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幼兒園園長論文
優秀的幼兒園園長論文具體什麼時間你要呢 我提供給您。
② 幼兒園園長基地研修論文r
幼兒園園長基地研修論文r你好,你的這份會完成的。
③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幼兒園園長論文
可以去論文部落找找,一個專門寫論文的網站,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④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幼兒園園長論文
在《論語·季氏篇第十六》中記載著孔子「君子有九思」的一段話。「九思」即九項思考,前八項思考均為每項三個字,第九項為四個子,共用了二十八個字。這「九思」,從視聽感官、面部表情、言談舉止等人的日常行為方面引發我們多方位的思考,讓我們展開思維的翅膀,在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超越自我的天空中翱翔。這「九思」,貌似平常,其實寓意深遠,就像陳年的老酒,越品越香,今天讀起來,仍然具有很深的教育意義,深感受益匪淺。由此,我想到了從事幼兒園管理工作的幼兒園園長,因為「九思」不僅對園長及園務會的為人處世有幫助,也有較高的領導管理藝術在裡面,我覺得「君子有九思」對幼兒園管理者提升自身素質與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視思明。「視」,可以看作為眼光、眼力和眼界。「思」其意為考慮,「明」,清楚。「視思明」,是說遇到問題要考慮清楚,眼界要開闊,要做到站得高,看得遠,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眼光是知識的結晶,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眼光的長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知識儲備量和志向的大小。眼光與成功常常是因果關系,眼光長遠,往往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目光短淺者,往往是鼠目寸光:在處事上,只看眼前利益,追逐蠅頭小利,無長遠打算;在對人上,也是「近視眼」,誰有用就巴結誰,誰無權無勢,就遠離誰甚至就鄙視誰,常常表現得極其勢利;在對待事業發展上,不能高瞻遠矚,把握機遇。實踐證明,這樣的人最終成不了什麼大器。作為園長要想做到「視思明」,就得首先要具有廣博知識和終生學習的本領,能做到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其次,要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第三,要具有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要做到全面地辯證地發展地看問題,善於用分析、比較、綜合、歸納等科學的方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近及遠,由表及裡,由一般到特殊,由現象到本質。只有這才能做到眼觀六路。
二、聽思聰。「視思明」是說目明,而「聽思聰」講的是耳聰。耳聰目明是21世紀職業園長必備的成功要素。剛才講了達到目明的方法,那麼幼兒園園長怎樣才能達到耳聰?我想首先要學會傾聽。唐太宗肯納諫(就是肯於傾聽),才有魏徵敢直諫,有了納諫和直諫,才有舉世聞名的貞觀之治和盛世唐朝。學會傾聽就是先當學生,後當先生,既要禮賢下士又要虛心求教,聽取來自不同角度的聲音。事實證明,多渠道的信息是一個人做出正確判斷和選擇的前提條件。其次,要善於傾聽。要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融入他們當中,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朋友知心,就會無話不談,談心就是最好的溝通和交流。那樣隨時都可能聽到他們的肺腑之言,這樣獲得的信息就更直接,更具有可靠性。第三,要「聽以致用」。不僅要善於傾聽,還要做到博採眾長。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人不論多高明,他的智慧也是有限的。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牢記兼聽則明的古訓,學會傾聽,善於傾聽,還要做到博採眾長,海納百川。第四,要懂得偏聽則暗的道理。「聽思聰」還要體現剛正大氣,切不可苟苟且且,小里小氣,也不可以以獲取小道消息為樂,尤其不可以以那些望風撲影的市井閑話為據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選擇。耳聰就是要做到耳聽八方。
三、色思溫。色指的是臉色;溫,溫和可親,面帶微笑。這也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外在形象。面帶微笑看起來是小事,也容易做到,但如果能堅持經常,做到發自內心的微笑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如果當園長做到了,通常情況下,你就會贏得周圍的人對你的好感,勢必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眾所周知: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由此推斷微笑產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當領導的要力爭做到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這樣可以增強親和力,易於群眾接觸,往往就能得到群眾的擁護;機關工作人員面帶微笑服務,可以一改長期以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門難進,臉難看」的形象,就會受到群眾的好評;當教師的面帶微笑,就能實現「親其師,信其道」,就能大大改善師生關系,出色地完成教書育人任務;當服務員的面帶微笑,熱情服務,就有利於招引顧客,就能給企業帶來效益……由此不難看出,「色思溫」是職業園長必備的外在形象。
四、貌思恭。貌,是外在形象;恭,謙恭,謙虛而又有禮貌。中華民族為禮儀之邦,溫文爾雅,待人以禮,是國人千百年來的外在形象。可是,經歷了「文革」之後,社會禮儀與家庭禮節很大程度上都遭到破壞,整個社會乃至於家庭彷彿已無長幼之分,無禮儀可談。在許多家庭里已不再講「守孝悌,次見聞」,也沒有了「弟於長,宜先知」的順序;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缺少相互尊敬與關愛,禮儀與文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好的東西就像背井離鄉的親人一樣,久別思歸啊!人們期盼著禮儀回歸社會,社會需要文明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試想一個彬彬有禮、氣質高雅的人,哪怕在場合上只見一面,也會給人留下一個美好和難忘的印象,可見禮儀之重要。在幼兒園管理者中提倡「貌思恭」,就是要使園長做到修身養德,為人師表,舉止文雅大方,場合上禮節得體,交往中禮讓周到,風度翩翩,不卑不亢。園長及園務會在自己講禮儀的同時,也要在廣大教職工之間大力提倡講文明禮貌,樹立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用心呵護孩子一生唯一的童年。西方把具有高雅氣質的貴族男人稱為紳士,西方的紳士是有階層之分的,紳士是上流社會的標志,百姓是不能成為紳士的。這和對園長要求的「貌思恭」還不盡相同,但美好的禮儀應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我們也應力爭做到氣質高雅,彬彬有禮,文明大度,在場合上注重自身形象,在修養上注重個人品位提升,形成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社會和諧、家庭和睦、師幼和諧共處、共同成長的良好氛圍。
五、言思忠。「忠」在這里是信的意思。「言思忠」意思是要做到言而有信。孔子一直倡導言必信,行必果的思想。最典型的莫過於孔子對弟子子貢說的那段話:「子貢問:」怎樣去治理政事?」孔子回答是:「充足的糧食,充足的軍備和取信於民。」子貢又問:「迫不得已在三項中去掉一項去掉哪項?」孔子說:「先去掉軍備。」子貢問:「再迫不得已在糧食和信義中去一項去哪項」孔子毫不猶豫地說:「糧食!」糧食關乎人的生命,信譽關乎國家的存亡啊!縱觀古往今來成敗例子,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國無信不存,人無信不立。誠實守信歷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言而有信是做人做事之根本。由此可見,園長及園務會守住了信任就是守住了人品;守住了人格;守住了信用,就守住了事業。講信用,總是以極其負責的態度對待別人的,用極其嚴格的要求對待自己。真正守信者不輕易許諾。是否許諾以能否踐約為惟一的衡量標准,所以一旦應允,必定會履行諾言的。「言思忠」,則朋友如織;無信,則孤家寡人。墨子說:「言不信者行不果」,人之所以有人幫助,是信的力量,言而有信吧,這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和修養。想要做點事,體現一點自身價值,言而無信肯定會無立錐之地的。因此,職業園長應是誠實守信的好園長。
六、事思敬。「敬」是指敬業的意思。「事思敬」是說要專心致志做所要做的事,即我們現在常說的敬業。在我們國家,社會上的職業千百種。各行各業勞動者之間的分工都是平等的關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們所從事的每一種職業,都是社會需要,都是光榮而崇高的事業。只有每一個人對本職工作恪盡職守,誠實勞動,整個社會生活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墨子說:「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而從事焉」,「五四」運動的先驅者李大釗也說過這樣的話:「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於空想,不務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事實證明,在平凡的崗位上,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跡,可以得到社會的尊敬;在比較艱苦的崗位上,可以做出超乎常人的貢獻,會得到更高的榮譽。凡大取於小,凡難出於易,凡粗成於細。涓涓細流匯成大海,有時細節決定成敗。「事思敬」的觀點提醒我們要干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只要我們不懈努力,在工作和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就能做出優異的成績。普通人尚且如此,何況幼兒園管理者乎?園長是幼兒園發展的旗幟,一言一行都應是教師和小朋友學習的榜樣,因此,園長及園領導要處處以身作則,愛崗敬業,實事求是,突出工作重點,解決工作難點,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事思敬」,出色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七、疑思問。唐朝的教育家韓愈在《師說》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看來有疑惑是每個人的正常現象。有了疑惑怎麼辦?孔子說「不恥下問」,韓愈說一定要從師。不論孔子還是韓愈都主張求師或求助解疑。隨著時代的發展,解疑方式也多了起來,如求助於計算機、網際網路、各類電子圖書、各類工具書、各類詞典,也含電子詞典,這些解疑的辦法,孔子和韓愈恐怕就是連做夢也不會想到,這是時代發展的結果,也是我們值得稱道的地方,但求師往往還是我們用的最多一種方法。不管怎麼說勤學好問仍然是人人必備的良好的學習品質。在幼兒園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疑問也一定是很多的。特別在學習中,作為園長及園領導不要不懂裝懂,否則會害己害人。要有「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態度,「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多實踐,求真知,不恥下問,無論教育還是教學還是後勤管理,幼兒園園長都應成為行家裡手。園長有這樣的虛心好學精神,教師不但不會瞧不起你,反倒會肅然起敬,因為「術業有專攻」,誰也不可能什麼都會,學問學問是學與問的結果。
八、忿思難。「忿」是發怒的意思,「難」在這里是後患的意思。郭冬林有個喜劇小品叫《沖動是魔鬼》,小品情節表現的是妻子和鄰居有了小小摩擦,犯了點口角,妻子執意讓丈夫為她橫刀立馬,大打出手,替她出這口惡氣,丈夫欲罷不能,苦不堪言,只得施了個「欲擒故縱」之計,最後教育了妻子。小品演得入情入理,把沖動的危害演得淋漓盡致,生動有趣,惹人發笑,叫人反思。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人們也常常發生情緒用事或感情用事的現象。如,1992年在武漢市就發生這樣一個聳人聽聞的事件,《中國教育報》以「一怒之下終身悔」為題報道了這一事件:夏禮漢因其子夏輝逃學,在盛怒之下將其子吊梁至死。人發怒時,是感情戰勝了理智,難以自控,往往慮事不周,極易出錯。因此人們要加強情感修養,提高自控能力,力爭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常懷律己之心,常想沖動之害。要待人以寬,崇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多換位思考,多在和平的氛圍中處理紛繁復雜的問題。盛怒之下,要多想後果,緩沖一下,平息一下情緒,可能有些尖銳的問題就會平淡化,或許內心之結會自解。另外要時時刻刻做到心中有法,督促自己在法律的框架里做事或解決問題。幼兒園管理者如果懂得「忿思難」,也不失為一條重要的工作策略。在工作中觸及園長神經,令園長發怒的事常有,假如園長情緒用事,那麼,園長就會深深陷入煩惱的泥潭,難以自拔。盛怒之下也容易造成園長決策失誤和說話離譜,常沖動更會降低園長威信。
九、見得思義。「得」是可得的東西。「見得思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一直推崇「義」。例如,三國時期的關雲長,就被歷代統治者看作是「義」的化身。在《三國演義》里有贊揚他對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的「二宅分居義氣高」不好色的義、也有「關雲長義釋黃漢升」的英雄之義,更有對其死後評價的「神威能奪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的蓋棺定論之義。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由此可見,義比生命還重要。古有「受人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的說法,講的是不能忘恩負義;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是說對義應肩負的責任和實現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之大義;現代社會提倡感恩教育,旨在貫徹民族之大義。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中,就講到了「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這是對現代「義」最佳詮釋。「見得思義」里邊既有感恩的思想,又有為人處事之仗義。「君子喻其義,小人喻其利」,讓我們都來做仗義之君子,不做見利忘義之小人。作為一個幼兒園的領航者,要以幼兒園的發展為己任,大公無私,廉潔自律,以幼兒園不斷發展為大義,做一名讓教師、孩子、家長滿意的幼兒園園長。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學習「九思」,做高素質、21世紀創新型的職業園長吧!
⑤ 怎樣理解一個好園長和一所好幼兒園的關系論文
不管是寫什麼樣的論文,都是有一定的格式的,尤其是文科性質的論文.我是國際貿易專業的研究生,不過本科畢業時和你寫的不是一個主題.但是格式還是可以套用的. 寫論文肯定是要先提出問題然後才解決問題,就一般的寫法就是:一,參考教科書或者相關的專業書籍。。範文和模板格式我都有,要不。
⑥ 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培訓論文怎麼寫
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培訓班學習心得http://wenku..com/link?url=RiyuEGzkwLaafW6nLE2LX1Wy9O_cbuH8sRrAu 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培訓班學習心得 擔任園長後,我有幸參加了龍崗進修學校與江門幼師學校合作組織的《第四十一期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培訓》學習,在學習期間收獲很大,進修學校的領導十分了解園長們的需求,為我們開設了有針對性地培訓套餐,學前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質量,辦好幼兒園、提高整體教育質量,關鍵在於園長,從某種意見上講,一個好的園長就意味著一所好的幼兒園。我們作為幼兒園里的園長,深知所擔負的重任,這次很高興有這樣的學習機會,通過這一段的理論學習,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很多,受益非淺,對我的啟發很大。 這次江門幼師學校的老師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我們對進行了培訓:理論部分:通過培訓,使園長們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幼兒園創新經營與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明確了如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提高了園長的理論素養和各種能力。實踐部分:為了把所學到的教育理論應用到教育實踐當中,真正理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涵,根據園長的實際情況安排了專題講座,園長現場討論等。 這次的學習讓我明白學前教育無論在理論上還在實踐中,都必須深入改革,從觀念到能力都必須深刻變化。因此只有進一步提高幼教隊伍自身的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幼兒保教質量,才能順利迎接21世紀的挑戰。在園中,首先園長的思想、行為和作風能影響全局,作為園長,她所擔負的管理是整個園所的教育、保育、後勤三方面的工作。
⑦ 幼兒園副園長大講壇論文
幼兒園副園長大講壇論文你好,幫你就是的,一份完整的。