兒園一日活動形式多樣,傳統節日教育應在幼兒園各個環節活動中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即既與兒歌、故事、談話等語言活動相結合,也與美術、音樂等藝術活動相結合,還與生活、游戲活動相結合,如角色游戲"拜年"。通過游戲再次讓幼兒感受春節那種祥和、喜慶、歡樂的氣氛;學會說一些吉祥、祝福的話。除了將傳統節日教育與課程教育相結合,還可以結合節日,組織開展一些專題性的節慶活動,如中秋賞月活動,鬧元宵逛燈游園活動等。通過集體慶祝活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表現能力,體驗過傳統節日所帶來的喜悅心情。 (二)寓傳統節日教育於環境創設及利用之中 《綱要》特別強調了環境教育,強調了環境在促進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環境不僅是物質的、精神的,而且還是活動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構成了幼兒豐富的學習與成長世界;環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說明:兒童是社會生態環境中的一份子,愛主動探索周圍環境,而非被動的學習者。周邊的社會生態環境為兒童提供了潛在的發展機會,並對其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同時幼兒的反應行為與習慣亦會影響到與其直接相關的家庭、幼兒園、社區。可見,節日教育應把握好環境這一教育因素,積極創設和利用節日環境,使環境發揮應有的節日教育功能。所以,在節日教育中,教師應積極創設節日的氛圍、情景,設法調動幼兒的情感。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布置具有節日特點的環境,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區節日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引導幼兒感受節日,讓幼兒在與社會的互動中對節日的全面認識和深刻體驗。
『肆』 幼兒園傳統節日教育的意義
(一)生活化常識的提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領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傳統節日內容豐富,涉及到人們的生產活動,衣食住行,禮儀風俗等,與孩子們息息相關的。幼兒生活周圍的人、事、物和活動,都蘊含是傳統節日文化內容。通過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孩子們生活化常識有所提升,了解各個節日的名稱和時間,如正月初一是春節。同時也了解各個節日中的習慣於風俗,如張燈結綵元宵節,吃湯圓。節日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狀態緊密相連,並以孩子們喜歡的形式存在著,讓孩子們感受節日文化的同時,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使孩子們愛生活,享受生活。
(二)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幼兒園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節日的風俗習慣,常常和孩子們一起製作食品,安排了不少動手實踐的活動。如:中班主題《中秋月兒圓》中,我們邀請了廚房師傅,讓孩子們參與了做月餅的過程。一個個圓圓的小月餅都是孩子們親自參與製作的,孩子們別提有多開心,一次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了解月餅是人們仿照圓圓的月亮的樣子做的,加深對「中秋節」這個傳統節日風俗的了解。
(三)鄉土氣息的感受和人文背景的了解
如何讓孩子了解我們民族特色,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既寬泛又抽象的概念,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一放面讓孩子們感受了節日的鄉土氣息,如我們中國最盛大、最熱鬧的春節,按照我國的農歷,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過節是以「紅色」為主,收紅包、掛燈籠;孩子們放鞭炮、點煙花;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讓孩子們心中留下一個紅彤彤、甜滋滋的年,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年。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們了解了節日的人文背景,如清明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在大班主題活動中,幼兒認真聽革命英雄的故事,一起動手做花圈,鼓勵幼兒在家長陪同下祭祀掃墓、踏青郊遊等。
『伍』 幼兒園節日活動方案的反思怎麼寫
去年我園的「六一」活動,是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活動的開展比較成功,幼兒也獲得了對「六一」兒童節較深的印象。總結起來,此次活動有以下的特點和可取之處以及存在的不足: 一、活動特點和可取之處: 1、圍繞幼兒語言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合作與交往能力的培養來設計,有幼兒故事劇表演、小能人比賽...、巧手兒比賽、巧嘴兒比賽、結對子游園。這些活動基本上體現了我園今年的培養目標。 2、全園幼兒都有較多展示自我、體驗學習、合作與交往的機會,如:幼兒故事劇表演、小能人比賽、巧手兒比賽、結對子游園等活動,全體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 3、能早出方案,提示大家將一些活動、能力的訓練融合到一個學期中去進行,也有助於我園的培養目標的實現。 4、鍛煉了班級老師之間的協作能力。 5、從幼兒參加小能人比賽來看,幼兒對物品的擺放和整理能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培養,各班幼兒基本上能按物品原來的擺放位置較迅速的進行整理。 6、幼兒游園以結對子的形式進行是可行的,有助於幼兒之間交往能力的培養和責任意識的培養,我們發現,有的幼兒自始至終都能與自己找到的朋友一起參加游園,部分家長也很支持、配合這項活動的開展。 7、較好地利用了電視新聞的宣傳,本次活動我園進行了兩次電視宣傳。 8、利用領導到幼兒園對小朋友的慰問,向鄭副縣長、教育局曾局長、婦聯主席等領導介紹了我園的活動區活動,領導們對我們的活動區給予了很好的評價。 二、「六一」活動雖說能如期、順利地開展,但也有不足之處: 1、從幼兒園的管理方面來說,不足的表現有: (1)對各班級活動的全程准備工作沒有實施較為及時、有效的指導、檢查和督促的管理。如:對節目的排練進度沒有掌握;對演出的服裝沒有核實其舞台效果;對各班的預賽情況沒有掌握,使一些幼兒失去了參加「巧嘴兒」比賽的機會。 (2)一些後勤工作沒有做細,影響了活動的正常進行。如:音響沒有做細致的檢查,以至活動時話筒不能正常使用;沒能把活動期間的進餐時間調整及時告知食堂;對活動場地的布置沒有周全的考慮,如家長靠近舞台會影響幼兒的演出;布幕的設計不夠生動,需要改進。 2、從班級的管理來看,不足之處表現為: (1)一些班級對幼兒園的活動計劃沒有進行分解,即沒有根據幼兒園的方向性的計劃來制定班級的詳細可行的計劃。 (2)准備工作存在不足。如:在結對子游園所需的交往能力的培養方面,大多數的教師沒有意識在平時著手培養,也沒有將其與我園今年的培養目標結合起來;「巧手兒」比賽所准備的材料欠豐富,限制了幼兒的想像和創造;故事劇表演的錄音錄制太遲,音樂錄音的中間也錄入歌名。 (3)對舞台設計的能力有欠缺,且主要表現在服裝的設計上:不求美、不求是否符合情節、怕麻煩;演出前或演出中,幼兒穿在裡面的褲子露出來,且長短不 一、顏色不一、顏色不協調,顯得不好看。這些都影響了整個節目的演出效果。 (4)在故事劇表演中,演員的表情、體態語言普遍欠佳,應注意在今後的唱歌、表演、故事講述、詩歌朗誦中加以培養。
『陸』 幼兒園對於「節日主題課程」的園本教研,您有哪些看法有哪些更好的方式(求大神!!!)
教育職業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