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微課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運用
微課的特點決定它目前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普及,在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初步實回現,但是目前由於種答種原因(有教學進度制約,有學校財政或者教育體制制約,也有學生家長和教育主要負責反對),開展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在實際教學中,可適當引用,對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加以強化,學生在視頻中能生動的學到知識,記憶時間長,印象深刻。
B. 微課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哪些應用價值
微課有哪些抄作用呢?
一、在新襲上微課的作用
1.課前復習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製作好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先看此微課,為新課做好准備。
2.新課導入 教師根據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製作此微課。在開始上課後先讓學生看此。
3.知識理解 教師對本節重難點做點撥,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探究規律。在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後一起看此。
4.練習鞏固 教師設計好少而精的習題並製作好微課,用於鞏固本節知識。
5.小結拓展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重點及規律,讓學生將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再適當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拓展延伸練習。此用於結束本課前放。
C. 幼兒園家長微課如何開展更有效
二元家長為課如何開展更加有效?我認為首先要宣傳的到位,然後讓這些家長都來參加,這樣的話能夠更加有效一點。
D. 幼兒園微課視頻製作方法有哪些
好的微課製作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微課的定義:「微課」是指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
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
點。
二,好的微課的標准:1.簡單精煉;2.體現教學主旨;3.趣味性強(吸引學生)4.技術與知識的
完美結合。
三,微課技術支持:以德勝智課為例:
提供多種形式的微課形式解決方案,滿足不同需求。
2.先進的儀器設備,支持高清視頻課件並能與老師互動;
3.完整的後期製作團隊,支持視頻的剪輯包裝設計。
E.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小蝌蚪找媽媽微課教案範文
天學習的是一篇傳統老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在初步接觸課文後,一個孩子忽然把手舉得高高的。「出了什麼問題嗎?」我邊想邊示意他站起來說。那孩子一臉疑惑地說:「老師,有個問題我不明白。鯉魚阿姨、烏龜阿姨為什麼不把青蛙媽媽的樣子說清楚,害得小蝌蚪不停地尋找媽媽呢?」 他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就熱鬧開了。「是啊,怎麼不說清楚啊!」「他們真不負責任!」「他們是在考驗小蝌蚪吧?」……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教室里遲遲不能安靜下來。這一問的確出乎我的意料,怎麼辦?暫時不理他,繼續講課,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可是他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孩子問得確實沒錯啊!理他,那我該怎麼引導呢?而且這樣的節外生枝,教學走向確實難以預測。看孩子們對剛才這個問題這樣有興致,一個讓孩子們就這個問題進行說話訓練的念頭產生了,於是我順水推舟地說:「你覺得他們什麼地方沒有說清楚呢?咱們先把他們說的話用橫線畫出來吧。」 孩子們一聽,開始低下頭讀書、畫線了,畢竟這是他們自己提出來的問題,所以學得特別認真。過了一會,開始有孩子發言了:「鯉魚阿姨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結果小蝌蚪把烏龜當成了媽媽。」「烏龜阿姨只是說,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還是沒說完整。」我笑著說:「如果要把青蛙媽媽的樣子說清楚,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呢?」這一問正中孩子們下懷,紛紛舉高了小手,有孩子說:「把鯉魚阿姨和烏龜阿姨的話合起來說。」還有孩子說:「編個青蛙的謎語讓小蝌蚪猜一猜。」更有一個孩子說:「把青蛙媽媽的相片直接拿給小蝌蚪看。」「哈哈哈……」聽著這樣有趣的辦法,孩子們也不由地大笑起來。我看時機成熟,就拋出這樣的問題:「你們的辦法真不錯。假設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尋找媽媽的小蝌蚪,把你的想法跟他說一說吧。」此時,孩子們就像一束被點燃的火把,一聽老師布置這樣的任務,馬上迫不及待地交流起來。 接下來的個別交流更是精彩紛呈。 「告訴你,小蝌蚪。你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頭頂上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你們的媽媽不是鯉魚,也不是烏龜,是可愛的大青蛙。她鼓著大肚皮,張著大嘴巴,頭頂上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色的外衣。她是莊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小蝌蚪,荷葉是你媽媽的歌台,她最喜歡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歌唱。你到荷花池邊去找吧!」 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我也不禁贊嘆道:「你們真了不起,靈活運用學過的句子,說得多棒呀!小蝌蚪遇到你們這樣既熱心又聰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媽媽了。」沒想到孩子們還有更精彩的想法,一個孩子說:「其實不能怪鯉魚阿姨和烏龜阿姨,是小蝌蚪找媽媽找得很心急,等不及聽明白就遊走了。」另一個孩子又說:「我認為鯉魚阿姨和烏龜阿姨是故意不對小蝌蚪說完整的。」還有這樣的見解,我和孩子們聽了都感到很驚訝。我忙問:「為什麼?」「鯉魚、烏龜和青蛙都住在一個池塘里,他們已經很熟悉了,不可能說不清楚青蛙媽媽的樣子,他們是想讓小蝌蚪自己去找媽媽。」 聽著孩子們這些閃爍著創新火花乃至於哲理意味的精彩發言,這一刻,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為孩子對課文語言的運用,也為這堂課順水推出的別樣精彩。 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與課文主題毫無關系的話題,在給了孩子們與文本直接面對面時間的同時,他們的智慧正在催放,情感正在撞擊,這是比任何設定的所謂知識的目標更為可貴的資源。它讓我那麼真實地享受到了順水推舟的精彩,感受到了動態生成的無窮魅力。反思這個小插曲,我自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一.尊重學生,別樣精彩的基石 課堂不是一個簡單進行知識傳授的場所,而是學生生命成長最重要的陣地,我們應該關注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真實生活與真切的成長,尊重他們的想法、看法。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雖然看似與課文毫無關系,卻充分體現了那位學生大膽質疑的精神。我們的學生真的不是無知無能的被動體,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他們是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與興致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的,學生在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傾聽不同的意見時,他們的智力在接受挑戰,他們的思維在接受挑戰。當這種挑戰來自同學或老師的時候,碰撞會更加激烈和深入,只要老師懂得以愛心與智慧去引領生命,在預設目標的實施中寬容地、開放地納入始料未及的體驗和彈性靈活的成分,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那麼他們奉獻給你的將是無盡的潛力和生命的亮麗,我們的教學才會成為一種藝術,才會充滿生命的氣息,才會有令人叫絕的「柳暗花明」,才會呈現出不曾預期的精彩。假如我抑制了那個孩子的質疑,這堂課一定是「波瀾不驚」的。而那位男孩提出自己的疑問,課堂雖然變曲折了,但孩子們的思維被激活了,整個課堂仿如注入了一股神奇的活水,充滿活力。孩子們是如此的機智、敏慧,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在課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精神得到了培養。 二.激活文本,別樣精彩的陣地 古希臘神話中力大無窮的安泰離開了大地就軟弱無力,不堪一擊。可以說,文本就是閱讀的陣地。只有將文本內容與學生生活進行比較,學生對生活、對生命才有自己的體驗,才能獲得與文本、與生活深層的對話,語文的三原色才會幻化出五彩繽紛的圖畫,我們的課堂才會活力四射。以上案例的成功就在於我沒有急於給學生確定的答案,而是利用這個契機,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課文、討論、角色表演等形式自覺主動地探究學習,從不同角度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人物。老師捕捉到了文本中寶貴的教學資源,真正用活了文本,在學生深層的體驗與感悟中提升了文本的價值。試想如果當時我急於讓學生討論,結果學生會完全拋開文本語境和意義天馬行空,各說各的,將使文本自身的生命、情態、氣韻消失殆盡。這樣的生成猶如教學垃圾,只會成為教學沉重的「包袱」,成為教學無形的「傷疤」。 三.巧妙引領,別樣精彩的「助產士」 課堂是個富於變化的時空,主體、客體的關系處於不斷轉換之中,如果教師為了「圓滿」完成「預設」教程而一味搶時間、趕教案、生硬施教而少有「花絮」,則學生必然只能跟著教師亦步亦趨,談何主體地位和愉快發展?談何別樣的精彩呢? 面對生成,教師要成為課堂智慧的引領者,幫助學生進行課堂智慧的抉擇,像蘇格拉底那樣,做學生思想的「助產士」,為別樣精彩「接生」。以上案例中,我先讓孩子畫出「他們是怎麼說的?」,再引導孩子想想,有什麼方法能把青蛙媽媽的樣子說清楚,最後用「假設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尋找媽媽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說一說」這幾步巧妙引導,架設起師生、生生、生本互動的平台。形成人人參與、自由對話、真誠溝通的學習氛圍,開創學生思維任意馳騁、不斷創新的境界。學生通過討論、爭辯,互相促進,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見解、感受彼此的情感,達到心靈的感應、思維的共振、理解的共鳴,對文本產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實現個體的超越、文本的超越,走向生成性課堂教學的新境界。
F. 微課怎樣更好地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相結合
微課怎樣更好地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相結合
微課是針對學習中的重點、難點或某專一環節設計的,因此屬在選材和確定微課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深層次地思考教學目標和內容,研究重點和難點,尋找突破口,充分地研究學情,做到課堂無幼兒,心中有孩子,這本身是一個「備教材、備孩子」的教學准備過程,加深了教師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理解。
微課短而精,正好彌補了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弱點,但要在短短的時間內將教學要領清晰地展示出來,就要求教師語言簡明扼要,邏輯性強,並易於幼兒理解。於是教師不斷地錘煉語言,提高了教師知識講解與總結的能力,促進了專業化成長。
G. 幼兒園微課程愛大自然的教案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到大自然存在的生物之間的聯系,並了解其特徵。 情意目標: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情趣的理解,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並加強環保意識。 技能目標:運用眼、耳、口、鼻多種感官對事物進行初步認知和表達,增加感官的敏感性和靈活性。鍛煉其模仿和表達的技能。 教學重點、難點 開發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們學會各個感官的運用和交結是有一定難度的。 活動准備 活動熱身:在活動開始的前一天,布置思考作業:回家細心觀察身邊的動物或是通過看電視觀察一些動物,第二天開展活動的時候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寫、畫、表演(動作或聲音的模仿)三種方式中的其中兩種表達出自己對某種動物的印象、感情等等。 活動准備:大班小朋友坐好了,分成幾個小組,以競爭的形式打分,每個人可以不計次數的上台,次數越多,表達得越好,表達方式越多得分就越高。最後評出冠軍組、亞軍組,並得到老師的獎勵(什麼獎勵暫時保密),悄悄准備好與全班人數相符的獎狀。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註: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開始環節:師生一同大聲喊出「我愛大自然」的活動標題,並分小組進行一個小組一個字的合唱式吶喊。「我-愛-大-自-然」,繼而音樂「春天在哪裡」響起,大家隨意的手舞足蹈的樂一樂,師生其樂融融、歡聚一堂。 基本環節: 1.宣布《我愛大自然》活動開始,每個組第一排的第一個同學當小組長。然後讓同學們開始舉手上台,用自己准備好的方式將自己觀察好的動物表達出來。 2.強調紀律和要點:舉手的小朋友按先後秩序上台,插隊者取消參與活動的資格。上台的小朋友表演或者展示畫面的時候,台下要保持絕對的安靜,發出噪音者同樣取消資格。每當一位小朋友表演完畢,台下「觀眾」可以發表評價、意見以及意見分歧。不管小朋友的表演受不受歡迎,必須在他下台時給予熱烈的掌聲。每個小組的小組長要負責鼓勵組員上台,為小組加分,爭得榮譽。 結束環節:剛才的活動大家都很積極,興致很高。按照分數評選出冠軍組和亞軍組,增加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然後開始評選並且頒獎。音樂「種太陽」輕聲響起。給每個上台的同學都發放獎狀,有「最佳表演獎」若干張,「最佳模仿獎」若干張,「最佳表現力獎」,「最具風格獎」……沒有上台的同學發放「好觀眾獎」、「最佳紀律獎」,總而言之,家家有花落,人人有獎狀,時時有掌聲,處處有笑聲。 延伸環節:給孩子們講述一些有關大自然的生物常識,如:生物鏈、生物的發展歷史,等等。並告訴孩子們森林與大自然動植物存在的重要性,號召孩子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H. 幼兒園 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做微課
根據「微處入手,快樂生活」的5分鍾生活微課的理念,發掘幼兒生活中的自護、自理、勞作、交往等生活內容,梳理5~10分鍾微課教學
內容,根據不同的對象形成多種模式的微課內容。
針對成人的微課,包括傳授說課類、精華展示類、個案追蹤類等,主要用於分享教學設計,指導家長配合家園共育,幫助指導者提高對幼
兒生活能力培養的技能與能力。
針對幼兒設計的微課,主要有認知演示類、生活重現類、點睛學習類、游戲模擬類等種類,能夠集中生活中的
某個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學習與感受。
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
和樂觀生活態度的重要階段。健康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生活能力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幼兒階
段是處於直覺行動思維的發展階段,根據幼兒的學習注意力時間研究,真正有效的為5~8分鍾。但是幼兒園現有的教學活動中時間長,大班課
堂教學需要30~35分鍾左右。許多幼兒生活中的問題解決並不需要花很長時間,5分鍾左右即可。
微課採用信息技術,越來越多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更好地滿足幼兒個性化學習,猶如高手指點新手,點到為止,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對微課
中呈現的畫面、聲音更感興趣。
在此背景下,生活微課的設計與形成適用於幼兒園孩子,它以生活教育為主,聚焦幼兒生活中的某一個點,利
用較短的時間進行理解與學習,更具有微的特點,短時高效,彌補現有教學方式與時間上的缺陷,有助於幼兒快速、集中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和碰到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