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學校培訓 > 親子培訓教育

親子培訓教育

發布時間:2020-12-12 19:59:34

⑴ 關於親子教育可以考什麼證件

你可以上網查查大地幼教台灣的,再中國有它的分機構,不知道湖北有沒有,北京和珠海有,在那裡有親子教師培訓的地方也是教委唯一認可的,一年只培訓3--4批,一批大概有200人,因為每次培訓的費用都不等,所以不知道培訓費是多少錢,大概也就幾百塊錢,我有北京地區的電話,你可以打打咨詢一下010-67171806

⑵ 親子教育培訓

大型高清電視動畫系列片《中華弟子規》,是妙音動漫繼《中華德育故事》之後,又一部恢弘巨著,本動畫是CCTV-10百家講壇《錢文忠解讀弟子規》唯一推薦動畫,也是親子教育培訓的在家裡可以完成的一個經典教育製作。

⑶ 如何對待親子的教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現代家長們普遍的夢想,孩子的教育得到了父母們高度的重視,不少家長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培養孩子的各種技藝。這樣的親子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是好事嗎?
親子教育作為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一環,直接關繫到孩子以後成長的高度。那麼,應如何進行親子教育呢?

尊重孩子的感受
其實孩子生出來的時候是一張白紙,他今天呈現出來的所有問題都和父母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有的家長說:我的小孩特別窩囊、膽小、性格懦弱,天生的!其實你知道嗎?這和孩子小時侯父母對待他的方式有密切關系。
很多西方國家的父母,他們從不追著孩子喂飯,到吃飯的時候,孩子只要說吃飽了那就是吃飽了,父母讓他們去干自己的事。他們的理論是:孩子被餓過一次就知道了,他下次吃飯一定會吃飽。因為他嘗過了挨餓的滋味。因此,西方的孩子不管是否能像我們所定義的「有出息」,但他們都普遍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在「愛」的名義下
80%以上的家長打過孩子,而打孩子又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孩子調皮、不聽話、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事、任性,為了樹立家長的權威、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就得打。曾經有一位家長打孩子的理由竟然是:孩子的行為總超乎自己的想像范圍!更多的家長說:「打孩子是因為愛他。」
那打孩子有沒有更深層的理由?根本理由是什麼?
很多人同意打孩子是因為「愛」。這個理由成立嗎?我認為家長打孩子和美國打伊拉克是一樣的。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呢?最根本的理由就是布希「愛」薩達姆,愛得死去活來!當然這是個笑話。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那是因為美國打得過伊拉克,其它的都是借口!家長打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什麼小學里會有老師打學生,而大學里很少有?答案是因為小學老師打得過學生。
當孩子慢慢長大,家長舉起手來打孩子的時候,孩子拿胳膊一擋,你忽然發現孩子和自己差不多高了,胳膊可能比自己的還粗,孩子的勁兒比自己還大。我們會和孩子說:「孩子啊,你現在懂事了,以後再也不打你了!」其實真正原因呢?是自己打不過孩子了。
家長打孩子是家長智慧不足的表現,並給自己的智慧不足披上了「愛」這個貌似合理的外衣。實際上是沒有把孩子,即使是一個剛出生的孩子,當成一個有平等人格的主體來看待,這是家長打孩子的根本原因。
家長的核心能力是愛與被愛,去愛別人和接受別人的愛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在所有孩子出生的時候都具備。但是這種能力,由於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受過相關的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就如同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一樣,這種能力被遺忘了,退化了。愛與被愛是一種能力,我們平時對孩子更多的是一種要求,是一種控制,是一種交換,為教育孩子裹上了一層愛的外衣。
別把孩子再當作打罵訓斥的對象,而是當作學習、欣賞、感激、平等交流的對象,不打不罵,尊重鼓勵,這樣的親子教育才能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請在愛的名義下,從如下的點點滴滴做起:
(1).任何時候都對孩子滿懷希望;
(2).經常了解孩子喜歡什麼,讓孩子感到在家裡很快樂;
(3).經常鼓勵孩子,當孩子遇到失敗的時候,不要潑冷水;
(4).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
(5).父母不在孩子面前爭吵;
(6).不對孩子說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壞話;
(7).能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
(8).不在別人面前數落孩子;
(9).當別人指出孩子的缺點時,不護短;
(10).正確面對孩子的「為什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11).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
(12).每天都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13).每天帶孩子到戶外活動;
(14).鼓勵孩子主動做事,即使失敗了,也認為是值得的;
(15).經常和孩子討論各種問題,加強雙方思想情感的溝通和交流;
(16).孩子有話對你說時,不管你多忙也要耐心傾聽;
(17).批評孩子時,允許孩子辯解和反駁;
(18).不對孩子說「就你笨,什麼都不會做」之類的話;
(19).一般不強迫孩子,給孩子自己選擇和判斷的機會;
(20).對孩子許諾的事,說到做到;
(21).歡迎孩子的小夥伴來家裡玩;
(22).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了解其心理需求;
(23).在家裡,給孩子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
(24).給孩子買玩具不宜過多和過於高檔;
(25).不要動不動就恐嚇孩子;
(26).經常與老師保持聯系;
(27).家裡有大事,盡量徵求孩子的意見;
(28).孩子犯錯誤時,不要與孩子算陳年老賬;
(29).不要縱容孩子的攀比心理;
(30).不要對孩子不聞不問或放任自流。

親子教育的誤區:
誤區一:從小拔苗助長。早期教育對人才成長有特殊意義和異乎尋常的作用,是人生和人才的奠基工程。但很多家長一味追求其智力開發,1歲以內就忙著學認字,不到3歲就學起了外語,不遵循寶寶身心發展和智力成長的規律。其實,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能高低。「拔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使孩子負擔過重,產生消極的心理傾向和行為。

誤區二:找不準問題在哪裡。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僅看到問題最刺激的那個現象,而不去找現象背後的原因。父母經常把問題歸結到孩子身上,而從未去考慮製造問題的是我們家長和父母自己。看不清問題的本質,是親子教育中最大的問題。

誤區三:給孩子貼「標簽」。父母和教師,往往會給一些自己不滿意的孩子貼上各種「標簽」,諸如「壞孩子」、「笨孩子」、「差生」等等。這種違背孩子純真天性和發展規律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害的。怎樣面對所謂的「壞孩子」,並能善待他們、關愛他們、信任他們,激發他們的自信和自尊,引導他們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親子教育的重大課題。

誤區四:嚴父慈母式教育組合。這種傳統的教育組合在現今的親子教育中並不鮮見,過於嚴厲的長輩,過於嚴厲的活動要求,會對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會令孩子處於不安之中,長此以往很容易讓孩子變得懦弱,變得膽怯怕事,甚至變得神經質,變得富有攻擊性,最終令親子關系失和。

誤區五:不了解孩子的天性,不尊重孩子的選擇。由於「望子成龍」心切,或為了塑造一個「天才兒童」而忘記了「以人為本」,一切都是以家長意志為轉移,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孩子沒有任何可選擇的餘地,從而養成孩子膽小、怕事和依賴的性格。

親子教育與其說是教給孩子好多的東西,倒不如說「不讓孩子失去很多東西」更為恰當。教育是幫助而不是硬性塑造。孩子不是一塊任我們隨意雕刻的石頭,而是有著自己獨特天性的個體。具有愛的智慧的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天性,幫助孩子發揮天性中的長處,從而因勢利導地讓孩子成長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

本回答由科學教育分類達人 甄善繼推薦

評論

42

若比鄰001

採納率:86%來自團隊:夢之國度擅長:理工學科外語學習

其他回答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現代家長們普遍的夢想,孩子的教育得到了父母們高度的重視,不少家長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培養孩子的各種技藝。這樣的親子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是好事嗎?

親子教育作為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一環,直接關繫到孩子以後成長的高度。那麼,應如何進行親子教育呢?

尊重孩子的感受

其實孩子生出來的時候是一張白紙,他今天呈現出來的所有問題都和父母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有的家長說:我的小孩特別窩囊、膽小、性格懦弱,天生的!其實你知道嗎?這和孩子小時侯父母對待他的方式有密切關系。

很多西方國家的父母,他們從不追著孩子喂飯,到吃飯的時候,孩子只要說吃飽了那就是吃飽了,父母讓他們去干自己的事。他們的理論是:孩子被餓過一次就知道了,他下次吃飯一定會吃飽。因為他嘗過了挨餓的滋味。因此,西方的孩子不管是否能像我們所定義的「有出息」,但他們都普遍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在「愛」的名義下

80%以上的家長打過孩子,而打孩子又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孩子調皮、不聽話、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事、任性,為了樹立家長的權威、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就得打。曾經有一位家長打孩子的理由竟然是:孩子的行為總超乎自己的想像范圍!更多的家長說:「打孩子是因為愛他。」

那打孩子有沒有更深層的理由?根本理由是什麼?

很多人同意打孩子是因為「愛」。這個理由成立嗎?我認為家長打孩子和美國打伊拉克是一樣的。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呢?最根本的理由就是布希「愛」薩達姆,愛得死去活來!當然這是個笑話。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那是因為美國打得過伊拉克,其它的都是借口!家長打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什麼小學里會有老師打學生,而大學里很少有?答案是因為小學老師打得過學生。

當孩子慢慢長大,家長舉起手來打孩子的時候,孩子拿胳膊一擋,你忽然發現孩子和自己差不多高了,胳膊可能比自己的還粗,孩子的勁兒比自己還大。我們會和孩子說:「孩子啊,你現在懂事了,以後再也不打你了!」其實真正原因呢?是自己打不過孩子了。

家長打孩子是家長智慧不足的表現,並給自己的智慧不足披上了「愛」這個貌似合理的外衣。實際上是沒有把孩子,即使是一個剛出生的孩子,當成一個有平等人格的主體來看待,這是家長打孩子的根本原因。

家長的核心能力是愛與被愛,去愛別人和接受別人的愛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在所有孩子出生的時候都具備。但是這種能力,由於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受過相關的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就如同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一樣,這種能力被遺忘了,退化了。愛與被愛是一種能力,我們平時對孩子更多的是一種要求,是一種控制,是一種交換,為教育孩子裹上了一層愛的外衣。

別把孩子再當作打罵訓斥的對象,而是當作學習、欣賞、感激、平等交流的對象,不打不罵,尊重鼓勵,這樣的親子教育才能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誤區一:從小拔苗助長。早期教育對人才成長有特殊意義和異乎尋常的作用,是人生和人才的奠基工程。但很多家長一味追求其智力開發,1歲以內就忙著學認字,不到3歲就學起了外語,不遵循寶寶身心發展和智力成長的規律。其實,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能高低。「拔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使孩子負擔過重,產生消極的心理傾向和行為。

2誤區二:找不準問題在哪裡。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僅看到問題最刺激的那個現象,而不去找現象背後的原因。父母經常把問題歸結到孩子身上,而從未去考慮製造問題的是我們家長和父母自己。看不清問題的本質,是親子教育中最大的問題。
誤區三:給孩子貼「標簽」。父母和教師,往往會給一些自己不滿意的孩子貼上各種「標簽」,諸如「壞孩子」、「笨孩子」、「差生」等等。這種違背孩子純真天性和發展規律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害的。怎樣面對所謂的「壞孩子」,並能善待他們、關愛他們、信任他們,激發他們的自信和自尊,引導他們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親子教育的重大課題。

4誤區四:嚴父慈母式教育組合。這種傳統的教育組合在現今的親子教育中並不鮮見,過於嚴厲的長輩,過於嚴厲的活動要求,會對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會令孩子處於不安之中,長此以往很容易讓孩子變得懦弱,變得膽怯怕事,甚至變得神經質,變得富有攻擊性,最終令親子關系失和。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5誤區五:不了解孩子的天性,不尊重孩子的選擇。由於「望子成龍」心切,或為了塑造一個「天才兒童」而忘記了「以人為本」,一切都是以家長意志為轉移,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孩子沒有任何可選擇的餘地,從而養成孩子膽小、怕事和依賴的性格。
親子教育與其說是教給孩子好多的東西,倒不如說「不讓孩子失去很多東西」更為恰當。教育是幫助而不是硬性塑造。孩子不是一塊任我們隨意雕刻的石頭,而是有著自己獨特天性的個體。具有愛的智慧的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天性,幫助孩子發揮天性中的長處,從而因勢利導地讓孩子成長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

⑷ 親子教師的親子教師培訓

隨著我國來大力推動0~3歲早期源教育,親子教師的需求量不斷擴大,它不僅成為現階段的緊缺人才,並且也成為備受歡迎的職業之一。目前我國還沒有在大中專院校開設這個專業,而且由於親子教師又是一個新興職業,各大親子教師培訓機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也是各有千秋,所以在培訓的過程當中結合現階段教學情況需要進行適時的提高,改進!
親子教師培訓的內容一般包括:
1、親子教育理念概述;
2、嬰幼兒身心發育特點以及營養、保健知識;3、親子教學與感覺統合教育;
4、親子教學與蒙氏教學的結合運用;
5、親子教學法與奧爾夫音樂教育的結合運用;
6、嬰幼兒發育商測評;
7、親子瑜伽課程;
8、親子園課程設計;
9、親子教學在幼兒園及社區中的開展;
10、親子教育與家庭教育、母親教育
11、嬰幼兒各月齡段課程活動案例編排;
12、親子園教師的必備素質、教師對兒童的觀察與記錄;
13、觀摩與模擬;
14、親子游戲玩教具製作;
15、對親子教學實踐問題的答疑與解惑

⑸ 為本教育有哪些好的親子培訓課程

還可以,
看你自己需要。

可以去他們官網看看。

⑹ 親子的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是二十世紀末期開始在美國、日本和中國台灣等地興起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
親子溝通是指培訓和提升而達到的對親子關系的調適,從而更好地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親子游戲是家庭內父母與孩子之間,以親子感情為基礎而進行的一種互動活動,是親子之間交往的重要形式。如果親子游戲進行的得當,則可以增進孩子與家長間的感情,對孩子是一種很好的幫助。
「親子教育」是以親緣關系為主要維系基礎的,根據中國特有的家庭狀況,這種關系被擴展為所有與幼兒密切接觸的人——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親子關系。所以,「親子教育」是以愛護嬰幼兒身心健康和開發嬰幼兒潛能以及培養嬰幼兒個性為目標,以不斷提高新生人口的整體素質為宗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早期教育。
時代在變,觀念也在更新,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必須跟著變通。棍棒教育已經是落後時代的產物,如今的父母應該懂得: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反而更能培養孩子獨立而理性的人格;以激勵、賞識和引導的方法教育孩子,反而更能教育出成功的孩子。——摘自《不打不罵教孩子60招》
《親子》雜志
《親子》雜志是上市公司中文天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江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主辦,江西親子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編輯出版的面向0~6歲嬰幼兒及其父母、幼兒園兒童的育兒類刊物,是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創刊於2001年。全彩印刷,全國發行,期發行量20萬冊。
《親子》雜志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辦刊方針;以為嬰幼兒、年輕父母提供全面關懷,傳遞科學育兒理念,介紹實用育兒方法,倡導科學性,突出實用性,體現母子健康、寶寶聰慧、溫馨親情為辦刊宗旨。
親子雜志社以編輯出版《親子》(0~3歲育兒寶典)和《親子》(3~6歲智力畫刊)為核心,以多種經營為依託,從事嬰幼兒期刊、圖書、音像、玩具的開發與出品以及嬰幼兒早期教育、咨詢、服務,並創辦了中國親子網。
《親子》(0~3歲育兒寶典):以對0~3歲寶寶的養育和早期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文字刊,旨在為新手父母提供科學育兒的理念和方法。
《親子》(3~6歲智力畫刊):以主題游戲的形式對3~6歲孩子進行涵蓋情商和智商的智能開發和學前教育。
《不打不罵教孩子60招》 本書向廣大父母介紹了60招不打不罵教育孩子的新方法,其中包含避免與孩子沖突的技巧、改善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常識和激勵孩子的技巧等幾個方面能夠幫助父母和孩子建立健康、愉快的關系,能夠在關愛、尊敬、引導、教育和保護中培養出更加出色的孩子

⑺ 哪裡的親子教育培訓好

先去找家親子教育機構打工啊
,邊做邊學。再考教師資格證,總是有好處的。親子的話最內好還有育嬰師資格證書容。這些都是能有了比沒有好的。選取好的機構,機構都有非常
嚴格的培訓機制的,經過他們的培訓基本上都是不錯的了,要找權威一點的那種啊,比如什麼金寶貝,天才寶貝等。

⑻ 為什麼要做親子教育培訓

不知你是家長,還是培訓機構。我是家長,我從家長角度回答一下。做的有專業的事,都要有執照,醫生、律師、老師、會計師等等,但是,培養孩子,這么需要高超藝術(當然也很簡,大道致簡)的事,做家長的卻從來沒有培訓就上崗了,而且,基本上每家一個孩子,過了就過了,連糾正錯誤的機會都沒有,因此,應該要去接受一下培訓...,了解一些育兒、帶孩子的基本常識,不是從知識角度,更重要的是從心靈、情感、情緒的角度。當然,培訓機構也很重要,選擇不好,反而會南轅北轍,更耽誤了孩子。

閱讀全文

與親子培訓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