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進行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培訓心得
、什麼是‚心得體會"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在參與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中,人們往往會產生有關某項工作的許多感受和體會,這些感受和體會不一定經過嚴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對這項工作的感性認識和簡單的理論分析。用文字的形式把這些心得表達出來,就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屬於議論文的范疇。一般篇幅可長可短,結構比較簡單。
2、心得體會怎麼寫?心得體會的寫法
心得體會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I、標題
心得體會的標題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 在XX活動(或X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關於XX活動(或XX工作)心得體會(或心得) 心得體會
如果文章的內容比較豐富,篇幅較長,也可以採用雙行標題的形式,大標題用一句精練的語言總結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標題是‚在XX活動(或X 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例如: 從小處著眼,推陳出新——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的心得
II、正文 這是心得體會的中心部分
(1)開頭 簡述所參加的工作(或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的過程及結果。
(2)主體 由於心得體會比較多地傾向於華考範文網在文章標題下署名,寫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後。
3、寫作心得體會應注意的問題
(1)避免混同心得體會和總結的界限。一般來說,總結是單位或個人在一項工作、一個題結束以後對該工作、該問題所做的全面回顧、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一項工作結束後找出有關該工作的經驗教訓,引出規律性的認識,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它注重認識的客觀性、全面性、系統性和深刻性。在表現手法上,在簡單敘述事實的基礎上較多的採用分析、推理、議論的方式,注重語言的嚴謹和簡潔。
心得體會相對來說比較注重在工作、學習、生活以及其他各個方面的主觀認識和感受,往往緊抓一兩點,充分調動和運用敘述、描寫、議論和說明甚至抒情的表達方式,在敘述工作經歷的同時,著重介紹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動性和獨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嚴謹,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只論一點,不計其餘』』。
(2)實事求是,不虛誇,不作假,不無病呻吟。心得體會應是在實際工作和活動中真實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態,故作高深,更不能虛假浮誇,造成內容的失實。
(3)語言簡潔,生動。心得體會在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敘述、議論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地採用描寫、抒情及各種修辭手法,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1、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3、要寫得有真情實感 不要矯揉造作地拼湊感受,要避免公式化。上半篇介紹文章內容,下半篇對照自己聯系實際來個自我批評,最後再來寫上幾句空洞的保證。我們要開放思路,在真正理解原文閃耀的思想火花和藝術力量中真切的感受會驟然產生。
4、寫獨特新鮮的感受 檢查式的讀後感不可取,要盡力寫出有新意的見解來感染讀者。例如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該文一反常人論調,說孟嘗君只是好做雞鳴狗盜之徒的首領,所以真正有治國之才的士一個也沒得到。全文不到一百字,卻被譽為駁論文的‚千秋絕調‛。
(四)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臵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貳』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讀書心得 讀"為什麼環境對兒童的學習很重要"有感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內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容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寫讀後感一般應做到三點:
1、要讀懂原文的內容.「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先讀後感.因此,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讀,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內容,才會寫出自己的真實體會.
2、寫自己體會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敘述的內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體會最深的內容來寫.體會不深,感想不豐富,讀後感就寫不成功.
『叄』 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環境培訓心得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幾點體會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現就幼兒園環境創設方面的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提供機會,使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在環境創設中,只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創設活動中來,使幼兒的思維力、創造力及個性品質得以充分發展,才能有效地發揮環境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教育影響作用。因此,在環境創設中,要為幼兒提供機會,使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參與者和創造者。如春天來了,教師組織孩子們共同布置春天的景色:孩子自己動手剪樹葉、搓柳條,製作桃花、迎春花。新年到了,聖誕樹上掛滿了小朋友製作的新年禮物:有五顏六色的新年賀卡,有用橡皮泥、糖紙做成的各色糖果。孩子的作品雖然顯得粗糙、稚拙,卻凝聚了孩子們的純真心願和創造力。 二、根據美的規律創設環境,讓幼兒得到美的熏陶 美的環境創設,不但能培養幼兒感受美、觀察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還直接關繫到幼兒認知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因此,幼兒園為幼兒提供一個富於美感的環境,讓幼兒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個清新美麗的世界中,這對於幼兒形成樂觀、自信、勇敢的個性品質,形成對集體的熱愛和依戀感,促進其社會性發展都是大有益處的。由於幼兒能力有限,作品效果不一定很美,這就需要老師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對幼兒的作品進行巧妙的構圖、精巧的設計。如幼兒在用紙杯製作出美麗的菊花後,老師剪出一個大大的花籃,把菊花布置在花籃上,這樣全班小朋友的作品就都有展示的機會,而且看上去十分美觀;美麗的秋天來到了,讓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把收獲的果實放在自然角里展覽。利用果實來裝扮自然角,給鴨梨紮上彩色紙帶,畫上人的五官,製成「梨姑娘」;按香蕉、姜、土豆的形狀做成小船、飛龍、小豬等。將種子分類裝在透明的塑料袋中,用訂書機固定在吹塑紙上,然後加以裝飾,註明名稱後掛在牆上,既便於觀察,又是一件不錯的裝飾品。幼兒在聞到了秋果、種子的芳香後,真切地領悟到秋天是金色的季節,秋天給孩子們帶來了美的享受、美的意境、美的情趣。 三、發動幼兒尋找材料,注意使用材料及製作裝飾手段上的多樣化 在引導幼兒進行環境創設時,使用材料和裝飾手段的多樣化十分重要。這樣不僅能使各種材料得到綜合利用,還可以使環境的內容更為充實豐富,新意層出。幼兒收集的貝殼可以進行蝴蝶的粘貼,水果包裝袋可以做成花,泡沫板可以做成蘋果,用過的信封可以經過裝飾成為精美的魚掛飾……教師們用聰慧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引導孩子們編織出五彩繽紛的世界,使孩子們在這個世界裡流連忘返。 實踐證明,環境創設作為教育的「隱形課程」,應該是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無聲教科書,使幼兒在這一天地里去觀察、探索、創造,尋找快樂,從而得到情感的體驗、智慧的啟迪,使環境在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肆』 幼兒園目標管理包括哪些呀
一、總目標向管理要質量,向教科研要質量,創辦出體育特色,使幼兒在體、智、德、美方面全面發展,使幼兒園具備走向社會的競爭能力。
二、目標分解
××××年
1.在×級園的基礎上,做到全員持證上崗,試行月度考核。
2.幼兒「四育」發展分級達標率為80%,辦出體育特色。
4.初具走向社會的競爭能力。
××××年
1.幼兒「四育」發展各班達標率為85%。
2.試行「雙語」教育,鞏固體育特色。
3.力爭安裝閉路電視監控系統。
××××年
1.初步實現「設備、管理、師資、質量」四個一流。
2.培養出1~2位名教師。
三、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
1.「向管理要質量」的措施
(1)堅持面向幼兒,面向家長的辦園方向。
(2)加強職業教育,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條件,在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師職業道德,遵守規章制度,做到「愛業、專業、敬業、勤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加強理論學習,每學期各崗位須學習相關理論、哲學理論、基礎理論各一次,增強工作責任感、時代緊迫感,提高正確認識事物的自覺性,克服工作中的盲幹、急躁、惰性等不良傾向。
(4)加強檢查督促,提高管理效果,在已有的規章制度基礎下,加強層級管理,做到一級對一級負責,各盡所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使事事有人管,處處有人理。
(5)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推行考核上崗。根據目標與質量管理的需要,認真做好設崗定員、定員定酬的工作,做到雙向選擇,知人善任,考核上崗。
(6)創設一個兒童化、美化、教育化的良好文化氛圍,充分利用環境,充分發揮「為人師表」的效應,加強社區聯系,以達到全方位教育目的。
(7)勤儉節約,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設施,完善財物管理制度,做到「物盡其用」,大力宣傳成本核算。
(8)力爭××××年在全園裝配閉路電視監控系統,以提高管理時效。
2.「向教科研要質量」的措施
(1)師資培訓。爭取三年內,全員持證上崗,30%達相關學科本科學歷,堅持業余培訓,以考促培,鼓勵自學成才。
(2)轉變「成人化」、「小學化」、「知識化」的教育觀。堅持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探討素質教育的最佳手段。
(3)結合課題,不定期、不定人組建攻關小組,對專題進行專門研究,以點帶面,開展科研活動。
(4)堅持用理論指導實踐,善於將經驗上升為論文。每學期要每位教師撰寫一篇以上教學論文,爭取每年月論文在省市刊物刊登。
(5)以創辦體育特色為突破口,將體育滲透各育之中,溶於素質教育之中。
(6)試行幼兒運動素質(部分)測量,(測量靈敏性、爆發力、協調性)每年測查2次,以監控體育鍛煉的效果。開展幼兒自信心調查、行為習慣調查。
(7)在日常工作中,挖掘教科人才,培養年青教師;做到每次出外學習,必有心得,並能結合實際自覺運用。
(8)堅持技能技巧比賽,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教育能力。
(9)建立幼兒發展記錄、評價表。
『伍』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園自主閱讀學習能力
一年級還不能算閱讀,因為詞彙量很有限,叫朗讀合適些,推薦你一片文章,我節選了一部分,是老師的心得體會: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語文教學大綱》在各年級的具體要求中都明確規定:「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由此可見,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項基本功,是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訓練的一條重要途徑。朗讀能力的訓練是一項長期的主要任務。為了打好基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得從一年級抓起。
一年級的課文圍繞組織教材內容,不僅加強了整合,便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大幅度更新了教材,教材更加貼近兒童生活。作為一年級的語文老師,不要認為孩子不懂朗讀,就包辦代替孩子的讀,甚至將讀的重要性忽視了。誠然一年級的孩子不懂什麼是朗讀,更不懂如何把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流露出來。但是孩子是有感情的人,他們有喜怒哀樂。教師可以藉助孩子的情感去體會教材中蘊涵的情感。以達到情感的融合。剛開始指導朗讀時,教師要特別重視第一次。因為學生對第一次印象特別深刻。作為教師就應抓住這個鍥機讓孩子喜歡朗讀,覺得朗讀是多麼快樂!
剛開始朗讀課文,我採用伴讀。伴讀是一種較好的朗讀方法,所謂伴讀就是用教師的范讀,全班學生以聽范讀為主,同時伴以輕讀這樣可使全班學生在模仿中掌握朗讀的語調、速度和停頓。我在教第二冊第40課《輕一點,再輕一點》時,我首先繪聲繪色的范讀,小朋友們也就小聲地跟著我讀,當我把課文讀結束時,只見下面小朋友們紛紛舉起小手要求朗讀,他們讀得很有味兒。可見伴讀能以聲傳情、以聲啟智。
孩子愛上了朗讀,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朗讀能力邁向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可是讓孩子保持朗讀的熱情,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提高孩子的語言感悟能力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我發覺自己有時在指導孩子朗讀時,開始師生興趣高,可後來熱情逐漸淡卻。有的孩子口在動,可是沒有讀到心裡去;有的孩子仰著頭讀一幅讀私塾的樣子;有的孩子甚至懶得動嘴,眼光撲瑣迷離;有的乾脆不理你,干自己的事情。。。。。。這是什麼原因?為何喜歡朗讀的孩子不能按照老師的意旨堅持到最後呢?
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找到了症結,那就是我的朗讀訓練沒有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即初入學學生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維持時間短,單一的朗讀形式(老師范讀,點生讀)容易使學生疲勞和厭倦。我迅速調整自己的朗讀形式。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採用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分角色配動作讀、伴讀等多種形式把學生朗讀的興趣激發出來。在採取多種形式讀的基礎上,採用各種極激勵手段。
。。。
這是從這篇文章截出來的,覺得對你有用就自己去看看吧:培養一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