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家庭教育心得怎麼寫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八年14班某家長
孩子的受教育過程,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方面,但家庭教育在其一生的成長中始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本人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第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讓孩子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閑暇之餘,家長不要一顧地埋頭於電視電腦中,帶領孩子一起閱讀,把書中有趣的內容分享給孩子聽,慢慢地孩子也會對書產生了興趣,你會發現孩子從一開始聽,到自己認真地看,逐漸轉化升華的過程就是一大進步。
第二:要給孩子樹立自信心,在重視學習的同時不要給孩子施加任何的壓力。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總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輕則言語中傷,重則打罵,這樣只能適得其反。在《家長肯「退步」,孩子才能進步》的文章中說得好:「父母的手是用來愛撫孩子的,不是懲罰孩子的工具,也就是不許打孩子。父母的手不是指指點點的,而是用來牽引和與孩子一起描繪未來的。」家長應以平和的態度與孩子共同總結失敗的原因,不要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孩子共同探討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適時加以鼓勵,讓其樹立足夠的自信心。孩子哪怕只有一點點進步,家長都應該及時地毫不吝嗇地誇獎,這樣就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當然家長絕對不能再給孩子施加任何壓力,否則只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產生厭學的態度。
第三,應該多抽些時間與孩子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你會發現孩子的思想也慢慢地成熟了,有些事不太願意與父母說,這時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及時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在校與老師同學之間的喜怒哀樂以及交友情況,孩子的想法對的加以勉勵,錯誤的加以疏導,做孩子及時的老師。
第四:要教育孩子對待每一件事都要有一絲不苟,嚴謹認真的態度。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養成此好習慣,對其將來的一生都受益匪淺。
第五:孩子的綜合素質教育,培養孩子的誠實,善良,吃苦耐勞的優良品德。當今的孩子面對復雜的社會,必須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首先自己要用一顆誠實善良的心去面對每一個人。其次,隨著物資生活的提高,家長較容易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這樣只會造就孩子不太珍惜自己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使得孩子面對一點點困難就容易退縮,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作為家長面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絕不可以全盤吸收,合理的加以採納,不合理的加以疏通引導。
第六: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可以開闊視野。讓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大自然的好品德,從而也增長了不少見識。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共同抓好,才能塑造出優秀的人才。
B. 《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規范》學習心得體會怎樣寫
《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規范》學習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學習到的重要知識點作為內容,用自己的話描述主要行為規范的內容,正文如下:
第一條: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承擔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堅持立德樹人,樹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理念。
第二條: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關系,營造相親相愛的家庭氛圍, 弘揚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為子女健康成長創造良好家庭環境。
第三條:保護子女合法權利,尊重子女獨立人格,注重傾聽子女訴求和意見,不溺愛,不偏愛,杜絕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根據子女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實施家庭教育。
第四條:注重子女品德教育,引導子女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形成尊老愛幼、明禮誠信、友善助人等良好道德品質,遵守社會公德,增強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養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
第五條:教育引導子女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保護子女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理性幫助子女確定成長目標,不盲目攀比,不增加子女過重課外負擔,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眼光評價子女。
第六條:促進子女身心健康發展,保證子女營養均衡,科學運動,睡眠充足,身心愉悅,幫助子女形成陽光心態、磨練堅強意志、鍛煉強健體魄,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有針對性進行性健康和青春期教育,增強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第七條:培養子女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引導和鼓勵子女親近大自然,參加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善於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陶冶高尚情操,提升文明素質。
第八條:教育引導子女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在出力流汗中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勞動習慣。
第九條:注重自身言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愛崗敬業,誠信友善,孝老愛親,遵紀守法,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與子女共同成長進步。
第十條:積極參與家校合作和社區活動,尊重教師和社區工作者,理性表達合理訴求,用好各類教育資源,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中發揮作用。
C. 家庭教育學習總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榜樣,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非常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當然並不是單單的教會孩子背幾首唐詩,讀幾首兒歌,認識幾個漢字,而是教育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教會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養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當然,對於只有兩歲多的幼兒來說,空泛講授深奧的道理並不能使他明白其中的含義,孩子自然就不會接受,所以具體的還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一)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己。如果缺少家庭的關愛,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問題,都是因為家庭缺少愛,試想一個孩子連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他還會去關心體貼陌生人嗎?所以,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快樂無憂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尊重他人的時候,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做到了呢?記得有一次,涵涵犯了錯,我狠狠的訓斥了他,還說了一些重話,說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本來沒覺出問題,可是後來他居然學會了這句話,動不動就說我打你。這讓我很後悔,也很傷心,後悔以前不該對孩子這樣說話,傷心的是孩子對媽媽說這樣的話,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謹言慎行。
D. 如何寫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法定教育以後我們就肯定有好多話要說,你就把你想要說的這些話寫下來,記錄下來,取得哪些成績啊?成績也可以發到你寫只寫他的嗯也可以
E. 聽完《家庭教育講座》後寫心得的重點是什麼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最關心也是最困惑的一個問題。聽了相關的講座後,有利於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撰寫心得時可以抓住一下幾個重點來寫:
一、體現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表達家長要以身作則的決心;
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
三、表態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哪怕再忙,家長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給孩子講講故事。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
四、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走向失敗。對孩子要多鼓勵、多贊賞,不斷培養孩子的自信、自強、自尊和自立。
五、計劃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環境很容易改變一個人,尤其是對孩子很言。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才會使孩子感受到愛的存在,家的溫暖。
F. 家庭教育與學習方法講座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好家長勝過好老師。家長應該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所以,每個家長都要認識到這一點,並不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就可以,並不只是創造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就是稱職的,放養也需要一定的度,還需要家長收放自如地加以教育、規劃,促使其更加健康地成長!
G. 聽完家庭教育講座後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可以通過圍繞感點,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煉感點、聯系實際,縱橫拓展、總結全文,升華感點來寫。
1、體會
心得體會重在「體會」,說明講座的主講人和主題,然後講述其中感觸較深的內容,要體現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2、提煉感點
亮明基本觀點,既可就事論事對內容做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表達家長要以身作則的決心。
3、聯系實際,縱橫拓展
可以聯系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現象,也可以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計劃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
4、總結全文,升華感點
「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表態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
注意:
1、心得體會的標題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在XX活動(或X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關於XX活動(或XX工作)心得體會(或心得)。
2、開頭要簡述所參加的工作(或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的過程及結果。
H. 聽完家庭教育講座後的感想怎麼寫
要點:首先說明講座的主講人和主題,然後講述其中感觸較深的內容,並通過相關內容引發自己的思考,最後通過此次講座對自己以後對孩子教育有什麼影響。
正文:
這個周四的下午在學校聽了家庭教育講座,是本市的中英文學校的校長彭文明校長主講的。本次講座是的主題是《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首先彭校長通過幾個小故事講了習慣的重要性,其中講了一個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十幾個宇航員一起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時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就是這樣一個動作讓設計師非常感動,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
這個故事讓我們了解了成功就是從好習慣開始。還講了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的一段名言:「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裡有習慣,哪裡就有神經系統在工作。」
烏申斯基認為,經過教育,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彭校長還講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要學會」四會「首先就是要培養好習慣。
接著彭校長講了習慣培養的重點一、做人的習慣,二、做事的習慣,三、學習的習慣,四、交往的習慣,並根據這四大點列舉了36種具體的習慣。強調了我們家長們在生活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好習慣和哪些不良的習慣。
然後講了怎樣培養良好習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量21天,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這也讓我想起了孩子的親子閱讀,上小學前一直和孩子堅持親子閱讀,後來上了小學,孩子的識字量大了,基本就自主閱讀,可是發現孩子自己選書時就常常只選漫畫書,後來就恢復和孩子的親子閱讀,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慢慢讀書的范圍就起來越廣。
最後彭校長還講了培養良好習慣的五個步驟及怎樣糾正不良習慣。講糾正不良習慣時彭校長通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應該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聽到這么好的教育講座, 通過這個講座讓我更加了解了要教育好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學習到很多培養好習慣的方法。記得巴金先生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讓我們一起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